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慢性疾病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69444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咽部慢性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鼻咽部慢性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鼻咽部慢性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鼻咽部慢性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鼻咽部慢性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鼻咽部慢性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咽部慢性疾病(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1 1 章章 鼻咽部慢性疾病鼻咽部慢性疾病鼻咽部慢性疾病既是常见病,又是比较难治病。根据临床诊治体会,西药对鼻咽部急 性疾病具有明显治疗优势,而对慢性疾病则有一定欠缺,对此若能合理地运用中医辨证与 选方用药,则能弥补西药治病之欠缺。再则,根据治病需要,务必做到当用中药即用中药, 当用西药即用西药,当中西药结合治疗就结合应用,治病用药最好是既能缩短治疗周期, 又能提高治疗效果。 第一节第一节 慢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是指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由病毒侵袭、或细菌感染、或过敏 原等引起的炎性病变的一种疾病。本病好发或加重于秋冬季,或冬春之交,各个年龄人群 均

2、有发病,但以青少年多见。根据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基本辨治准则,本节所论内容不仅能治疗慢性鼻炎,还能治 疗鼻窦炎或鼻腔或鼻窦肿瘤等病证表现而符合慢性鼻炎的基本证型者,以此若能合理选方 用药则能明显改善鼻窦炎或鼻腔或鼻窦肿瘤等病的症状表现,或取得预期治疗效果。预防:对季节变化应重视取暖保温,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起居有节,改善不良生活习 惯,避免物理、化学等物质侵入,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 一、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一、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病因病理病因病理】 1病因 病毒侵袭,或细菌感染,或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或环境因素等。 2病理 鼻腔局部先血管收缩、黏膜缺血,后血管扩张、水肿、分泌物

3、增多,形成粘性脓 性分泌物。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单纯性鼻炎 以鼻痒,鼻塞,喷嚏,流水样涕,头痛,头昏等为主要表现。 2肥厚性鼻炎 以鼻痒,鼻塞,喷嚏,流水样涕,头痛,头昏,耳鸣,听力减退,记忆力 下降等为主要表现。 3.萎缩性鼻炎 以鼻及鼻咽部干燥,鼻塞,鼻分泌物呈块状、管筒状脓痂,不易擤出,或 有少量鼻出血,嗅觉障碍,呼气恶臭(鼻臭) ,头痛,头昏等为主要表现。 4.干酪性鼻炎 以进行性鼻塞,脓性臭鼻涕,或鼻出血,嗅觉减退,头昏,头痛,食欲不 振,或视力减退,或发生脑神经麻痹等为主要表现。 5.过敏性鼻炎 以喷嚏,鼻痒,流涕,鼻塞等为主要表现。 【检查与诊断检查与诊断】 1单纯性鼻炎鼻

4、腔检查 (1)初期 鼻黏膜潮红或暗红,较干燥。 (2)中期 鼻黏膜红肿严重,鼻内分泌物增多,呈粘脓样。 (3)后期 鼻腔下鼻甲红肿,鼻内分泌物增多,呈脓涕样。 2肥厚性鼻炎鼻腔检查:鼻黏膜肥厚、增生、黏膜呈苍白或粉红或淡紫红,表面不平,呈 结节状。 3萎缩性鼻炎鼻腔检查 (1)鼻腔宽大,鼻甲缩小,或肥大或呈息肉样变。 (2)鼻腔内有稠厚脓痂,黄褐色或灰绿色,大块或呈管筒状,可有恶臭气味。 (3)鼻甲粘膜干燥萎缩,甚至糜烂渗血。24干酪性鼻炎鼻腔检查 鼻腔内干酪样物堆积,鼻中隔穿孔,外鼻变形,或眼球移位,或 上颌窦前壁或硬腭出现瘘管。 5过敏性鼻炎 (1)鼻粘膜苍白,或淡白,或灰白,或淡紫色,鼻

5、甲水肿,总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粘 涕。 (2)变态反应发作期,鼻分泌物中可有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可查到较多嗜酸性白细胞或肥 大细胞。 6根据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而诊断为慢性鼻炎。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可选用口服阿司匹林,成人每次 0.30.6g,每日 3 服,必要时每 4 小时 1 次; 或复方阿司匹林 0.51g/次;可选用血管收缩剂(10%麻黄素液)滴鼻,以缓解鼻塞症状。2封闭治疗:可选用 0.250.5%普鲁卡因溶液,作下鼻甲或鼻丘封闭,或作穴位鼻通、迎 香部位的封闭,隔日 1 次,5 次为 1 疗程。 3其他治疗:抗病毒治疗,或抗感染治疗,或抗过敏治疗。 二、中医辨证与选方

