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赵普》导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68902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赵普》导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5《赵普》导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5《赵普》导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5《赵普》导学案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5《赵普》导学案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赵普》导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赵普》导学案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0 页五赵 普(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掌握重点字词,准确翻译全文(重点);2了解特殊句式特点(难点);3初步了解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 , 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吏事_ 寡学术 _ 阖户_ 启箧_ 既薨_ 循默_ 龌龊_ 奏牍_ 掷地_ 补缀_ (2)文学常识积累。 赵 普 选 自 , 赵 普 , 字,代 著 名家 , 自 古 有“”的说法,文中“太祖”指。2二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下列重点字词寡学术()手不释卷()每归私第()既薨()阖户启箧()发箧视之()龌龊()碎裂()及为相(

2、)(2) 解释下面句中的“以”字太祖常劝以读书()以天下事为己任()又以其人奏()跪而拾之以归()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内容。(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节奏。(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字词。. 解释加点的字词。(1)少习吏事()(2)寡学术()(3)及为相()(4)晚年手不释卷()(5)每归私第()(6)阖户启箧取书()(7)读之竟日()(8)及次日临政()(9)处决如流()(10)既薨()(11)家人发箧视之()( 12)则论语二十篇也()(13)普性深沉有岸谷() ()(14

3、)虽多忌克() ()第 2 页 共 10 页(15)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16)未有其比()(17)尝奏荐某人为某官()(18)普明日复奏其人()(19)碎裂奏牍掷地()(20)太祖乃悟()(21)卒用其人(). 一词多义。为: ( 1)以天下事为己任()(2)奏荐某人为某官()之: ( 1)读之竟日()(2)家人发箧视之()( 3)跪而拾之以归()()至之市()以: ( 1)太祖常劝以读书()(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跪而拾之以归()(4)岁以大穰()习: ( 1)学而时习之()(2)普少习吏事()而: ( 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跪而拾之以归()如: ( 1)处

4、决如流()(2)匠师如其言()3. 古今异义。寡学术古义:今义:每归私第古义:今义:家人发箧视之古义:今义:阖户启箧古义:今义: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古义:今义: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古义:今义:普颜色不变古义:今义: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古义:今义:(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1说说下列句式的特点。(1)太祖常劝以读书。()(2)读之竟日。()(3)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4)碎裂奏牍掷地。()(5)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2. 翻译下列句子。(1)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3)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4)普性深沉有岸

5、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5)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第 3 页 共 10 页()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请有 “ / ”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1)太祖常劝以读书(2)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普少习吏事()(2)读之竟日()(3)普颜色不变()(4)他日补缀旧纸()3 翻译下列句子。(1)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2)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3)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二)课内阅读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

6、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寡学术()(2)手不释卷 ()(3)每归私第()(4)阖户启箧 ()(5)既薨()(6)发箧视之()(7)龌龊()(8)碎裂()(9)及为相()(10)卒用其人()2找出与文中“以天下事为己任”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跪

7、而拾之以归。C以从草为林。D 俱以假山显。3翻译下列句子。(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第 4 页 共 10 页(2)以天下事为己任。4 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再举一个这样的人(写出姓名即可)。五、拓展阅读范仲淹二岁而孤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辰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擅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既长()未尝()往往()遂()2. 下列句中“而”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 二岁而孤 B.

