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美洲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10)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69313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3美洲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1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6.3美洲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1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6.3美洲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1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6.3美洲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1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6.3美洲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1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3美洲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3美洲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美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教育目标: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事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特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教学难点: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

2、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来源 :Zxxk.Com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 公元 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 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 ,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塔,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美洲。板书:第三节美洲来源: 学

3、_ 科 _网二、教 授新课新大陆(简单介 绍,以趣味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 :Zxxk.Com1简单介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西印度群岛强调白令海峡以及巴拿马运河的地理分界线作用和交通作用2 读图 1 31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北美洲:最北在北极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东在 180经线以东。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面与南美洲相连,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望相望。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南美洲:最北在赤道以北

4、,最南在60S以北,最东在 30w 以东,最西在 80w 以西。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麦哲伦海峡)。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来源 : 学 _科_ 网 来源 : 学科网 ZXXK(查漏补缺,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学生。最后教师进行综述。)3 介绍拉丁美洲的来源、含义、语言、国家等。有学生了解这些知识,鼓励学生讲解, 锻炼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平日中对地理事物、地理问题的搜集、思考。逐步养成独立自主思考地理问题的习惯。三、总结本节课内容(对于知识的回忆要积极主动。)四、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教学后记: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区域

5、地理的方法,对于怎样分析地理位置、地形的方法较熟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独立、主动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总体掌握情况较好。北美洲北濒北冰洋,南滨墨西哥湾, 东、 西分别面临辽阔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东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欧洲相望,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对。大陆东西两个极点是拉布拉多半岛上的查尔斯角(西经 5540,北纬 5213)和阿拉斯加半岛上的威尔士角(西经16805,北纬 6535) 。本大陆北部伸入北极圈,最北点是布西亚半岛的默奇森角(北纬7159),而格陵兰岛的莫里斯杰苏普角(北纬8339)是北半球陆地最接近极地的地方;大陆最南端为塞布尔角上的东角(西经8105,北纬

6、2507)。北美洲的这种地理位置,同亚欧大陆非常相似,它纬向延伸很广,几乎穿越了北半球除赤道带以外的所有气候带, 南北各地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差异,这就决定北美洲气候类型多样性。又由于北美洲大陆轮廓北宽南窄,略呈一倒置梯形,大陆的大部分面积位于北纬3070之间, 其中北纬 5070最为宽广,因此,北美洲主要属温带和亚寒带气候型,尤以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北纬30以南,因面积不大,亚热带气候型所占面积很小。北美洲东西均临大洋,因而使东西岸的气候类型完整而有规律地南北更替,只是由于北美大陆的面积比亚欧大陆小,冬夏海陆热力差异的程度没有亚欧大陆大,因而北美大陆东部不具备亚洲东部那样典型的季风气候。南

7、美洲位于西半球的南部,除大陆西北通过狭窄的巴拿马地峡与北美洲相连外,均为大洋所环抱。东濒大西洋,北滨加勒比海,西临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南美大陆北宽南窄,略似三角形。北部瓜希腊半岛顶端的加利纳斯角,位于北纬1225,是大陆的最北点;大陆最南端是面临麦哲伦海峡的弗罗瓦德角,位于南纬 5354; 而火地群岛最南部的合恩角(位于合恩岛上)则达南纬5559。大陆东西两个极点分别是巴西东端的布兰科角和秘鲁西北端的帕里尼亚斯角,它们所处的经度分别为西经3446和西经8120。 该洲南北跨 6668个纬度,最长距离达7,150公里; 但大陆的主要部分位于北纬10至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范围内,南纬

8、5是大陆最宽处,达5,150公里。南回归线以南,大陆显著收缩, 南纬40处大陆宽仅600700公里,南纬5055之间则在400公里以下,因此南美洲属亚热带和温带纬度的地区相当有限。纬度位置决定着一地区的太阳辐射状况、在大气环流中的地位以及环流气团的特性等。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及其大陆形状,决定了热带气候类型在该洲占绝对优势,特别是赤道多雨气候和热带干湿季气候范围最广。年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为140160千卡 / 平方厘米,辐射平衡常年处于正值; 在全球行星风系中,主要隶属于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与赤道辐合上升带。加以南美洲除西北隅与中美地峡相连外,均为大洋环抱,所以信风来自大洋,以盛行湿润海洋气团为