6、用药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风寒鼻塞实证风寒鼻塞实证【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鼻塞,鼻涕,或鼻痒。 2.辨证要点 无汗,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或脉无变化。 3. 可能伴随的症状 鼻涕清稀,或头痛,或发热,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重浊等。 【治则与选方】 辛温通窍,发散风寒;可选用麻黄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 【处方用药】 麻黄 9g 桂枝 6g 杏仁 12g 黄芪 15g 白术 15g 防风 3g 辛夷 12g 薄 荷 12g 川芎 10g 生甘草 10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 30 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 30 分 钟,薄荷后下煎煮 15 分钟。温服,每日分 3

7、服。 【配伍技巧】 若鼻塞甚者,加白芷、细辛,以辛温开窍通鼻;若鼻痒甚者,加荆芥、苍 耳子,以疏风止痒;若头痛者,加细辛、羌活,以温通止痛等。 【药物功效】 方中麻黄辛温散寒,宣肺通窍。桂枝通达经气,和利血脉。杏仁肃降肺气, 开达鼻窍。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防风祛风固表。辛夷开窍散寒。薄荷辛凉通窍, 兼防温热药伤阴。川芎行气理血开窍。生甘草益气和中,清利鼻窍,兼防辛散药伤气。风寒鼻塞虚证风寒鼻塞虚证【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鼻塞,鼻涕,或鼻痒。 2辨证要点 汗出,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或脉无变化。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鼻涕清稀,或头痛,或记忆力减退,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治

8、则与选方】 辛温通窍,益气散寒;可选用桂枝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 【处方用药】 桂枝 9g 芍药 9g 生姜 9g 大枣 12 枚 黄芪 15g 白术 15g 防风 3g 辛夷 12g 薄荷 12g 川芎 10g 生甘草 10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 30 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 25 分 钟,薄荷后下煎煮 15 分钟。温服,每日分 3 服。3【配伍技巧】 若鼻塞甚者,加白芷、细辛、防风,以辛温开窍通鼻;若鼻痒甚者,加荆 芥、苍耳子、白术,以疏风益气止痒;若头痛者,加细辛、葱白、羌活,以辛散温通止痛; 若汗多者,加五味子、牡蛎,以敛阴止汗等。 【药物功效】 方中桂枝辛

9、温散寒,通达鼻窍。白芍收敛营阴,缓急止涕。生姜、防风助 桂枝散寒通窍。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辛夷开窍散寒。薄荷辛凉通窍。川芎行气 理血开窍。大枣、生甘草,益气和中,清利鼻窍,兼防辛散药伤气。风热鼻塞证风热鼻塞证【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鼻塞,鼻干,或鼻痒。 2辨证要点 鼻涕黄稠,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或脉无变化。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头痛,或咽痛,或汗出,或无汗,或发热,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 重浊。 【治则与选方】 辛凉通窍,疏散风热;可选用麻杏石甘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 【处方用药】 麻黄 12 杏仁 9 石膏 24 黄芪 15g 白术 15g 防风 3g 辛夷 12g 薄荷 12g

10、川芎 10g 生甘草 10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 30 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 30 分 钟,薄荷后下煎煮 15 分钟。温服,每日分 3 服。 【配伍技巧】 若鼻塞不通者,加冰片、苍耳子,以通达鼻窍;若前额头痛者,加川芎、 冰片、菊花,以辛散开窍通鼻;若鼻涕黄稠者,加薄荷、知母、胆南星,以清利化痰通窍; 若热盛者,加银花、连翘、知母,以清泻盛热等。 【药物功效】 方中麻黄宣发肺气,通达鼻窍,受石膏制约而不助热。石膏清泻郁热,受 麻黄制约而不寒凝。杏仁肃降肺气,通利鼻窍。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防风通利 鼻窍。辛夷开窍散寒。薄荷辛凉通窍。川芎行气理血开窍。生甘草

