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倮果中学校史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19780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攀枝花市倮果中学校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攀枝花市倮果中学校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攀枝花市倮果中学校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攀枝花市倮果中学校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攀枝花市倮果中学校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攀枝花市倮果中学校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枝花市倮果中学校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攀枝花市倮果中学校史攀枝花市倮果中学校史提纲:一、引子二、渡口市炳草岗农业中学三、渡口市五七中学四、攀枝花市倮果中学(一)1977 年至 1994 年的倮果中学(二)1994 年以后的倮果中学五、攀枝花市第十七初级中学 六、关于建校以来 40 年的党务工作。一、引子 攀枝花市倮果中学从建校至今,已经历了三十八个春秋,办学 历程波澜起伏,值得新老领导和师生员工回味。 二、渡口市炳草岗农业中学 攀枝花这个地方,过去是边远无人知晓的不毛之地。新中国成 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普查、勘探,发现这个地区有 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钒钛磁铁矿、有色金属矿、煤矿、水力资源、 森林资源以及其他特有的自然资

2、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价值。 一九六四年,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亲自关怀下,由邓小平 同志率领中央相关各部委的领导和科学技术人员,亲临攀枝花布置 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又叫三线建设) ,组成了总指挥部,下设冶金 指挥部、电力指挥部、交通指挥部、商业部、文教部、农林指挥部、 地方工业局、上海医疗队、沈阳医疗队、各省支援攀枝花建设的汽 车运输队,还有建设成昆铁路的铁道兵部队和国家铁道部成昆铁路 的建设机构等部门的各路大军,按照中央的规划和指挥,云集攀枝 花地区,开始了建设攀枝花的大会战。于是煤矿、铁矿、钢铁、公 路、铁路、桥梁、航运、伐木、木材、加工等工程同时开工。机器 声、汽车声、开山炸石放炮声、

3、人们干活的吆喝声、歌声响遍每个 山谷,一下子出现了热火朝天的城市喧闹景象。这里面临的最大困 难是人们生活物质供应不上,特别是没有蔬菜水果、肉、蛋,吃, 人们只能吃干菜、粉条、咸菜生活。1965 年市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 攀枝花地区的吃菜问题,培养蔬菜、水果、饲养等技术骨干,首先2在炳草岗建立了蔬菜水果农场,并筹建一所培养蔬菜、水果种植和 饲养等技术人才的农业中学,从本市的各个乡镇选送学生到农中学 习,毕业后回各地种植蔬菜、水果,发展饲养业,为攀枝花建设提 供生活保障。为此目的,当时市里主管农业的副市长刘鹏飞和文教 部长张继深主持,指定文教部干事陈大志为牵头人,从仁和区太平 完小调来陈永华负责筹建

4、炳草岗农业中学和渡口小学。炳草岗农业 中学的地址选在炳草岗农场的东头(即现在的攀枝花宾馆) 。按照当 时市委制定的建设方针是“先生产、后生活,一切从简”的“干打 垒精神” ,市财政局拨给文教部 6 万元人民币建炳草岗农业中学,3 万元人民币建渡口小学。工程任务下达给市建工程处(即后来的市 建二公司) ,建校时间从 1966 年 3 月开始,要求在 1966 年 8 月完工, 保证 9 月正式开学上课。这样的任务真是火烧眉毛,十万火急。当 时的建筑材料要由市物资局统一分配指标,建筑公司只管方程式, 不管材料,建校用的砖瓦、石灰、水泥要带着分配指标自己找车到 厂地去运,而且是逐步供应。木材要自己找

5、车到林区去运回来加工。 那些时候交通不便,汽车运率紧张,每天从早到晚跑路(步行)联 络,晚间到运输公司要汽车,经常通夜不眠。经过努力,终于在 1966 年 8 月,干打垒的校舍建起来了,全是砖木结构的平房,砖柱 板条墙,两幢教学楼有八个教室,两幢宿舍,一幢住教师,一幢住 学生,一个饭厅只有砖柱和屋顶,无门窗,四通八达的,一幢厨房 连饭厅,一幢厕所很简陋,一个操场是推的土平台,吃的水是从金 沙江直接抽上来未净化处理的江水,学生教师都是用的双层床,教 师三至四人住一间宿舍,没有办公室。 1966 年 8 月,文教部给学校调配了教职员工,其中有西师毕业 分来的语文教师刘天伦,重庆调来的语文教师吴桂芳

