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 第一章(讲稿)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9618139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71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 第一章(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金融学 第一章(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金融学 第一章(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金融学 第一章(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金融学 第一章(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 第一章(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 第一章(讲稿)(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教教 案案20132014 学年 第一学期系系( (部、中心部、中心) )理工系教教研研室室数学教研室课课 程程 名名 称称金融学课课 程程 学学 时时68授授 课课 方方 式式课堂讲授授授 课课 对对 象象数学1101授授 课课 教教 师师侯致武职职 称称 职职 务务助教使使 用用 教教 材材 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二一三年九月二一三年九月金融学教案- 1 -前言前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大家了解现实世界中的金融现象,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经济活动都与金融息息相关,提高学习的兴趣;明确金融学的研究内容,对金融学中一些最为基本的概念与范畴形成初步认识,

2、并大致了解本课程的教学体系,为深入学习本课程的内容打下必要的基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金融学的内容框架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关于金融和金融学; 金融学课程介绍; 金融学课程安排及要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关于金融和金融学一、关于金融和金融学1.什么是金融?传统上我国理论界所使用的金融概念主要是指货币资金融通的理论与实践。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具体指两部分内容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研究的是货币如何贯穿于经济运行的诸环节,是对现代货币经济社会的一种基本诠释。 国际金融学国际金融学研究的

3、是国际收支、 汇率波动与风险、 外汇储备等问题。有趣的是,这两部分研究的许多内容并不在国外的 finance 学科中研究。国外称为 finance 的金融则是指以下四部分内容:“金融学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学科” (引自博迪、莫顿的金融学 ) 。时间因素以及因之产生的未来的不确定性是金融赖以存在的理由,所以国外的金融学设在商学院。在此框架下,金融学实际是研究金融主体和个体的金融决策行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微观金融以下的几个关键假设牵涉到微观金融将要讨论的大部分内容:(1)更高的收益率要求承担更大的风险;(2)好买卖消失快好买卖青睐能够识别他们并最先做出反应的投资者;

4、金融学教案- 2 -(3)货币的价值取决于什么时候得到它今天得到的1元钱比未来得到的1元钱更值钱;(4)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相同的事情金融市场上不同的参与者所持有的信息存在差别(信息不对称) 。2.如何界定目前的金融学?可见国内外学者对于金融和金融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考虑到目前国内学科发展的现状,我们的金融学在内容设置中将两部分兼顾,即以货币银行学的内容为基础,适度加入国外金融研究的基本知识点。金融学金融学就是研究金融系统的组织、结构、运行规律及其与经济系统的相互影响的科学。金融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货币、信用、银行、金融调控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研究范围研究范围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金融领

5、域,包括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金融与经济发展等内容。二二、 金融学课程简介金融学课程简介1.金融的重要性美国人埃德蒙伯克曾经说过:骑士制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随之而来的是诡辩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的时代。经济是现代国家立足发展的基础,而现代经济的激烈竞争越来越依靠知识、技能和信息。“大家都知道有那么回事,但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旧约全书。邓小平在1991年视察上海时指出: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再比如:(1)从普通的货币到引人入胜甚至眩目的股票债券市场、期货市

6、场、各种神秘的衍生证券交易;(2) 从纳斯达克一夜暴富的神话到认识金融危机的巨大破坏性和传染性。例如,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泰国、韩国、马来西亚;(3) 从索罗斯量子基金掀起的金融风暴到国际金融市场上来去匆匆 hot money (热钱)以及基金交易背后的黑幕揭露;(4)从人民币是否该升值的争论到巨额外汇储备的评判;(5)从倒金字塔形交易结构探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论结论:尽管人们对金融和金融学的概念存在分歧,但是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强烈地需要和重视金融,而且有一个基本的共识货币、银行是金融的基础。对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的研究,已经成为经济学中最令人兴奋的领域之一。2.学习金融

