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白族 少数民族简介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50KB
约4页
文档ID:39643493
白族 少数民族简介_第1页
1/4

白白族族民民族族服服饰饰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 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 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 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 “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 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 “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 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白族人民偏爱白色,他们建房的总体色调是白色,白族传统服装的色调也是偏白色,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对襟上衣,外面套一件黑领褂;妇女是白上衣,再套一件蓝色、红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系着绣花的小围裙已婚妇女的头饰一般是蓝色姑娘是把辫子和一根红绳结在一起,然后把一块五颜六色的手贴缠在头上,雷白的缨穗在头右边飘飘洒洒,很能显出姑娘的妩媚 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它就是:风风 花花雪雪月月解解释释::白白族族少少女女的的帽帽子子,,垂垂下下的的惠惠子子是是下下关关的的风风;;艳艳丽丽的的花花饰饰是是上上 关关的的花花,,帽帽顶顶的的洁洁白白是是苍苍山山雪雪,,弯弯弯弯的的造造型型是是洱洱海海月月。

饮饮食食 白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养麦、蚕豆、薯类雪梨、柑橘和论茶是著 名特产居住在湖、河地区的白族以稻麦为主粮;居住在山区者,以玉米、养麦、马铃 薯为主粮吃大米饭、包谷(玉米)饭及各种米面制品后于脑制牛、羊、猪肉及各种咸 菜洱海盛产鱼类,弓鱼最著名喜食砂锅菜、酸菜等口味以酸、冷、辣为主饮茶 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 “,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 “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 小孩也要喝一杯三三道道茶茶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茶文文化化范畴驰名中外的驰名中外的白白族族三三道道茶茶,以其独特的,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的茶道早在明代时 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乳乳扇扇 洱源邓川坝,土地肥沃,水草丰美,这里的农家素有饲养乳牛的传统当地出产的乳扇,为远近驰名的特产制乳扇时,先将鲜牛奶发酵成酸奶水, 再放入锅内加热至 60C 一 70℃,随即倾入鲜牛奶,并用竹筷轻轻搅动,使奶中 的蛋白质和脂肪等渐渐凝结成絮状,再用竹筷摊成薄片,晾在竹架上风干而成。

黄中带白、纯洁光亮、薄似纸张的乳扇,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丰富它 可以生吃,也可煎、蒸、烤吃但最好是用香油煎成淡黄色,取出置凉,又脆 又香,尤为可口孔词是白族宴客的美味佳肴,是祭祀的必备供品,也是馈友 的佳品喜喜洲洲粑粑粑粑 大理喜洲粑粑又名破酥,是一种色、香、味均佳的麦面烤饼,是大理城乡的一种风味小吃,以喜洲白族传统粑粑最为有名 小麦粉是喜洲粑粑的主要原料,发面相当讲究,要加适量上碱,揉透,再用精油分层,撒上葱花、花椒、食盐为咸味;加火腿、肉丁、油渣、红糖包心为甜味做成圆形小饼后,一次 6 个,咸甜各半,整齐地摆在一块圆形砧板上,再用油刷在饼子朝上的一面刷上一层香油,然后放入油锅中烘烤大约十分钟后,一锅黄灿灿、香喷喷、又酥又脆的“破酥”出锅了 喜洲粑粑不仅色美味香,而且价廉实惠,向来一直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方便食品,倍受人们的欢迎,同时,也是外出劳动或旅游的绝好便携食品 雕雕梅梅产于洱源县的雕梅,制作时先用石灰水将盐梅浸泡取出晾干后,用小刀在梅向上雕刻连续曲折的花纹,并小心挤出梅核,使其中空若缕,压扁后其状似一朵朵盛开的菊花这时,放入酒中浸泡,再用红糖浸渍几个月后开瓶取出,雕梅色泽金 黄,清香四溢,是洱源县出产的上乘果品。

洱源白族姑娘,人人善制雕梅,并成了衡量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因为当地婚俗中,姑娘出嫁前,须依俗给婆家送上一盘姑娘制作的雕梅作为见面礼新婚之夜,新娘要为亲友宾客摆设点心甜席,此谓“摆果酒”,案十上陈列着新娘带来的蜜钱、干果、雕梅款待客人,并让大伙品评于是,洱源姑娘皆精心雕刻,她们制出的雕梅,不但是上乘的果品,还称得上是一种工艺美术品 下下关关砂砂锅锅鱼鱼::这是下关的地方特色菜肴将洱海的肥美鲤鱼,剖腹洗净,抹上少许精盐,腌上十来分钟,与火腿片、嫩鸡块、鲜肉片、猪肝片、冬菇、 蛋卷、肉丸、海参、豆腐、玉兰片等各种适量配料,同置砂锅内,再撒入适量 的胡椒、精盐、味精等调料,置炭火炉上文火煮而成食时,将砂锅以盘衬垫 上席,即热气腾腾,又鲜美可口白族也有饮食忌讳,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必须到井边“汲新水“丧家做饭,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包菜肴进餐 时长辈上坐,下辈依次围坐两旁,并添饭加茶,侍侯长辈民民族族民民居居::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 “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 院的茅草房,或 “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 ”的瓦房, 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

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 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起房盖屋是人生三件大事之一,自然也就要举行隆重热闹的仪式,还要按仪式 进程吟唱祝贺歌风风俗俗习习惯惯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 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 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 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 权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 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 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 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 四四碟碟、四四盘盘、四四盆盆、四四碗碗)席节日节日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最盛大的 节日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 流会明清时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新中国成立后,三月街已发展 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白族绕三灵又称““绕山林绕山林””、、“绕桑林”、“祈雨会”、意即游逛山林或园林,是大理地区白族人民农闲春游和祈雨的一种活动,也是白族男女青年通过春游建立感情的一次活动。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上百个村寨的男女老少,浓装淡抹,各村为一队,从大理城出发,至洱海边的河矣村终止,历时三天,途径崇圣寺佛都,圣源寺神都、金圭寺仙都等地每队领头的是两位年长男子,他们共挟一支杨柳,高八尺许,横一彩绸,一葫芦一手挟枝,一手执蚊帚,或一把扇,或一块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拍打,后面跟着众男女,充满狂欢情绪蝴蝴蝶蝶会会:: 白族民间娱乐风俗流行于云南大理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前后,是 苍山去弄峰下蝴蝴蝶蝶泉泉边彩蝶最多的时节,大如手掌,小似钱币,五彩缤纷,美丽异常 附近群众纷纷前去观赏彩蝶,举行野餐,谈演洞经古乐,祈祷风调雨顺,年轻人借此谈 情说爱,寻找意中人民间称为 “蝴蝶会”火火把把节节火把节在白族语中叫福旺午 ,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禁忌: 有些地方的白族,怀孕妇女不能进入 新郎、新娘的洞房婴儿落地后,谁第一个跨进 产妇家的门,谁就是踩生白族认为,谁来踩生,将来孩子的脾气就像谁白族最忌讳 戴孝的人来踩生,妇女产后,主人要请第一个进家的客人吃荷包鸡蛋汤圆,客人不能拒 绝,否则主人会生气。

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 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 年找钱不顺,粮食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怒江 兰坪白族有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的说法,也就是说 大年初七不能出远门,大年初八不 能从遥远的地方回家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 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 们到处乱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