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教程2语言表达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25432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播音教程2语言表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播音教程2语言表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播音教程2语言表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播音教程2语言表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播音教程2语言表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备稿定义:怎样准备稿件简称“备稿” 。备稿是播音创作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每一次具体的播音创作活动的开始,是如何播好稿件的第一步。 广义备稿:是指平时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具 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专业基本功和艺术修养等等。 因为、播音员、主持人的理解力、感受力、表现力、对稿件的驾驭能力等等,都和他 的素质修养有关。这些都需要在日常的学习、实践中日积月累。我们播音成功与否都 取决于这种学习和积累的深广程度。 狭义备稿:是指播出前具体一篇稿件的准备。 备稿六步: 一、划分层次:指稿件的布局、结构。从播音的角度对自然段归并和划分

2、。 二、概括主题 三、联系背景:指稿件的播出背景。包括两方面内容。上情:和稿件有关的和政 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下情:国际、国内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其变化。 下情又包括主流和支流。主流指和稿件有关的现实情况及其变化中的成绩方 面、好的方面和代表事物发展前进方向的方面。支流是指和稿件有关的现实 情况及其变化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好的方面。 四、明确目的 五、划出重点 六、确定基调 2、情景再现定义: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 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 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的过程

3、大略分四步走:理清头绪,设身处地,触景生情,现身说法。 情景再现注意事项:一、情景再现一定要以稿件为依据。 二、情景再现一定要产生于具体感受中。 3、内在语定义:播音的内在语,是指那些在播音语言中所不变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 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内在语的作用:揭示语句本质和语言链条。 一、语句本质是结合语言环境和上下文来确定的语句的深层的内在含义。在播音中, 播音员主持人要把握语句的表层含义与语句的深层含义存在同向同质和非同向同 质的区别。这需要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参照语句文字表层非主要语义的线索,结 合上下文具体语言环境,准确把握语句目的,确定内在语。 二、语言

4、链条是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内在语按其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分成 6 类: 一、发语性内在语:就是在呼号、语句、段落、层次、稿件、节目起始处之前,加上 适当的词语。 二、寓意性内在语:指稿件文字的“弦外之音” 。特别是那些在意向、色彩或程度、 分寸上与文字表面非截然对立而差别细微的语句本质。 三、关联性内在语:指那些没有用文字表示出来的语句关系。 四、提示性内在语:播音员主持人可以通过设问呼应、提醒关注、表现情态、展示过 程、感叹强调等的提示性内在语的设定使语气的表达更加丰富多 彩,使自己的创作思维和创造过个性得以更好地发挥和施展。 五、回味性内在语:寓意式回味,反问式回味,意境式回味,线索式回味

5、六、反语性内在语:直接体现了语句表层意义与深层内在含义的对立关系或对比关系。4、对象感定义:(名词解释)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 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里、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 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简答)这种情况,并不是播音员与听众之间的语言交流,充其量,只是思 想感情的单向流动。作为客观存在,播音员播,听众听,观众看,一般情况 下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播音员设想和感觉到的听众方面的情况,只是主 观表象、意象,与客观事实不能等同。播音员设想的听观众感觉到的反应, 事实上也许是并不真正存在的,说到底这种设想和感觉仍然是属于播音员自

6、 己思想感情单向流动中的一个组成因素。对象感正是被播音员用来作为使思 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属于某种联想、想象中的东西。 在播音或主持中,应时时处处感觉到受众的存在、反应,如喜悦、悲痛、欢 乐等等。手中的各种反应又引发起传者的更饱满的感情,传与受之间便 形成了互相激励、鼓舞的“默契” ,只有具体的对象感才会对播音员发挥积 极的作用。传者与受众之间是息息相通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不能 “居高临下” 、 “装腔作势” ,也不能迎合媚俗。 缺乏对象感的播音是怎样的?(简答) 表现在有声语言上语气平淡呆板,没有起伏,或速度快的似自言自语,或无目的的抻 甩拖沓,没有播讲的兴趣和播讲

