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预防治疗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73221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近视预防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少年近视预防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少年近视预防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青少年近视预防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青少年近视预防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近视预防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近视预防治疗(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教授:北大医院小儿眼科教授,教育部中小学预防近视专家指导小组成员李博士: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主任,博士后儿童近视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了孩子的健康。同时,一些家长缺乏科学的眼科知 识,盲目轻信广告,致使花费了许多时间和金钱,也没有使孩子的眼睛得到有效的治疗。 记者近期采访了两位眼科专家,他们全面、科学和客观地介绍了近视眼的成因和防治,并 且澄清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关近视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长期近距离地使用眼睛是造成近视的原因 让孩子一生远离眼镜的说法是不科学的记者:现在,学生当中近视的越来越多,从医生的角度怎么看待这种现象?任教授:现在眼睛的负担的确太重了,如果不考虑遗传的因素,和整体的生活

2、环境相关。 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近视的发病很高。二次大战期间,很多人都 外出参战了,近视眼的人就很少。战争结束后,国家发展教育,近视眼的人又增加了。李博士:眼睛就像一部照像机,假定一个自动相机常规设定的是看距离 5 米物体时的成像 最清楚。让它看距离 3 米的物体时,相机就自动调焦,以便看清这个近距离的物体。之后, 它又回到常规的焦距。如果我们总让它看近处的物体,这个相机索性就不再调整焦距了, 只是固定在看 3 米时最清楚。眼睛的道理和相机一样。现在的孩子一生下来,大多看的都 是近距离的东西,包括看书,上网,看电视。虽然人在生下来时,眼睛处于一个远视的状 况,但人总是近距离

3、使用眼睛,它必然会自动把焦距放到近处。怎么才能调到近处呢?只 有眼轴加长。人的正常眼轴,也就是前后径是 24 毫米。眼轴加长 1 毫米,相当有 300 度的 近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近视眼越来越多的原因。记者:孩子成为近视眼,有的父母满不在乎,有的父母是特别焦虑,让孩子不断尝试各种 仪器和药物。近视眼是一件那么可怕的事情吗?任教授:一般把 300 度以下的称为轻度近视。父母不必过于担心,这并不算一种病态的状 况。事实上,高度近视,也就是 600 度以上的人,在整个近视人群当中也就 1-2%。大多数 是中度和低度的近视眼。有的广告说,让孩子永远拒绝眼镜。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一个人 这辈子不可能拒绝眼

4、镜。小时候,正视眼(也就是正常视力,医学上称正视眼) ,或轻度远 视眼,到青年、中年时,都可以不用戴眼镜,但是老了以后,就离不开老花镜了。李博士:发生近视,我们要引起重视,但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人是在不断地进化,近视也 属于人眼睛进化的一种状态。如果我是一个正视眼的人,看 33 厘米距离的物体,需要的调 节是 3 个屈光度的调节。一般看 1 个小时就会感到疲劳了。如果我有 100 度的近视同样看 33 厘米的物体,它只要有一个屈光度的调节。相对来说,你看一个小时累了,我看三个小 时才累。如果我有 300 度近视,我的焦点正好就是 33 厘米,从理论上讲,我看多长时间都 不累,因为没有调节。现在,

5、我们研究屈光学的人经常呼吁,在升学时,除去特殊职业的要求,不要太苛求孩子的视力问题,只要矫正视力达到要求就可以,不一定非要不戴眼镜的视力必须到什么标准。 因为,现在大多数人从事的都是近距离的工作,有一定度数的近视,对人的眼睛只有好处, 没有坏处。家长不要以为近视一点就不得了,其实没必要。如果孩子在整个学习阶段只保持有 200 度左右的近视眼,成年以后是好事。因为如果没有 近视的话,人到 40 多岁就开始老花眼了。如果有 100 多度近视的人,花眼的情况就会比视 力好的人延后 10 年。如果有 300 度近视,可能到七八十岁才老花眼。所以没有必要把近视 看得过于严重。现在的问题是社会的一些宣传,

6、为了推销某种产品,把近视的危害说得很 可怕。当然,为了避免近视程度不断加深,日常的卫生保健是必要的。遗传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因素,高度近视的危害很大记者: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是:父母近视,孩子也很容易成为近视眼。遗传对孩子眼睛的影 响到底有多少呢?任教授:在近视眼的问题上,遗传占有很重要的作用,环境的因素只有 40%。而且,某个 孩子到底有没有近视遗传的因素,这种情况很难说。因为父母虽然不戴眼镜,但是祖辈有 可能近视,或者有这个因素,没有显现出来。在对遗传的理解上,一般人都能明白,孩子 哪部分长得像爸爸,哪部分像妈妈。其实,在眼睛这种具体器官上也是如此的。眼睛是一 个非常精巧的东西,它的每一部分单独的

