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饼粕学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22044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脂、饼粕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油脂、饼粕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油脂、饼粕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油脂、饼粕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油脂、饼粕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脂、饼粕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脂、饼粕学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脂 . 1大豆油 . 2菜籽油 . 2花生油 . 2玉米油 . 3芝麻油 . 3棉籽油 . 3棕榈油 . 4饼粕 . 5豆粕 . 5菜粕 . 5棉粕 . 6花生粕 . 6油脂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脂肪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二者合称为油脂。油脂均为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油脂不但是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和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动物的脂肪组织和油料植物的籽核是油脂的主要来源。人体中的脂肪约占体重的10%20%。他们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付 集体消耗的能量时,此时人就会消瘦。油脂是食物组成中的

2、重要部分,也是同质量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1g 油脂在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时,放出热量约39kJ,大约是糖或蛋白质的2 倍。成人每日需进食 5060g 脂肪,可提供日需热量的20%25%。油脂能增加食物的滋味,增进食欲, 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但摄入过量脂肪,可能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压,也可能会诱发乳腺癌、肠癌等恶性肿瘤。因此在饮食中要注意控制油脂的摄入量。“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类:包括大豆油、葵花油、玉米油、红花油、胡麻油等;适合膳食荤素搭配的各类人群食用,特别是吃动物性食品较多、植物性食品较少的人。“单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类:包括橄榄油和茶籽油,适合膳食荤素搭配的各类人群

3、食用,因其降血脂效果较好,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高血脂症患者。各类不饱和脂肪酸较为均衡的油类:包括花生油和芝麻油,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类:包括棕榈油、猪油、牛油、羊油、奶油、植物奶油、椰子油等,适合素食者或很少食用动物性食品的人食用。目前油脂行业动向完全掌控在国外手中,因为国内油脂加工原料长期依赖于国外进口,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我国已经开始对油脂加工业大力度进行保护,在未来, 我国将摆脱目前一方油养一方人的局面,让国内的土产大豆成为主料,让人民摆脱掉吃国外油的局面。大豆油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油的色泽较深, 有特殊的豆腥味; 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

4、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豆臭味”。从食用品质看,大豆油不如芝麻油、葵花籽油、花生油。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 2-5%,花生酸1-3%,油酸 22-30%,亚油酸 50-60,亚麻油酸5-9%。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 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菜籽油菜籽油就是我们俗称的菜油,又叫香菜油,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芸苔(即油菜 )的种子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

5、状的液体,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主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西北等地,产量居世界首位。菜籽油色泽金黄或棕黄,有一定的刺激气味,民间叫作“青气味”。这种气体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甙所致,但特优品种的油菜籽则不含这种物质,比如高油酸菜籽油、双低菜籽油等。十年前的菜籽油是由白菜型油菜籽榨得,而现在种植的油菜大部分都是甘蓝型油菜。经过种质培育,很多品种芥酸含量低于3%,已经很少有以往的“青味”。产地不同的油菜籽脂肪酸组成由很大区别,一些油菜籽含油酸量超过50%。我国油菜生产近年有很大发展,亩产量不断提高。菜籽油产量约占植物油产量的1/3 以上。除主要产区长江和珠江流域外,其它地区也在大力发展油菜种植,因为它

6、可利用冬闲地种植,不与大田作物争地。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 油酸 14-19%, 亚油酸 12-24%, 芥酸 31-55%, 亚麻酸 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 菜籽酮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 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 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花生油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

7、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 。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 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另外,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经研究证实,花生油含锌量是色拉油、粟米油、 菜籽油、 豆油的许

8、多倍。虽然补锌的途径很多,但油脂是人们日常必需的补充物,所以食用花生油特别适宜于大众补锌。花生油中所含脂肪酸的特点是含十八碳以上的饱和脂肪酸比其它植物油脂多, 因此它的混合脂肪酸很难溶解于乙醇,在较低温度(10以下 )发生混浊甚至凝固。纯净花生油的脂肪酸在 70%乙酸溶液中的混浊温度是39-40.8,用此温度可以鉴定花生油是否纯品。花生油是优质烹调油和煎炸油,在油酸-亚油酸类中,它的抗氧化稳定性较高。玉米油玉米油又叫粟米油、玉米胚芽油, 它是从玉米胚芽中提炼出的油。玉米胚芽脂肪含量在17%45%之间,大约占玉米脂肪总含量的80%以上。玉米油中的脂肪酸特点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85%。玉米

9、油本身不含有胆固醇,它对于血液中胆固醇的积累具有溶解作用, 故能减少对血管产生硬化影响。对老年性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由于天然复合维生素E 的功能,对心脏疾病、血栓性静脉炎、生殖机能类障碍、肌萎缩症、营养性脑软化症均有明显的疗效和预防作用。有的老人每天空腹食用一匙玉米油,以此作为一种补品。玉米油色泽金黄透明,清香扑鼻,特别适合快速烹炒和煎炸食品。在高温煎炸时, 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油炸的食品香脆可口,烹制的菜肴既能保持菜品原有的色香味,又不损失营养价值。用玉米油调拌凉菜香味宜人。烹调中油烟少、无油腻。玉米油的凝固点为10,油中含有少量的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芝麻

10、油芝麻油又叫香油、麻油,有普通芝麻油、 小磨香油和机榨芝麻油三种生产工艺。它们都是以芝麻为原料所制取的油品。从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无论是芝麻油还是小磨香油,其 脂肪酸大体含油酸35.0-49.4%,亚油酸 37.7-48.4%,花生酸 0.4-1.2%。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达98%。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E 和比较丰富的亚油酸。棉籽油棉籽油即是以棉花籽榨的油,分为压榨棉籽油、浸出棉籽油、转基因棉籽油、棉籽原油成品棉籽油几种。颜色较其它油深红,精炼后可供人食用,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最宜与动物脂肪混合食用。精炼棉籽油一般呈橙黄色或棕色,脂肪酸中含有棕榈酸21.6-24.8% ,硬脂酸1.9-2.4%,花生酸 0-0.1%,油酸 18.0-30.7%,亚油酸 44.9-55.0%,精炼后的棉清油清除了棉酚等有毒物质,可供人食用。人体对棉清油的吸化吸收率为98%。棉籽主要含有棉籽油酚,这是一种含酚毒甙,棉籽油酚对肝、 血管、肠道及神经系统毒性较大。游离棉酚还能影响男性大多数性欲减退。棉籽油中毒的后遗症是对生殖系统的损害。导致男性生殖系统长期不育,女性出现月经不调或闭经以及子宫萎缩。长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