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送友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构成高朗阔远的意境作品原文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①,白水②绕东城此地一③为别,孤蓬④万里征⑤浮云⑥游子⑦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⑧去,萧萧⑨班马鸣⑩作品注释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②白水:明净的水 ③一:助词,加强语气 为别:分别④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⑤征:远行⑥浮云:飘动的云⑦游子:离家远游的人⑧兹 :此⑨萧萧:马的嘶叫声⑩班马:离群的马作品译文(1)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清澈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我的朋友要踏上万里征程了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好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别,就此分别,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地嘶叫着,增加了我的离愁别绪2)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郭的背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东城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游子行踪不定,就像浮云一样随风飘荡,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3作品鉴赏鉴赏一鉴赏一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白他的送友诗,除了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此诗历来脍炙人口,选入教材,是个佳作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 “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 “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 “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中间两联切题,写出了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就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不舍之情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 “浮云”对“落日”, “游子意”对“故人情”。
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 “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联两句,情意更切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1]鉴赏二鉴赏二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和友人并肩缓辔来到城外,举首远望,只见一抹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澄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是写景,但景中含情.那抹淡远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缕怅惘之意,暗透出诗人对眼前离别的无可奈何;而那湾绕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着绵绵离情,潺潺不绝.这一联“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个画面色彩清丽.“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也相当准确.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人感到离别的凄凉痛苦,难舍难分.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他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他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那么徐缓,恋恋不舍地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啊!结尾两句写离别时的场景.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时萧萧长鸣.诗人虽然没有直接说离别的感觉,然而马尚且不耐离情的凄苦,扬鬃哀嘶,人何以堪!这首诗写得自然明快,感情热诚.诗中青翠的山峦,清澄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再加上班马长鸣,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4作者简介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附近) ,先世流徒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李白就出生在那里5 岁时随父迁居绵阳彰明(今四川省江油市) 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 25 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 742 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 756 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参与权贵争权斗争被唐肃宗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 ,中途遇赦放还公元 744 年(天宝三载) ,在洛阳与杜甫结交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自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他的诗豪放飘逸、想象雄奇、色彩鲜明、音调高昂,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个热爱人民的伟大诗人,千百年来,被人们称作“诗仙”,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后李商隐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全集》3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