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中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68173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40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3、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3、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3、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3、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中篇(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中篇各国高技术园区的发展与布局第六章美国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和科学园的发展70 年代和 80 年代美国日益强盛的高技术产业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经济 发展和提高了美国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从空间分布的角度看,一方面,高技术产业呈现内 在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性的变化;另一方面,州政府纷纷仿效“硅谷”方式,在指定地区建立 科学园,企图通过规划来吸引高技术活动,从而促使高技术产业分布趋于区域均衡化。大量 文献对此进行了分析,尤其对于政策干预在高技术产业分布格局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科学园的 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章将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阐述美国高技术

2、产业的空间分布 和科学园发展的三个有关问题,即:(1)高技术产业的分布特征及其规律性的变化;(2) 在指定地区建立科学园的规划战略;(3)政策干预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的能力及其效果。第一节美国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本章所述并非建立在某一特定的调查研究或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因此这里所指的美国高 技术产业没有十分严格的定义,而是泛指那些依赖先进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的多种生产部 门,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电子工业。电子 工业之所以成为高技术产业的代表,是因为它提供了测量、计算、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无需机 械设备即可完成工作的手段。广义的电子工业涵盖以电子设备为基本元

3、件的装配系统,如电 子计算机、通讯设备、导弹、宇宙飞行器等。一、美国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A斯科特( Scott )提出了以美国电子工业的分布格局来分析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的方 法。美国电子工业始于20 世纪 20 年代,最早集中于东北部海岸的大都市地区,从马萨诸塞 州经由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向南延伸到马里兰州。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麻省理工学 院和哈佛大学就吸引了政府的巨额国防经费来从事电子学和计算机理论研究。在20 年代初 期,波士顿已经出现了由大学建立的工业公司。战后美国为在全球争霸,投以巨款发展军事 技术,其订购军事设备支出费用的40用于订购电子军事产品, 大大加速了电子工业的发展。

4、 1948 年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的发明和1960年得克萨斯仪器公司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等一系列 关键性的技术创新, 使高技术产业登上了历史舞台, 传统产业明显衰退。 大约在 50 年代中期, 美国开始了历史性的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 电子工业的空间分布发生了重大改变, 而且日趋明显。资料表明,1958年到 1962年期间美国半导体和有关设备的生产逐渐从马萨 诸塞州、新泽西州等地向加利福尼亚州等南部和西部各州扩展。这种明显的区位转移不仅表 现在绝对数量上,而且表现在相对比例上。到60 年代末这一转移已经基本完成。东北部虽然 仍为电子工业的中心之一,特别是在波士顿地区的128 公路附近,但其地

5、理重要性显然降低 了(图 61)。2 上述电子工业的空间分布变化首先是由电子工业本身的生产特点和区位要求所造成的。 电子工业的空间行为远比传统产业灵活和自由,其创新公司可能嵌入一些新的区位或看起来 将要废弃的旧工业核心地区。由于赢利很高,它可能通过高薪聘用外来技术人材和通过与较 远的原料供应者建立固定合同的方式来获得资源。在 50 年代,很多新兴电子公司的技术和产 品十分新颖,需要自行生产基本设备和元器件,处在早期发展阶段的这些公司的区位要求往 往一般化,可能在地点上作多种选择。其次,由于美国东北部传统制造业带的工会力量相当 强大,新兴电子公司一部分基于原有电子工业基础而在当地定位,但避免沿用

6、传统的男性工 人,另一部分则转移到南部和西部,以新的方式建立工业雇佣关系,这就为南部和西部高技 术产业的区位打开了机会窗口(windowoflocationalopportunity)。二、高技术增长中心的形成美国电子工业的区位转移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到 70 年代初,西部和南部 的圣克拉拉县、桔县、菲尼克斯、丹佛博尔德地区、达拉斯沃思堡等地出现了明显的高 技术集聚观象,形成了规模大小不等、专门化的高技术增长中心(GrowthCentre )。例如圣 克拉拉县生产半导体和电子计算机;桔县生产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和生物医学仪器;达拉 斯沃思堡生产飞机、飞机部件和电子元件。值得注意的是

