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心理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68255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5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教育心理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7年教育心理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7年教育心理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7年教育心理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7年教育心理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教育心理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教育心理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不定期更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基本内涵研究对象 &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第二节发展一、初创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世界上第一本以“ 教育心理学 ” 命名的书是1877 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1903 年,桑代克出版教

2、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 教育心理学之父 ” 。二、发展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末)四、完善时期(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第三节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个体心理发展心理发展

3、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简答题1. 连续性与阶段性。2. 定向性与顺序性。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4. 差异性。(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 填空题1.童年期。2.少年期。也被称为 “ 危险期 ” 或“ 心理断乳期 ” 。 填空题3.青年初期。二、心理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瑞士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人类所有的心理反映归根

4、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同化是: 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通过这一过程, 主体才能对新刺激做出反应,动作也得以加强和丰富。顺应是: 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简答题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此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分化,只能靠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 客体永久性 ”

5、的概念。2.前运算阶段(2-7 岁)此阶段,儿童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早期的符号功能;b.自我中心性;c.思维的片面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此阶段,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群集运算,但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该阶段的标志是儿童获得了长度、面积、 体积和质量的守恒概念(儿童认识到即使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特有的属性不变)。 去过几次小朋友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表现。 填空4.形式运算阶段(11-承认)也称命题运算,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思维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一来,发展水平已接近

6、成人,能够解决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具逻辑性和系统性。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皮亚杰认为发展先于学习,不主通过学习加速儿童的认知发展,忽视了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他低估了儿童的综合能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a.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b.教学科研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简答题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

7、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地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1.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 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时发展对周围是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个体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其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同一性的基础。2.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儿童去

8、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独立探索的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主动、自主的性格;反之,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产生羞耻感。3. 自主感对内疚感(4-5 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新的任务。此时,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的建议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妥善的处理,则儿童不仅发展了主动性,还能培养明辨十分的道德感。反之,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嘲笑儿童的活动,儿童就会产生内疚感。4.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岁)本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勤奋

9、感。这个时期,多数儿童已经进入学校, 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并期望他完成的任务。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讲理,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形成乐观、进去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本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敏感、耐心、富于指导经验的教师有可能使自卑的学生重新获得勤奋感。5.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岁)本阶段的任务时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的形象。 自我同

10、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分化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混乱。 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填空题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理论的教育意义十分突出。它指明了每个阶段发展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三)最近发展区20 世纪 30 年代,速联系理学家维果斯基首先将“ 最近发展区 ” 的概念引

11、入儿童心理学研究,提出 “ 良好的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 ”的著名论断。维果斯基认为: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名词解释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 指导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 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前面,最终跨越“ 最近发展区 ” 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为促进交学发展, 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可采取教学支架,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注意:教

12、师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要合适。第二节学生的个别差异一、学生的智力差异 简答题学生的智力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的差异、发展水平、 表现早晚和性别差异等方面。 填空题二、学生的性格差异(一)性格特征差异:1.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2.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3.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4. 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特征。(二)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

13、人身上有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独立顺从说。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分为外倾型&内倾型。依据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三、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分辨各种类型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名词解释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一)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二)冲动型与沉思型(三)具体型与抽象型(四)发散型与辐合型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 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 应该选择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

14、述一、内涵(一)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填空题(二)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特点:1. 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只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二、学习的分类 填空题1. 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

15、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2. 按学习的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填空、选择分辨属于哪种。3. 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4. 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5. 按学习的内容,我国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填空题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简答题核心观点认为: 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 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学习理论。(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

16、论形成过程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巴甫洛夫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华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华与分化。(分辨四种) 。(二)桑代克的联结 试误学习理论桑代克连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上。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学习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建立的。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 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又被称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桑代克的连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学习律、效果律。 填空、选择某种行为属于哪条原则。桑代克超越巴甫洛夫之处在于他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