7、学的几个理由(1)管理个人资源;(2)寻求令人感兴趣和回报丰厚的职业;(3)扩展你的思路:认识现实世界;金融学教案- 3 -(4)处理商务世界中的问题:了解基本概念、术语、技术;(5)仅从学术研究上看,金融领域也是十分有趣的。3.金融学研究的内容(一)货币本杰明狄斯莱利说过:唯一比爱情更能使人发狂的事情就是货币问题。(1)货币是普通而神秘的货币充斥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货币供应的多少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状态;货币就象一根纽带,连接着现在和未来;货币政策是经济政策的中心环节;货币甚至影响人们的思想。(2)到底什么是货币?它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二)利息和利率(1)与货币紧密联系在

8、一起的利息和利率利息和利率分别是以绝对值和年度百分比表示的借贷成本,利率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变量,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部门都密切关注利率。(2)利率是如何决定的?应该高还是低?(3)利率波动如何影响人们的投资和消费行为?(4)不同的金融工具为什么存在利率结构差异?(三)银行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马丁迈耶说:从地平线上看到的第一座建筑物就是银行。(1)银行是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营业务的金融机构,又称接受存款型金融机构。银行是一国经济富裕的象征;银行是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银行是现代货币的重要创造者;银行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力量。(2) 银行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银行又像个魔匣子。 银行到底是怎

9、样运作的?未来的银行又将是什么样的?(四)金融市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17世纪的牛顿说过:我能计算出天体运动的规律,却无法预知人类的疯狂。(1)金融市场对于现代人充满了吸引力金融市场关系到个人和企业的财富、影响到个人和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经济金融学教案- 4 -的波动;金融市场存在的意义重大;金融市场永远摆脱不了的投机行为(2)为什么金融市场如此具有魅力?纷杂的金融工具又拥有哪些基本的共性?(3)如何利用金融市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五)关于金融的宏观调控问题(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问题;(2)金融监管与稳定。三三、 金融学课程安排及要求金融学课程安排及要求金融学是金融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10、,因此所要讲述的内容主要是概念性、理论性和框架性的知识。根据本学期的课时安排和指定的教材,整个课程共分为七篇:货币篇,信用利率篇,金融市场篇,金融机构篇,货币供求篇,金融宏观调控篇,金融改革与发展篇。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满分为100分。课堂考勤成绩占10%(即10分)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课堂提问、课堂笔记、专题讨论讲解或小论文)占20%(即20分) ,期末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占70%(即70分)注意注意:总评成绩合格的最低卷面分数线为40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低于此分数线的,该课总评成绩直接评定为不及格。缺课达总课时1/3及以上者

11、,或课堂考勤得分为0分者,或缺交作业等达1/3及以上者,或平时学习成绩得分为0分者,不得参加本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课程总评成绩记0分。专题讨论讲解安排:专题讨论讲解安排:组织形式:两人一组,自由结合讨论讲解内容为:6-10章中的一节讲解形式:板书或 PPT讲解时间:10-15分钟评分方式:本组外的其他小组为其打分,满分100,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为最后成绩。上交作业形式:PPT 或打印稿内容要求:结合知识结构学习法,梳理清楚要讲解内容的主要知识框架,重点讲金融学教案- 5 -解要掌握部分。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米什金主编, 货币金融学第七版,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2.黄达主编, 金

12、融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陈学彬,金融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导论导论一、金融的含义一、金融的含义简单来说,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金融具体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西方学者的定义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产的供给与定价。二、金融功能的变革二、金融功能的变革1现代金融的战略地位得以极大提升,金融成为反映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经济繁荣能力的重要指标

