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讲记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25448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讲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讲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讲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讲记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讲记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讲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讲记(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讲记 昂旺朗吉堪布 口授 郭和卿 译 缘 起师云。今当开讲胜传修心七义论,先引宗喀巴大师言教,以作缘起。宗喀大师颂云: “暇满身如牟尼宝,多生累劫难一遇。今得此身闻正法。获大利益宜修学。 ”应作如是思维。 从无始来,生死流转,受种种苦,与种种乐。如是苦乐,于未来生中,尚当续受,无有穷尽。 六道诸苦,有损无益,此易了知。即过去曾受百千万亿诸乐,事过境迁,于今安在。空无受 用,何益于我。如是世间苦乐,不但不能断除我之生死烦恼,反令我之生死烦恼炽盛。非徒 无益,而又害之。然彼不明佛法者,智慧短浅,毕竟不知此义。诸君得暇满身已,依止善知 识,听闻佛法,深知此义。当随此顺缘,取修学心要

2、之法。所谓心要之法,即佛所说,能令 众生求得究竟安乐之无倒正教。众生莫不愿离苦得乐,而以其心颠倒,不知离苦得乐,一云 何能致。惟依佛说无倒正教,乃能离一切苦,得究竟乐。佛以如是之法,教化众生。是法在 诸法中,总为修心最称精要。故云心要也。闻知后即当修学,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明日。或 借口人事未尽,姑置修学为后图。如是迁延自误,于我法中,名为懈怠,非法器也。佛说死 无常,备载经教中。死来无定期,非能预卜。今有在将死之前一日,犹作此生之百年大计者。 愚痴可悯。若斯之流,虚得人身,不修佛法,喻如宝山空过,枉费资粮。一息不来,长离此 世。外道谓人死如灯灭,此堕断灭见。内道则不谓然。现生,由过去未断之心,

3、继续而来。 明日,由今日之心,接济以去。故躯壳有舍弃之日,而心流从无断灭之时。既有心流,则决 定受生。受生,能自在否。曰不能。凡夫以不断心识,随业受生,如风中絮。心识是絮。烦 恼业力是风。由烦恼风牵引心识之絮,往生善恶之趣中。飘摇不能自主。龙树菩萨宝蔓论云: 善因获善果,恶因获恶果。众生多造恶因,而希善趣。结果堕恶趣中。今日检讨,一日十二 时中,起心动念及所作为能有几善。偶有小恩之惠;施及于人,尚有矜异。其习于为恶,疏 于为善,已可知矣。临命终时。以恶业力强故,如磁吸铁,必牵向恶趣受生。恶趣者,经云 三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道也。星火炙眉,痛犹难忍。何况大热地狱炮烙焦烂,不可名 状。经日不食

4、,饿犹难忍,何况饿鬼历千万年,水浆不入于口。湫隘之室,居犹难安,何况 畜生,猪犬所栖,污秽不堪。如是偶举一端,知三恶道苦,非人所能忍受。于此深生布畏, 亟求遮止三恶途正法。其法唯一,皈依三宝。依无倒正教,止恶修善,方得免投恶趣,而生 三善道中。次复思维,虽以善因,得生人、天、阿修罗、三善道,而此三善道,未断生死, 仍未离苦。即论人天,人苦甚多,不能具说。天有行苦、坏苦,不得自在。诸天自以福报, 虽受诸乐,而报尽还堕。或始生天上,旋沦地狱。欣悲迭代,颠倒轮回,有何可恋。于此生 起出离生死轮回之心。依经教以戒定慧三学,断生死根,脱轮回出苦。经云,依烦恼业力他 起故,于轮回中无自在故。必依三学,发出

5、离心也。发出离心,修习三学,虽自得解脱,然 距成佛尚远。为大乘所不许。故复次思维无始以来,多生父母,无量无边。现满三千大千世 界有情,无一不曾为我之父母。于得安乐,置父母于不顾,此在世俗,名为不孝。今正学佛, 安可忘亲。然如世间父母,食以甘旨,被以轻暖,乃至躬候起居,亲承色笑,具足世间说名 为孝之种种美德,无微不至悉以奉之父母。仅致父母于现世中,暂获有漏安乐,仍非究竟。 今此一切如母有情,皆欲高苦得乐,心颠倒故,求乐反苦,深可悲悯。如是生起悲心,我愿 为诸如母有情,觅取离苦得乐之无倒正教而行度脱。如是生起慈心,于诸如母有情,作度脱 事。是事为我一人负荷,决不倭诸何人,如是生起增上心。度脱一切如

6、母有情,唯佛具此堪 能。佛一毛孔放光,可化百千万忆身,为众生说法,而行度脱。我亦希此堪能故,为度脱一 切如母有情,而发愿成佛。如是则生起菩提心。菩提心生起者,则名菩萨。唯菩萨能行六度 四摄。然先须闻思。今此所说胜传修心七义论,即为菩萨成就菩提心之方便大法。故诸君当 发愿为要切如母有情,而听此法。以上摄举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大意。今为无损黄教宗风 而说。诸君当依所说次第,思维学法。最初须发心。所发即菩提心,必如菩提道次第思维。而后所发之心,始臻猛利。如仅云为利有情,愿成佛一句,则太简括,思亦薄弱,终难发生 强大心力。当观一切轮回,无非衰损。生必有死,富必至穷,发出离心。以此推一切有情, 而生悲心

