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北衔接段抛石棱体施工方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46311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41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3北衔接段抛石棱体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013北衔接段抛石棱体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013北衔接段抛石棱体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013北衔接段抛石棱体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013北衔接段抛石棱体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3北衔接段抛石棱体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3北衔接段抛石棱体施工方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三航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码头三期工程码头水工结构及港池疏浚工程北衔接段抛石棱体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上海三航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曹妃甸煤三期工程项目经理部目 录一、编制依据 . 1 二、工程概况 . 1 三、施工准备 . 2 3.1 组织准备 . 2 3.2 材料准备 . 2 3.3 机械设备准备 . 2 3.4 人员准备 . 2 3.5 其他准备 . 3 四、施工部署 . 3 五、施工方法 . 4 六、质量保证措施. 10 七、安全保证措施. 11 八、环境保护措施. 17 九、挖掘机驳船作业稳定性验算 . 17 1 北衔接段抛石棱体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施工

2、合同2、本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3、本工程设计图纸4、港池内水深等相关资料5、国家现行相关技术规范1) 、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2) 、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3) 、 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 (JTS167-2-2009)4) 、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TS257-2008)5) 、其他相关技术规范和法规二、工程概况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码头三期工程位于曹妃甸港区一港池西岸侧,南端与在建的煤码头二期工程相邻,北端与曹妃甸港区通用散货泊位工程相接。本工程码头主体结构主要包括5 个泊位, 10 万吨级泊位 2 个、7 万吨级泊位 2 个、5万吨级泊位 1 个,

3、5 个泊位码头结构均按10 万吨级泊位设计。本工程码头北端由于原沉箱码头的施工开挖了一个约215m 150m的基坑,并挖除了原码头前方的施工围堰。本次为北端衔接段原有沉箱后方抛石棱体施工。施工前需先清除抛石棱体范围内表面淤泥等杂物,北侧围堰范围内原抛石基床表面未铺设混合倒滤层区域用二片石及碎石填充。沉箱后方抛石棱体自北端线开始同时向两方向放坡,一向为自现有码头北端线开始向南放坡,棱体按照 1:1 放坡,其上倒滤层按照1:1.5放坡。另一向自现有沉箱开始,向沉箱后2 方放坡,总计抛石量约30000方。三、施工准备3.1 组织准备1、码头北端场内道路已基本形成,工程用材料陆地运输方便,北端基坑与一

4、港池相连,水运同样便利,棱体材料通过陆运与水运均能到达现场;2、目前已测完北端水深,水深测量图绘制完成,本工程施工区风浪不大且受潮汐影响较小,施工条件较好;3、施工船舶已落实,棱体和倒滤层材料已完成见证取样,符合设计要求;4、施工图纸已完成审查,经设计交底,明确各项设计意图; 5、已落实好施工机械、人员的组织。3.2 材料准备序号材 料名 称单 位数 量备注1 10-20cm级配石方21000 2 0.5cm-10cm碎石方8200 混合倒滤层3 山皮石方3600 3.3 机械设备准备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抛石船500m3 艘2 2 挖掘机200 台2 3 自卸车辆2 4 橡皮艇

5、荷载 4 人艘2 5 测绳等套1 3.4 人员准备序号施工人员单位数量备注1 专职安全员名1 范伟3 2 施工员名1 黄涛3 技术主管名1 吴守盛4 机械操作人员名2 5 船舶作业人员名2 6 测量名2 7 其他配合人员名6 3.5 其他准备1、抛填块石的施工及质量检验按(JGS 167-2-2009) 及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TS257-2008)第 4 篇执行;2、抛填块石采用未风化、不成片状和无严重裂纹的10cm 20cm 块石,块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宜低于30MPa ;3、施工前,上报施工方案,经批准后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开始组织。抛石材料经见证取样送检,各项指标合格且符合设计要

6、求后开始运送至现场组织施工。四、施工部署根据现场实际测量,本工程码头北端T12 转运机房基础跨本工程码头北端线,该转运机房基础范围内为原有弘毅码头沉箱后方抛石棱体,且基础范围内场地局部标高为 +4.0m左右,局部为现有岸线护坡, 因此转运机房基础具备陆上作业条件。故本工程自开工后,北端基坑回填施工前,在确保施工船只能进入坑内的前提下,提前对原有沉箱后方抛石棱体进行施工,采用平板驳装抛填石料进行水上抛填作业,待沉箱后方抛石棱体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基坑回填和剩余围堰充填袋施工。抛石施工整体按照先自沉箱开始向沉箱后方由东向西进行施工,后由北向南进行抛石施工。抛前先进行原泥面水深测量,绘制水深图,并下潜水

7、进行检4 查。清淤采用自吸泵进行施工,现有抛石基床外侧与现清淤底标高为-22.5m,抛石基床范围内清淤到基床抛石为止。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本工程采用水抛和陆抛相结合的施工工艺,其中陆抛部分主要为北端线现有棱体上的混合倒滤层、棱体顶部的部分区域,其他施工区域主要考虑水抛。水抛棱体采用平板驳运输石料至施工现场,反铲抛填。陆抛棱体采用自卸汽车直接回填。抛石棱体施工自沉箱开始向沉箱后方推进,南北按照10m左右一个断面进行抛投,抛完一个断面后,抛石船向南移船抛投下一个断面。五、施工方法1、施工测量抛石前首先由测量测放出抛石控制边线并在陆域立标杆,主要是棱体的坡肩、坡脚。抛石利用现场已有2 个沉箱进行定位

