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鼓楼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68343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鼓楼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鼓楼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鼓楼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鼓楼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鼓楼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鼓楼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鼓楼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6 鼓楼区初三一模试卷201604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1. 用诗文原句填空。(9 分)(1)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论语 子罕 )(2)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 )(3)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 滁州西涧 )(4)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6)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 春)(8)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虽已退役,但篮球世界还有正值壮年、气势如虹的詹姆斯,还有更加年轻、青出于蓝的库里 , 真可谓“,”。(用

2、赵翼论诗中的诗句填空)2. 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诗句。(3 分)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3. 一名小学生想要开始学习书法,下面哪一本字帖最适合他这样的初学者?()( 2 分)A. 颜真卿颜勤礼碑 B.王羲之兰亭集序C. 孙过庭书谱 D.张旭古诗四帖4.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 分)A. 潜( qi n)行脸颊( xi )一气呵( h)成B. 拮据( j )怪癖( p)奄( yn) 奄一息C. 星宿( s)匀称( ch ng)断壁残垣( yu n)D. 绯( f i )红挑剔( t )怒不可遏()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A. 教诲

3、云宵苍海桑田迥乎不同B. 恻隐编纂纷至沓来美轮美奂C. 桑梓箫瑟因地制宜义愤填鹰D. 灰烬脉搏恃才放旷莫衷一事6. 下列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 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 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王几何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表示解释,有强调的作用。B.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句中双引号的作用:表示否定,有讽刺的意味。C.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 句中问号的作用:表示反问,有质问的口气。D. 水上漂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狗娃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变脸)句中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声

4、音的延长,有突出的作用。7. 读书小组进行法国小说的品读交流,大量阅读了相关书籍。以下哪一部名著不在他们研读的范围之内呢?()( 2 分)A. 巴黎圣母院B.哈姆雷特C.羊脂球D.悲惨世界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7 分)【材料一】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柳宗元梅雨)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苏轼舶棹风)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苔钱添晚翠,梅子试新黄。(张九成雨)【材料二】梅雨筱崎小竹(日本)漏天无奈杞人忧,闭户偏如楚国囚。庭潦及阶飞水马,砖苔侵壁上蜗牛。【材料三】“梅雨”是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到韩国、日本南部一带

5、的连续阴雨天气,这段时间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 “梅雨”在各地出现的时间或迟或早,并不完全相同, 但大致是从 a 到 b 。因为“梅雨”出现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所以又称之为“黄梅雨”。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易受潮而生苔霉烂,故“梅雨”还有一个别名,叫作“霉雨”。 注释 三时:夏至之后的半个月。舶趠(cho)风:夏季开始之际强盛的季候风。潦(l o):积水。(1) 根据原文填写【材料一】中的古诗句。(1 分)黄梅时节家家雨,。(赵师秀约客)(2)阅读【材料一】,判断梅雨季节的始末,完成【材料三】的填空。(2 分)a b (3)【材料二】小诗梅雨表现了梅雨季节的哪些天气特征?请结

6、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3 分)(4)从【材料一】中任选合适的景物,用主谓短语的形式填入下面句中。(1 分)古人笔下的梅雨时节浪漫多姿。闲窗落雨, 梅黄飘香,千般景象汇成了万种风情。二、阅读(40 分)(一)阅读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4 分)征人怨(唐)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3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 三春:暮春。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9. 阅读全诗,将下面的赏析语段补充完整。征人苦何其多!一苦“远”,“金河”到“玉关”,行军万里。二苦“久”,“ ( 1)a”“(1)b ”, 战事不休。三苦“(2)”,三春之时仍

7、白雪覆盖。征人怨何其深!诗人运用了昭君青冢的典故,意在(3)。(1) a: b:(用诗中词语填空)(1分)(2)(根据语段内容,填写一个字)(1 分)(3)(2 分)(二)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回答问题。(20 分)【甲】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1;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宜倚疏花瘦竹、 冷石寒苔, 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论;读忠烈传宜吹笙鼓瑟以扬芳; 读奸佞论宜击剑捉酒以销愤;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纵水狂呼可以旋风;读诗词宜歌童按拍;读神鬼杂灵宜烧烛破幽大凡读短册,恨其易竭;读累牍,苦于艰竟。读滂沛而襟拨,读幽愤而心悲。(节选自吴从先赏心乐事,有删减) 注释 1 以

8、莹玄鉴:使照耀玄理的镜子更为光亮。按拍:打拍子。滂沛:情感丰富充沛的文章。拨:被撩起。【乙】对很多人而言,读书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一个真正会读书的人,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比起单纯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得来,属于别人。 他不能像那些自己思考的人一样,把自己的知识、 个性、 见解等融为一体。他的脑子里三教九流,百家思想纷然杂陈,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攫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发现。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有如阅读了

9、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的有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地说出来,但是甲地和乙地有何联系则说不上来。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本地事物的来龙去脉及相互间的关系等,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来。(节选自叔本华 比读书更重要,有删改)【丙】解放周末 :在您看来,手机阅读到底算不算阅读?许纪霖 :首先,我们要分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知识,一个是资讯。我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微信、微博,阅读到的大多是资讯,而不是知识。知识是完整的,是整体的,它不是以碎片的方式存在的,它一定有一个体系,以一套整体的系统来解释世界。解放周末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以成败论英雄,读书也常被当作通往成