7、、慈心、增上心、菩提心。一一而思,促令心力强大。勿仅守为利有情愿成佛一句, 便谓己足。守一句者,说名词句菩提心,一名口头菩提心,非真实菩提心也。次于夫说本法之前,应知听法规矩。诸经多云,善为谛听,一心受持。听法者应如经说。 凡听法有三种过患。一者,器不净过患。二者,器覆过患。三者,器漏过患。经云:谛听, 则心不外驰,听闻皆实。此如器不倾覆,有盛物用,可对治器覆过患。经云:受持,则听后 能时时忆念。此如器无漏穴,常能盛物,可对治器漏过患。经云:善为,则善发听法之清净 心。此如器无染污,能容净物。可对治不净过患。故经云:善为谛听,一心受持。此二句经 文。遮止听法三过患门。故听法者,应如经所说而作也

8、。又听法为断除生死烦恼,为利有情 成佛。如此乃是正发心。若为名闻利养,则发心不正,非善为也。上述听法规矩,听受本法 如是,听受余一切法,亦应如是。复次,当知闻法者应为者五事。一者,如镜照污点而察。二者,于低处坐。三者,柔顺 而住。四者,喜笑而视。五者,如饮甘露而食。所说之法,喻如明镜,照见我染污恶处,应 生惭愧。照见我清净善处,应生欢喜。此是如镜照而察义。余不具说。闻此要诀,在法与心 契,法与心交相印证。如是闻法,始为合法。听受本法如是,听余一切法亦应如是。释论名及传承本法。译名胜传修心七义论。胜者,在藏文义为大。传者耳传。今直译大 耳传(其文不辞) 。故简译胜传。佛所说法,皆用文句流通。唯本

9、法是口耳相传,成不共法, 有秘密义,故曰胜传。释迦牟尼佛传文殊师利,文殊传寂天菩萨,寂天传阿那打,阿那打传 勇金刚,勇金刚传仁青巴瓦,仁青巴瓦传金洲大师,金洲大师传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传 仲登巴,仲登已传博朵瓦,博朵瓦传夏日阿瓦,夏日阿瓦,传伽喀巴。伽喀巴为迦当派大德, 精通五明,具足密最高种姓。游方时,于逆旅主人案上,见片纪书修心铭有云:一切意乐, 舍诸有情。一切损害,摄归自己二句。大为惊叹。意此中当有殊胜教授。以叩逆旅主人,知 从朗日汤巴大师处获得。逆旅主人云:朗日汤巴大师,已示圆寂,彼大弟子二人,得其传承, 皆善说法。然彼此互不相下。伽喀巴思维,二大弟于尚不相下,何能通达二句义。遂不请

10、谒。 实则二大弟子因互相推重,皆不肯独踞法位,不得已,轮流讲授。逆旅主人,误以为争,而 伽喀巴不知也。闻夏日阿瓦与朗日汤巴齐名,即诣夏日阿瓦处听讲。经六日,不闻及二句义。 又以为彼师无知,留此无益,已整装欲去。第六日,夏日阿瓦登座,说云:一切衰损,系由 己召,非关他作。听众茫然不省,独伽喀巴以为此已涉及二句义,始决心依止。一日夏日阿 瓦说法毕,下座绕塔经行。伽喀巴展袈裟为座,启请夏日阿瓦安坐,恭敬礼拜,而后问曰: 承师有言,一切衰损,系由自召,非关他作,此实语否。夏日阿瓦曰:舍此别无真实。伽喀 巴因举前二句,问此义可否修习。夏日阿瓦答:汝不欲成佛则已,如欲成佛,必须修习此二 句义。问:何以师说

11、累日,不及此义。答非我不说,无人听受,欲说无处。问二句有法源否。 答:宝蔓论。彼论以众生一切过患,成熟自己,以自己一切功德,成熟众生。是此二句法源。 伽喀巴已知二句法源,心生净信,即求教授。夏日阿瓦曰:汝若有恒,可承此法。伽喀巴遂 留依止。经十四年。尽获夏日阿瓦秘密教授。一日有患白癞病者就见伽喀巴,求为医治。伽 喀巴授以教授中取舍之法。其人受持修习,白癫病良已,一时盛传伽喀巴有治麻疯秘诀,并 误本法为治麻疯法云。在伽喀巴以前,但由耳传,未登记载。至伽喀巴以为如是殊胜文殊法, 要能利益一切有情。如传承中断,当为一切诸佛菩萨之所悲叹,于是常时为人讲说。经门弟 子纂集成颂,笔之于书,即今修心七义论根

