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协会心肺复苏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21138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协会心肺复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心脏协会心肺复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脏协会心肺复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协会心肺复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 成人心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道开始,检查是否可正常呼吸、然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后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 2 次呼吸。 理由:虽然尚无人体或动物实验研究证据证明实施心肺复苏时先进行 30 次按压而不是 2 次通气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胸外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而且对院外成人心 脏骤停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观者尝试进行胸外按压,比较不进行胸外按压,可以提高存 活率。动物实验证明,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会降低存活率,所以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应尽可 能避免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几乎可以立即开始,而摆好头部位置并尽可能密封以进行口 对口或气囊面罩人工呼吸的

2、过程则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有两名施救者在场,可以减少开始 按压的延误:第一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二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准备好在第一名施救 者完成第一轮 30 次胸外按压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无论有一名还是多名施救者在场,从 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都可以确保患者尽早得到这一关键处理,同时,应尽可能缩短人工 呼吸的延误。 胸外按压次数受胸外按压速率以及中断影响 复苏期间给予的按压总数是心脏骤停后存活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给予的按压次数受按压 速率和按压比例(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实施按压的总时间)的共同影响;提高按压速率和 该比例将增加给予的按压总数,而降低按压速率或按压比例将减少给予的按压总数。 如果 您减

3、少按压之间的任何中断的次数和时间长度,则按压比例会提高;而如果胸外按压之间 的中断过多或过长,则会降低按压比例。这与驾车旅行很相似。在驾车旅行时,一天行驶 的里程数不仅受驾驶速度(旅行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留的次数和时间长度(旅行中的 中断)影响。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该以适当速率(至少每分钟 100 次)和幅度进行有 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其他要求还 包括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和避免过度通气。 理由: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会在成人无反应或无正常呼吸时实施心 肺复苏(如上文注明,将在无反应患者“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时指导非专业施救

4、者实 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程序从按压开始(C-A-B 程序) 。所以,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 会快速检查呼吸;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后,气道已开放,施救者进行 2 次人工呼吸。胸外 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 100 次* 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 100 次按压 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以每分钟大约 100 次的速率按压。 理由: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能否恢复自主循环 (ROSC) 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每分 钟的实际胸外按压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 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 AED 分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决定。在大多数研究中,给

5、予更多按压可提高存活率,而减少 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进行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 速率,还强调尽可能减少这一关键心肺复苏步骤的中断。如果 按压速率不足或频繁中断(或者同时存在这两种情况) ,会减 少每分钟给予的总按压次数。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方块图 2。 胸外按压幅度*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 5 厘米。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 4 至 5 厘米。理由: 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产生血流。通过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 脑提供重要血流以及氧和能量。如果给出多个建议的幅度,可能会导致理解困难,所以现 在只给出一个建议的按压幅度。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 ,但施救者往往没

6、有以足够幅度按 压胸部。另外,现有研究表明,按压至少 5 厘米比按压 4 厘米更有效。为此, 2010 美 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给出成人胸部按压的单次最小幅度建议值。 施救者应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外按压(C-A-B 而不是 A-B-C) 。通过从 30 次按 压而不是 2 次通气开始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误时间。 按压速率从每 分钟大约 100 次修改为每分钟至少 100 次。 成人的按压幅度略有增加,从以前建议的 大约 4 至 5 厘米增加到至少约 5 厘米。 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 之间的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之间的时间。 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 式给予心肺复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