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46175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人教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人教版必修3) 【背景资料】一、对红楼梦的点评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故事,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红楼梦是通过贾、史、王、薛几大家族在政治经济上的内外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和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场封建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刘大杰)通行本第三回回目: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甲戌本石头记 第三回回目

2、及脂批: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二字(收养)触目凄凉之至。比较两种回目可以看出,早期抄本更强调了林黛玉不幸的处境。( 解读红楼梦 京华出版社2001 年版第 41 页)二、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 分别从不同角度, 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做一概要的了解。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

3、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 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 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

4、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 把

5、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 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 因此,对于红楼梦 中人物的命运, 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示范教案】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2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

6、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4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指导学生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2思想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的重要意义。这种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则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贾宝玉的分析完成的。3 红楼梦的开头四回是全书的序幕,为后面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作了铺垫。教师简要介绍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4基础较好的班级或课文中容易理解的内容,应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小结;基础较差

7、的班级或课文中较难理解的问题,应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以利于学生心领神会。5应当组织学生看电视剧或电影中的有关部分。 教学时数3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教师简要介绍作者、作品、红楼梦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教学内容与步骤1教师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在自学预习的前提下,也可以由学生介绍,教师再作些补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 年,卒于1763 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

8、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红楼梦,又名 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2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使讲解确实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石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

9、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 。作者用这块石头 “无材补天” 的特性来暗示贾宝玉是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于国于家无望” 的废物; 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的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木石前盟” 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棵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 变成了一个女子。 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的酬报顽石的灌

10、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过这段关系,本篇课文在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见面时,都觉得对方眼熟、面善,好像曾经见过。“还泪”之说,也和课文中“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的话相照应。(2)第二回,通过冷子兴的“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开列了人物表。(3)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第一次描写贾府环境,第一次描写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照应了前两回的内容。 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就选自第三回。(4)第四回,通过贾雨村断案,展现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并由

11、薛蟠的案件引出了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开头的四回,交代了主要人物、社会背景、典型环境,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了充分准备。3认字解词。认字解词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古典小说中的一些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应当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课文中有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查音、注释,教师检查订正;也可以由教师利用卡片、投影片出示一些字词,学生拼读讲解。字词教学要利用课本的注解,还要注意解决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字词举例:(1)给字正音敕( ch)造阜(f)盛绾(w n)着内帏( w?i)盥( gu n)沐两靥( ya)忖( c n)

12、度宫绦( t o)嗔视( ch n)(2)解释词语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厮认:互相认识。厮,互相。纳罕:感到奇怪。敛声屏气: 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 敛,li n,收拢; 屏,b ng,抑制呼吸。茗碗:茶碗。茗,m ng,泛指各种茶。憨顽:天真顽皮。憨,h n,朴实天真。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 ng。草莽:指野草、杂草。 “腹内原来草莽” ,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纨绔: w nk,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膏粱:指富贵子弟。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

13、东西”。(3)课后练习题四偏僻:偏激、不端正。便宜:方便。态度:神态。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例如:不经之谈:不合常理。体格风骚:姿容俏丽。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 红楼梦的“可怜”有时作“可爱”讲。)惫懒人物:涎皮赖脸。4分析情节结构。教师提问: 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第二部分( 214 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14、其中:24 段是第 1 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56 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 层。711 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 层。1214 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 层。第三部分( 1516 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通过分析, 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布置作业1按课后练习题一、二的要求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不同的方法介绍众多人物的。2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析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的写法。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教学内容与步骤1分析课文围绕中心

15、事件用多种方法来描写人物的写法。 提问:这篇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见闻,介绍了众多的出场人物,但所使用的方法却绝不相同。按课文作分析。明确: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详写的如贾宝玉、王熙凤,略写的如王夫人、邢夫人等。有实有虚。实写,人物出场,作者作正面的直接描写,如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虚写,人物不出场,作者从侧面作间接描写,如贾赦、贾政。有的单独介绍,如贾宝玉、王熙凤;有的集体介绍,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是在人物出场之后再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 如王熙凤;有的则是在人物出场之前就作了侧面描写,充分铺垫, 在人物出场之后再作正面直接描写,刻画其性格特点,如

16、贾宝玉。 有的人物是只见其形不闻其声,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则是未见其形而先闻其声,如王熙凤。采用哪种方法, 是由人物的地位、身分、性格特点等因素决定的。例如王熙风和贾宝玉这两个主要人物, 由于在贾府中的地位身分不同,性格特点不同, 作者对他们的出场介绍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作了精心处理。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的妻子, 年龄不大, 又不识字,却掌握着贾府的钱财大权。又因为她极会察颜观色、阿谀奉承,所以深受贾母宠爱。在贾府中她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位身分,就凭这,她在府中欺上压下,为所欲为。为此,作者写王熙凤出场也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她却又说又笑, “放诞无礼” 。只有这样写,才符合她的特殊的地位身分,才能表现出她泼辣的性格。而对贾宝玉,作者则采用了人物出场前从侧面描写、充分铺垫, 出场后再正面描写, 细致刻画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