13、。现代金融的功能的发挥主体不仅指银行,而且已拓展到证券、保险等领域。现代金融首先表现为全球战略问题,也是一国的宏观战略问题。2金融与经济相互渗透,互为因果。金融不仅是经济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核心部分” ,离开了金融的经济不再是现实的经济,离开了经济的金融也不再是现实的金融。单纯从“决定”和“被决定”的狭窄思维中去理解经济与金融的双向关系已远远不够。3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监管难度加大。现代金融创新异军突起、层出不穷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 ,给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增加了难度。4金融体系日趋庞大、复杂。传统金融仅指银行业,现代金融体系已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金融虽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但其

14、实质上是一国以至于全球经济的集中反映。三、现代金融业的定位三、现代金融业的定位1现代金融业是一个先导性产业。它是经营特殊商品货币的产业;它的运作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市场产生着巨大的吸引力、推动力和竞争力;它发挥着社会经济的“核心指挥”和“大脑支配”功能。2现代金融业是风险性产业。金融商品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虚拟金融资产的不断扩大和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金融风险的诱发因素增强。3现代金融业是一个服务型产业。这由金融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宗旨所决定;融金融学教案- 6 -业的优质服务也是其生存之本、发展之根和竞争力之源。4现代金融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金融业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金融要求金

15、融人才以全新的理念和聪慧的头脑去面对。5现代金融业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产业。金融业属流通范畴,但本质上更重要的属分配范畴;金融业相当程度上是通过金融产品的定价,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四、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四、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1.金融学的学科性质学科性质:金融专业基础必修课, 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学科。2.金融学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货币篇,信用利率篇,金融市场篇,金融机构篇,货币供求篇,金融宏观调控篇,金融改革与发展篇。3.金融学的学习重点学习重点:一个

16、中心一个中心:利率 ( Interest rate )四个基本点四个基本点: 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 货币供求、 货币政策 (Financial market, Financialinstitution,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money, Monetary policy)4.如何学好金融学这门金融学科的基础性课程(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明确金融学科的定位;(3)金融学科要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托、为对象;(4)正确处理好中西结合的问题;(5)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一章第一章 货币概述货币概述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现代社会,货

17、币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货币,经济的运金融学教案- 7 -转也必须依靠货币。货币也是对各国经济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东西,各国经济中出现的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债务危机、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与货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经济的实质是货币经济。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与货币有关的基本概念, 并了解货币制度与货币形态的演变, 着重理解货币层次概念、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和外汇汇率等方面的内涵。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货币的职能 ,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和作用。2货币形态的不同类型。3货币对经济的作用。二、教学难点1广泛定义的货币、财富(wealth) 、收

18、入的区分2货币的层次划分。3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职能。教学课时教学课时5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货币“质”的规定性;2.货币“量”的规定性;3.货币的职能;4.货币制度及其演变。教学教学过程过程要学习金融,必须先了解货币。货币是金融业的源头。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每一个人、 每一家企业, 几乎天天都在和货币打交道, 但是对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货币的性质、货币的运行规律、职能作用等问题,人们却未必都能了解。正如19世纪英国政治家格莱斯顿曾经说过: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西方一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也曾说过:在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懂得货币问题。

19、金融学教案- 8 -货币在人类历史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对货币的研究是人类有史以来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但是只有马克思根据“货币源于商品”的原理,用抽象的逻辑分析和具体的历史分析相结合,解开了货币产生之谜,后人在此基础上对此进行了不断研究。货币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基本职能,在充分发挥其职能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后果,也就是货币的作用。要使货币起到积极作用,保持货币币值稳定至关重要,这要靠货币制度来保证。这一章我们主要就货币、货币制度进行探讨。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货币“质质”的规定性的规定性货币“质”的规定性解决“什么是货币”的问题。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

20、货币之“谜谜”马克思根据“货币源于商品”的理论,运用两种方法阐述了货币的起源。1.1.抽象的逻辑分析法抽象的逻辑分析法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方法,说明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而且这种商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 解决了“商品怎样、 为什么、 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问题。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不存在商品交换,当然也不存在货币。只有在商品交换出现以后,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才逐渐从商品世界分离出一种商品,固定地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这就是货币。因此,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必须遵守两个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等价交换原则) :(1)相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

