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ppt.convertor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621416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纪录片.ppt.convertor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视纪录片.ppt.convertor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电视纪录片.ppt.convertor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视纪录片.ppt.convertor》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纪录片.ppt.convertor(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纪录片 一 、基本概念 1 、含义: 电视纪录片,简单地来说, 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纪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 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电影术语辞典 (美国)抓住现实的片断,将其有意义地结合起来。吉加维尔托夫(前苏联电影艺术家) 凡是对真的个体生命(人类、动植物、细胞等活体物) 、真事、真景象、真氛围而创作的电视作品,并有 10 至 15 分钟以上的长度的片子称为电视纪录片。对纪实性而言的电视纪录片,应在被拍摄对象严格不受任何干 扰的情况下拍摄。中央电视台 陈汉元纪录片应有的特征:A、

2、应是一种利用没有虚构的方法进行的创作,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认识方式, 因此可以有创作者的想象方式,但一定要真实;B、应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声音、图像原始素材,在获取方法上 可以有加工成分,在叙述、语言表达上也可有自己的方式;C、表现内容上应表现出客观现实情况和创作者对 客观存在方式的一种认识。北京广播学院教授 钟大年 2、 基本特征: (1)真实性 电视纪录片要求制作者必须在真实的前提下来创作,也就是说在纪录片画面上出现的影像,必须是由在现实生 活中确实存在的真的个体生命、真事、真的景象、真的氛围、真的时空状态来构成的,以展示生活的真实流程 和具体情况为主,努力“再现”生活的原貌。 但是电视纪

3、录片中“真实”的含义又有独特的内涵。一方面,对于现实客体,电视纪录片要求“无假定意义的 事实真实” ,不允许虚构,不允许造假,不允许导演摆布。另一方面,对于创作来说,电视纪录片所表现的现 实又是一种已经被中介了的现实,它与真实生活之间,存在着创作者、摄影机、再现的作用与方式等等因素, 电视纪录片中呈现的“现实” ,已经是按照创作者的主观价值加以组织过的了。通过创意、剪裁、提炼、结构, 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关系,真实不再是现实本身,而成为一种审美现象。 (2)纪实性纪实性同样是电视纪录片本质属性的一方面,是一种与真实的联系,是一种风格,一种表现手法。纪实手 法,是纪录片创作最基本的手法。 纪实手法,

4、通俗地说,就是将原汁原味的生活如实地记录下来,客观再现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动作的具体细节。 过去由于观念的局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纪录片的纪实手法常常以线性机构、声画分离的形式出现,纪实手法 的运用不够全面和彻底。进入到 90 年代以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用纪实跟踪手法拍摄的电视记录片,使纪实跟 踪手法的运用达到了 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纪实跟踪不是对现实生活简单、机械、不加 提炼的照录,而纪录片制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理解、思考、选择,它表达了制作者的表达主体思想和世界 观。 二、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1 、模仿时期 1958-1966 1958 年 7 月,北京电视台摄制的英雄的信

5、阳人民 (反映了河南信阳人民抗灾夺丰收事迹的电视片)是我 国第一部电视纪录片。 这一阶段的电视纪录片主要模仿记录电影的创作手法,在手法上比较依赖解说词和蒙太奇剪辑效果。 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有芦笛岩 、 长江行 、 周恩来访问亚非 14 国 、 欢乐的新疆 、 战斗中的越南 、 收租院等。其中收租院解说词作者陈汉元(代表作还有话说长江 、 话说运河 )被认为是这一时 期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高峰 1965 年摄制的收租院 ,由于其内容深刻和艺术风格新颖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片长 30 分钟,该片较好 的把握了电视纪录片的特征,使画面形象与语言、音乐的表述融为一体,把四川大邑县的“地主庄园陈列馆” 内静