11、益气和中,清利鼻窍, 兼防辛散药伤气。肺虚鼻塞证肺虚鼻塞证【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 2辨证要点 咳嗽痰稀,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鼻涕粘稠色白,或胸闷,或汗出,或气短,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 重浊。 【治则与选方】 补益肺气,辛温通窍;可选用桂枝加黄芪汤与四君子汤合方。 【处方用药】 桂枝 9g 芍药 9g 甘草 6g 生姜 9g 大枣擘,12 枚 黄芪 6g 人参 10g 茯苓 10g 白术 10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 30 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 25 分 钟。温服,每日分 3 服。 【配伍技巧】 若

12、鼻塞不通者,加辛夷、细辛、苍耳子,以通达鼻窍;若咳嗽者,加百部、 桔梗、陈皮,以宣肺降逆止咳;若阳虚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若鼻痒者,加荆 芥、蝉蜕,以疏风止痒等。 【药物功效】 方中桂枝辛温散寒,通达鼻窍。白芍收敛营阴,缓急止涕。生姜助桂枝散 寒通窍。黄芪、人参、白术,健脾补益脾虚鼻塞证脾虚鼻塞证4【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 2辨证要点 饮食不佳,鼻涕粘稠色白,舌淡,苔薄白,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面色萎黄,或汗出,或气短,或头昏,或喷嚏,或语声重浊,或大便 溏泄。 【治则与选方】 健脾益气,芳香通窍;可选用四君子汤与苍耳子散合方。 【处方用药】 人参

13、 10 白术 10 茯苓 10 甘草 10 苍耳子 8 辛夷 15 白 芷 30 薄荷 2 肺气。茯苓渗利湿浊。大枣、甘草,益气和中,扶正御邪。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 30 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 25 分 钟,薄荷后下煎煮 15 分钟。温服,每日分 3 服。 【配伍技巧】 若鼻塞不通者,加蔓荆子、藁本、苏叶,以通达鼻窍;若大便溏泄者,加 扁豆、薏苡仁,以健脾益气止泻;若头昏者,加苍术、川芎,以辛温燥湿通窍;若鼻涕多 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理气化痰等。 【药物功效】 方中人参、白术,益气健脾,生化气血。茯苓渗利湿浊。苍耳子、辛夷、 白芷,辛温透达,芳香开窍。薄荷辛

14、凉通窍,兼防辛温药燥化伤津。甘草益气和中,以免 辛散药伤气。肾虚鼻塞证肾虚鼻塞证【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 2辨证要点 耳鸣,或鼻涕清稀或粘稠色白,舌淡,苔薄白,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 腰酸,或头晕,或汗出,或气短,或头昏,或记忆力减退,或喷嚏, 或语声重浊。 【治则与选方】 补益肾气,芳香通窍;可选用肾气丸与苍耳子散合方。 【处方用药】 干地黄 24g 山药 12g 山茱萸 12g 泽泻 9g 茯苓 9g 牡丹皮 9g 桂枝 3g 附子 3g 苍耳子 8 辛夷 15 白芷 30 薄荷 2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 30 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以小

15、火煎煮 30 分钟; 薄荷、辛夷后下煎煮 15 分钟。温服,每日分 3 服。 【配伍技巧】 若鼻塞不通者,加蔓荆子、细辛,以通达鼻窍;若耳鸣者,加枸杞子、柴 胡、磁石,以益肾升阳;若头昏者,加冰片、川芎,以芳香开窍;若腰酸者,加巴戟天、 牛膝,以补益肾气等。 【药物功效】 方中生地黄补益肾阴。附子、桂枝,温补肾阳。山药益气固本。山茱萸固 涩肾精。茯苓、泽泻,渗利湿浊。丹皮助生地黄清退虚热。苍耳子、辛夷、白芷,辛温透 达,芳香开窍。薄荷辛凉通窍,兼防辛温药燥化伤阴。肝郁鼻塞证肝郁鼻塞证【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 2辨证要点 急躁易怒,鼻涕清稀或粘稠色黄,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或细。 3可能伴随的症状 情绪低落,或不欲言语,或头痛,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治则与选方】 疏肝理气,辛温通窍;可选用四逆散与苍耳子散合方。 【处方用药】 柴胡 10 枳实 10 芍药 10 甘草各 10g 苍耳子 8 辛夷 15 白芷 30 薄荷 25【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 30 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 30 分 钟;薄荷、辛夷后下煎煮 15 分钟。温服,每日分 3 服。 【配伍技巧】 若鼻塞不通者,加细辛、蔓荆子,以通达鼻窍;若急躁者,加青皮、香附、 枳实,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