21、有不同的使用价值。(2)相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有相同的价值。注注:价值是人类对于自我发展的本质发现、创造与创新的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反之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在商品交换中,为了贯彻等价交换的原则,必须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而价值是一种抽象概念,只存在于商品交换关系中,只有在交换关系中才能得到表现。这种以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方式就称为价值表现形式,或简称价值形式价值形式。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也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

22、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产生于原始公社阶段。这种价值形式中的交换带有偶然性,它是一种不充分的胚胎形式,是价值发展过程中的原始阶段。如金融学教案- 9 -1=10只羊斤茶叶这里,1只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10斤茶叶处于等价形式,它们既对立又互为条件。10斤茶叶只是1只绵羊的个别等价物,故其价值表现是不充分的。所以说,这种价值形式还只是一种不充分的胚胎形式。(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出现了私有制,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换逐渐为个人之间交换所代替,交换成为经常发生的现象,一种物品经常与多种物品相交换,它的价值由多种其他物品来表现,所有物

23、品都可成为其他物品的等价物。如10151=2010或斤茶叶或尺布只羊或斤米或捆烟叶或其他商品比较:比较: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相对于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有进步: 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各种商品的交换比例与其价值量趋于一致。以上两种价值形式还只是属于物品的直接交换。由于物物交换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诸多不方便,随着交换的日益发展,其缺点也就日益暴露出来。(3)一般价值形式由于日益增多的物品进入交易市场,必然会有某种物品进入交换的次数较多,其使用价值较多地为进入市场的人们所需要,称之为一般等价物,物品要交换时,先换成一般等价物,再用一般等价物换成所需物品。一般价值形式会表现为:一

24、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该等价物消除了物物直接交换的许多困难,但是没有真正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妨碍了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101520110或斤茶叶或尺布或斤米只羊或捆烟叶或其他商品(4)货币价值形式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继续发展,从一般等价物中分离出一种商品经常起着一般金融学教案- 10 -等价物的作用,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这种特殊商品来表现,这种特殊商品成为了货币商品。在长期演变过程中,最终金、银取得了这个一般等价物的垄断权。货币价值形式表现为: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一般等价物:从商品界分离出来专

25、门充当其他商品统一的价值表现材料的特殊商品。 一般等价物是交换发展的结果。 一般等价物只有固定在某一商品上时才转化为货币。2.2.具体的历史分析法具体的历史分析法马克思运用具体的历史分析法,通过考察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来揭示货币的产生,侧重于说明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原始社会不存在商品和货币,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情况发生了变化。在社会分工条件下,生产者的劳动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劳动,称之为社会劳动。但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私人生产者的劳动是对私人有直接意义的劳动,称之为私人劳动。这样就产生了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途径就是商品交换。一切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耗费了一般

26、人类劳动或叫做抽象劳动的产物。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抽象的劳动就是价值。价值本身是抽象存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只有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得到表现,价值表现的过程也就是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的过程。结论:结论:(1)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适应交换的需要而自发地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2)商品变成货币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产物。 货币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自发地产生的。(3)商品变成货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即四种价值形态的演变过程) ,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形态的生产关系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

27、映特定形态的生产关系“只要理解了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货币分析上的主要困难就克服了。 ”马克思。马克思从分析商品的产生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着手,研究了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进而又从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货币的起源。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1)货币是表现一些商品价值的工具。(2)货币具有直接同一些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总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表现、衡量和实现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货币的共性;货币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这是一定社会形态下货币所具有的特性。金融学教案- 11 -在奴隶社会,货币作为购买奴隶的工具,反映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关系

28、;在封建社会,封建地主以货币地租的形式来剥削农民,货币体现着封建主残酷剥削农民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转化为资本,被资本家用来购买特种商品劳动力,成了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可以自觉地、有计划地利用货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货币反映着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间的新型关系。如何全面、科学地认识货币的本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特征是不随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是货币在各种社会中的共性。货币反映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与特定社会形态密切联系的,是货币在不同社会制度下所表现出的特性。三、货币定义三、货币定义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起一般