8、 先天下之忧而忧 C. 跪而拾之以归 D.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3. 翻译下列句子。(1)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4. 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表明他发愤苦读的句子是。六、课后作业1完成导学案“拓展阅读”练习。2背诵全文。五赵 普(第二课时)一、目标导学1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叙事简洁的方法(重点);2领悟赵普的人格魅力。(难点)。二、自主预学第 5 页 共 10 页1根据原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晚年 _ _,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_ _。(3)宋初,在相位者多_ _,普 _ ,

9、未有其比。(4)宋太祖劝赵普多读书的原因是:(5)读书给赵普带来的益处是:2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人物细节描写的语句。3翻译下列句子。(1)读之竟日。(2)太祖常劝以读书。(3)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内容。(二)一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第一小节:。第二小节:。(三)二读课文,学习细节描写。1. 从下列细节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1)阖户启箧取书(2)碎裂奏牍掷地(3)普颜色不变2. 通过精彩的细节描写,你学到了什么?(四)三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形象1从文中找出能表现赵普读书勤奋的词语。2赵普的“处决如流”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10、”此句在文中有何作用?4. 文中写到“虽多忌克”是否有损赵普形象?第 6 页 共 10 页5. “太祖乃悟”中太祖“悟”的是什么?“卒用其人”说明太祖是个什么样的人?(五)课堂小结本 文 主 要 写 了 赵 普 两 件 事 :、。 表 现 了 一 个 中心:。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运用、手法,突出赵普刚正不阿的性格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品质。四、课堂练习1解释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竟日:次日:明日: _ 他日:2文中写赵普刻苦读书的句子为:文中能表明赵普性格特点的语句:3文中表现太祖怒不可遏的一个细节是:4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 表现了他怎样的胸襟?( 用原文句子回答)5赵普晚年“手

11、不释卷”,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三个有关刻苦的成语。_ _ _ 6“阖户启箧”中的“阖”表明赵普_ 7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结合课文分析下列细节描写的作用。(1) “阖户启箧取书”写赵普(2)“跪而拾之以归”写赵普_ (3) “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写赵普 _ 8.学习完赵普后,班里举行了“ 选举心中最伟大的具有,以天下为己任 ?思想的圣贤人物” 活动。有人列出了以下选项,你选择的是哪位?理由是什么?A赵普 半部论语治天下B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后天下之乐而乐C屈原 汩罗江自沉,以身报国D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选择:()理由:五、拓展阅

12、读与赵普比较阅读并回答问题: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第 7 页 共 10 页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

13、,济北毂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1解释加点的词:阖户启箧取书()因长跪履之 ()未有其比()良大惊,随目之()他日补缀旧纸()良因怪之()2与“跪而拾之以归”句中“以”字意思相同的是。()A太祖常劝以读书 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C 普又以其人奏 D 父以足受,笑而去3与“读之竟日”句中“之”的用法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良鄂然,欲殴之 B 常习诵读之 C良因怪之 D 家人发箧视之4翻译句子。(1)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2)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3) 读此则为王者师矣。5 当赵普面对宋太祖和张良遇到“老父”时,他们两人表

14、现出许多共同的优秀的品格,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述。六、课后作业1完成导学案“拓展阅读”练习。 2背诵、默写、翻译课文。第一课时参考答案二、自主预学1 (1)l gu h qi h ng x n w chu d zh zhu(2) 宋史,则平,北宋,政治家,半部论语治天下,赵匡胤2 (1)缺少,放下,府第,关上,已经,打开,形容过分拘谨,拘于小节,撕碎,等到,(2)用,把,拿,相当于“而”表示修饰3略三、互动探究第 8 页 共 10 页(一)略(二)略(三)(1)年轻( 2)少( 3)等到( 4)放下( 5)府第,大的住宅(6)关闭( 7)整天( 8)处理政务( 9)像水向下淌,比喻快速(10)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做“ 薨” (11)书箱( 12)原来是( 13)性情;形容人严肃刚正(14)虽然;对人忌妒刻薄(15) 的人;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16)相提并论( 17)曾经( 18)又( 19)扔( 20)才( 21)终于2 (1)当作( 2)担任(1)书( 2)书箱里面( 3)碎裂的奏牍(4)到 去,往(1)拿( 2)把( 3)表顺承的连词,相当于“ 而” (4)因为(1)温习( 2)熟悉(1)表转折,但,却(2)表顺承(1)像( 2)遵照3古义:知识学问;今义:有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