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68990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春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春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春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春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春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春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春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12 分, 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 , 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鱼凫(f )猿猱(r u)巉岩(ch n)啮噬(ni )B.玉露(l u)朔漠(shu)省识(x ng)霜鬓(bn)C.恬然(ti n)媲美(b)霓裳(ch ng)间关(jin)D.惘然(wng)宵柝(tu )马嵬(wi)未卜(b)解析 A项, “猱”应读“ no”;B 项, “露”应读“ l ”;C 项, “媲”应读“ p”。答案 D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有误的一项是( ) A.B.C.D. 解析 B项, 暗: 这里是悄悄的

2、意思。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B.环珮空归夜月魂C.玉露凋伤枫树林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解析 D项, “酒” , 名词作动词, 摆酒席 ; 其他三项是使动用法。答案 D 2 4.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转徙于江湖间B.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C.问其人 ,本长安倡女D.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解析 C项为判断句 , 其他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答案 C 二、阅读理解 (31 分) ( 一)导学号 50590039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 57 题。 (9 分, 每小题 3 分) 节奏是音乐、

3、 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要素。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 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 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 人就感到和谐愉快, 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 就不愉快。例如听京戏或鼓书, 如果演奏艺术高超, 像过去的杨小楼和刘宝全那样, 我们便觉得每个字音和每一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 有“流转如弹丸”之妙。如果某句落掉一拍, 或某板偏高或偏低 , 我们全身筋肉就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 这就叫作节奏感。 为了跟上节奏 , 我们

4、常用手脚去“打板”, 其实全身筋肉都在“打板”。这里还有心理上的“预期”作用。节奏总有一种习惯的模式。听到上一板, 我们就“预期”下一板的长短高低快慢如何,如果下一板果然符合预期, 美感便加强 , 否则美感就遭到破坏。在这种美或不美的节奏感里,你能说它是纯粹主观的或纯粹客观的吗?或者说它纯粹是心理的或纯粹是生理的吗? 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 它是内心生活 ( 思想和情趣 ) 的传达媒介。艺术家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 听众就从这音调节奏中体验或感染到那种思想和情趣, 从而引起同情和共鸣。举具体事例来说, 试比较分析一下这两段诗: 噫吁嚱 , 危乎高哉

5、! 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 ,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李白蜀道难昵昵儿女语 , 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诗突兀沉雄,使人得到崇高风格中的惊惧感觉, 节奏比较慢 , 起伏不平。韩诗变化多姿,妙肖琴音由缠绵细腻, 突然转到高昂开阔, 反复荡漾 , 紧接的两句就上升的艰险和下降的突兀作了强烈的对比。 音调节奏恰恰传出琴音本身的变化。正确的朗诵须使音调节奏暗示出意象和情趣的变化发展,这就必然要引起呼吸、循环、发音等器官乃至全身筋肉的活动。你能离开这些复杂的生理活动而谈欣赏音调节奏的美

6、感吗?你能离开这种具体的美感而抽象地谈美的本质吗 ? 节奏主要见于声音, 但也不限于声音, 形体长短、大小、粗细相错综, 颜色深浅、浓淡和不同调质相错综, 也都可以见出规律和节奏。建筑也有它所特有的节奏, 所以过去美学家们把建筑比作“冻结的或凝固的音乐”。一部文艺作品在布局上要有“起承转合”的节奏。我读姚雪垠的李自成, 特别欣赏他在戎马仓皇的紧张局面之中穿插些明末宫廷生活之类安逸闲散的配搭 , 既见出反衬 , 也见出起伏的节奏, 否则便会平板单调。我们有些音乐和文学方面的作品往往一味高昂紧张, 就有缺乏节奏感的毛病。“张而不弛, 吾不为也 ! ”( 节选自朱光潜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有改动

7、 ) 5.下列关于“节奏”的表述, 不符合题意的一项是( ) A.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不能缺少的一个要素是节奏。3 B.节奏可以是呼吸、循环、运动等人体器官符合生理自然规律的起伏流转。C.当我们面对审美对象时, 审美对象表现的节奏必须符合我们的生理自然节奏。D.引起听众同情共鸣的艺术, 艺术家一定会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解析 C项, “必须符合我们的生理自然节奏”错。答案 C 6.下列理解 ,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欣赏高超的艺术表演, 当觉得每个字音和每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时,这说明我们进入到一种美的节奏感里。B.欣赏艺术表

8、演, 当全身筋肉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时, 这说明我们的筋肉打板时没有跟上节奏。C.蜀道难的节奏较慢且起伏不平, 李白在突兀沉雄的气象中让人得到崇高风格中的惊惧感觉。D.听颖师弹琴变化多姿, 琴音妙肖 , 是因为诗的音调节奏传达了琴音本身的变化。解析 B项, “这说明我们的筋肉打板时没有跟上节奏”错。让我们感到“不愉快的震撼”的原因是审美对象所表现的节奏不符合我们生理的自然节奏, 以及不高明的表演的节奏同我们的心理“预期”之间产生了偏差。答案 B 7.根据原文内容提供的信息, 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正确的音调、节奏传达出作品的意象情趣及变化发展, 这样的朗读一定很有美

