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史讲义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18454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87 大小:69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语法史讲义2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汉语语法史讲义2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汉语语法史讲义2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汉语语法史讲义2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汉语语法史讲义2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语法史讲义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语法史讲义2(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漢語史的對象和任務(一)对象和任务汉語史是關於汉語發展的內部規律的科學。在這一門科學中,我們研究現代汉語是怎樣形成的。這就是說,我們研究現代漢語的語音系統、語法結構、詞彙、文字是怎樣形成的。語言的發展是經過新質要素的逐漸積累,舊質要素的逐漸衰亡來實現的。也就是说,我們要研究漢語發展過程中,到底逐漸積累起来的是一些什麼新質要素,逐漸消亡了的是一些什麼舊質要素。漢語史首先要和現代漢語取得密切的聯繫,因為漢語史主要是建立在古代漢語和現代汉語的比較的基礎上的。(二)目的和意义目的:彻底了解汉语的现在情况和发展前途;意义:对于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有很大帮助。第二节汉语研究的三个阶段我国

2、历代学者对汉语的研究,从当时研究工作的主流来看,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语义研究阶段、语音研究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一)语义研究(汉初至东晋末) ;汉代崇尚儒学,提倡读经,学术气氛很浓,出现了许多经学大师。语义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有:1、 尔雅。它是一部按事物类别编排的同训词典。它收集了先秦主要典籍中的常用词语,加以整理研究,并按同义词的类属分类编排,共分释诂、 释言、 释训、 释亲等19 篇,开创了辞书释义的通例,为训诂学奠定了基础。例如釋詁第一: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其他各章則是事物名稱的簡單分類,並加上定義。释天第八: “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

3、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现在较流行的是清郝懿行的尔雅义疏。此后有小尔雅 (无名氏)、 广雅(张揖)等。2、 方言。它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词典,作者西汉扬。方言也是按照意義排列的,但是不像 爾雅那樣系統分類, 也沒有”釋詁“等等的類名。例如:”嫁、逝、徂、適,往也。自家而出謂之嫁,由女而出為嫁也。逝,秦晋語也。徂,查語也。適,宋魯語也。往,凡语也。”“凡語”就是現在所謂普通話。方言的不同大多數是詞彙的不同。例如:“舟,自关而西謂之船,自关而東或謂之舟,或謂之航。”也有一些可能是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地區里的不同讀音。例如:“自关而東曰逆,自关西或曰迎”。“逆”和“迎”古音相近,都是

4、“迎接”的意思。较好注本有清代钱绎的方言笺疏、今人周祖谟方言校笺。3、 说文解字 。它是我国按字的偏旁編排的第一部字典,作者东汉许慎。说文全書分成540 部,共收9,353 字。這一部書决定了將近两千年汉語字典的命運,因為後代的字典基本上都是繼承说文的;它又給予後代汉語語義学巨大的影響,並且在正字法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许氏在说解中有时引用经传来说明了字义或分析字形,是后世辞书书证的先声。2 如“向,北出牖也。从门从口。诗曰:塞向墐户 ”4、 释名(又名逸雅 ) 。它也是分事类编排的,共分释天、 释地、 释山等八卷二十七篇,是一部用声训的方法探求名源的字典,作者相传为东汉刘熙。刘熙认为一切事物的

5、命名都是有根据的,从语音可以追寻语义的来源。推求的方法是“声训”,以同音字和音近字为训,音近字包括“双声字和叠韵字” 。例如:“楣,眉也,近前各两,若面之有眉也。“阙,阙也,在门两旁阙然为道也。”“含,合也,合口停之也。”“江,公也,诸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月,阙也,满则阙也。”(二)语音研究(南北朝初至明末) ;南北朝以后,语言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语音方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1、為了研究詩的韻律和節奏,需要明確地分析語音的構造,發現聲調的特性。2、由於佛經的翻譯,中國語文學者認識了印度的語音學。音韵学著作韵書是为写作诗歌服务的,它是将同韵字編排在一起供写作韵文者查检的字典。遠在東汉,中國人已經