6、,南师分配来 的数学教师郑天堂,川师大分来的物理教师高毓昌,政治教师张克 勤,建校人陈永华,同时从总指挥部招待所调来伙食团长唐道成和 厨师田益志、张忠明。开学后学校的文化课由学校的教师上,农业 技术课由炳草岗农场的农业科技人员教学。学校由文教部和炳草岗 农场共同领导。文教部制定的办学方针是“半农半读” ,即每周三天 上课,三天到农场参加种植实习,学制三年,毕业生具有基础文化 和种植粮食蔬菜、果树和饲养的基本技能。农场每月给每个学生交 纳 6 元钱的伙食费。至此办学条件具备,可以招收学生上课了。 1966 年 9 月学校招收的第一班是由全市各乡镇选送来的 45 名3学生,开学上课,秩序井然。 在

7、炳草岗农业中学办学开始的同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生 正常上课的时间维持了近两个月,大串联的浪潮席卷攀枝花,首先 是学校的教师们提出要回校闹革命,分别离开了学校,教师们号召 学生自己组织红卫兵参加大串联,于是学校停课了。伙食管理员唐 道成和厨师田益志借造反为由走了,学校只剩下有病的教师吴桂芳 和管理基建的教师陈永华,最后吴桂芳借医病走了,学校只剩下陈 永华一人,有时因事外出学校就空无一人。 1967 年春中央停止大串联,号召师生复课闹革命,同年四月, 学校的教师、学生陆续返校,复课的第一件事是批判文教部“走资 派” ,即领导,首先提出农中“半农半读”的办学方针走的是“刘、 邓路线” ,文教部执

8、行的是反动的教育路线,必须纠正办学方向,把 农业中学改为全日制的普通中学,由于学生不到农场劳动,也不上 农业技术课,农场也停止了农业技术课,同时停止支付学生的伙食 费,这样农业中学就此流产了。 三、渡口市五七中学 1967 年秋,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全国大中学校在复课闹革 命的同时卷入了派系斗争,许多地方出现武斗,普遍处于混乱状态。 中央指示城市大中学校进驻工宣队和军宣队,农村中、小学进驻贫 宣队,结合领导班子。我校由于批判“刘、邓教育路线” ,市文教部 决定把“半农半读”的炳草岗农业中学改为全日制的普通中学,为 贯彻毛主席的“五七指示” ,学校更名为“渡口市五七中学” ,由市 文教部直接领

9、导,并扩大招生范围,向全市招生。 1967 年 8 月,渡口市支左办公室向学校派驻了军宣队和工宣队, 并增派了领导干部、教师和员工。从总指挥部派来干部王平(女) 任校革委会主任(即校长) ,段泽远任总务主任,调来语文教师郑尚 泽(西师中文系毕业) 、罗向荣(川师大毕业) 、化学教师梁章杰 (南师化学系毕业) 、庞助珍(川师大化学系毕业) 、数学教师邓永 忠、丁跌清(川师大毕业)邹长喜(重大毕业) 、语文教师杨秀英 (湖南民院毕业) 、物理教师王振仁、马金玉(川师大毕业) 、政治 教师王绍安(川师大毕业) 、英语教师杜汉芝(北师大毕业) 、李胜 利、郑鸿钧(甘肃外语学院毕业) 、生物教师许微、李

10、应召(西师生 物系毕业) 、音乐、美术教师张然必(西师艺术系毕业) 、体育教师 刘怀亮、廖润生(四川体院毕业) ,从总指挥部调来掌伙厨师邓玉锋,4炳草岗农场招来炊事员朱昌才、倪 吉、曾瑞兰,二号信箱(十九 冶)科研所招来炊事员张文清、刘桂云、荻文芳等。整个学校领导 三方,教师齐全,员工充足,办学条件丰满。 1967 年秋季出现了大招生的局面,学生由原来的一个班增加到 六个班,学生近四百多人,有来自农村的、各大指挥部的、铁道兵 部队的,学校的大饭厅改成了男生宿舍,老师也是三至四人住一间 宿舍,而且没有办公室,显然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是艰苦的。 开学上课以后,师生员工的生活是最大的困难,粮、油、菜、

11、 肉都要到渡口去买,而且是计划供应,伙食团没有采购员,并且买 了物品没有汽车运回来,经常靠搭农场的货车运回来,没有车就自 己挑回来,这些事交给陈永华兼职代替,因为伙食团长是女的,又 无别的人代替食堂采购工作,一人兼两职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了, 这样的局面维持两年多。 学校改制后,原来的农中校舍已经不能满足办学的需要,1968 年秋季招生每个年级增加两个班,原来的八个教室全满了,许多农 村学生不能到此入学,而且还要筹办高中,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 响,市文教部处于瘫痪状态,市里借金江区没有中学为由把五七中 学下放给金江区管理,因金江区政府在倮果,又以方便管理为由, 决定把五七中学迁到倮果,以新建的倮