6、止的“收租院泥塑雕像”变成了流动的历史。记录片以浓厚的感情和文学色彩把泥塑作品与史料和当事人 的讲述结合起来,产生了深刻、深动的艺术效果。 收租院作为电视记录片的影响大大超出了电视屏幕。 1996 年 4 月,文化部将其扩制成电影拷贝,在电影系统发行、放映。解说词也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 2 、学习时期 1966-1978 从文革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放鹿 、 下课之后 3、 探索时期 1978-1989 这一时期从 1978 年 9 月央视祖国各地 (电视风光纪录片)开播、到 1989 年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确 定拍摄基调为止。 这一期间,我国的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无论在数量、种类、题材、表

7、现形式上都有所突破,为以后我国电视纪录 片创作的大发展,在观念上和技术上做了必要的准备。 在题材上,突破了“四人帮”划定的创作禁区,出现了反映山川风光、名胜古迹、历史文化等创作题材,如 青岛 、 长白山四季 、 黄山等。在表现形式上出现大型电视纪录片,如丝绸之路 、 话说长江 、 (中日合作) 让历史告诉未来 ; 与此同时电视台,还开办了主要播出纪录片的电视专栏,如央视祖国各地 、 神州风采 、 地方台 50 分钟 (后来改为地方台 30 分钟 。 4 、成长时期 1989 至今 这一时期,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普遍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ENG),实现了声画合一,注重同期声的使用,记 录真实的时间、

8、真实的空间中发生的真人真事,电视记录片的纪实本性得到充分回归。 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全方位地遵循了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解决了以往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观念和创作 方式上众多疑惑的问题,被誉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 望长城的纪实风格,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电视屏幕解说词加画面、主观意识过强、说教味浓厚的局面,促 进了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观念、创作手法的改变。 与以往相比, 望长城具有全新的创作观念和主导思想:在创作上,由主观为主转为注重主客观结合,与观 众直接交流;在选材上,由指向性选材转为全方位选材;在结构上,由封闭性的结构转变为开放性的结构;在 纪录方式上,由单纯纪录结构转为纪录全过程;在

9、声画效果处理上,由着重声画分离到强调声画合一。 除了创作观念上的转变, 望长城在纪实手法上也有开拓性的创新: (1) 、声画合一,恢复电视画面的本来面目:同期声、现场效果声 (2) 、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电子传播技术 如采用多机位、长镜头、航拍、水下摄像、显微摄像等 (3)注重主、客观结合,以情节来结构纪录片 (4) 、用节目主持人来调动观众的参与感。 纪录片创作理念 6080 年代的创作理念是:宣传与指导。节目的特点是重视脚本,依赖解说,声画脱节。 8090 年代的创作理念是:客观纪实。节目的特点是“原生态纪录” ,声画并茂,同期声的大量运用。 90 年代后期至今的创作理念是:“主观与表现” 。

10、节目的特点是,符号语言(画面)的大量运用,故事化 戏剧化更加突出,个性化创作的观念被认证。 这个时期纪录片的创作形式也呈出多样化趋势:画面加解说式:丝绸之路 话说长江 让历史告诉未来访谈加解说式:广东行 中国外交风云 泰富祥日记客观纪录式 :押运兵 望长城 潜伏行动 龙脊主观表现式:西藏的诱惑 天驹 英与白 幼儿园客观纪录加再现式:阻击手 复活军团 相约红土地 西藏的诱惑 该片以三代僧侣虔诚朝圣为意象,以四位艺术家在西藏潜心探寻为主线,表现了一种因环境而形成的特殊境界, 讴歌了一种由朝圣而引申的崇高精神,注重审美价值,强调意境营造。由于该片画面优美,文辞奔放,在电视 片创作中,较早地运用了大写

11、意的手法,并大胆地进行了主观情感的抒发,因此西藏的诱惑一片,曾一度 在中国片创作界被视为写意派的代表。该片完成于 1988 年,获全国首届录像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三届电视文 艺星光奖及优秀撰稿奖。 1982 年拍摄的话说长江 、1984 年的话说运河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最早的高潮,直到 1991 年的 沙与海 ,成为国内第一次获得亚广联国际纪录片奖的片子。后来又有了像望长城这样的佳作,而 1993 年生活空间的推出,将中国纪录片放到了电视的最前沿。 最后的山神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人,大多数已经永远地结束了狩猎生活,居住在了山下的定居点。而鄂伦春人孟金福, 则依然保留着最原始的生存方式,信奉火神、