7、愿望,让人听而生倦。表现在非语言上多见于电视播 音中的不敢抬头,一抬头就播错,找不到行接不下去;或是为了抬头而抬头,抬头过 频,做“看状”实际眼睛没神儿,眼神儿散;或眼神儿不稳,漂浮不定;更有甚者屏 幕出像视线过高造成翻白眼儿,视线过低呈蔑视状等等,使受众难于接受,影响宣传 效果。 5、停连定义:停连,是一个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停,指停顿;连,指连接。 停与连,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中常常是同时存在的。 从生理上说,一口气说完一个话题不行,一口气播完一篇稿件也是不可能的。中间要 唤起,要调节声音,要休息声带、唇舌,没有停顿不成。同时也没有必要一字一顿的 说话,一句一停的播音,有声语言的表达没有连接也

8、不成。 从心理上说,停连应该是积极的、主动地,以自如的服从思想感情运动的需要。思想 感情的运动需要在哪里停顿,就在哪里停顿,需要停顿多少时间就停顿多少时间,需 要在哪里连接就要在哪里连接,这样才能发挥有声语言运用停连表达思想感情的组织、 区分、转折、呼应、回味、想象等作用,达到吸引人、感染人的目的。在停连的运用 上,生理需要必须服从心理需要,不可因停害意、因停断情。 停连的类型: 一、区分性停连 二、呼应性停连 三、并列性停连 四、分合性停连 五、强调性停连 六、判断性停连 七、转换性停连 八、生理性停连 九、回味性停连 十、灵活性停连(概括前九种以外的全部) 6、重音定义:我们着重强调的、能

9、够表达思想感情的词或词组,就是重音。 重音的类型: 一、并列性重音 二、对比性重音 三、呼应性重音 四、递进性重音 五、转折性重音 六、强调性重音 七、比喻性重音 八、拟声性重音 九、肯定性重音 十、反义性重音 重音运用的方法:高低强弱法、快慢停连法、虚实法 7、语气定义:语气是播音表达技巧之一。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语气由两方面构成: 一是一定的具体思想感情,一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 (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对前者有反作用。 具体的思想感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气的感情色彩,一是语气的分量、 一、语气的感情色彩,主要指语句所包含的喜、怒、哀、欲、惧、爱、

10、憎等态度感情 方面的具体性质。 二、语气的分量,就是在把握好感情色彩的分寸、火候。在把握语气分量时,要考虑 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语句中语气感情色彩本身分量上的差异。二是从文章整体 出发,依据文章的主次关系,把握语气分量上的差异。语气的分量分为重度、中 度、轻度三个等级。 语势定义: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声音的态势,或者说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语势的类型:1、波峰类 2、波谷类 3、上山类 4、下山类 5、半起类 8、节奏定义:节奏是广播电视播音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种重要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相 对独立的节目(栏目)中的有声语言那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往复。具体落实到 语气及语气的衔接中。

11、语气、节奏的区别:语气是指“这一句”的思想感情色彩和分量。 节奏是指“这一段” 、 “这一篇”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外部呈现。把握节奏重要的是把握有声语言的变化。这变化不同于停连、重音,也不同于语气, 而要着眼于“回环往复” 。回环往复是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有规律的变化。 一、抑扬,是声音高低的变化,低或较低是抑,高或较高是扬。在语流中表现为相对 的高低变化,相对的高低走向,相对的高低态势。 二、顿挫,是声音间歇的长短,或停顿或稍挫,都是语流行止的一种显示,行于当行, 止于当止。常常是无声的思想感情的延续,声停意不停,声歇情不断,甚至是 “此时无声胜有声” 。 三、轻重,是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为相对的轻重对比,一般粗分为三:重度、中度、 轻度。只要有两个音节组合,就会有轻重之分。语篇之中,更是变化万千。 四、缓急,是语流节拍、长短、快慢的变化,比粗有快有慢、有长有短,表现为语节 内音节疏密的差异,一个语节内,音节数目多,密度大,速度就会快些,反之亦 然。 节奏的类型 : 1、高亢型 2、低沉型 3、紧张型 4、舒缓型 5、轻快型 6、凝重型 运用节奏技巧,具体掌握几种方法: 1、欲抑先扬,欲扬先抑 2、欲停先连,欲连先停 3、欲轻先重、欲重先轻 4、欲快先慢、欲慢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