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青藏高原地形地貌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7.50KB
约4页
文档ID:39673293
青藏高原地形地貌_第1页
1/4

青藏高原介绍青藏高原介绍 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位于 中国西部及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南部、甘肃省西南部及云南省西部北纬 27°20′~40°00′, 东经 73°40′~104°20′东西长 2700 千米,南北宽 1400 千米面积 240 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 4000~5000 米地形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地球上最近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地壳运 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有世界屋 脊之称高原南有喜马拉雅山脉,北有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东为横断山脉, 西为喀喇昆仑山脉内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等这 些山脉海拔大多超过 6000 米 ,喜马拉雅山脉许多山峰超过 8000 米是长 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怒江、澜沧江、塔里木河等东亚、 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冰川、湖泊、地热 高峰终年积雪,似冰川营垒,是全球中低纬度 地区的最大冰川活动中心冰川面积 3.42 万平方千米,占冰川面积的 77%有大小湖泊 1500 多个,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区,也是盐湖最大分布 区。

如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产食 盐、硼砂、芒硝等高原上随地势升高,分布着季节冻土、隔年冻土和多年 冻土,冻土厚度随海拔增高而增厚在多年冻土区内 ,季节融化层中水的 融化和冻结,发生冻胀丘、冰锥、寒冻石流、热融沉陷等现象,给施工、建 筑物、交通运输造成很大困难高原地下岩浆活动频繁,多地热活动带,形 成许多温泉、热泉、沸泉,如羊八井地热田气候 高原地势高峻,对该区和东亚气候产生极大影响,具独特的 高原气候特征: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平均气压大部分在 625 毫巴 以下,为海平面气压的一半;空气密度 0.71~0.80 千克/米 3,平均为海 平面的 60%~70%;空气含氧量 0.166~0.186 千克/米 3,比海平面减少 35%~40%;水的沸点也降至 84~87℃光照充足,辐射量大,全年日照 时数 2200~3600 小时,年总辐射量大多高于 160 千卡/厘米 2气温低, 年变化小,日变化大,年均温多低于 5℃,1 月均温大多为 0~13℃,在海 拔高处也出现-16~-18℃的闭合等温线地区,7 月均温 8~18℃,藏北地 区多低于 8℃干湿季分明,干季多大风,4~9 月为雨季,降水地区分布差 异悬殊,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 50~900 毫米。

全年大风日数以藏北地区最多, 阿里地区 8 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在 150 天以上高原寒冷干燥、气候严酷,自 然植被多矮小稀疏,具有抗干寒、抗风、耐盐等生态特征高原上的高山草 甸土、高山荒漠土等,土层浅薄、发育较差高于 4500 米的地方,无绝对 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 ,只宜放牧牲畜以耐高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 羊为主4200 米以下的河谷可种植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 圆根、油菜等耐寒种类为主雅鲁藏布江谷地纬度低,冬季无严寒,小麦可 安全越冬,加上光照条件好,春夏温度偏低,延长了小麦生长期拉萨市冬 小麦有亩产 818.5 千克的纪录自然地理区 高原地势高差悬殊,各自然要素的水平分异和垂直变 化互相交错、紧密结合,可划分为 10 个自然地理区①喜马拉雅南翼山地——亚热带山地森林(暖热、湿润):由东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山脉主脊 以南的山地和峡谷组成,是中国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西延部分 ≥10℃天数超过 180 天,年降水量超过 1000 毫米,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 熟,以水稻为主②藏东川西高山峡谷——山地针叶林(温暖,半湿润湿润) :在高原东南部,西起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东连横断山区中北部。

最暖月均 温 12~18℃,≥10℃天数 120~180 天,年降水量 500~1000 毫米,农作物 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可种植玉米、小麦、青稞、核桃、梨、石榴等,森 林资源丰富,出产天麻、虫草等贵重药材和食用菌类③那曲、玉树丘状高 原——高寒灌丛草甸(寒冷、半湿润):在高原中东部,西起怒江河源的那 曲,向东经通天河的玉树、黄河上游的里洛至四川西北部的阿坝、若尔盖 区内山体宽厚,多宽谷、盆地和缓丘最暖月均温 6~10℃,年降水量 400~700 毫米,暖季冰雹天气频繁④藏南宽谷湖盆——山地灌丛草原(温 暖、半干旱):包括喜马拉雅主脉的高山及其北翼高原湖盆和雅鲁藏布江上 游谷地≥10℃天数 50~150 天,最暖月均温 10~15℃,年降水量 400 毫 米左右,主要种植小麦、青稞、豌豆和油菜,有高原粮仓之称⑤羌塘高原 湖盆——高寒草原(寒冷、半干旱):最暖月均温 6~10℃,最冷月均温 -10℃以下,年降水量 100~300 毫米,以牧业为主⑥青南高原宽谷—— 高寒草原(寒冷、半干旱):最暖月均温约 6~10℃,年降水量 200~400 毫米多年冻土连续分布,平均厚达 80~90 米,是放牧牦牛和绵羊为主的 纯牧区。