7、,50 年代几乎同一时期,肖克利 实验室在圣克拉拉创建,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在达拉斯开业,莫托罗拉公司在菲尼克斯开始其 半导体制造。可以看出,在圣克拉拉出现了“硅谷”式的大规模高技术综合体,而其它两地 却始终没有吸引其他大量半导体生产者。很多研究表明,“硅谷”的迅速发展与斯坦福工业 园的建立密切相关, 而斯坦福工业园的创办与特曼教授个人贡献是分不开的,斯科特(Scott ) 和格拉斯梅尔 (Glasmeier )等人都从组织过程和劳动力市场过程等方面论述了不同高技术区 位形成高技术公司集聚的各种因素,从而对不同区位的不同发展轨道导致高技术综合体扩大 或停滞夭折作出了分析。分析指出,在高技术增长中心

8、内,由于基础设施供应和地方政府管 理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工业综合体扩大,致使高技术增长中心以外的其它可供公司 选址的区位的机会窗口关闭起来。高技术增长中心发展的规模大小和水平差异,则主要是和 高技术增长中心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有关,这些力量来自生产的劳动分工、机构之间交易活动 的结构,以及从地方性的发展中内生出来的各种集聚经济。有关文献对这些驱动力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美国高技术增长中心区位选择要求避开工会化的地区,因此它往往出现在现有大工业城 市的边缘地区,如硅谷(圣弗兰西斯科)、桔县(洛杉机)和128 公路(波士顿),或者建 立于较小的城市。这些大城市边缘或小城市都经历着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

9、。在阳光带的高技 术增长中心一般以自治城市的形式存在。低密度的高度私人化的家庭生活环境等高标准的生 活质量以及税收优惠、工会活动少等良好营业气候,成为美国高技术增长中心形成的重要外 部条件。三、高技术产业常规生产活动的分散格局70 年代末期开始,美国高技术产业出现了将常规生产活动从高技术增长中心分散出去的 趋势。例如,总部在圣克拉拉县的公司的研究与开发、生产制造、装配等,不同阶段的设施 分布格局各具特点。一份研究表明,1980年,79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36的制造业、 3 的装配业集中在圣何塞。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常规生产活动离开硅谷,很多制 造业分厂位于离总部3 小时飞机里程半径范

10、围内的无工会地区,88的简单劳动密集型装配 工厂分散到第三世界,尤其是东南亚地区。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在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阶段, 技术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市场的发展,产品标准化,生产进入常规,对劳动力技能的需求降低;随着规模的增大, 外部联系标准化,单位空间的交易费用也降低,因此,常规生产活动是呈空间分散格局的。70年代重要的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转包关系(SubcontractingRelationship) 的迅速发展,促使高技术常规生产活动趋于分散化。例如,从1981年美国国防部承包给各州 的主要合同情况看,阳光带各州在军事订货中占重要地位,东北部承包军事合同也占很大

11、比 重,然而五大湖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各州却缺少军事订货。这并不意味着主要承包商所在的州 以外就没有高技术常规生产活动,相反,通过转包关系很多州都获得了高技术产品或零部件 的生产任务,创造了就业机会。无论在美国内部的欠发达州,还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 转包关系的发展不仅培育了大量生产高技术产品或零部件的中小企业,而且开发了新的高技 术加工区域。因此,高技术产业在传统制造业地区改变产业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统计分析表明,历 史上工业创新较早的地区在80 年代初重新获得了高技术生产活动的优势。1982年美国高技 术工厂集中的 14个州中有 10 个位于东北、大西洋沿岸中段和五大湖地区。14个州高技术产