6、能够把每一個音節分為兩部分,就是現代所謂聲母和韵母。由于中国学者在梵文字母的启发下发明了一种新的注音方法“反切”。 相傳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时李登的声类。南朝 沈约 著了一部 四聲譜,已經意識到漢語裏有四聲,並且把這種認識用在詩律的實踐上。但这些韵书均早已失传。切韵陸法言的切韵(601) 是現在能看見的最早的一部韵書。收字11000 多个,分为193 韵。但切韵原本已經不存在,后来發現許多唐人的手抄本。切韵审音精确,权威性强,适应范围广,故切韵一出,六朝以来的韵书便湮没无闻了。切韵在唐代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廣韵(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切韵有許多增訂本。最晚的增訂本是北宋初年陈彭年、丘雍等增订

7、的廣韵和宋仁宗时宋祁等修订的 集韵。一般人所說的 “ 切韵系統” 實際上是根據 廣韵系統。廣韵 收字 26194个,比切韵多出1 倍以上;共分206 韵,比切韵多出13 韵。分為五卷,平聲兩卷,上去入聲各一卷。切韵在漢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根據切韵的語音系統,可以上推古音,下推今音,現代漢語普通話和各地方言的語音系統,基本上可以從切韵系統上得到解釋。韵镜七音略、韵書之外,還有一些韵圖。韵图类似今天的声韵配合表。它是一種表格,同一直行表示聲母相同,同一横行表示韵母相同、聲調相同。這種韵圖表示整個語音系統的全貌,聲母和韵母的配合關係。韵鏡現存的韵圖最早是十二世紀的。韵鏡 ( 作者佚名 ) 成书约在

8、北宋时期,宋理宗淳佑年间传入日本,此后国内反而失传,至清末复得。歷史家鄭樵的 通志 里有七音略。 七音略 和韵鏡 的體例大致相同,它們都是根據 切韵系統的。時代較晚的切韵指掌圖( 相傳為司馬光所作) 却根據當時實際語音加以調整。以後出現的韵圖都不出這兩類的範圍:一類是根據傳統的音韵學的;一類是根據當代語音的。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1324) 是為指导元曲制作而编写的一部韵书。该书不受广韵一系韵书的束缚,完全以元代北方官话的实际语音为依据,這是現代漢語普通話的重要歷史文獻。该书语音系统和中古的相比,全浊声母 清化及“疑母”消失,入聲 已經消失,而 平聲 分為陰陽兩類,和今天的北音情現基本

9、上是一致的。中原音韵的韵類分為十九部,跟今天的北音比較,3 也相差不遠。明初樂韶鳳、宋濂等奉敕所撰的洪武正韵(1375) 自稱“一以中原雅音為定”,可是它裏面雜着吳音的特點( 如濁音和入聲) 。從此以後,有許多講音韵的書都以北音為根據,如朱权的瓊林雅韵(1398) 、陈铎的菉裴轩词林要韵(1483) 、蘭廷秀的韵略易通(1442) 、毕拱辰的韵略汇通(1642) 等。在我們研究普通話的歷史的時候,這些書都是重要的參考資料。(三)全面发展(清初至现在) 。朴学清初到太平天國是中國語言研究最有成績的時代。当明清易代之际,一些有志之士,痛心世风日下,士人气节败坏,就以“复古”为旗帜,标榜“汉学”,反

10、对宋、明理学的“空虚”,提倡实用之学,以求矫正时弊,挽回风气,志存匡复。他们讲求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目录学、辨伪学等。例如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宗旨出发,写作了地理沿革的肇域志,研究地势民风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学习经史的笔记 日知录、 音学五书,文字学著作金石文字记,历史著作季明实录等书,其著作约有四十多种,四百余卷。成为开启清代学术风气、奠定清代学术基础的卓越的学者。满清統治對文化思想的控制最為嚴厲,一般學者多被迫離開現實而從事於古書的整理和考證,漢語的古義和古音在這個時代都有很大的發現。训诂学在清代盛极一时,不仅各类古书有多种注本,而且与文字、音韵等一起,渐成专门之学。這種作風很像

11、漢儒,所以叫做“漢學”;因為這種學問是實事求是的,所以又叫做“樸學”。 此期学术界人才济济,名家辈出,硕果累累。(一)字典的编纂这个时期有三部官修辞书:康熙字典、 佩文韻府 、 經籍籑詁。康熙字典由陈廷敬等編纂的康熙字典,共收 47,021 字。這書也是按部首編排的,共分214 部。此書編纂者共30 人,歷時 5 年。在康熙字典问世以前,有以下几部按部首排列的字典:1、漢許慎的說文解字;2、张揖的字诂 ,此书已佚。据魏书江式传说“字诂方之许篇,或得或失”,知其承袭说文而作。3、晋吕忱的字林 ,是晋至唐代很有影响的一部字书。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说“复撰字林七卷,亦五百四十部,诸部皆依说文” 。唐张参

