文档详情

远离四种执着完整版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08.50KB
约483页
文档ID:3967457
远离四种执着完整版_第1页
1/483

宗萨钦哲仁波切讲授《远离四种执着》第一章全文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释迦牟尼佛说诸法皆是因缘而起,而因缘境况则取决于发心(动机) 所以,首先,我必须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发心从我自己开始,作为这次课程的讲授者,我必须调整自己的发心身为这些教法的传递者,提供这些讯息的人作为老师或是传播这些教法的媒介,我的发心,如果可能的话,应当是完全基于菩提心至少,应当是出于为了利益他人的善心 作为老师,我不应当为了广纳门徒而阐述这些教法,或是为了名声、物质财产等动机我甚至不应该仅仅是为了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而讲授这些教法. 这是我在传授远离四种贪执的这几天里,应当一再提醒自己的假如我有任何跑题的迹象,你们可以给我一些善意的提醒 (笑声)(你们)作为此教法的听闻者,发心也非常重要你对教法的领受或是解读也将相应地取决于你自己的发心如果你是为了丰富知识而来此听闻教导,例如,你正在试图完成一篇有关大乘佛法的研究论文,或正在做关于”贪执或远离贪执”的博士研究课题,这也算是一种发心,那么,你将会据此来听闻假如你在这里,是因为你认为某些大乘教法可能会有些治疗性质的帮助,当然,你也自然会相应地依据那种愿望来听闻。

这相当重要,虽然当我们无论何时谈到调整发心时,我们都或多或少假定自己确实具有正确的发心或意图这是你可能需要稍微留心一下的,因为(不同的) 动机或目的也会形成不同的期望举例来说,假如你正经历生活中的某种痛苦,比如说你正在饱受失眠之苦,这使得你想要某种逃避,你想要麻痹你的情感,然后你来这里接受这些教法,这大概对你的失眠不会有什么帮助,甚至可能对你的沮丧都不会有所帮助接着,这可能会让你感到失望,于是你为了来这里所做的一切努力,可能变成一种浪费,你可能会彻底失望但与此同时, 如果你的发心是为了真正了解广大无边的大乘之道,并且逐渐,或者至少开始修行这个大乘之道,然后实际运用它,那又是另一回事了简而言之,我说这些是因为 —— 这可能是我自己的想象 —— 不过我有个小小的理由近来佛教似乎在媒体上很受好评佛教总是与非暴力联系在一起,佛教与快乐有点关系,如果你的书名中有「快乐」而且和佛教有关,这本书几乎保证会畅销 (笑声)所以,佛教、非暴力、快乐几乎变成同义词了当然,对于佛教徒来说,这是件好事,你知道的,当你与好东西联系在一起时,总是感觉不错,特别是在这个宗教狂热主义如此盛行的时候目前我们佛教徒正在经历享受这个声誉的蜜月期,但是这让我担忧,因为佛教的目的不是为了要让你快乐。

我们应该要了解这一点,这非常重要佛教的究竟目的是为了要超越快乐、要达到证悟 那才是最重要的快乐是非常相对的对某些人来说,二十四小时观看世界摔角联盟(WWF)比赛可以就是快乐所以,纯粹是为了快乐而学佛,这并不是究竟的目标文殊菩萨,或是萨千·贡嘎·宁波,或是杰尊·札巴· 蒋称,在我们将要讨论的这个文本里,对于这点说的很清楚仁波切对翻译说:ok,,讲太快了?哦,别担心那些名字 ) (笑声)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再三强调这一点看到佛教或是有关佛教的书被放在「自我成长」 、 「心灵放松」 、 「香熏疗法」等区域中让人有点沮丧 (笑声)对我而言,说这些有点困难,因为你不能公开反对任何有关和平、爱、微笑等等之类的东西,因为反对这些是政治上不正确的(译注:意指冒犯大众) 我们可能为了身体健康或是虚荣的原因而加入健身会所,把(举重器) 铁块推上、拉下和跑步等等,如果最终是为了心理健康,假如你来这里就是为了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当然,这取决于你想要有个健康心灵的动机一个强壮的心,能掌控的心,以便能成为一个好的经理人,或是好的领导者近来你可以看到所有这类的书籍,佛教的,管理的假如你来亲近佛教是为了这种目的,我不能说你会彻底失望,我相信,在某种程度上,你会得到一些答案,但是究竟上,佛教不是为此设计的。