9、感。B.节奏见于多种艺术形式中, 因为无论是声音、 形状、色彩抑或语言文字, 都有自己的起伏流转。C.“张而不弛 , 吾不为也 ! ”作者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特别高昂、紧张的音乐、文学作品,我们一般人是完成不了的。D.节奏感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 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 第一段结尾的两个反问, 说明了节奏美感的特性。解析 C项, “特别高昂、紧张的音乐文学作品,我们一般人是完成不了的”错, 引用这句话是为了强调高明的艺术家是不会创造缺乏节奏感的作品的。答案 C ( 二)导学号 5059004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完成第 89 题。 (7 分) 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10、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勤政楼西老柳白居易半朽临风树 , 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 , 长庆二年春。注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 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后为避朋党倾轧, 自请外放。长庆 : 唐穆宗年号 , 公元 822 年, 距开元时期已近百年。8.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3 分) 解析第一首中, 作者将一株美好的垂柳, 置于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之情。 第二首诗的开始两句, 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树就是诗人 ,诗人就是树 , “半朽”和“多情” , 归根到底都是诗人的自画像, “树”和“人”都是诗人自指。这两句情景交融

11、, 彼此补充 , 相互渗透。寥寥十字, 韵味悠长。4 参考答案前者表现对柳的痛惜和对人才埋没的感慨。通过描写柳的风姿可爱和无人可属( 无人赏识 ), 尽显凄凉之情。 后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的感慨。诗人以牵马临风立于老树之旁的凄清图景表现了这一情感。9.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 解析第一首诗第三句写柳树的孤寂落寞, 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 正好形成鲜明对比; 而对比越是鲜明 , 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这首咏物诗, 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 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第二首前两句用优美的画笔, 后两句则是用纯粹的史笔, 作为前

12、两句的补笔, 把百年历史变迁、 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隐含在内, 这是诗人的大手笔。参考答案不同: 前者主要是咏物抒怀, 通过写柳的繁茂、生机盎然、轻盈袅娜等特点,以物喻人, 表达了无人赏识的感伤之情。后者主要是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 以半朽老柳历经沧桑之态表现感伤之情。( 三)导学号 50590041 阅读下面的唐诗, 完成第 1011 题。 (7 分)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 ) 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 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 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 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 并觉今朝粉态新。10. 请分析颔联描写牡丹的角度。(3 分 ) 解析李商隐借牡丹感慨身

13、世, 物我一体。颔联进一步描绘赏花人与落花的情牵意连: 点点水珠滴满花冠 , 如同泪洒玉盘, 令人伤感 ;萧萧风雨阵阵袭来, 好似锦瑟哀弦, 惊人睡梦。参考答案上句从视觉角度描写牡丹:那点点水珠滴满花冠, 如同泪洒玉盘, 令人伤感 ; 下句从听觉角度描写牡丹:那萧萧风雨阵阵袭来, 好似锦瑟哀弦, 惊人睡梦。11. 这首诗中的“牡丹”有什么象征意义?请结合李商隐的生平进行简要分析。(4 分) 解析颈联转成无限怜惜:重重阴霾笼罩着衰红满地的园圃, 蓬勃生机化为尘埃, 万事皆空。尾联表现赏花人对残红的留恋; 当风雨和落红都不复存在的时候, 回想起粉蕊曾经的娇态, 便觉得它竟是那么可爱!整首诗寄情于物

14、, 含蓄蕴藉。参考答案牡丹象征遭受打击和排挤的诗人。李商隐有才华, 有理想追求 , 但屡遭打击 , 有志难酬, 就像诗中的牡丹, 为雨所败。诗中的牡丹正处于万里阴霾的环境中, 生气荡涤殆尽。想必日后遭受的摧残将远甚于今日。作者悲叹牡丹, 实际上是悲叹自己。( 四)导学号 5059004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第 1213 题。 (8 分, 每小题 4分)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12. 这首诗题目是 听筝 , 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

15、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解析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 絮絮话别 ; 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 啁啁啼血。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 仿佛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春风、杨柳、花、鸟, 情怀逼露, 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5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美, 将抽象的筝乐具体化;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将追逐乐声的过程比作“逐春风知柳态”“随啼鸟识花情”的过程,形象生动 , 使读者切身感受到音乐的悲切和变化莫测的情思伤感; 以视觉写听觉, 化无形为有形 , 更加形象可感。13. 有人说 , 颈联中的“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 请对这两个字作

16、简要赏析。解析这一联则写人世的悲欢, 更加真切感人。那低沉、幽咽的筝声, 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 , 因游子不归而对影啜泣; 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 因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参考答案“独”字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 “空”字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 ; 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 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三、名句默写 (5 分) 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其中五句) (1) 西当太白有鸟道,。(2), 百年多病独登台。(3) 画图省识春风面,。(4) 千呼万唤始出来,。(5), 望帝春心托杜鹃。(6), 此时无声胜有声。(7), 心有灵犀一点通。答案 (1) 可以横绝峨眉巅(2) 万里悲秋常作客(3) 环珮空归夜月魂(4) 犹抱琵琶半遮面(5) 庄生晓梦迷蝴蝶(6) 别有幽愁暗恨生(7)身无彩凤双飞翼四、语言运用 (12 分, 每小题 4 分 ) 15. 请根据唐人张敬忠边词中的诗句“即今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