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岵山镇传统习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19119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4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春县岵山镇传统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永春县岵山镇传统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永春县岵山镇传统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永春县岵山镇传统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永春县岵山镇传统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春县岵山镇传统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春县岵山镇传统习俗(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春县岵山镇传统习俗一、传说1、“ 陈氏” 开基小姑永春县岵山南陈是由校慰公入永春第15 世孙讳畏公字德盛号优道公开基的。优道公当时行至小姑吴坂突然天降大雨不停,夜晚无处栖身, 宿在吴员外踏对舂米间, 其夜,吴员外夫妇俩各梦得舂米间忽然发一株情树。早晨,醒来对语,同到舂米间一视,见一少年卧睡踏对舂米上,见其眉清目秀、一表少年,问其情由,留住帮工。见其工作勤快,性情忠厚,将其女(闺名信娘,号妙然)择配优道公。公既已立室成家, 不便久居岳父之家,自请独立生活。当时离开两袖清风,一无所有,只在登坑有一间茅屋养鸭为生,别无经济。其时郑姓在现群力小学地居住,人丁兴旺,经济富裕,观优道公勤劳忠厚,待人和蔼

2、谦恭,常与他同伴饲鸭、结交友谊。从登坑赶鸭群到后苦垅路远行难,不如移居与他同住, 招其在现大祖门口球场左畔筑茅屋同饲鸭母。公所饲鸭母每早拾蛋都生双蛋,而郑家晚上查鸭母有蛋, 早晨拾无蛋,疑公人品正直,不致贪盗。郑家夜间鉴察至寅卯,其间郑家鸭母飞过间,往公住茅屋生蛋,后再飞回。郑家知此地非他所居迁往仙游县。妙然妈气量大,有德, 是公认一位好内助,公当时在后苦垅饲鸭,遇一臭脚仙人日日来到公坐谈。至午后妈送午饭, 公将一碗饭分半同食。公吩咐妈备双份,此人便不来;若一份他就来。其后,公吩咐妈备大碗共食,并招待回家。妈代他洗衣裳、洗臭脚服药,他知公与妈为人心善量大日后子孙一定发福,报答公知遇之恩。公逝世

3、,棺扶至铺尾飞凤山,天降大雨,扶寿人逃雨。雨晴回观不见棺木,仙葬飞凤穴,妈葬狗乳穴,而今得有子孙兴旺, 数万之众,乃公与妈之德。讲述人:陈金维地址:岵山镇铺下村7 组电话: 23732418 2、优道公夫人吴信娘昔时服役制度,计口征兵,三抽两,两抽一,信娘疼爱子孙,从不吐实。虽身受衙役酷刑,系双乳吊于梁上,脸色发黑,仍不改其态度,所以黑面妈也称吊奶妈。为纪念她爱护子孙受尽苦难,仙逝后,乃塑其像一尊以供奉,因脸部黑色,所以呼之黑面祖妈(一说为香火盛被熏黑 )。祖妈生前酷爱南山庸故居(原为寿峰庸, 后人都称为南山庙),左畔大房是其寝处。子孙遵其临终遗旨,故将塑像安奉于她所喜爱之大房, 但神主则进住

4、大祖正堂。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上午九点钟左右,集族内执事长者,由官级较高者,或有德望之长老,端抱祖妈圣像 (不用轿抬以表示孝敬亲切), 以旗鼓五音乐队护请至大祖举行祭祖,然后迎回原处。陈优道(一三六三年至一三九五年), 字国盛,讳辅, 永春小姑人,系校尉公第十五世孙,公茂公季子。吴信娘(一三五九年至一四三四年),号妙然,小姑吴坂坑头吴家之女。优道出生仅六十五天,其父公茂仙逝,由其母李氏养育成人。他人才出众,聪颖忠厚,知书达礼,勤劳俭朴,有识有为,年十六娶吴信娘,生有四子,即长进、次友、三瑶、四治。信娘明事理, 勤女工,鹿车相夫,家计充裕也。明洪武二 0 年 (一三八七年 )永春附城猛虎为灾,昼

5、夜四出咬人,途无行人,田地荒芜,连门绝火,官府无措,缺征之粮,责成赔纳。信娘以妇孺之身,陈哀状,受惨刑。时连年税赋繁重, 民不堪。二十六年 (一三九三年 )信娘令其年仅十五岁的长子进,迸京上奏。钦差户部主事吴礼、礼部孙智递进奏本回勘,果吴、孙二君造庐拜焉,赞日 :“贤哉,女丈夫也,又喜有令。 “越明年,又蒙钦差王希善覆之,无异状,始为通邑竭豁荒永乐二年(一四 0 四年)调拨福州左、右卫和兴化卫士兵二在邑屯垦田地七千多亩。永春之屯田始于此。合邑感其德,谓功。天道宁优道公仙逝时, 其长子末成年, 其余三子或年少或在提携中。吴氏妈扶临丧事,贞妇道,操洁冰清,潮葛凄其,志坚金石,含辛茹苦,抚育诸孤。嗣