8、(开工前已测设出沉箱坐标),平板驳装抛填料驶至抛石部位利用侧舷进行对标定位,由抛石工指挥,用测深水砣控制抛填标高,挖掘机抛填。抛石船定位示意图如下:5 抛石船定位意图抛石船原沉箱备注:测量出抛石船与沉箱距离后,通过已知沉箱坐标计算出抛石船位置。2、施工布置采用平板驳装填石料驶入指定抛石区域并下锚,并通知监理工程师,对石料进行现场验收。然后利用原有沉箱进行定位,陆上架设全站仪不定期对抛石船的定位进行复核,定位完成后紧锚开始组织抛投,采用船上挖机抛投。每个区域船只抛投结束,方可解缆松锚移至下一区域。抛石从船体靠沉箱一侧进行,抛填遵循“先点后线、先深水区后浅水区”的顺序,循序渐进,分层抛投,不得零抛

9、散堆。棱体边坡部位采用细抛施工,驳船上反铲抛填,水砣测深控制标高,从沉箱上立杆拉测绳控制平面位置。转运机房和北端线附近抛投标高至-2.0m 左右,具备条件后棱体顶部采取陆上抛填至设计断面,运石车辆通过北侧路直接将棱体块石卸在抛填位置,用装载机进行推平处理。同样相应标高以上6 部分二片石垫层和混合碎石垫层等陆域回填到该位置后,采用陆上进行施工。棱体及二片石倒滤的抛填均按照上述方法完成施工。抛石船作业示意图抛石船抛石船移船方向原沉箱备注:按照该图示抛填完一个断面后,移至下一个断面抛填。每个抛填断面按照 10米控制。3、施工方法根据设计平面布置图,将抛石施工分为如下五个区域,按照5m方格网计算出每个

10、区域的棱体抛石和倒滤层抛石的完工工后标高。抛石施工以标高控制为主,通过设计棱体顶标高和混合倒滤层顶标高来作为现场抛投施工的依据,每个区域抛投的过程中和抛投结束后,均保持勤测水深,作为施工实际控制的指导指标。7 首先对 A 区域地表进行清理,将杂物、淤泥清除后,采用抛石船装运倒滤层石料运至现场后,自A 区域北侧抛投,自然淌坡,抛投至设计标高后,对自然淌坡部分进行验收,局部标高不足部位予以补抛。A区域施工完后, 对转运机房基础部分即B区域进行抛石施工。 抛石前下潜水将 BCDE 区域进行整体探摸,采用吸砂泵进行清淤,其中沉箱基床周边水深区8 域清理至设计断面标高,其他部分自然淌坡,方可进行下一步施

11、工。B区域抛石顶面为平面,抛石船装石料至施工区域挖机抛投,直接抛投至设计顶面标高,其他部分采用自然淌坡。抛投结束后采用陆上挖机进行理坡将转运机房基础四周倒滤层修筑完成。转运机房基础抛石施工完后,其他区域通过自然淌坡已有部分抛石。C、D两个区域抛石结合施工,直接对C区域进行抛石,抛投过程中自然淌坡至D区域,直至 C区域抛投至设计标高结束C区域抛石,并对 D区域按照 5m方格网进行测量,标高不足区域予以补抛。在抛投C 区域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保持对D区域各个部位的水深测量,防止D 区域抛石量过大,同时棱体施工完后,及时对混合倒滤层进行抛投。 D区域平面抛石部分采用抛石船直接驶入施工区域进行抛投施工。

12、最后对 E区域进行抛投, E区域抛投采用细抛,施工过程中勤测水深,控制该区域抛石在设计范围内,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影响。陆抛:陆抛施工前,首先在码头北端线后方修筑一条宽10m左右宽的通道,并拆除现场的部分海挡墙,以转运机房基础部分区域作为抛石平台,自卸汽车装运抛填石料运输至抛填部位,直接抛填,挖掘机岸上进行理坡。陆抛平面布置如下图:9 海挡墙进场路抛石平台前沿线验收程序:每个区域抛投结束后,分别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合格后移船至下一个区域进行抛投。整个棱体抛石完成后,报请监理工程师组织进行测量验收,在相应部位棱体施工完成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倒滤层施10 工,若出现局部不足部位重新补抛。

13、后续混合倒滤层的验收方式按照棱体进行组织。3、验收标准棱体抛填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数量单元测点检验方法1 棱体顶部边线100 每 510m一个断面12 用经纬仪和钢尺测量2 棱体顶部标高200 -0 2m一个点且不少于 3个点用水准仪测量3 坡面轮廓线水上200 水下300 用测深水砣测量倒滤层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数量单元测点检验方法陆上水上1 级配倒滤层分层厚度50 0 100 0 每 510m一个断面每 2m一个点用水准仪或测深水砣测量 2 混合倒滤层厚度100 0 200 0 六、质量保证措施1)抛填石料应采用未风化、

14、不成片状、无裂纹、且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不小于 30Mpa的石料。2)抛石前,复测现场水深有无变化,若有变化,应进行处理;特别是沉箱基床部位处施工时派潜水员下水检查回淤情况,回淤厚度较小时可由潜水在水11 下用水枪冲刷,较大时则用吸砂泵抽走。3)抛石前应检查现有沉箱抛石基床的情况,局部如有坑应进行处理。4)每段抛完后立即测量断面,按每510m一个断面,每12m一个测点进行测量,若不合格立即补抛。5)基床顶面及分层抛石基床的上下层接触面不应有回淤沉积物。6)在现有沉箱上设置标杆,标杆标位要准确,勤对标,以确保基床平面的位置和尺寸。7)勤测水深,防止漏抛或高差过大。在接茬处,应在临近接茬2-3m 的已抛部位开始测水深,并采取先测水深、后抛石、再测水深的方法进行抛填,以免漏抛或抛高。8) 施工现场位于一港池内, 水流、风浪较小。由于本工程抛填料主要为20cm以下的级配石且施工区域水深较深,若出现水流风浪较大情况,暂停止施工,避免出现抛填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