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福建省林产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25636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福建省林产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福建省林产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福建省林产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福建省林产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福建省林产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福建省林产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福建省林产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福建省林产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福建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林业产业是福建省的一大优势,是全省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在 福建省林产业 “ 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中,林产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导产业,摆上了十分突出和重要的地位,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拟就福建省林产化工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作一简要分析。一、福建省林产化工的现状福建省林产化工经过30 多年的建设,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初步建立起规模、布局比较合理,品种比较齐全,技术、装备力量较强的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林区多种资源, 生产松香、 橙节油、纸和纸板、栲胶、活性炭、紫胶等林产化工产品。是我省经济效益较好

2、, 出口创汇能力较强的产业。全省共有林化企业50 余家,其中脂松香生产企业38 家,有一定规模的活性炭企业10 家,浮油松香、栲胶、紫胶企业各1 家。主要产品有松香、松节油、栲胶、紫胶、木炭、活性炭、松焦油、糠醛、大漆、桐油、天然香料、 色素等。全省松香设备生产能力为17 万 t , 年产量约 7 万 t ,活性炭年产量2 万 t ,另有松香脂类产品、 合成樟脑、 萜烯树脂、聚台松香、造纸施胶剂等二次加工产品20 余种连城、清流、永安等林化厂年产松香在5000t 以上,三明、南平两市活性炭年产量均在 l 万 t 以上。近年来, 林产化工原料基地建设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老企业

3、改造、新产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也取得可喜的成绩,它为林产化工深度加工, 由单一产品到系列产品,由中间产品到终端产品的转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福建省林产化工存在的主要问题2.1 资源利用不合理福建省森林资源一方面处于面积不足的困境,而且分布比较分散;另一方面现有资源破坏较严重,利用不够合理, 浪费严重。主要是林产品开发利用程度低,我省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约50,而国外林业发达国家达90。森林资源质量差,造林保存率低,扩大后备资源进展缓慢,林种、树种、龄级结构不合理,供应不稳定,缺乏稳产高产的原料基地。原料多头经营, 调控能力较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2 技术设备羞、规模偏小福建省

4、林产化工业相当一段时期处于副业地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技术装备落后。原料和能源单耗高,初级产品多。再加工产品少,产量低,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如目前在我国松香生产中。 蒸汽法虽已居主导地位, 但 50 年代滴水法炼香依然存在。这些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的小厂,既分流了森林资源,造成原料资源严重浪费,又降低了整体产品质量。三、福建省林产化工的发展对策3.1 合理利用多种资源合理、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我省自然条件优势。原料资源是林产化工的物质基础。是工厂的第一车间。 必须给予十分重视,摆正位置。为了源源不断地提供原料资源。必须大力发展林产化工原料林基地,通过建立松脂林基地、纸浆林基地、栲胶林基地

5、以及松脂纸浆兼用林基地等,正确处理好资源建设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加强高产脂马尾松品种选优和遗传育种试验以及湿地松、 火炬松等优良高产脂树脂的引种试验。但是,在原料林基地建设时。不可盲目上马,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做好各类原料林基地建设的总体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根据纸浆造纸和树脂、 林产香料等不同利用目标,研究其工业原料林的培育技术, 加速林化工业原料基地建设,着重进行速生丰产培育技术研究, 以提高单位总生物量为目的的工业原料林地建设经营模式的研究,采用优良树种、优化集约的经营措施,优化树种、树种结构,合理配置资源,达到扩大林化工业原料林的产出数量和提高林分质量的目的,同时注意充分利

6、用现有林业多种资源,制定完善的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技术规范和法规。3.2 发展林产香料加工业林产香料油属于林特产品范畴,要充分发挥林业部门林地、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重视林产香料加工业在林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香料基地是发展林产天然香料工业的基础。 也是林产香料工业能否巩固和发展的关键。基地上香料品种和数量必须与市场的需求相调。要贯彻“以材养香以香促林”的方针,促进林产香料工业的发展。有计划地在新造林地合理套l 2 年草率吾料作物,实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各地在林业基地造林中,可有计划地安排桉树、芳樟、柏木、枫香等香料树种进行混交,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林产