10、功的一条路径。对此您怎么 看?许纪霖 :我认为读书完全和成功无关。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你抱着成功的目的去读书的话,你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喜爱读书的人未必是一个成功的人,但一定是一个有知识、有品位的人。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为了追求智慧。追求成功,只是需要具体的本领,但是读书是为了寻找智慧。智慧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就像一把洒在汤里的盐,它是散落在各种知识里的。所以,说“这个人好有智慧”和“这个人好有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王元化先生在世的时候,有一次我陪一位台湾的杂志主编去看4 望他,这位主编见识过很多知名的文化人物,但他临走时感慨地说:“王先生真是一位有智慧的大家。”也许从知识的层面上说,我们的知

11、识可能比王老先生还丰富一些,但是他身上散发的智慧,却是我们一般人所远远不及的。专家、学者有知识,但只有大师或大家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哪怕你发明了一种体系,你创造了一门学科,你可能也未必有智慧。智慧是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有通透的悟性,能够参透天地,智慧让人变得完善,达到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和深度。所以,读书是为了获得智慧,那是一种远比成功更高的境界。(节选自解放周末2015 年 04 月 24 日)10. 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一处。(1 分)读 赋 宜 纵 水 狂 呼 可 以 旋 风11.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 分)(1)吹笙鼓瑟以扬芳(2)空山悲号(3)恨其易竭(4)苦于艰竟

12、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宜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13. 曹同学根据甲文提出了阅读名著的建议,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读水浒传宜舞枪弄棒以助兴。B.读朝花夕拾宜推窗邀月以回味。C.读骆驼祥子宜把酒临风以怡情。D.读格列佛游记宜漫游闲步以畅想。14. 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1)如何理解丙文画线句中“洒在汤里的盐”?请用乙文中的语句回答。(3 分)(2)乙文主要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15. 怎样的读书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请结合以上文段概括回答。(3 分)(三)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题目。(13 分)瓦马浩行走乡村,我对房上瓦极有兴趣。瓦会说

13、话,与阳光、雨水、风霜,与长在瓦棱的花草。只要你用心聆听,就能听到,它们之间关于岁月的话题。水乡屋顶的瓦,一般都是青瓦;北方平原上的呢,多是灰瓦。青瓦婉约,灰瓦豪放,不经意间,南北方的性格、习俗便在屋瓦的细节中流露了出来。当然,我所说的是目前所见的情景。其实,南北方在使用青瓦上,似乎并无如我这般拟想的差别。记忆里,村庄里有零星的青瓦小屋,瓦为泥土烧制,天青色,状若弯月,有种言不出的阴柔之美。屋脊多有小瓦组成铜钱状图案,青瓦仰面为沟槽,覆面为瓦棱,凸凹有致,如书写屋面的诗行。岁月的风尘积淀在瓦缝隙间。 不知是风抑或鸟雀带来的草籽,草的家族便在此扎根发芽,一代又一代, 故事在秋风里摇曳着。昔日,我

14、们村就有窑场,烧过青砖、烧过青瓦,村里却没有几处青瓦堂舍。“满朝朱紫贵,不是养蚕人。”我总觉得青瓦的诞生向来都不是为布衣百姓,过去在乡村,只有有钱的乡绅才能盖起瓦屋,百姓都5 是黄土和泥筑墙,麦草、稻草、茅草作瓦,柴扉为户,家有老小,外加一头驴,一头猪,一群鸡,一只看家的黑狗,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烟火的小日子就在四季中不急不慢地行走着。他们烧制着青瓦,心底或许从来都不曾想过留作自用。自我有记忆始,村里的窑场就废了,窑早已坍塌,荒草萋萋,取而代之的是生产队的“瓦房”制作灰瓦的作坊。“瓦房”就在我家的大门前边,从“瓦房”后窗就能看到制瓦师傅们制作灰瓦,多用水泥制成,四四方方,大大咧咧。瓦房的门前有

15、口带着水车的水井,几口水泥大水池子,制作好的灰瓦放在水池里,等待水泥慢慢地凝固。水池里的水就是水车抽上来的井水,夏日, 推水车玩耍, 摇摇晃晃地行走在水池间池壁上,有趣刺激,以为乐。看师傅制瓦,也是件好玩的事。儿时经常泡在“瓦房”里,对于制瓦的程序,早已了然于心了,可始终没有机会实践。灰瓦似乎天生就没有嫌贫爱富的意识。乡村,普遍使用灰瓦建房,起始是半草半瓦的屋顶,墙依旧是土坯墙。而后,出现了腰里穷,民间的语言就是丰富多彩,不服也不行,何谓“腰里穷”?瓦顶,青石砌基,青砖筑就的山墙,只是四面屋墙是泥坯的,故称“腰里穷”。“腰里穷”亦不是过渡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青三间了。青三间,墙全部是青砖砌的了,青砖灰瓦,青砖墙院,大门楼前出后攒,一派生机盎然的农家小院就落成了。院中,若架上一架葡萄,全家在葡萄架下晚餐,令人神往。对瓦有种难言的情怀,以至于让我每到一处,都会留心建筑物上的瓦,我似乎能听懂风尘中瓦的语言,光阴的故事。(选自潮州日报2015 年 11 月 23 日,有删改)16. 青瓦和灰瓦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请概括回答。(3 分)17. 回答下面问题。(6 分)(1)赏析第三段画线句。(3 分)屋脊多有小瓦组成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