12、月神,万物皆神,尤其是信奉山神,相信是山神给了他猎物和住 所。孟金福在很多树上雕刻了山神的摸样,对他膜拜。偶尔有筏木者将这样的树砍掉,会让他和同他一样信奉 山神的人难过很久。本片忠实记录了这些鄂伦春人的最原始的生存方式,尤其是他们制作桦皮船的工艺,但是 随着这些老鄂伦春人的逝去,古老的传统就渐渐遗失了。 三、世界纪录片的发展 1、最早的雏形-1895 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影片工厂的大门 1895 年 12 月 28 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 14 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在潮湿和昏暗中,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几部影像短片:工厂的大门 、 拆墙 、 婴儿喝汤 、 火车到站 。人们看到女工们

13、穿着衣裙,软边帽上插着羽 毛,三五成群,边说边笑地步入厂区的入口;火车站的月台上,男女老幼正在等候火车的到来,列车从远处驰 向月台 迷失在纷繁芜杂的影像时空,或许我们已经忘却,当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 1895 年造出仅重 5 公斤的活动摄影 机的时候,它就成了把现实生活如实地拍摄下来的理想工具。而在那天晚上,首次公开问世的火车进站 、 工厂大门等短片,作为世界电影开山作品的同时,也是世界纪录片降落尘世呼出的第一声,甚至在先天就 打上了“民间纪录影像”的烙印。 被称作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的工厂大门 ,是以设在里昂的卢米埃尔兄弟自己家的工厂作为背景,拍 摄下来的工人下班的景象。当工厂的大门打开

14、,系着围裙的女工们和骑着自行车的男工们有说有笑地从工厂里 出来,随后,厂主乘坐着一辆由两匹马拉着的马车驶进工厂,大门又重新关上。平凡的形象,活动的人群初次 出现在银幕上,令人们感到万分惊奇。而那自然、朴实的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景象,即使是今天的人们看上去, 也会被其朴素的艺术魅力所感染。 在以后的作品中,卢米埃尔更是以那些普通的劳动者作为拍摄对象,热情地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比如:木匠 、 铁匠 、 拆墙 、 烧草的妇女们 、 照相师 、 水浇园丁以及消防员(四部)等等。 2、 20 世纪 20 年代三位大师 加拿大 罗伯特弗拉哈迪 Robert Flaherty(1884-1965)是公认的纪录片

15、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多是以写实手法表现偏远、蛮荒民族的原始生 活状态。 代表作:北方纳努克Nannook of North,1922 (该作品是罗伯特弗拉哈迪总结 20 年探险生涯和花费 10 年拍摄时间完成的,生动再现了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那努克一家的捕猎生活和生存状态。 工业化英国Industrial Britain 1933 亚兰岛人Man of Aran,1934 路易斯安娜州的故事Louisiana Story, 1948 (前苏联) 吉加维尔托夫 Dziga Vertov (1896-1954) 是新闻纪录片的创始人,他的创作观念是: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义的结合。 吉加维尔托夫在

16、 1917 年-1920 年期间,将零散的资料影片(战斗、灾难和胜利的片段)有选择的汇集起来, 加上字幕,编辑成了有意义的记录电影,以后就成了新闻影片的样式。 1922 年吉加维尔托夫倡导了电影眼睛派的创作方法,主张使用“实况拍摄” ,即不为摄影者觉察的方法拍摄 “生活即景” 。 吉加维尔托夫代表作品: 电影眼睛Kinoks:A Revolution 1923 带摄影机的人The Man With the Movie Camera 1929 关于列宁的三支歌Three Song about Lenin 1934 热情:顿巴斯交响曲 Enthusiasm:Symphony of Don Basin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