7、香料林基地根据天然香料加工的特点,贯彻“分散粗加工,集中精加工”原则。香料油的加工要尽量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强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天然香料产品。3.3 调整企业布局规模福建与广东、 广西等林化强省 (区) 相比,存在林化行业规模偏小,投入少,技术装备差等问题较突出。因此,根据我省目前林产工业布局分散、 企业规模偏小的现状,必须加大力度调整企业布局,扩大企业规模,加速企业改造,以提高生产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据资料表明,我省的松材资源均比“两广”丰富,而产量却不及广西的一半广西年生产松香为17 万 t ,广东省年生产松香 10 万 t ,两广计有 ll

8、家 1 万3 万 t 的厂家。如何把我省林化工业更上一层楼,关键是领导的认识。 首先应提高我省林区各级领导对松香生产的再认识。加强对松脂、松香生产的领导,建议各地区分管领导, 林委领导前往两广进行考察正确认识松脂生产的规律,更新观念,加强松脂生产的宏观管理,积极推广9205 低温调节剂采脂, 该调节剂特别适用于气温5左右,可提前上山,推迟下山。做到充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资源综合效益。当前,南平、三明、龙岩的一些地区由于服前利益的驱动不顾生产条件,盲目上马林化厂,有的随意扩大老厂生产能力。抢原料,争市场。因此,必须按资源分布、原料产量调整林产化工企业的总布局,严格执行行业许可证管理,坚持“一

9、县一厂”的产业布局,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格限制小型林产化工企业的发展, 发展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根据市场发展组成集团企业其次以建立高起点、 上规模的松香、 松节油及其系列再加工的企业生产线,拟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技改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使之成为拳头产品,成为林业系统的骨干企业和支柱企业 。3.4 加强企业管理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已形成了固有的管理模式,市场意识较弱,盲目生产,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必须提高当前林产化工企业的管理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强化内部管理,从严治理企业,建立健全基础、质量、营运资金和成本管理,不断完善现代

10、企业的运行机制, 激励竞争机制及监督约束机制,使企业整个生产处于有序运作状态。以激励机制为手段,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及时掌握、 传递产、供、销的信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3.5 提高产品质量福建省现有林化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层次较低,产量低,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加强林产化工企业的标准化工作,逐步实行按国际通用标准生产各类产品。 其次要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高林产化工产品的质量,抓好企业刨名牌,质量上等级,挤入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创汇能力。推广林产化工的先进技术,如采用新式的膜式蒸发,高速喷雾干燥,填料精馏等先进化工设备。限制、改造现有

11、的高能耗、低效率的提取、 蒸发、干燥、精馏加工等落后的工艺设备。注重发展高压、真空、催化等加工生产产品的装备。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装备和样机,对关键的主机、原器件进行消化吸收。发展深度加工技术,改革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推行产品品种系列化,逐步减少直接提供半成品为主的经济效益低的经营方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3.6 加强企业“三废”治理环境质量问题已受到垒世界人们的关注,企业不注意“ 三废”治理,尤其是林产化工企业不加强“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领导,不采取统一规划、综合防治措施,企业自身将难以生存。 因此要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和污染物的性质,开展有机溶剂回收和废气净化技术的研究,充分利用废渣、 废

12、料开发新产品,以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巩固治理成果,松脂加工废水属于低数量高污染的有机有毒废水,要逐步推广石灰中和沉淀和生化处理相结合的治理措施。3.7 增加科技教育投入企业能否发展状大,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职工的索质和领导的经营管理能力,林产化工业也不例外。 这些都必须加大科技教育的投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省林产化工业的发展。真正认识到“科教兴林”的内涵,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 逐步增加对林化的科技投人积极抓好科技队伍的梯队建设, 注意培养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做好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再教育工作,提高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技术水平。加强林业产业研究部门的研究开发能力,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传统产品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范围。 加快林产化工先进、 适用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促进林化科学技术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