12、本颂文也。 科 判今释颂文科判为三一、礼赞殊胜境二、开演正教义三、导引弟子入正教义一、礼赞殊胜境者,过去诸大菩萨于造论时,必先安立一殊胜境。先申礼赞,用以清除 灾障,俾造论事业迅得成就,不生违难。经云,具初德者,灾障不生,殊胜境具足福德,故 先礼赞也。伽喀巴今造此论,亦同过去诸大菩萨先礼赞殊胜境。颂曰 敬礼于大悲此以大悲为殊胜境,为之申礼赞。弥勒菩萨现观庄严论,首云敬礼于三智。其他诸大菩 萨造论,或礼释迦牟尼,或礼八大菩萨不一。本论依月称菩萨入中论,敬礼于大悲。月称菩 萨以一切生有寂灭功德,皆依大悲而生。此以大小乘断证一切功德,皆依大悲而生。藏中以 十一面观音菩萨为大悲菩萨。此间所礼,为真实大

13、悲义,非礼十一面菩萨。然亦可谓遍礼一 切具足大悲者。或问大乘断证功德源于大悲,此易了知。云何小乘断证功德,亦源大悲耶。 答:据入中论所说,声闻缘觉,依于佛,佛依于菩萨,菩萨依于大悲。佛为声闻说甚深空定 义,断除烦恼,证罗汉果;故声闻依佛。诸佛由菩萨广修六度万行,集一切福慧资粮,断一 切障,证正等正觉,且经诸菩萨劝请,而后成佛,故佛依菩萨。菩萨以大悲而发菩提心,以 具足菩提心故,名菩提萨缍,故菩萨依于大悲。如是声闻缘觉、佛、菩萨,展转相依,而得 源于大悲。如彼论所说甚明。且若无菩提心者,不但诸佛菩萨,无从显现,即消受世间一缕 凉风之乐,亦不可得,以无菩提心,则不具福德,无从消受彼故。又承大悲力,

14、方有抉择善 恶之法,多种善因而获善果,世俗一切安乐,皆从能抉择善恶、感受善果而生,亦即从大悲 生。伽喀巴造此论,以世出世间轮回、涅盘一切功德,皆从悲生。兼明本论以大悲为主,故 礼赞大悲也。二、入教正义者 此由颇邦喀大师复判为三。甲为明法源清净故,释作者重要乙为于教授生净信故,明法之重要。丙正教授引导弟子之次第如何,今初。甲为明法源清净故,释作者之重要者颂曰 甘露藏教授金洲之所传此二句,旧本列在末段,颇公大师,依特别教授,移置此间。过去宗喀巴大 师,为其弟子虚空吉祥述此论时,已依特别教授,将此二句移前。颇公大师因之,非臆改也。 颇公云,金洲之所传者,此造论者,为明法源清净,自述师承。亦犹宗喀巴大

15、师造菩提道次 第论,而云依于阿底峡尊者,菩提道炬论而作。追溯师承所自,为法源清净也。凡学一法, 当先辨其源流是否清净。清净正法,能令众生迳趋诸佛菩萨果位。依此修者,即得成就。否 则不得成就。如至某村,必由正路。由此行之,即得达到,否则不能到达。今者末法,或有 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所证知,不悉究为何物,要之决非诸佛菩萨证知中所有,可以断言。 如是之法源,非清净,勿妄信盲修,自堕险处。必如伽喀巴虽于逆旅得二句,犹循叩问夏日 阿瓦,知其出于宝蔓论,乃敢置信,方合辨别法源正轨。要之一切法出于佛者,是清净法源。 若无传承,证从佛出,即非清净法源。用此抉择,决定无讹也。又一切法,皆源于佛,而成 为三派法

16、流。一者,深观派法流;二者,广行派法流;三者,大学行派法流。本论文殊菩萨 传寂天菩萨,展转至金洲大师,为大学行派法流正宗。从上直溯至佛。长江大河,必从大雪 山来。大法必从佛来。故知本论法源,异常清净。又本论教授,出于能仁所说大方广庄严经 句。寂天菩萨造论解释。在入行论、集学论中于此教授,皆有迹相可寻,历传至金洲大师。 而阿底峡从金洲大师获得。初为耳传者,亦犹夏日阿瓦对伽咯巴说,无人听受,欲说无处, 非故为秘密也。如伽喀巴于逆旅所见二殊胜语,众生初闻,必生惊愕。盖无始以来,自私习 染已深,骤闻如是之语,自无忍受堪能。众生根器下劣,与此胜法,不能相应。以此秘为耳 传,盖非得已。阿底峡尊者,为印度甚深显密教,通晓五明三藏,如日如月之大师,犹就金洲亲承本法。航海经一年一月之久历诸险难。波旬眷属嫉妒尊者获此正法,将令众生得安乐 处,故纵蛟龙水兽,横为阻害。而阿底峡尊者,不曾退转,卒抵金洲,依止十三年。金洲大 师尽其所有,如瓶泻水,悉以授之。今略述于此,以见本法之重要,兼明得法之艰难。云甘 露藏教授,依正修心之法,令生正知,是名教授,甘露是喻。佛说一切法,犹如甘露,佛说 八万四千法门,括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