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考纲诗歌鉴赏十三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72037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9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新考纲诗歌鉴赏十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新考纲诗歌鉴赏十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新考纲诗歌鉴赏十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新考纲诗歌鉴赏十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新考纲诗歌鉴赏十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新考纲诗歌鉴赏十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新考纲诗歌鉴赏十三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衡水武邑二中诗歌练习系列1 / 16 小马课堂2017新考纲诗歌鉴赏十三首(一)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黄庭坚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睛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申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注】黄庭坚贬戎州时,与黄斌老交往。黄斌老善画竹,画了一幅横竹送黄庭坚,黄庭坚因而作了此诗。石泓:石砚。霜兔:用兔毫制成的笔。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 “吐” 字写出了黄斌老画竹动作熟练,一气呵成; “峥嵘” 写出所画之竹不同凡响。B诗中把竹比作“偃蹇”之卧龙,是说竹子屈服在

2、雷霆之下,暂时失去刚直的品性。C黄斌老把自己的品格灌注到所画竹子之上,与竹“俱忘形” ,才画出气节不凡的竹。D第三联的意思是,在晴明的窗下,黄斌老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E尾联运用比喻、 夸张的手法, 写出竹子直耸云天的气势,突出了黄斌老画技之高超。15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 题。秋兴八首 (其三) 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注】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

3、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河北衡水武邑二中诗歌练习系列2 / 16 小马课堂上疏言事,论救房琯。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为诗人旅居菱州所写。B.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C.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日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E.本诗与必修三中的秋兴八首(其一 )的景物

4、整体色调、情感基调是一致的。15.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次韵尹潜感怀陈与义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注】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 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河北衡水武邑二中诗歌练习系列3 / 16 小马课堂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

5、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的幸运之情。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翠华” 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 “白羽”指白羽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往,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E 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15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四)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诗歌 ,完成 14 15 题。水龙吟秋兴吴则礼秋生泽国,无边落木

6、,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底事,强成沾洒。注释:贳:读sh,赊欠。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河北衡水武邑二中诗歌练习系列4 / 16 小马课堂14 、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发时光易逝的人生悲叹。下面诗句中与这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5 分)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

7、经卫风氓)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E.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5 、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6 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唐)皇甫冉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唐)皇甫曾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

8、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注:陆鸿渐: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他和这两首诗的作者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都是好友。菉:草名。王孙草:代指茶叶。逋客:避世之人。河北衡水武邑二中诗歌练习系列5 / 16 小马课堂14. 下面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5 分)(答对一项得2 分,答对两项得 5 分)A.皇甫冉之诗使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陆鸿渐到高高的山崖上采茶,在春风中采满一筐茶叶,晚上沿着山路去山村人家借宿。B.皇甫曾之诗全篇写实,远处的重峦叠嶂和丛生的茶叶正在迎接陆鸿渐采摘茶叶,陆鸿渐在山中烟霞中独自穿行,住在清幽的山寺,喝着清冽的山泉

9、水,在夜里孤灯独对,在磬声中思念朋友。C.新唐书陆羽传说:“天下普遍好饮茶,其后,尚茶成风。”说明饮茶之风的真正盛行是在中晚唐开始。 两位诗人通过送陆鸿渐采茶来写茶、论茶,表达了对茶的深深喜爱之情。D.皇甫冉之诗表达了对陆鸿渐去风景幽美的地方采茶的羡慕,皇甫曾之诗通过刻画陆鸿渐危险和辛苦的采茶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E.这两首诗基本上体现了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既脱俗又入俗;既有清高超旷的人格追求,又有脉脉的人间温情;既追求深远、空灵的诗境,更注重雅静、闲适、淡泊诗境的营造。15 这两首诗都为送陆鸿渐采茶而作,表达的情感为什么不相同?(6 分)(六)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

10、15 题( 11 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河北衡水武邑二中诗歌练习系列6 / 16 小马课堂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 怕愁贪睡 ”,不肯随 “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颔联的 “故作 ”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 ”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D面对百

11、花盛开的“春态 ”,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E、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15 、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七)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5 题。( 11 分)杂诗曹 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持。14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6 分)A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李花开灿烂,耀人眼目。B三四句写佳人的行踪,朝游长江之北,夕宿潇湘之滨,表现出其不同凡响的举止。C五六句说世俗之人接近佳人时显得有些轻薄,佳人会为谁轻启朱唇

12、一展歌喉呢?D七八句用“俯仰”一词形象地写出时光飞逝,随后写佳人容颜难以持久也就水到渠成。E前人认为此诗构思巧妙,语短情长, 于悲慨之中自具一种爽朗自然之美,耐人寻味。15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抒写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八)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 题。曲江对雨杜甫河北衡水武邑二中诗歌练习系列7 / 16 小马课堂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注】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

13、春游。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 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金钱会, 唐玄宗开元时,宴王公百寮於承天门,令左右於楼下撒金钱。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首联描绘了春云遮断苑墙的景象,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覆”为全诗诗眼。B“林花著雨胭脂湿”景中含情,即描绘出桃林著雨之态,也有触景伤情之感。C诗人不说风吹水荇,却言“水荇牵风”,赋予水荇人格化动作,可谓用笔精妙。D本诗先景后情,从雨前、雨中写到雨后,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曲江所见所思所感。E本诗多处用典,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抚今追昔中有深沉的感慨。15 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

14、句加以分析。(6 分)(九)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14-15题。红楼梦中写道,经过两首不成功的咏月诗后,香菱终于写成了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有趣”的诗。诗文如下: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14 、阅读上面一首诗,选择对诗意解说无误的两项。(5 分)()A、首联写月光璀璨,光芒难掩。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秀,它的背里却非常凄清。B、颔联写一泻千里的月光之下,处处传来捣衣之声,直到雄鸡高唱、缺月高挂。C、颈联写了穿绿蓑的江上人秋夜闻笛,闺中女子楼头望月两幅画面。河北衡水武邑二

15、中诗歌练习系列8 / 16 小马课堂D、尾联诗人向嫦娥发问:“为什么不让分离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再分离呢?”E、该诗同春江花月夜一样,借思妇、离人、游子的月下情怀表达月之思乡怀人意蕴。15 、这首诗被众人赞为“新巧有趣”,其体现在何处?请从写作特色方面作答。(6 分)(十)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 题。 西塞山下作韦 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注】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 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 爨( cu n):烧火做饭。14

16、下列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作做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获结庵而居。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蕨、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15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6 分)(十一)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