⑦青东祁连山地——山地草原与针叶林(温凉、半干旱-半湿润): 最暖月均温约 12~18℃,年降水量 250~600 毫米,河谷区发展农业,山地 发展牧业⑧ 阿里西部山地 ——山地半荒漠与荒漠(温凉、干旱):最暖 月均温 10~14℃,最冷月均温-9~-13℃,以牧业为主⑨昆仑高山湖盆 ——高寒半荒漠与荒漠(寒冻、 干旱):最暖月均温 4~6℃,年降水量 20~100 毫米,开发条件差⑩柴达木盆地——山地荒漠(温凉,极干旱): 最暖月均温 10~18℃,最冷月均温-10~-16℃,为高原上最干旱区高 原上近年新建有水电站、煤矿、钢铁厂、化工厂、毛纺厂、造纸厂新的工 业城市有西宁市、拉萨市、格尔木市、日喀则市等撒哈拉沙漠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前,乃世界第二大荒漠,仅次于南极洲,是 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 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其总面积约容得下整个美国本土撒哈拉”是阿拉 伯语 ????? 的音译,源自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原意即为“沙漠”撒哈拉沙漠(英文名为:Sahara Desert) 世界上阳光最多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和自然条件最为严酷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满非洲北部全部东西约长 4,800 公里(3,000 哩),南北在 1,300 ~1,900 公里(800~1,200 哩)之间, 总面积约 9,065,000 平方公里撒哈拉沙漠西濒大西洋,北临阿特拉斯山脉 和地中海,东为红海,南为 萨赫勒一个半沙漠乾 草原的过渡区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 南极洲之外最大的 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气候 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阿拉伯语撒哈拉 意即“大荒漠”位于阿特拉斯山脉 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 35°线),约北 纬 14°线(250 毫米等雨量线 )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 ,东到红海之滨横贯 非洲大陆北部 ,东西长达 5600 公里,南北宽约 1600 公里,总面积约 9,065,000 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 32%可以将整个美国本土装进去, “撒哈拉”这个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 ?????,是从 撒哈拉沙漠计划建造世界最大太阳能电厂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引入的,在其语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 这块沙漠大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以前 撒哈拉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 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 尼日尔河河谷。

撒哈拉沙漠分为几部分: 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于 阿尔及利亚 的阿哈加尔高原 ,位于尼 日尔的艾尔高原和位于 乍得的提贝斯提高原 ;东部是最为荒凉的区域,为 特内雷沙漠和 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最高点为位于提贝斯提高原中的库 西山,海拔为 3415 米 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两部分, 北非和南部黑非洲,这两部分 的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界是半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阿 拉伯语称为“萨赫勒”,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 伯语称为“苏丹”,意思是黑非洲非洲最大盆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又称扎伊尔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 赤道横贯中部呈方形,赤道横贯中部面积约 337 万平方千米位于下几内 亚高原、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及低小的阿赞德高原之间,大部在扎伊尔境内, 西部及北部包括刚果及中非的部分领土原为内陆湖,因地盘上升和湖水外泄,形成典型的大盆地热热带带雨雨林林非洲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的面积仅次于 南美洲亚马孙盆地热带雨林,有 “地球第二肺”之称,它的一半以上 位于中部非洲国家刚果(金)境内 刚果(金)国土面积达 23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 54%被森林覆盖矿矿藏藏资资源源盆地边缘矿产资源丰富, 金刚石、铜、锗、钴、锡、铀、锰、钽 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

有 “中非宝石”之称为重要农业区,产 油棕、咖啡、橡胶、烟叶等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是大猩猩等热带动物生活天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