29、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货币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生产关系。四、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的类型四、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的类型历史上的种种货币形态十分庞杂,从历史的发展过程:名实相符(实物货币)名实不符(代用货币)名实脱离(信用货币、金融性货币等)来看,我们可以将货币分为三种类型。1 1. .实物货币实物货币在人类历史上,牲畜、盐、茶叶、皮革、酒、贝壳、铜、铁、银、金等都充当过货币,中国历史上最早(公元前 2000 年至春秋时期)的实物货币是贝。早期的实物货币存在实物笨重、携带不便、难以分割、质地不一、易遭损失等很多天生的缺点。后来实物货币逐渐稳定地由金、银、铜等金属货币担当。中国最早的货币金属是

30、铜和金。世界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中国春秋初期约公元前 800 年的布币、刀币、铜贝。其四个主要特征是:普遍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值均质可分性;轻便和易携带性。2.2.代用货币代用货币纸制的货币凭证, 能在市面流通, 被人们普遍接受。 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可兑换银行券是它的典型代表,它附属于金属货币。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属货币作为保证,可自由地用代用货币向发证机关兑换成实物货币,如金、银等。印制成本较低,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切割;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当然,代用货币也有缺陷,如易伪造和损坏等。这种货币之所以被历史所遗弃,主要是因为以贵金属作为保证和准备金,跟不上日益扩大的商品生产

31、和流通的需要。3.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信用货币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当局发行并提供信用保证,但发行量须控制在经济发展需要的限度内。 与贵金属货币脱离关系, 不可兑换贵金属货币。 主要以银行券、金融学教案- 12 -汇票、支票、存款货币等形式存在。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所代表的货币价值,所代表的货币价值可能发生贬值或升值。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一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二是人们对该货币抱有信心。信用货币的主要类型:(1)辅币辅币:多用贱金属制造,主要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2)现钞现钞:多数由一国中央银行印制发行,主要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3)银行存款银行存款:银

32、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按照国家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的规定,每个企业都要在银行开立账户,称为结算户存款,用来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结算。它是经济交易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4)电子货币电子货币: 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用电子数据形式实现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功能的货币形式。如信用卡、贮值卡、电子钱包等,以及利用自动柜员机、电话银行和电脑网络银行等电子支付系统使用的货币。它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信息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总之,货币形态的演变依据于信用关系的不断拓展,它的外在形式也不断地脱离具体物质形态的束缚,逐步地抽象化和虚拟化。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货币“量量”的规定

33、性的规定性货币“量”的规定性解决的是货币的范围问题,即“货币是什么” 。一、西方学者的观点一、西方学者的观点西方学者通常将货币定义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1 1. .货币量定义的基本内容:货币量定义的基本内容:货币包含两个内容: 通货和活期存款。 如果用C代表通货,dD代表活期存款,1M代表货币量,则1dMCD金融学教案- 13 -银行体系以外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的现金, 包括钞票包括钞票商业银行活期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帐户的余额存款帐户的余额通货和活期存款通货和活期存款2 2. .货币量定义的扩展:货币量定义的扩展:克劳尔认为银行透支额、信用卡和旅行支票也应包括在1M中。如果以T代表这些信用工具,则

34、1M的定义修正为:2dMCDT克劳尔的观点遭其他学者的反对。他们认为,将这些信用工具也包括在1M中不仅理论上讲不通,而且在计算上有重复,因而是不可取的。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西方学者认为:从货币的储藏职能来看,商业银行体系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也是货币。如果以sD代表商业银行体系的储蓄存款,以tD代表商业银行体系的定期存款,以2M代表较广义的货币量,则有:21dststMCDDDMDD另有一些学者认为:西方国家能够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除了商业银行体系以外,还有各种专业银行,以nD代表商业银行以外金融机构接受的存款,以3M代表更广义的货币量,则有:32nMMD以英国的雷得克里夫为主要代表认为:现代