9、主, 造成南美洲热带领域内几乎不存在像非洲撒哈拉那样的大陆性沙漠。这是南美洲气候具有温暖性和湿润性特点的重要原因之一。南美洲自南回归线以南,大陆显著变窄,至南纬 52已近大陆尾闾,这不仅使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大大局限,而且缺乏水平地带的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更无极地长寒气候和极地冰原气候。日界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它的设置是为了避免日期混乱。日期混乱问题,是在下列两种情形下产生的: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混乱:当年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自西班牙启程向西航行(他的目的地却是东方) 。三年后, 当幸存者的船只回到始发港时,发现航行日志上记载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少”掉1日。这在当时曾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造成这一

10、混乱的原因是,船舶在向西行进中, 视午的物理时刻逐日推迟,即每天都在推迟中午的到来。按这种被延长了的昼夜来计算日子,在绕行地球一周后,便要减少1日。反之,若船舶向东航行,视午的物理时刻逐日提早,昼夜缩短,环球一周后,日期便会“多”出1日。如果没有适当的措施,每绕行地球一周,日期便差1日。这就造成日期的混乱。时刻换算中出现日期混乱:时刻换算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日期问题。已知一地的时刻,推算另一地点的时刻,向东推算和向西推算的结果,虽然得到的钟点相同,但日期却相差1日。例如,已知北京时间(东 8 区)为 6 时,求当时的华盛顿(西 5 区)时间?向东推算进 11 时,华盛顿时间为同日 17 时;向西推

11、算退13时,华盛顿时间为昨日17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向东推算总比向西推算超前1日。这也引起日期的混乱。为了避免在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混乱,必须在向东航行一周中,把日期退回1日;在向西航行一周中, 把日期推进一日。为避免在时刻换算中发生日期混乱,必须在向东推算时把日期退回 1日; 或者在向西推算时把日期推进1日。日期进退的界线,就叫日界线或国际日期变更线。如果仅仅为了解决日期混乱的问题,日界线可以安在任何一条经线上。显而易见,180经线是它的最佳选择。180经线纵贯太平洋中部,为了避免它通过岛屿,给当地居民带来日期变更的麻烦,日界线有三处偏离 180经线: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东端向东偏离;在美国阿

12、留申群岛以西向西偏离;在5S5130S之间向东偏离,使斐济群岛和汤加群岛等全部属于东12区。这是因为, 西伯利亚采用俄罗斯的日期,而阿留申群岛采用美国阿拉斯加的日期;斐济和汤加历来采用新西兰的日期。日界线的设置,把时区的排列,变无限方向为有限方向,分出了最东时区和最西时区。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成了全球最东的时区,它的时刻最早;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则成了全球最西的时区,它的时刻最迟。经日界线划分之后,东12区和西 12区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二者既属于同一时区(它们有相同的钟点) ,又是相隔最远的二个时区(一个在极东,一个在极西,它们相隔24个时区,日期相差 1日) 。东 12区比西 12区

13、要早 1日。因此,船舶和飞机在越过日界线时,要变更日期:自东 12区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要退回1日;反之,自西12区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要跳过 1日。有了日界线, 并在过日界线时进行日期进退,环球航行和时刻换算就可以避免日期混乱。在上例中, 华盛顿所在的西5区,只能被看作位于北京所在的东8区之西。 因此,华盛顿的时刻,只能是迟于北京时间13小时,而不是早于北京时间11小时。 但是,推算的方法可以有两种:既可以向西推算,也可以向东推算, 只要在越过日界线进行日期进退,其结果完全相同。例如,自北京向西推算,退13时,不经过日界线,华盛顿时间为昨日17时;若向东推算,进11时,为同日 17时,因向东越过日界线,退 1 日,华盛顿时间仍为昨日 17 时。两种推算途径结果相同,避免了日期混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