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绿色蘑菇栽培技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67711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山绿色蘑菇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山绿色蘑菇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山绿色蘑菇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山绿色蘑菇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山绿色蘑菇栽培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山绿色蘑菇栽培技术高山绿色蘑菇栽培技术 发布者: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9 年 11 月 20 日 为了确保天台县生产的高山蘑菇符合绿色食品质量要求,满足人民对绿色蘑菇的需求,实现高山蘑菇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县高山蘑菇生产实际,制定本 规程。 1 菇棚的设置与消毒规则 1.1 菇场选择:选择海拔 600m 以上、地势较高,远离畜禽舍、饲料场、仓库,近洁净水源,周围有开阔的堆料场 所,通风性能好,清洁卫生,交通便捷的山区。 1.2 建棚、搭床:建棚搭床同时进行,菇棚宜坐北朝南,菇棚间距 1m 左右,棚高 6m、宽 11 m、

2、长 25m,每座 棚单层栽培面积宜控制在 100-200m2。菇棚的设置要求既能及时通风换气,又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性能,不受 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并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床架与菇棚方向一致,以利通风,床面宽以两边都能采菇操作为准, 一般 1.5m,每个栽培架设 6-7 层菇床,层距 50cm。 1.3 消毒: 老菇房的消毒必须严格。在每季结束后,及时清除废料;清洗、加固床架。用石灰水清洗干净,再用 30%浓石灰水喷、涂白床架。 1.4 栽培季节的确定:培养发酵安排在 5 月中下旬,播种时间宜 7 月初。 2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高山栽培和适应市场鲜菇销售的优良品种“AS2796”,该品种具有产菇

3、能力强,抗逆性强,子实体品质优 良的特性。 3 培养料配方及堆制发酵技术 3.1 培养料选与配方: 高山蘑菇的栽培原料选用稻草,添加适量的化肥。所用的稻草要求选用清洁、干燥、无霉变的晚稻草。 培养料配方:按 111m2计算 投料量,干稻麦草 2250kg;过磷酸钙 70kg;石膏 60kg;复合肥 22.5kg;石灰 80kg;尿素 30kg。 3.2 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分室外堆制发酵(一次发酵或前发酵)和室内后发酵(二次发酵)二个阶段。 1)室外堆制发酵(一次发酵或前发酵): 一般培养料的室外堆制发酵的过程是: 前 35 天0第 6 天第 10 天第 13 天第 15 天第

4、1517 天 预湿 预堆 第 1 次 翻 堆 第 3 次翻 堆 进房后发酵 第 4 次翻 堆 第 2 次翻 堆 建堆预湿、预堆:建堆前三天,将稻草 23 天浸湿,使其充分吸收水分后(吸足水又不流出)进行预堆。2建堆:料堆要求高 1.8m,底宽 2.0m,长度不限。采用一层(25cm/层)草料一层肥料,分层堆制。在建堆过 程中,若预湿时料偏干,适当补充水分。料堆成后,整理堆面、四周成梯形,顶部用草帘覆盖,防止日晒雨淋。遇 低温时,第一次翻堆前或下大雨时,可用塑料膜覆盖,但不能密封,防止缺氧发酵。 翻堆:堆制发酵 12-14 天,翻堆 4 次,当料堆内的温度由最高点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翻堆方法:

5、要充分抖 松拌和培养料,将底层的料翻到上面,四周翻至中间,将中心的料翻到外层,在翻堆过程中,补充水分。 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后第六天料温达到 70以上时进行。均匀加入全部过磷酸钙和 60的石膏。料堆可缩小到宽 1.6m、高 1.6m。 第二次翻堆:建堆后第十天进行,加入余下的 40石膏,同时根据干湿情况,补充水分。料堆高宽同第一次翻堆后。第三次翻堆:建堆后第十三天进行,加入总量 50的石灰,根据需要补充水分。 第四次翻堆:建堆后第十五天进行,将含水量调节 65-70左右,即手紧捏料时约有 6-8 滴水,并加入适量的石灰, pH 调节在 7.2-7.5。 进房前料堆的处理。 在第四次翻堆后的第二、

6、三天,培养料进棚搬到菇床中间(最上、下层不放)进行后发酵。料在进房前,在料堆的 表面用 80%敌敌畏乳油按 1:50000 的药料比喷洒,后用塑料薄膜密封 24 小时,预防螨虫。 2)室内后发酵(二次发酵) 培养料二次发酵是杀死堆料中的有害生物(线虫、螨类、蝇类及有害的杂菌);使养分进一步转化为蘑菇菌丝能直 接吸收的营养物质。后发酵时间 7 天,整个工艺分二个阶段,即巴氏灭菌和后熟发酵。 巴氏灭菌:目的是杀死所有的有害生物。培料养进房后,关闭门窗,第二天开始加热升高棚内温度,促使料温升 高。以 10 个小时升至 60较好,升温不能太急。棚温和料温都达到 60-65应保持 8-10 个小时。 控

7、温后熟发酵:目的是促使嗜温细菌、放线菌、嗜温霉菌三类微生物活动,促进养分更好地分解转化。在整个控 温发酵阶段,培养料温度从 5860降至 48过程中,每天以 1.52的梯度降低,在控温后熟发酵期间保持 工艺要求温度的同时,应注意通风换气,及时补充新鲜空气,以利有益菌繁殖生长。 经后熟发酵后的培养料为暗褐色,易断,有弹性,手捏不粘手、不脏手;热料无氨味而有甜面包的香味;含水量为 65左右,捏紧手指缝,有 1-2 滴水下滴;pH 为 6.8-7.4。 4 播种和发菌期管理技术 4.1 整理料层 要求翻格二次,翻格时将整个料层抖松,使有害的气体散发出去,同时将料层的厚度(16-22cm)整理均匀,两