12、五经文字序云:唐国子监“置书学博士,立说文、石经、字林之学” 。此后北魏江式在说文、 字林、 集韵的基础上编撰古今文字 ,可惜未完全编成而病逝。据史载此书有很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这几部字书皆已失传。4、梁太学士顧野王的玉篇(548) ,分 542 部, 16,917 字。至唐曾经孙强修订增字,至宋陈彭年、丘雍等重修,大肆删削注文。更名为大宋广益会玉篇,即今本玉篇 ,但已远非顾氏玉篇原貌。宋代王洙、胡宿、范镇等编的类篇,分部及排列顺序,都依照说文。辽时僧人行均的龙龛手鉴 ,收字 2643 个,每字下详列正、俗、通、同、今、古、或作、误各种字体,其目的是辨正字形;改并说文部首为242 部。5、明朝

13、国子监生梅膺柞的字彙(1615) ,收字 33179 个。它是一部编纂原则方法定型化的通俗实用的大型字书。改说文部首为214 部,并设难检字表,按笔画数多少为序排列。体例完善,归部合理,编排科学,训释全面,书证详备。问世后风行一时。“老师宿儒,蒙童小子,莫不群而习之” 。6、明末张自烈的正字通( 十七世紀 ) 。体例依照字汇 ,但它是为订正字汇的讹误缺漏、拾遗补缺而作,其音切的选字、字义的训释、书证的安排,都比字汇更完善科学,但同字汇一样,也有引文不注书名的缺限。以上这些字典, 说文解字用小篆,不合一般羣眾的要求;玉篇體例很好,可惜字無次序,不便檢閱;字彙和正字通通俗实用,在當時流傳最廣,但是

14、其中有不少錯誤。康熙字典的優點是搜羅廣泛,儘可能舉例說明,並儘可能指出初見於何書。佩文韻府4 康熙時代還有两部官書值得一提。第一部是佩文韻府(1704) ,書中收集作詩用得到的複音詞和短语,按韵部排列。第二部是駢字類编(1719) ,書中收集雙音詞。這兩部書雖是為韵文和散文而作的,但是,對漢語史也有幫助。經籍籑詁阮元等人編輯的經籍籑詁(1799) ,把經史諸子的注解分字收集,按韵排列,是很有用的參考書。它的優點是搜羅詳盡,特别是註明篇名,這是十分嚴肅的做法。這一部書也是官書。是阮元“遴拔經生若干人” ,用五個月的工夫編成的。(二)說文研究說文之學,以清代為最盛。清代研究說文者不下數十家,其中最

15、著名的是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駿聲。他們被稱為“ 說文四大家” 。1、 段玉裁作 說文解字注 。此书除了注釋精確之外,這書有兩個優點:第一、他不盲目崇拜許慎,能做到批判地接受說文 ;第二、他有歷史觀點,他常常能指出語義發展的過程,不限於解釋先秦的古義。2、 桂馥作說文解字義證。他取說文 和各經書的字義互相印證,這樣的方法是很客觀的,讀者感覺到他能充分佔有材料。3、王筠作说文释例 、 说文句读 。 前者专讲说文体例,较多创见,對初學说文的人很有益。说文句读是采說文解字注、严可均说文校注、 说文义证三家之说,删繁举要而成,少有发明。4、朱駿声作說文通訓定聲。“说文”部分以说文的内容为基础,主要说明字形与字义、字音的关系;“通训”部分主要专讲字词的引申和假借;“定声”部分分析说文的形声字,共得1137 个声符,归为十八部古韵,打破说文部居,按古韵编排,“以著声音之原” 。此书不按部首排列,也不按今韵排列,而按古韵十八部排列,這是他高明的地方,因為在語音上以類相從, 往往能打破字形的隔閡而窺見語義的聯繫。每字下面先列本義,其次列轉注, 其次列假借;其不能歸於轉注假借者,稱為別義。是训诂学上的重要著作。它的缺点是以通假为六书之假借,以引申为六书之转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