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3998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7.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课标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维新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革命派):,资产阶级 (激进派):,中国共产党:,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

2、中国共产党:,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 ,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文化大革命时期:否定了儒家思想改革开放后:批判地继承,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应运而生,蔚然大宗,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演变线索,魏晋

3、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什么叫“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中主要有哪些流派?2、春秋战国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3、 “百家争鸣”产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一、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含义:,(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百家”是虚指,以形容学派之多,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 “争鸣”是指当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

4、。他们互相诘难,彼此吸收融合。,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经济基础变化 上层建筑变化意识形态变化,(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3)阶级关系上:,“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重用。,(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3、百家争鸣的意义:(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它们共同构造了中

5、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 儒家:道家:法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儒家学派: 孔子、孟子、荀子,“百家”流派代表之一,1、春秋创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仁”。,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二)、 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知识链接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什么是仁?)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

6、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怎样实现仁?什么是礼?)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仁在政治上的推行),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1.进步性: A、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B、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2.保守性: 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孔子的活动,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留下言论集:论语,孔子的教育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7、(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1. 有教无类;(最有价)2.学习要实事求是;3.学习要温习,要有恒心;4.要学思结合;5.要坚持真理;6.其它因材施教等,、春秋创立: 孔子,“仁”(核心)、“礼 ”、 “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 (儒家六经),阅读材料,比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史料1:有关孟子的思想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 不善,水无有不下。史料

8、2:有关荀子的思想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最早提出“君舟民水”思想,强调民心的作用;,2、战国发展:,、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主张“性本善”,主张“性本恶”,、春秋创立:孔子,(二)、 儒家思想的形成:,材料一: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材料二: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摘自荀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爱人,以德治民,性相近,仁

9、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在他的故乡曲阜,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场面华丽,气势恢弘。而且孔子的思想飘扬过海,影响深远。但是,他的生前是否真的如此风光呢?史书载,他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周游列国,问题:1.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为何没 有人接受? 2.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 流,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

10、提示:1. 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 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2. 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 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但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符合争霸战争的需要。,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1、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 、儒家提倡“孝” 、“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

11、义精神文明建设。,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的性格;他倡导的“礼”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观念障碍。他所强调的“不怨

12、天,不尤人”,不正视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内敛的性格特点。,“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但同时又形成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东西。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三)、道家学派: 老子和庄子,A.老子的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13、法自然。”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1.“道”是万物的本源,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生万物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B.老子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影响:(1)、哲学思想: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2)、“无为而治”的主张有消极的因素,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三)、道家学派: 1、老子,1. 道是万物的本源,2.朴素辨

14、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政治主张:看不到事物转化的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消极悲观,生 死 皆 逍 遥,庄子继承老子“道”的思想,得道的方法为提高修养,提高修养则要通过“逍遥”的生活方式。,逍遥: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超然的态度,过虚无的生活,希望绝对的自由“无所恃”。比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逍遥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逍遥”思想反映了没落贵族的消极思想。,2、庄子及其思想: 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象丰富,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

15、间的事物都看成相对的,认为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大与小、高与低没有什么绝对的界限。庄子将这种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运用来观察人生社会,便产生了怀疑论和消极悲观的情绪,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可怕和痛苦的,人生只是一场梦,活着不如死。因此,他反对一切进步,反对一切文明。 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是战国中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墨翟,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特 点,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思想主张,(四)、墨家学派:,(五)、法 家 学派:,韩非子:战国后期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法、术、势相结合,其中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制群臣的工具,势力是君主的权威,从而建立起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反对儒家“以古非今”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张变法革新。,课堂探究1: 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课堂探究2: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