12、 业就业人口比一般就业人口更为集中地分布于制造业基础好的各州。根据统计结果, 1982年,在 305 个大都市区内,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口占制造业就业人口 50以上的有 51个,其中大部分分布于美国南部和西部。这51 个大都市区可以分为三类: (1)100 万人口以上的控制核心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的阿纳海姆(Anaheim),佛罗里达 州的劳德达尔堡( FortLauderdale ),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 Phoenix),加利福尼亚州的 圣地亚哥( SanDiego),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Charlotte ),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 (SanJose)。 (2) 50 万人口以上的高技术分厂区

13、位例如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Austin ) , 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 Orlando),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巴巴拉(SanBarbara),亚利桑那州的 图森( Tucson)。( 3)50 万人口以下的较小的都市区,例如西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 (Charleston ),科罗拉多州的科罗拉多斯普林斯(ColoradoSprings ),阿拉巴马州的汉茨 维尔( Huntsville),佛罗里达州的墨尔本(Melbourne),等等。第二节在指定地区建立科学园的规划战略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在美国其他地区陷于严重衰退时,硅谷和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 地区获得了显著的以技术为导向的经济增长。这两

14、个地区各有一个科学园(斯坦福工业园和 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它们是美国两个最成功的最老的科学园。从硅谷和研究三角地区 传出的流行信息是,如果你创造一个类似的科学园,使其适合你本区域中的经济的和制度的 情况,则会取得经济发展类似的成功,声望也将随之而至。每年从美国各州和世界各国政府 到硅谷和研究三角地区参观学习的官员达数百人。很快地,在全球形成一股“硅谷热”。每个州政府都把经济振兴的希望寄于高技术产业。到1985 底,有 35 个州都制定了高技 术发展计划, 1979年只有 4 个州有高技术计划,可见高技术产业越来越受到青睐。各州陆续 成立了“高技术特别委员会”等咨询和管理机构,其发展高技术的

15、措施, 主要是加强州政府、 大学和工业的合作,包括兴办科学园、建立大学与工业合作研究中心等形式。各州都印制了一些精美的小册子以作广告来吸引高技术公司。这些小册子不是用枯燥的 统计数据来显示地区经济优势,而是用反映生活环境质量的很多美丽图片招徕客商。小册子 的内容包括高技术基础、技术劳动力、大学、税收优惠、低工资劳动力、限制工会等。例如,4 宾夕法尼亚商业部用一位渔民在急流小溪边的像片来描绘该州开放的空间:“如果你的公司 在舒适的地方生活,它就会在优美的地方工作。”缅因州夸耀它的小城风光和空气;科罗拉 多州称它是养老胜地。俄勒冈州以它位于太平洋沿岸、又比加利福尼亚州费用低而获得了优 势,在吸引高

16、技术公司方面较为成功。除了因特尔和国家半导体公司以外,俄勒冈吸引了一 些日本公司。这些公司选择太平洋沿岸,但又想避开加利福尼亚州对跨国公司的关税。科罗 拉多州的博尔德至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硅山”地区,以其低成本作广告,吸引了一些硅谷 的公司,那里的实际营业费用只有硅谷的一半。80 年代初各州在指定地区建科学园的活动达到高潮。路易斯安那州拉菲特附近的硅沼 (SiliconBayou )、佛罗里达州的硅湖(SiliconSwamp)、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和圣安东尼奥 之间的硅沟( SiliconGulch)、犹他州盐湖城的仿生谷(BionicValley),以及田纳西技术 走廊(TennesseeTechnologyCorridor )等各类名称四起,几乎每周都有科学园在这些地区建 立。这些地区并不都是成功的,例如俄克拉何马州高技术三角(High-TechTriangle)就包含 大面积的空旷草原。到 1987年,35 个州建立了与大学联系的科学园104个。其中佛罗里达州有9个,宾夕 法尼亚州有 7个,伊利诺斯州和纽约州各有6 个。从 1982 年到 19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