7、结构是否正常,各部分的搭配是否合理,也是接 受父母的遗传影响的。虽然这种结构上的差异非常细微,但的确对眼睛有影响。因此,我 们只能从后天方面做些努力。比如我曾对一些朋友建议,两个高度近视眼的人结婚肯定对 后代不利。而且,高度近视眼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李博士:在研究当中,要找到一个足够的样本做近视眼是否遗传的研究是很难的。目前, 最多的研究样本是几百个病人。这样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会遗传的。这种遗传多指 600 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下一代近视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 如果父母有一方为高度近视,孩子近视的可能性为 57%。如果父母都没有高度近视,下一 代得高度近视的可能为 2

8、0%。这个结果并没有更大范围的验证,只是作为参考。从我们实 际接触的病人来看,遗传的作用是很明显的。记者:到底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呢?高度近视的危害是什么?李博士:人的发育是有阶段性的,到了一定年龄,怎么用眼,也不会特别发展了。7 岁以 后,人的眼睛的发育已经到了一个缓慢的时期。绝大部分的孩子是不会发展为高度近视的。 因为高度近视的人当中 90%是遗传来的。而且,这种状况很难控制,它的基因就这样。如 果单纯靠疲劳,使眼球变得特别长,而造成高度近视,实际上是很难的。尤其是孩子越大, 眼睛的可变性也就越小。我们把近视眼分为一般的近视和高度的近视,以 600 度为界限,一般近视不会造成病

9、变。 眼睛分为三层结构,外层有角膜和巩膜,中间是葡萄膜组织,里面是视网膜。眼睛好比一 个球,高度近视的人眼球外层的组织在变大,里面的组织不变大,而这两层组织是粘在一 起的。其结果必然是外层的组织是把里面的组织拉薄了。这样,视网膜就变形了。再拉就可能撑出一个洞,最严重的就是拉得脱落了。从这个原理出发,我们就容易理解,近视程 度越深的人,发生病变的可能性越大。高度近视可能会造成的危害,一种是反映在视网膜方面,有视网膜的变形、裂孔、脱离。 还有一种反映在玻璃体方面,就是飞蚊症。它的表现是,如果人在看一种有比较亮的背景 的物体时,会感到眼前有像蚊子一样的东西飞来飞去。再有一种就是青光眼。绝大部分的 人

10、是不会因为近视眼而导致失明的。以上情况的发生,在高度近视眼的人群中发生的比例 要比低、中度近视眼的人要高一些。预防近视的关键时期是学龄前,孩子上学之前一定要做全面的视力检查记者:从很多报道得知,孩子上学以后,近视的比例不断增加。是不是说,学龄的孩子最 容易得近视眼?任教授:刚出生的孩子,大多是远视眼。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的度数逐渐减少,医学上 称它为“正视化”。大部分孩子在 9 岁10 岁之前完成这个正视化的过程。如果再向前发展, 眼球继续拉长,就是向近视眼的情况发展了。不是每个孩子必然都会从正视眼向近视眼发 展,要看它的基础的状态。这个工作实际上应该从幼儿园抓起,应该了解孩子在学龄前的 基础

11、屈光是多少。大多数新生儿是远视眼的 200 度300 度。到了四五岁时,还有 200 度左 右的远视,这是大多数孩子的正常状况。如果这个年龄的孩子没有远视,或者说只有 50 度 的远视,那么这个孩子将来就会是近视眼,或者说可能性非常大。5 岁的孩子如果有 150- 200 的远视眼,这很好。因为它的调节功能,晶状体改变形状的能力强,看近、看远都不 困难。这时注意用眼卫生,很可能将来不是近视眼。从预防近视角度讲,学龄前就应该有 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查,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验光,以便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有近视眼的倾向。 这样在上学时就要特别注意,字写得大一些,注意光线、距离和姿势,多做户外活动。目前,验光的