究竟上,佛教不是为了要成就一个成功的经理人而设计;事实上,佛教最终是要毁灭你的管理生涯 (笑声)要是管理和领导能力如此重要,悉达多就永远不会离开迦毗罗卫,因为他有最好的机会去管理整个国家我说这些是因为,我们真的必须有正确的发心,你知道,这个说来容易,但是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维它我们在这里听闻这些教法,是否真的是为了证悟?我们都想说「是的」 ,或者身处在佛教徒之中,这么说总是比较安全但是,即使是声称「我在这里是为了学习通往证悟之道」「我在这里听闻教法,是为了能够获得证悟」 ,甚至于你是不是真的想要证悟,那都是你应当仔细思维的我必须坦承,我自己就不是;我并不是总是想要证悟真的,我更热衷于轮回的成功,获得,影响力,我们玩弄的游戏;你知道,我很喜欢这些证悟做为一个浪漫的想法,金色、光芒、遍知一切等等,这些都不错特别是当我突然被某个问题困扰的时候,当然我会想到证悟 (笑声)当我在天上,突然飞机受到气流影响时,我会想到证悟;(笑声)但是当我一落地,被亲朋好友、关注、利得所包围,我就不会去想证悟不止是这样,有时候我想,假如你认真思维,证悟是一个境界,你具备不可思议的功德的境界——所谓不可思议的功德从情绪化的观点来看,证悟理应具备的所有的这些不可思议的功德,比如全知,你真的应该想想:你真想要变得无所不知吗?因为,假如你真能遍知一切,那就毫无惊喜可言了。

你不能读一本好的侦探小说(笑声) ,因为你已经知道结局你无法享受任何东西你不能享受新的食物,你不能品尝新的饮料,因为你已经知道它们是怎么回事你不能到处闲聊,你不能四处聊天闲谈,因为你已经知道答案了所以,从情绪化的观点来看,从我们染污的情绪化的观点来看, 证悟真的是个绝对无聊的境地,在那里没有兴奋刺激,一点都没有我们为什么需要证悟?所以,我们用这种方式来检视、调整自己的发心,这相当重要因此,我会不时提醒你们发心,希望每次我们开始讲课时(都能提醒要正确发心) 我主要是指提醒我自己,然后也提醒你们我曾在堪布阿贝仁波切令人惊叹的指导下学习了将近五年, 主要是学习佛教哲学当堪布阿贝仁波切问我是否能考虑在这里传授这些课程时,当然不只是因为,作为学生我们有义务要满足老师的愿望,虽然我的一些在这里的同事们知道,当我在堪布阿贝仁波切执教的萨迦大学学习的时候,真的连「劣等生」的封号对我来说都是种恭维 (笑声)大部分时间我都在读《丁丁历险记》漫画书 (笑声)总而言之,出于很奇怪的原因,尼泊尔,特别是博达纳大佛塔,是我给西方人讲法的第一个地方,那时我十七岁,当时有三个西方人,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听我说话(笑声) ,因为我几乎不太会说英文,而且我什么也不懂。

所以我跟这个地方有很多的联系我的很多位老师都来到这里,并且在这里有法座现在,当然堪仁波切——堪布阿贝仁波切在这里;当然,当怙主顶果钦哲仁波切在这里的时候,他的法座离这里很近;还有,现在天噶仁波切也在这里,我也曾经从他那里领受过许多教法;然后还有怙主楚西仁波切此外,这也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地方,非常神圣的地方我必须说,伴随着种种混乱,下水道不通、断电、缺水等等这一切,尼泊尔,特别是博达、加德满都这整个地区,基本上我觉得是整个尼泊尔,但特别是这附近的地区具有某种不可言喻的东西,在这个地方有某种加持力你一到这里,就觉得自已要规规矩矩;这个地方迫使你具有一点正念总之,我想要说的是,我把这当作一个机会,让我自己能够累积些功德首先,作为献给我的老师堪布阿贝仁波切的些许服侍而且我也有幸作为萨迦传承的弟子,这是我的一个机会,跟你们当中还没有与萨迦传承建立连结的一些人分享对于那些新人而言,能够从主要来自文殊菩萨亲授的教法入手,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方式,开始探索无量无边的大乘之道啊这个教法,就象你们肯定已经读到的,现在什么都能查得到,其实我都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跟你们说这些,你可以用 Google 搜索到所有的东西。