12、果小学作为中学的校址,于 1979 年冬季学期结束就开始搬迁倮果。倮果的学校环境比炳草岗差, 有一幢一楼一底的教学楼,只有六个教室,一幢两层的宿舍住教师 都不够,其余的厨房、教室都是搭席棚子解决,借铁道兵 8723 部队 转移空出的干打垒平房解决了学生的宿舍和临时教室,办学条件更 艰苦了。 教学方面,学校具备了全方位的师资力量,教学能力强,还具 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其中王振江就是主动挑起教务工作的领导人, 那时学校的教师评价说:“文化大革命期间,倮果中学复课最好, 学校的老师是围绕着王振江的课程表在转。 ”这说明搞好教学是办好 学校的第一要素。就在这一期间,学校的教学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 可和好评

13、,名声远扬,如水泥厂、林业局、米易弯丘、省干校等远 处的单位都把学生送到这里来读书。 在五七中学的办学阶段,市领导很注意学校的领导人的安排, 虽然后来移交给金江区管理,但领导人一直是市里面委派,最初是 从总指挥部派南下干部王平任主任,王平走后又任命段泽为革委会5主任,接着又从市五七干校调来在上海管过教育的倪景德任主任, 把段泽远调到金江区管文教。1973 年市里调整区县布局,金江区与 仁和区合并,学校收回市教育局管理,市里又从省五七干校调来省 委干部王吉祥任第四任革委会领导,倪景德调市教育局工作。从 1967 年秋到 1977 年秋,五七中学换了四任校长,这些人都具有良 好的领导才能,致使五七

14、中学办得有声有色,当时在攀枝花市,五 七中学很有名气。 在五七中学阶段,为贯彻毛主席“五七指示” ,学生除学好文化 知识,还要学工、学农、学军,参加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德、智、 体、美、劳、社会实践各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学校有农场,学 生每周有半天农业劳动课到农场劳动,教学中设有农业基础知识课, 由生物教师讲农业课传授粮食、蔬菜、水果种植技术,引种和病虫 害防治知识,医药卫生知识,在农场种植广柑、葡萄、油橄榄,还 成功培育出生长素“920”和蘑菇菌等。还派出部分高中学生到仁和 中国科学院实验基地实习,学校定期组织师生到务本仁和,新民等 处支农。也定期安排师生到矿山修理车间仁和农机厂、农机站等处

15、 学工,有的学生在学工过程中学会了开拖拉机、修拖拉机、汽车, 后来成为汽车驾驶员和拖拉机教练员;在物理和地理教师的辅导下, 组织高中学生与攀枝花市气象局合作,在市气象局的辅导下,由气 象局提供仪器在我校农场,建立起气象站,能够预报气象,培养了 一些气象爱好者,有少数学生高中毕业就直接到气象局工作;另外, 学校的物理教师和化学教师合作,曾成功地搞成了电镀工艺。 五七中学期间,学校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组织了文艺宣传队, 文艺宣传队在部分老师的支持下有乐器配合,能演出歌、舞、相声、 小品等节目,除在学校演出外还到工厂、仁和、市里、农村参加演 出。以后还为市文工团输送了一批舞蹈演员。 在体育方面,学校的

16、体育活动也搞得很出色,特别是篮球运动, 除体育教师外,还有受过甘肃省篮球代表队专业训练的篮球队员李 胜利的指导,培养了一大批篮球爱好者,学生班级间经常开展篮球 比赛,学校组织的师生篮球混合队在攀枝花市仅次于冶金系统,是 一支很有名气的球队。 五七中学期间,来校就读的学生成材的不少,如七五级的高中 毕业生曲星后来留学法国,现在在外交学院是研究国际问题的专家; 杨琴后来留学美国,是生物学专家;曾在五七中学就读过初中的肖6立军现在是我市的市委组织部长;还有高中毕业的学生陆颜、毕建 胶等后来地成都地质学院的教授。农村学生也有许多成为乡镇领导 干部,村、社的领导干部,许多学生在我市的机关、厂矿、教育部 门工作都很出色。这些反射出很好的办学成果。 五七中学从 1970 年开始办高中,学校迁倮果后发展迅速,高中 每年秋季招收两个班,学制两年,每个班在 50 人以上;初中人数最 多的在 1971 年到 1974 年,发展到每个年级四个班,学校总人数达 一千人以上,但那段时间学生不稳定,转入转出比较频繁。那时纯 粹是政府办学,学费很低,有部分学生报名读书不交学费,农村和 工矿困难学生政府还提供助学金,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