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68948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4-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4-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4-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4-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阅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 13 题。1在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过程()。A大气演化B化学演化C物理演化D生物演化2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A爬行动物B真核细胞生物C原核生物D无脊椎动物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ABCD解析第 1题, 在时期以前, 生命尚未出现, 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第2 题,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第 3 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答案1.B2.D3.C 下图为陆

2、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45 题。4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BCD答案A 5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BCD答案B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67 题。6 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7 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脆弱性解析第 6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先是减小,最后消失。周围有大量碎屑物质,且为外流湖,水走沙积。第7 题,某一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进而导致环境的变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

3、的表现。答案6.D 7A 读下图 ,完成 89 题。8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Aabc Bdef Cace Dbdf 答案B 9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Ab 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答案D 读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1011 题。10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动物绿色植物O2 CO2 B动物绿色植物CO2O2 C绿色植物动物CO2N2 D绿色植物动物O2 CO2 11此图可以说明(

4、)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 整体 ”A BC D解析第 10 题,大气中的CO2 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化合物。生物有机物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积累而形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它们被采掘、利用、燃烧生成 CO2、CO 等,又释放到大气中。同时,生物的呼吸作用也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吸收O2、放出 CO2;植物吸收CO2,放出 O2。第 11 题,都是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正确表述。近年来,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 CO2,导致

5、大气中CO2 含量增加。答案10.A 11D 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213 题。12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隆起影响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A地面蒸发B水汽输送C大气降水D地面径流1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气候的大陆性变强植被覆盖率增大河湖及其水量增加太阳辐射更强ABCD解析第 1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西北地区风尘沉积通量呈上升趋势,由此推断青藏高原阻断了印度洋水汽进入,致使西北地区气候更加干旱。第 13 题,青藏高原

6、的隆起使西北地区更加干旱,晴天增多,太阳辐射增强。答案12.B13.A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 水稻土、 红壤的土壤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4 15 题。14图中 a、 b、c 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A黑土、水稻土、红壤B水稻土、黑土、红壤C红壤、水稻土、黑土D红壤、黑土、水稻土15关于 a、 b、c 三种土壤的正确叙述是()。Aa 土壤可通过掺入砂子、施用石灰等方法进行改良Bb 土壤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松嫩平原和江汉平原等地Cc 土壤和黑钙土是在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Da、b、c 三种土壤中, c 土壤的透气性最好解析第 14 题,a 的有机质含量极低,是我国

7、南方贫瘠的红壤;b 的有机质含量极高,是我国北方的黑土;c 的水分含量极大,是水稻土。第15 题,红壤改良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掺入砂子、 石灰中和等措施;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水稻土和黑垆土是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形成的;水稻土的透气性最差。答案14.D15.A 二、综合题16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降水 _;气温日较差 _;地表水 _;地貌多 _;土壤_;植被 _。(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

8、体性的表现。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其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第 (2)题,植被破坏加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3)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答案(1)少大少戈壁荒漠有机质含量少稀少(2)植被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17读某内流湖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1)该湖泊是世界有名的内陆湖_(湖泊名称 )。简要分析该湖泊所处区域的

9、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2)该湖泊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3)40 多年前,图中A 城市曾经是该湖沿岸一个繁荣的港口,也是著名的渔港,年产鱼量可达2 万吨,但是从上世纪80 年代以后,整个湖区的商业捕捞就基本上终止了。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析该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答案(1)咸海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降水稀少。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受海洋影响小,水汽难以进入。(2)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本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沿河发展农业,大量引水灌溉。(3)入湖淡水补给不断减少,该内陆湖蒸发强烈,湖水盐度不断增大,环境恶化,鱼虾大量死亡。(4)湿地面积不断萎缩,使该区域的气候更加干旱,沙尘暴天气频繁,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不断加重,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生物濒临灭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