8、端 风口处要偏厚偏压实些,待料温降至 28以下时才能播种。 4.2 播种 按每 111m2计算,用麦粒种 150 瓶,棉籽壳种 150-200 瓶,均匀地撒播在料面,然后轻微压平培养料。清理菇 房,关好门窗,让其发菌。 4.3 发菌期管理 整个发菌期的管理方法以保温、保湿、控气为中心。在播种后,菌种萌发至定值,菇房内温度 2225适宜,播 种后前 3 天内紧闭门窗发菌,播种后 3-4 天适当通风换气,促进菌丝向料深层生长,一般 7 天后菌丝全部封面,逐 渐加大通风量,但应注意避免料层过多失水,影响产量和质量。 5 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 5.1 覆土材料 选择优良的覆土材料是蘑菇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9、。覆土材料要求:持水率高;团粒结构好,透气良 好,无污染,无病虫害,未种过农作物的山土。 5.2 覆土技术 1) 覆土时间:播后 18-20 天当菌丝发透料床时,进行覆土。 2)覆土材料及消毒:覆土材料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先将山土适当晒干、打碎后,按每 1000 尺2栽培面积的覆土计算,用砻糠 30 公斤、石灰 25 公斤与泥土混合翻拌均匀后,再用 20 克多菌灵冲水喷洒均匀地拌入覆土中,用塑料 薄膜盖,密封熏闷 72 小时以上。33) 覆土后管理:高山蘑菇覆土分二次进行,首次覆土厚度 1.52.0cm,覆土后应关紧门窗,菇房内温度宜控制 在 2728,有利于菌丝爬土。待部分菌丝长到覆土表面时,

10、补上 0.5cm 厚的土,补足水分,打开窗门,加强通 风,促进菌丝扭结。待土层中长有黄豆大小的小菇时,就可以喷结菇水,以喷湿土层但不漏料为度。 6 出菇期管理 出菇期应及时根据环境天气变化、菇房条件、料与覆土层状况以及蘑菇生长情况,做好温、湿、气协调管理。出菇 期管理总体上来说应遵循以下原则: 6.1 遇高温(20以上)应加强通风降温,以免高温闷棚造成大批死菇。 6.2 通风:蘑菇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后,需氧量增大,应结合天气情况及蘑菇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6.3 湿度与水分:出菇期菇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85-90%之间,每采一潮菇喷一次水;菇房内温度高于18以上应谨慎用水,

11、喷水时及喷水后,应加强通风,至菇体或覆土表面水渍干后才能逐渐关门窗(严禁喷关门水) ;喷水时应防止过快过急,严防水分渗入料内,以免引起退菌、烂料;根据菇床出菇量来决定用水量,出菇量大, 喷水量多,出菇量少,喷水少;晴天多喷水,雨天少喷水。 7 采收与贮运 当近根基部的一个菌环已破裂,菌盖边仍然卷起,菌膜还不见时,可以采收。对比较大的子实体,也可以根椐子实 体的大小来决定采收时间,通常子实体直径为 4cm 左右可采收。一般每隔 78 天采一潮菇,可连续采收 56 潮 菇。 采收时用一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地捏住菇盖,小心转动菇盖向上旋出。菇根要用锋利的小刀切去,削根时 动作要轻;要保菇体洁净

12、;包装容器要硬实,内垫一层软物,防止途中挤压、振动,送往市场。 每潮菇采收后应清理床面,补好细土,适当减少通风量,养菌 2-3 天,待下一潮菇如黄豆大小时视覆土湿度掌握好 用水,用水一般以掌握一潮菇一次水的原则为宜。 8 及时清理菇房、菇床 在采收结束后,及时清理废料,拆洗床架。 9 病虫害防治技术 常见的病、虫害有褐腐病、菌蚊(蝇)等。蘑菇在相对较密闭的菇棚环境栽培,不仅菌虫源易于积累,并且一旦发 生易在菇房内传播蔓延。因此在栽培的各个环节都要慎重,重点做好菇棚清洁消毒和培养料发酵、消毒灭菌等生产 措施,尤其是后发酵要严格发酵工艺;完善棚架设施,门窗加设纱网,采用蒸汽高温杀菌、控制温度、控制

13、喷水量、 加强通风、及时挖除病菇、并在菇房内挂黄色粘虫板诱杀等农业措施进行预防,此外,还要注意所有工具的清洁卫 生。做到以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9.1 蘑菇褐腐病: 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严格按要求(见前)进行覆土消毒;加强管理,合理调节温湿度, 遇高温(17以上)加强通风换气;避免喷水过多;及时挖除病菇,以减轻和防止病菌在菇房内传播。 9.2 蘑菇菌蚊:进料前菇房认真消毒灭虫,严格进行二次发酵,彻底消灭培养料内及菇房内的虫卵;门窗加设纱网, 在播种后纱门、纱窗上挂上蘸敌敌畏溶液的棉花球,有防止成虫飞入菇房的作用;并在菇房内挂黄色粘虫板,诱灭 少量发生的成虫, 9.3 螨虫:堆制时用喷药预防(见 3.2 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