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如何化得开高考诗歌鉴赏策略与试题解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5049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浓情如何化得开高考诗歌鉴赏策略与试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浓情如何化得开高考诗歌鉴赏策略与试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浓情如何化得开高考诗歌鉴赏策略与试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浓情如何化得开高考诗歌鉴赏策略与试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浓情如何化得开高考诗歌鉴赏策略与试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浓情如何化得开高考诗歌鉴赏策略与试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浓情如何化得开高考诗歌鉴赏策略与试题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浓情如何化得开高考诗歌鉴赏策略与试题解析考点特点 古代诗歌鉴赏,从命题材料来看,唐诗宋词居多,尤以唐诗为最;从体裁来看,以近体诗为主,尤以绝句为最。从题型设计来看,以简答题为主,填空题和选择题为辅。从考查的角度来看,主要是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 2002 年开始改为主观题,而且集中在古诗词上,这种题型在 2010年会进一步延用。要求考生鉴赏古诗要真正进入鉴赏的状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品味作品的语言,领略作品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考点分类 1、鉴赏诗歌的形象,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2、包括人物形象和诗中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 2、鉴赏诗歌的语言,理解“诗眼” ,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词语的妙处、关键词在诗歌中的作用以及语言风格特点等;3、鉴赏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以及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等。一、鉴赏策略复习时应该训练怎样将“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应该梳理整合,归纳一些常见的赏析角度,掌握一些常见的赏析术语,积累一定的古诗词鉴赏常识和要领,将“意会”到的“浓情”一一化开。1、鉴赏诗歌形象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A、借助诗歌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意象的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等,可以是愉悦、欢快、激动、有赞美

3、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孤寂凄凉、消极颓唐等,可以是沉痛、悲愤、哀伤、有惜别之情、依恋之情等。诗歌的意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联系,也就是跟情感载体物有关,中华民族的情感有约定俗成的承载物:杜鹃也即子规、鹧鸪都是悲愁的意象,还有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要特别注意。B、借助诗歌形象,分析诗歌意境。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风格常见的有:清新自然、静谧美好、恬淡闲适、华美壮阔、

4、雄奇悲壮、明快刚健、苍凉沉郁、幽静孤寂、清俊飘逸、缠绵凄美等。C、借助诗歌形象,体会诗歌主题。诗歌形象中常常蕴涵着诗歌的主题,重要的主题有怀才不遇、寄情山水、惜春悲秋、忆友怀旧、相知相思、离愁别恨、忧国忧民、蔑视权贵、壮志难酬等。评价主旨常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回味、言简意丰、言外之意、含蓄慰藉等。2、鉴赏诗歌语言诗歌的语言特色是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它富有表现力。诗歌语言的鉴赏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但不止于理解,要通过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式,领悟其中的妙处,理解作者炼字、炼句的技巧。A、品味诗中的语言尤其要重视动词、形容词,有时也要兼顾到数词和副词。它们往往就是诗中

5、的“诗眼” 。诗贵含蓄,诗歌的语言往往具有暗示性、跳跃性、多意性等,分析时应该加以注意。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点评 “碧草” “春色” “黄鹂”该是暗示写美好景色的,但一个“自”字点出了碧草无人欣赏,一个“空”字点出了黄鹂徒然歌唱,两个字尽现凄凉孤寂之情,这两个字就是诗中的诗眼。B、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不同的诗人他们的语言风格不同,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有助于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要积累一些品味诗词语言风格常用的术语如:清新、质朴、平淡、自然、明快、洗练、工丽、绮丽、隽永、委婉、含蓄、清幽、雄奇、奔放、沉郁等。C、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结合诗歌的形象、思

6、想感情、表达技巧来立体分析,综合地考虑,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特殊的表达效果所营造出的一定的意境,从而理解诗歌语言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精神世界。3、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高考诗歌鉴赏试题,考查艺术技巧常见的分析角度有: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特点、意境风格流派等。A、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烘托渲染、以小见大、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想象联想、虚实相生、明贬实褒、借古讽今、正侧面结合等。B、表达方式:常见的有记叙、议论、抒情,但重点掌握白描和抒情,区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特别是托物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C、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语、双关、

7、象征、用典、比兴等。D、诗中的风格流派:有的质朴平淡,有的典雅庄重,有的雄浑悲壮,比如李白的清俊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刘禹锡的寄意遥深,陆游的激昂悲壮,陶渊明的平和冲淡等等。 4、牢记赏析诗歌要领A、充分运用已有的信息。标题、作者、注释都应该成为解题中不可忽视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很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一定会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利,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标题,一般能够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揭示思想内容,甚至是哪类诗等;作者,能向读者揭示诗歌的背景,作者的风格倾向等;注释,除了帮助理解内容外,还可能暗含着答题的内容。B、要从诗体本身出发,就诗论诗。古代诗

