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磨合期是多少公里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22409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车磨合期是多少公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车磨合期是多少公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车磨合期是多少公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车磨合期是多少公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车磨合期是多少公里?新车的磨合期一般在 2000-2500 公里驾驶中,对待新车要十分小心,细心呵护,对它 爱护有 加,才能使你的新宠顺利过渡到正常阶段。这是新车磨合期最重要也是要时刻注意 的方面,要跑足 2000 公里磨合期,这是保证机件充分接触、摩擦、适应、定型的基本里程, 但注意不要跑 长途。 一、新车出厂前已经过冷磨合处理,但为了日后机械系统保持最佳状态以及延长使用 寿命,建议前 1500 公里必须谨慎驾驶您的爱车,分阶段进行保养。 1100 公里,新的摩擦制动片尚未达到 100的制动效果,刹车应有提前量,特别是 在前 200 公里内,轮胎摩擦力不够,因此在刹车时要比正常情况下多用些

2、力。这也包括在 刚换新轮胎或新刹车踏板时。 2在前 500 公里,新轮胎尚未达到最佳附着力,应尽量避免快速转弯时紧急刹车。3在前 2500 公里,应温和驾驶,时速不超过 100 公里,转速不超过 2500 转。4在前 25003500 公里,水温已达工作温度(水温指针到刻度一半),可循序渐进地 提高到最高车速或发动机最大转速。 53000 公里作一次常规保养后(使用原厂机油),车内所有运动部件之间的配合达到运 动顺畅状态,可以发挥车辆最佳性能行驶。 二、高速度同样能使发动机和传动机件的负荷增多。因此车速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在 1000 公里至 1500 公里,可逐渐将发动机转速及车速提高到最

3、高默许速度。不允许长久 地用第一挡或高速挡行驶;在各个挡位都不要使车速达到极限,各挡位每小时的车速要控 制在顶速的四分之三范围内,大体上为:1 挡 25 公里,2 挡 40 公里,3 挡 60 公里,4 挡 90 公里,5 挡 100 公里。切不可在此时演练车技,狂奔猛跑。除了在速度上要限制之外, 还须严格执行驾驶损伤规程,一是要避免节气门全开;二是要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同时新车不宜劳顿,承载率应低于 90,并选择平坦道路行驶。 三、由于机件之间尚属于磨合期,过大的负荷和过高的速度,都会加剧对零件的冲击。 此外,车在磨合期还应注意尽量不做紧急刹车,冷车启动注意预热。力争做到慢起动,缓

4、停车。 1起步先预热,制动分离合。尽量避免紧急制动,否则不仅会使磨合中的制动系统 受到重创而且会加大底盘对发动机的冲击负荷。制动器的使用也很重要,要避免急刹车, 且行驶中制动一定要完全松开,因为新车的制动片较厚,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较小,如没 完全松开将造成制动片与制动鼓长时间磨擦而损坏,甚至造成事故。 2需要声明的是, “先离后刹”的做法是在磨合非常时期,并且在非常状况(紧急刹车)时 采取的保护发动机的措施,切不能作为好习惯长期使用。当车辆度过了“保育”期,从离 合器保养方面讲,就应是“先刹后离” ,有不少新手在学车时,因害怕熄火,念念不忘脚踏 离合 器,要减速就先踩下离合器,即使是挂了高挡或

5、低挡行驶,也为了换挡方便,离合不离脚。 这样刹车、换挡,对于新手可能会使车子开得平稳些,但对离合器却会造成不小的伤害。 3还有人习惯在停车时,挂一挡踩离合等候,或是挂了空挡还踩着离合器,认为这样 可以使起步动作简化。但是,这种习惯会使左腿始终都处在用力状态,无法放松,易使驾 驶者疲劳,更严重的是会造成离合器长时间处于磨损状态。 四、正确合理的驾驶还包括:启动前,应先对车辆进行检查。启动时应轻踏缓抬离合 器和加速踏板。启动后应低速运行,预热升温至 5060,行驶中应选择良好路面,适时换挡,正确滑行。尽量避免利用发动机制动,同时将水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汽车启动时,不允许全踩油门,避免拖带挂车;在汽车行驶中,提速时应尽量慢一 些,不要急剧加速;另外,变速挡要常变速,磨合中的车辆在行驶时应循序渐进,以最低 挡起步,逐步加挡位,切不可使用高挡位低速行驶,或低挡位高速行驶,并且勤换挡位。 不要长时间使用一个挡位行车。行进中要注意发动机、变速器、驱动器的工作状况及温度 变化,掌握车况。磨合期后是走合期,可以上高速去拉拉转速,适应一下高档位。首次换机油最好按说 明书上讲的跑足公里数(出厂新车的机油是厂家按磨合期的要求配置的,有利于汽车磨合) , 有的人才跑 1-2 千公里就迫不及待去换机油做保养,其实是一种误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