(笑声)当萨千·贡嘎·宁波十二岁时,文殊菩萨亲授给他这个教法所以,对于那些虔信文殊菩萨的人,或者通俗一点说,对那些文殊菩萨迷们来说,你可以说「贤巴·悉坠」,即《远离四种执著》 ,是个非常特别的教法,因为它来自文殊菩萨这一教法被文殊的传承保存、延续并持有,有时这个传承被称作「蒋扬·萨迦」 ,意思是「文殊萨迦巴」 假如你们有些人刚刚入门,还不太知道文殊菩萨相对来说,文殊菩萨曾经作为佛陀的一位主要的俗家弟子出现;然而根据大乘佛经, 我不知道怎么简单解释这个, 文殊菩萨几乎可以说是作为一切诸佛事业的讲述者而出现的讲述并不必然是口头上的,也以身相和化现的形式来表现例如,在大乘经典里,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凈饭王,就被视为是文殊菩萨以肉身示现 如果熟悉佛陀十二行谊、佛陀生平故事,你知道,佛陀就是因为开始观察死亡、衰老、病苦而激发了他的出离心, 看见一位比丘,则真正启发了佛陀去成为流浪者事实上,某些佛经里相信,所有这些死、老、病和僧侣的显现都由文殊所创造,以提醒这位年轻的菩萨(译注:指年轻的悉达多太子) 文殊菩萨好象很忙,因为他不止对释迦牟尼做这些,据信他也会对所有的九百九十六位未来佛做同样的事提醒他们、教导他们、给予他们信号。

但是也以弟子身份再现他的教授方式也与众不同 我相信你们有些人知道,在佛经中有一段记述,说的是有一次,舍利弗或是迦叶尊者在释迦牟尼佛面前时,问文殊菩萨:「何为空性(梵文:Shunyata)?」文殊菩萨沉默片刻,然后佛陀赞叹说:「那是正确的回答 」还有一次,有些大乘佛经里有限制,不应当教导空性给普通人,不够成熟的普通人,因为空性、空性的讯息太过广大,没有准备好的人可能会被误导但是有一部佛经里,说到文殊菩萨如何故意大声极力的大谈空性,使得五百多人大为震惊,不仅如此,他们实际上放弃了大乘道而投生了恶道另一位菩萨就问文殊菩萨:「此事恐怕不太妥当您身为一位菩萨,特别是文殊菩萨,怎能做出这样的事?」释迦牟尼佛介入进来说,其实文殊菩萨做了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因为文殊菩萨知道,虽然这些人暂时会受苦,但是文殊菩萨已经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理解空性的种子,因此,这是必要的所以,从这些故事,你可以看到文殊菩萨有非常独特的教化方式许多佛经都谈到文殊菩萨我记得是弥勒菩萨,也就是未来佛,他曾经说:「如果有千万等同弥勒的菩萨看着文殊菩萨,哪怕这千万菩萨等同弥勒菩萨,他们连文殊菩萨行走时会如何迈步也弄不清楚 」所以,有这些词藻华丽,但同时也具象征意义的故事。

不过,有件事你也许想知道这些并不是传说或某种神话故事,这其实是一种象征式的深奥教导因为,在佛教道途上什么最为重要?最重要的是什么?智慧最为重要就如寂天菩萨所说:若无智慧,所有的其它法道皆如盲道正是因为智慧,或是如果你具备了智慧,其它像布施、持戒、精进等等的法门才变得有效 所以,很明显的,智慧被视作精华,而文殊菩萨正代表智慧,象征智慧,或者我们说,文殊菩萨是一切诸佛智慧的体现所以,由于这个原因,象征性的文殊菩萨被过去、现在(我相信未来也是)的班智达、学者、圣者们所极为推崇即使是在西藏,有很多祖古(译注:指为利众生而乘愿转世的菩萨)都热衷于宣称自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大家都想当文殊的化身,都很喜欢这样宣称我不认为曾经听过任何西藏喇嘛,宣称自己是释迦牟尼的化身 (笑声)但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他们喜欢相对于许多其它的菩萨,像是观世音菩萨,祖古们更喜欢有这份身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或是跟文殊有关的个人履历所以,这是直接来自文殊菩萨的教法那么,你们有些人可能会怀疑,你们也有理由去怀疑,你可以对十二岁的萨千·贡嘎·宁波在某个地方坐了六个月后见到文殊菩萨,然后文殊菩萨给予他这个教法这件事情表示怀疑……啊,这也许是《艾丽斯梦游仙境》或是《小红帽》之类的童话故事。

当然,你们应该去怀疑质疑是佛陀所允许的自由之一,非常重要的一项自由你必须(像是冶金一般)进行锤炼,你必须分析但是,萨千·贡嘎·宁波十二岁亲见文殊的故事,其实说明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