35、社会不少金融工具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或货币性。除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款外,不少金融或信用工具,如大企业的短期债券、人寿保险公司保单、互助基金及退休基金股份等,也应属于货币,如果以L代表银行与金融中介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流动资产,以4M代表更广义的货币量,则货币的定义进一步扩大为:金融学教案- 14 -43MML目前比较有倾向性的意见还是将1M作为货币的基本定义。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1 1. .“窄窄”的定义:的定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指出: “我们这里所说通货的量,指的是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 ”2 2.

36、 .“宽宽”的定义:的定义:马克思指出:职能资本家“要预付的资本必须以货币形式预付,并不会由于这个货币本身的形式不论是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价值符号或其他等等而消除。 ”马克思有时还把各种货币形式称为“货币的不同的文明形式” 。马克思对货币量范围的论述,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在当今社会,纸币已经基本丧失金铸币固有的保值功能,与用于转账的存款的差别逐渐缩小。在现金和存款的转化条件取消的情况下,宽、窄定义基本没有差别,生搬硬套是会出现谬误的,这一点我们是有教训的。三、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三、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思想上的束缚和教条主义,将货币量的定义局限为现

37、金或“钱”的范畴,货币政策也以此来确定。这种思想和观念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形成的,即传统观念形成的原因:出于“理论考证” ,片面引用马克思的论述。马克思说过,通货的量是指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来自“国外引进” ,承袭前苏联的理论观点。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不承认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因而也就不承认主要为生产资料服务的非现金结算,即存款的转移属货币流通范围。依据“实际情况” ,现金与存款不能自由转化。在我国过去实行严格的高度集中的资金计划管理制度下,存款和现金不能够自由转化,存款部分总是在银行账户上转来转去,收支相抵为零,也就谈不上存

38、款货币量的探讨问题。误区:误区:认识的片面性导致实践的片面性,主要表现为:(1)衡量货币流通状况是否正常只着眼于一个指标:现金流通量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之间的比例。现金过多人心惶惶,而对存款余额的增大简单理解为现金回笼,甚至认为是好事,未能认识到这也是货币供给量增大的表现。(2)分析物价上涨只局限于一个原因:现金发行过多。由此认为控制现金发行和组织现金回笼是稳定物价的唯一方法。(3)不承认转账结算领域中的存款属于货币。实际上否定了这个领域有商品生产金融学教案- 15 -和商品流通的存在。(4)无视存款通货的膨胀。简单推论只要现金发行不超计划,预期的信贷平衡即可实现,随即通货膨胀也能制止。结论:结

39、论:实践证明,统一的货币流通应该是包括现金和存款的“大货币流通”范围:(1)货币流通规律的客观要求;(2)正确全面地衡量货币供给状况所必需;(3)真正解决整个货币流通中存在问题的条件。四、货币量的层次划分四、货币量的层次划分1.1.货币供给层次的涵义货币供给层次的涵义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西方国家对货币量层次指标系列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世界各国均根据不同情况和要求,公布了各自的“货币供给量层次指标系列” ,并根据理论进展状况和实际操作经验作适当调整。各国一般以流动性为依据,以存款及其信用工具转化为

40、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为标准进行相应排列,对货币供给进行层次划分,并用符号来表示。通过对相关指标的控制达到对货币量进行控制的目的。货币层次划分的重要性货币层次划分的重要性: :(1)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货币,需要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货币供给的计量有科学的口径。(2)处于不同层次的货币,货币性不同。(3)由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不同,特性不同,调控方式也不同,因此划分货币供给层次有利于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美联储公布的美联储公布的“货币层次系列货币层次系列”(1984(1984 年年 3 3 月月) ):1M= 通货+旅行支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可转让提单+自动转帐的储