6、后诸孤相继成人,家道日盛。不数年,增置田租四千余石,四子分酞,或专埋摇役,或督人稼稿,或勤业诗书,各司其事,家政齐肃,有万石居家之风。吴氏妈熊丸教子,不负其望,奏苏民困,弘济其功,凤志酬矣:追宣德元年 (一四二六年 )出己财,广福田,修建寿峰庸即今南山庸。竣后,遂邀尼姑伴居,教宣经典,谈天地间荣枯事,优游自适。宣德九年(一四三四年 )患病,日不暇谷,寝不宁席。诸子请其归家, 她曰:“吾建庙于此,死亦于斯,何以归焉。?“数日后,卒于庙中,方异归硷,邑人咸感而哀。滨葬之日,邑令及结绅皆吊送。诸多名贤书赠悼诗, 其中冷奄唁诗日 :“从子哀哀老发衰,闺门不改旧容仪 ;儿孙满眼庭无间,由汝贞贤积善基。“

7、慈泽唁赠 :“嫦守诸孤数十年,闺门冰铁志心专。断机教子终成业,剪发延宾孰比贤。彩服俄惊风气冷,柏舟空叹月华圆。欲知郁郁佳城入,水绕谷盘是犬眠。“曾诸耀拜赠日 :“鸳怖人去景悲凄,独守深房志不迷;永夜每资熊胆苫,长流空泪柏舟栖。鹃啼春暖云尝暗,驾妒忌花枝草自萎。一点香魂无觅处,铭文太史为修题。“郑文渊拜赠日 : “新家峨峨玉已埋,杯子卷之慕哭声哀。 修文为着平生节, 明月清风绕夜台。 “唁诗甚多,不胜尽录。族人称妙然妈为“庙妈“,而塑像于此。嘉靖辛卯年(一五三一年 )县主李和平至此拜渴,感其功德,令人重新塑像。妙然妈的功德,锺型郝范,令名千秋,流芳百世。世谓“泽深者其嗣心昌,德全者其名不朽 “,

8、此语不谬也。讲述人:陈晓军地址:岵山镇铺上村13组电话: 23732418 3、“ 陈” 姓来源黄帝后裔,以国为姓。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舜幼年丧母,继母不慈,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待, 但他逆来顺受,反而更加孝敬继母。由于他好学孝友,闻名四海,至帝尧末年,不仅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还以自己的皇位相传。 所以舜当政时,天下大治,人民丰乐,加上他常“调于玉烛,息于永风,食于膏火,饮于醋泉 “,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因此更加获得百姓的拥戴。至他去世后,约 35 世传至胡公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今河南淮阳 ),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

9、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大约在五千年前,陈部落随黄帝族东迁于中原地带肥沃的平原。陈氏部落开始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定居生活,他们定居的地万, 就在河南宛丘(今淮阳县)。频顷国有 “陈州之山 “(山海经 ?大荒南经),这“陈州之山 “便是宛丘。宛丘名声虽大,其实不过是一座高不过四五十米的小土丘,因为凸立在茫茫无根的平原上, 所以才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宛丘,经过数千年黄河与淮河的泛滥淤积,己被泥沙填埋了二三十米,现今残存的宛丘,仅只剩下略高于地面的小土堆而己。商朝末年,商均的后裔中一个叫遏父(也称阀父 )的人,前去投奔周国,担任了陶正之官,因其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周

10、文王姬昌欢心。姬昌之子姬发 (周武王 )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把遏父的儿子伪满封于陈 (今河南淮阳 ),国号陈,以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伪满死后,溢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今陈胡公伪满的墓在河南淮阳县柳湖旁。因城壕水注侵其址, 故以铁铸之,俗称铁墓。 陈国的国都就是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宛丘。陈氏部落虽最早见于典籍记载, 但这个部落一部分融入了黄帝家族中,另一部份却在史记典籍中销声。陈风曾谈到东门有榆树,榆树即白榆,至今仍为黄河流域及淮北一带的重要树种。车门池水清澈见底,池边白榆成林,想来那景致相当美丽。故诗地理考说:“毛氏日 :东门宛丘,国之交会。戴氏日:陈诗多言

11、东门,必陈人游息之地。范氏日:择高之地而荒乐焉。“宛丘东门应是城内一处风景幽雅的场地,陈国臣民游乐的场所。宛丘曾是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羡太皋氏的故都,因而城北一里许有画卦台。 “相传伏霉于蔡水得龟,始画八卦之处。“城西北三里许有太皋氏陵即伏豢墓,占地约五顷有余,俗称人主庙。墓周产蓄草,高至数尺,前有石碑。号“伏豢墓“。 当然,这里有一些建筑是历代加修的。但春秋以前太皋陵与画卦台存在,且为陈国君民游乐之地。 如在这里登高望远,二十里内景色尽收眼底,真是心旷神怡的快事。近年在宛丘一带挖掘出不少陶片、筒瓦、板瓦以及古城墙的夯土层。讲述人:陈晓军地址:铺上村 13 组电话: 23732418 4、猪公巢很