8、歌或叙事、或写景、或咏物、或阐发道理,有时化用前人的诗句,有时选用具有特定表意效果的意象,有时暗引典故等等,只有从诗本身的事、景、物、典故等出发,就诗论诗,不做无依据的联想,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C、迅速准确把握诗歌内容的五步骤。第一研读标题。读标题常常能抓住诗歌的关键内容。第二分析意象。从意象去分析诗的情趣、基调以及社会意义等。第三品析意境。在读诗时充分调动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第四评析技法。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第五联系作者(背景) 。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作风格,才能知人论世。D、准确规范的解

9、答。读懂诗歌内容是关键,但规范表达也十分重要。要认真审题,有针对性地解答,是赏析全篇还是某一个词句,是分析手法还是评价思想感情,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解答;答题要点要齐全,阅卷一般是采点给分,因此要注意表达文字的切入点;用语要规范,力求表达流畅,用语准确、规范。掌握诗歌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技巧,写出了(意象) (某某)特点,突出了(表现了) (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特别提示:关注一般以借景或托物抒情而且淡化写作背景的绝句外,还要关注律诗和词曲,特别要关注两首绝句或两首词的比较鉴赏。二、试题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南柯子 王炎

10、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滕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年水足望年丰。注 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1)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望的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解析 这是一首咏叹农民劳动生活的词作,第一道题是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以及揣摩诗歌的情感。解答这个问题不仅要关注题干句,还要顾及全诗的内容和情感。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在理解“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的意象时,要注意修辞手法的

11、运用,因为诗句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红”借指“鲜花” ,以此理解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就不难了。诗句所展现的一副画面是:几枝娇艳的鲜花,花瓣上还凝聚着几滴水珠,实在是楚楚动人。答出几枝鲜花给 1 分,答出沾着水珠等意思给 1 分。而回答第二问,就要兼顾全诗的内容,要结合诗歌的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技巧来立体分析,综合地考虑,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特殊的表达效果所营造出的一定的意境,从而理解诗歌语言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精神世界。词的上阕从写景开始:山色昏暗,乌云密布,寒雨将至,几枝鲜花凝聚水珠楚楚动人,这样写作者是否在表现惜春伤怀呢?不是的,接下来作者明确地奉劝骚人墨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12、” ,勿以惜花为念,莫对东风惆怅!再联系下阕内容,在风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年水足望年丰” ,盼望有充足的雨水,让农民能够开犁耕作,使他们能过一个丰收年。答出“惜春伤怀”和两方面的理解的给 2 分,答出不是惜春伤怀但只答出一方面的理由的给 1 分。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答出内容的给 2 分,答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给 2 分。注意答题要点要齐全,阅卷一般是采点给分,因此要注意表达文字的切入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望江南 超

13、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春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从词中的“咨嗟” 、 “休对” 、 “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解析 第一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充分运用已有的信息:标题、作者、注释都应该成为解题中不可忽视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很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一定会对我们理解诗歌

14、有利,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题干中对“超然台”的注释暗示了本词写作的时间背景,联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刺史可以知道是苏轼在被贬谪时所作。对“寒食”的注释中特别注意“清明”一词,该是返乡扫墓祭奠亲人。可是,此时苏轼却流落他乡不得归,因此登上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作者的思念家乡的情感,但他不能回家,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思乡之情, “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要赏析诗文首先要抓住关键意象,理解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其次要了解景物与作者所抒发的感情之间的联系。这首词情景交融,词的上阕写登台时所见暮

15、色时分的郊外景色,斜柳、春水、春花,全然被烟雨笼罩着;下阕抒情又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作者将异乡之景与思乡之情进行了巧妙的结合。全词围绕“超然”二字,写出了“诗酒趁年华” ,超然物外,忘记世间一切,抓紧大好时光,借诗酒以自娱。所以说本首词上阕描写了“春未老”之景,下阕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词中由景生情,情景交融。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 氛垢:尘埃。(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2)尾联描写了一副什么样的

16、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解析 第一道题是考查对“诗眼”的理解。只要掌握诗句中最精练的字,往往是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有时也要兼顾到数词和副词,它们往往就是诗中的“诗眼” ,就可以很快地找到答案,它们分别是“明”和“出” 。作简要分析,要从诗体本身出发,就诗论诗。只有从诗本身的事、景、物、典故等出发,就诗论诗,不做无依据的联想,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在这里要抓住第三联分别解答“明”和“出”的精练传神之处,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 ,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 ,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的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解答第二道题,可以研读标题“新晴野望” ,并且联系作者王维。 “野望”与“农田郊外”有关,而王维又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写作风格,结合尾联“农月” 、 “事南亩”等相关信息可以作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