41、蓄存款+信贷协会股份存款帐户+互助储蓄银行活期存款。2M=1M+货币市场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即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美国居民持有的即期欧洲美元存款+货币市场互助资金3M=2M+大额定期存款+中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金融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存款+美国公民持有的中期欧洲美元存款L=3M+其他流动资产(包括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财政部债券、美国储蓄公债等)金融学教案- 16 -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货币层次划分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货币层次划分1M=现金+银行同业以外的活期存款2M=1M+银行同业以外的四年内定期存款3M=2M+有法定通知期的储蓄存款2.2.流动性流动性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层次划

42、分的基本原则三种不同的意见:三种不同的意见:(1)按货币周转速度来划分。但不能包括非商品性款项。(2)按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但变现率高的存款并不是最活跃的购买力。(3)按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按流动性划分的理由:按流动性划分的理由:(1)能准确地把握流通中货币的各种具体形态在运动特性或活跃程度上的区别;(2)有利于掌握不同货币构成和大体相对应的商品构成之间的对应关系;(3)包含有中央银行在分析经济动态变化基础上对某一层次货币的控制能力货币层次划分的原则货币层次划分的原则: :流动性作为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在货币层次指标系列的划分上应把握两个原则:(1)现实性:层次指标系列的划分宜粗不宜细。(2)

43、可测性:各货币层次的排列内容有准确可靠的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学会关于货币层次划分的讨论意见中国金融学会关于货币层次划分的讨论意见: :0M=现金1M=0M+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2M=1M+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3M=2M+全部银行存款3.3.相含层次中的控制重点相含层次中的控制重点西方国家对货币层次的控制:西方国家对货币层次的控制:从西方国家控制货币量的实践经验和总的趋势来看,初期的货币量控制大多以1M为主;近年来更多的国家则从1M转向2M,以2M为主。原因原因 :2M与经济活动的关系的密切程度高于1M。主要表现在2M的流通速度比1M稳定。金融学教案- 17 -

44、2M比1M更易于控制。 一般情况下,1M变化幅度很大, 而2M总量相对比较稳定。我国对货币层次的控制:我国对货币层次的控制:(1)近期以0M和1M为重点。0M主要包括个人手中持有的现金和单位库存现金, 是不受多大约束力的购买力,不易掌握和调节;它有时表现为反向运动,即市场商品充裕,现金沉淀增多,货币周转速度放慢,市场商品相对不足,货币沉淀减少,货币周转加快,从而对商品市场带来冲击。消费资料的分配主要是借助于现金实现,这部分购买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影响颇大,反应明显。从我国现状出发, 对市场发生直接影响的是现实流通的货币, 即0M和1M。 目前,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机制还不健全,将控制重

45、点由0M扩展到1M,比较容易做到。在目前, 我国资金供求矛盾时有发生情况下, 将2M作为控制重点不利于融资。(主要表现为对储蓄存款的控制)(2)中长期应将2M作为控制重点。2M与银行活动联系比其他层次要密切,特别是它包括了储蓄存款,对市场供求有重大影响中央银行对2M的控制程度远比0M和1M大得多。相对于0M和1M,2M的货币流通速度比较平稳,同货币总需求的关系最稳定,容易掌握和调整。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 货币职能有多种概括, 如交换媒介、 核算单位、贮藏手段等三个;也有概括为交换媒介、延期支付的标准、核算单位、价值贮藏等四个。马克思将金属货币(金)的

46、职能概括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五个。一、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一、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即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所发挥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金融学教案- 18 -本、最重要的职能。通过价值尺度,货币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其作用是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定价。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特点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特点(1)它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劳动时间的外在表现。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商品价值的大小由凝结在该商品中的劳动时间决定,但它不能用劳动时间表示,只能借助于货币。(