12、工作还没有普及,但从儿童眼科的角度看,学龄前有一次验光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孩子已经上学了,在一年级时一定查一次视力,并且散瞳验光。当然在小学低年级, 最常见的眼睛问题,不是近视,而是远视和散光等,这些都可以在视力检查中确诊治疗。记者:有人说 10 岁13 岁是近视眼发病的高峰期。这样看来,是不是因为学习负担的逐渐 加重,使得孩子们成为近视眼的越来越多?李博士:有关近视高峰期的问题,有人说是 10 岁13 岁,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实际上, 人生下来都是远视眼,除了个别的发育不好是近视之外。为什么是远视呢?因为眼球小和 短。0 岁3 岁的时候,人的眼睛发育是最快的,但并没有长到正视眼的情况。3 岁

13、7 岁, 眼睛还在发育,但是比之前要缓慢。大部分人在 7 岁时,眼睛是正常视力。7 岁到青春期 这一阶段又接着发育。在从远视到正视眼的过程中,有一些人长过了,超过正常视力的界 限,变成近视了。其实,这时的发育反而慢了,只是眼睛还在继续长,很容易就长过了。 换句话说,到 7 岁时,大多数人的眼睛已经长到头了,也就是我们认为的正常视力的范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人就长过了,只要长过一个,就出现一个近视眼的人。这样给人的 感觉是 7 岁以后,近视眼越来越多。父母总不去考虑以前的问题,总是考虑后面的问题。因此,对近视的重视,在 7 岁之前关 注,比在 7 岁之后关注更有意义。一些父母在孩子 3 岁时

14、就让他读书认字。这个阶段眼睛 发育本身就快,再增加这样的负担,显然是催化,一定是加速了眼睛的发育。直到孩子 7 岁左右,父母可能也还看不出来孩子眼睛存在问题,因为这期间眼睛一直在长,是个远视 状态,没有达到正视眼。等孩子八九岁时,父母突然发现他近视眼已经有些晚了。实际上, 他在三四岁时,眼睛不好的结果已经造成了,只不过看不出来,父母也不知道罢了。我用 举例说明,假设男孩的身高 1.5 米是正常,超过 1.5 米就是有问题。在 3 岁前,他怎么长也 不可能长到 1.5 米。可是到了一定年龄,他很容易就长到,甚至超过 1.5 米。因此,要想控 制孩子不超过这个限度,小时候就要控制饮食。到了一定年龄

15、,他自然就不会超过 1.5 米 了。现在父母在认识上的误区是,以为是由于上小学以后,孩子得近视眼才越来越多。实 际上这都是以前积累的结果,到一定的年龄就显现出来而已。因此,那种几岁到几岁是最容易近视,或者说是高发期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应该是到这样 的年龄,近视眼的问题逐渐爆发出来了,而孩子会不会近视,在 7 岁之前已经埋伏下隐患。 当然,如果我们重视用眼卫生,合理配戴眼镜,仍然可以控制近视眼的发展速度。假性近视不必配戴眼镜,真性近视配眼镜后应时摘时戴记者:什么是假性近视?它一定会发展为真性近视吗?而且眼睛不好,是不是一定都要配 眼镜?任教授:小孩经常表现的是视力波动,这几天看电视特别多,如果查视

16、力,就会差一些。 家长带孩子旅游,多玩几天视力又好了。这些都是因为眼睛调节功能的不稳定造成的。我们有时会采用一种辅助的办法,滴一种叫快速散瞳剂的眼药水,帮助孩子的眼睛休息。 比如,今天的作业都做完了,临睡觉前点一下,让睫状肌放松了,瞳孔也放大一点。这时 再看东西是看不清的了,4-8 个小时,药物的作用也就过了,对第二天的学习不影响。我 们只是对某些最近视力才下降,视力一向很好,近期有考试,无法进行散瞳验光的孩子给 他临时用这种药,也不长期用。 。假性近视是什么?用药物散瞳验光,使肌肉放松下来,假性近视验光出来是远视眼或正视 眼。他根本不应该戴近视眼镜。但如果是假性近视就指导孩子放松调节,劳逸结合,散瞳 本身就有治疗的作用,散瞳验光后没有度数,眼睛反而就好了。如果戴近视眼镜,眼睛就 要适应近视造成的聚焦状态,最后就真正成为近视眼了。假性近视无须戴眼镜,如果孩子坐在后面看不见黑板,可以跟老师说一说,调到前面去。 现在有争论,近视眼是不是一定都是从假性变成真性,还是从来没表现出假性,一下子就 是真性。有很多孩子突然视力下降,一验光,他已经是二三百度了,所以并不是人人都经 过假性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