12、久以前,岭头村井头山有一家人,家里养了一头猪,准备祝寿用的, 后来那头猪失踪了,并且失踪了很久,一直到生日到的前一天,这头猪就自己回来, 这家人就把这头猪杀来祝寿, 不久人们发现那山顶上有一个做好的猪巢,所以人们都把那里叫做猪公巢。讲述人:李代体地址:岵山镇岭头村1 组电话: 23731241 5、仙妈看病以前,桃场百二间,有一个病人请岭头灵兴宫的仙妈去看病,百二间里面全部点有灯火, 仙妈对别人讲,自己有法知道病人在哪一间,仙妈找到病人以后,仙妈派一种药叫做“ 血杰” 。百二间那里的人说,根本没这种药, 仙妈却知道这种药在哪里可以找到,后来百二间那里的人就依照仙妈所讲的地方, 即然真的在那里找

13、到这种药, 然后病人吃了这种“ 血杰” 药,病就痊愈了,至今,岭头灵兴宫的仙妈还有许多去找她派药方。讲述人:李代体地址:岵山镇岭头村1 组电话: 23731241 6、仙妈之传说宋朝期间,仙妈是永春桃场人,化身于百丈岩,后来分炉到岭头村灵兴宫。讲述人:李代体地址:岵山镇岭头村1 组电话: 23731241 7、仙硿岩仙硿岩始建于宗代, 当时由于群众信仰, 自发筹资兴建仙硿岩佛寺,当时香火不断,寺边有一处石书房,上边有仙脚迹百贰阶,大石洞等自然景观,直至明代正德年间,被永春州府柴镖所毁。讲述人:陈良瑞地址:岵山镇铺下村电话: 23732418 8、清水祖师清水祖师,原名陈荣祖,铺上村人。其父陈相

14、与,其母洪氏合葬于旦嵌坂坑尾,荣祖少年时在仙硿岩一带牧牛,兼采中草药,行善好施,治病救人,跟寺庙里的和尚相依为命,深得香客的爱戴,晚年由于疾病,在安溪清水岩去世,后得道成仙。讲述人:陈良瑞地址:岵山镇铺下村电话: 23732418 9、草埔城草埔城早时叫南寿寨,四面均是用大石垒成,没有东、西、南、北门,据传说清代年间,康熙皇帝一帮人微服南巡,队伍来到南寿寨南门, 遇见一群妇女跪在三间岸边, 迎接他们,当时康熙觉得很奇怪,又觉得她们很懂礼仪,很贤惠(其实她们是跪在涧边洗衣服),他们一行人在寨内休息多日,便以公祖为办公地点,中厅厝作为伙食房,石母厝作为宿舍,据说康熙认为一个帝王身住在寨内觉得有失身

15、份,事后便敕封南寿寨为草埔城。讲述人:陈良瑞地址:岵山镇铺下村电话: 23732418 10、虎落山与深中大厝对放鞭炮据说早年虎落山的地形像只老虎,而深中大厝地形像一头猪, 两厝大门相向。 如果虎落山厝的大厝门灯挂在大门两边,像一只老虎的两只眼睛,那么深中大厝的猪便会被老虎咬去。后来深中大厝的人便在门口田造成像弓箭一样的一条田岸,大厝后垒起六堆沙包像六个红孩儿拔弓箭射向老虎。 后来两方协商规定, 虎落山的大门灯不能挂在大门两边,只能挂在下照厅边。此后便没有发生虎咬猪的事情。两边对放鞭炮,据说是每年二月初二“ 土地生 ” ,是夜两厝都演掌班戏,放鞭炮,为了热闹,两边轮流放鞭炮,一直放到天亮。讲述

16、人:陈渊源地址:铺下村 1 组电话: 23732418 11、三桥九步的传说据说朝廷派钦差大臣南巡, 此钦差大臣系福建人士, 因怀念故乡,九回到福建巡视,并没有去其他地方巡视,皇上问及巡视情况时,钦差为隐蔽自己所处地方, 将现场的三桥九步情况回复皇上,皇上疑问三桥九步是否有通水, 钦差回复三桥九步均有通水,并且让皇上不必问及七三八四的问题,皇上深知七三八四是造桥的尺寸,如此一来,皇上便深信钦差是在如实巡视全国各地的民情,三桥九步也由此为民间广为传颂。早年间,一条水圳源于铺上池坝子, 流向尾树锦萍门口东南方向,下游三片田园需用水,因田园高低不平,必须有三个流向,便在十字路口造三个出水洞,洞顶用三块石板铺上,以便行人通过,这三块石板刚好九步。讲述人:陈金堆地址:铺下村 7 组电话: 23732418 12、岵山别称 “ 小姑” 的传说原先人们所说小姑是指居住在高山的陈姓族人,即“ 小姑” 派。“ 小姑派” 开基祖陈邕官太子太傅,因与权相李林甫不合被谪入闽。在漳州云南驿路厢山居焉, 斯时因筑室备种鼓楼台, 宏其苑囿州府参谤私建宫殿,诬为道谋之罪,朝庭钦差大臣查处。时邕女在外为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