47、2)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但是必须有十足的价值。(3)它具有完全的排他性、独立性。在一定条件下,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一种商品,只有这样,商品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统一的表现。(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要通过价格标准这个中间环节完成。2.2.价格标准价格标准所谓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历史上价格标准和货币单位曾经是一致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价格标准一部分的货币本身重量单位名称和货币单位名称逐渐分离了。我国过去长期使用的“两” ,既是价格标准,又是货币单位。20 世纪初由于外国货币的流入,使中国的货币由银两变成了银圆,货币单位名称由“两”变为“圆” 。价格标准表示为 1 块银圆

48、7 钱 2 白银。英国:其货币单位“镑”原来是重量单位名称,价格标准和货币单位是一致的。1816 年采用金本位时, 规定 1 盎司黄金等于 3 镑 17 先令 10.5 便士(合 3.89375 镑) ,这里的“镑”脱离了原来的重量单位,而是单纯的货币单位,相应的英镑的价格标准就表示为:3.89375 镑1 盎司黄金由于 12 盎司1 镑(重量) ,因而也可以表示为:1 镑(重量)黄金46.725 镑(货币单位)3.3.价格标准与价值尺度的关系价格标准与价值尺度的关系不同点不同点:(1)价值尺度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形成的;价格标准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2)金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为了衡量商品价值;

49、规定一定量的金作为价格标准,是为了比较各个商品价值的不同金量,并以此衡量不同商品的不同价值量。(3)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商品的价值量将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价格标准是货币单位本身的重量,与劳动生产率无关。联系:联系:价格标准是为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而作出的技术规定,有了它,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作用才得以发挥,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4.争论:争论:在金铸币时代,不存在争论;在纸币时代,70 年代前,有的国家货币直接与黄金金融学教案- 19 -挂钩,有的国家货币与具有法定含金量的货币固定比价,有的国家货币与前两种货币有市场比价,似乎都可以说包含了黄金内容,代表了某种商品的内在价值,

50、因而具备价值尺度职能。但自 70 年代末黄金非货币化以后,这些联系都不存在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货币是否仍然代表某种货币商品是有争论的。5.5.人民币是否具有价值尺度职能人民币是否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对我国人民币是否具有价值尺度职能这一问题,经济理论界持不同意见。有的学者认为:人民币是纸币,是价值符号,所以不具备价值尺度职能。有的学者认为:货币的价值尺度是作为商品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由本身无内在价值的价值符号来担当。我国人民币之所以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是因为人民币代表了一定价值量。 至于 “一定价值量”是什么?曾有过两大派别之争:黄金派:人民币客观上代表了一定的金量。商品派:人民币以大量商品为依

51、托。二、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媒介二、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媒介即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作为价值尺度,货币证明商品有没有价值,多大价值;作为流通手段,货币实现这种价值。在货币条件下,商品交换形式表现为 W-G-W(商品货币商品),这就是商品流通。它由两个形态变化构成,即由 W-G(卖)和 G-W(买)构成。 G-W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容易实现, 而 W-G 过程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实现有点难度, 存在一定的风险性。1.1.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特点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特点(1)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需求: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 3 个要素:价格

52、(P) 、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 、货币流通速度(V).在金属货币制度下:M=PQ/V;在信用货币制度下:PQMV(2)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因而不需要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人们注意的是货币的购买力,只要有购买力,符号票券也能作货币。纸币、信用货币因此而产生。2.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作用(两重性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作用(两重性) :(1)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的扩大;(2)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卖两个环节,有可能出现买卖脱节、供求失衡现象,包含有危机的可能性。3.3.我国人民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我国人民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人民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

53、它是我国唯一合法的通货,代表一定价值量与各种商品相交换,使各种商品价值得以实现。人民币的流通具有普遍的接受性、垄断性和独金融学教案- 20 -占性。随着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的一些领域逐渐被支付手段所代替。人民币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除了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能力外,还要有稳定的购买力。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价格指数与货币购买力成反比。如物价指数上升25,人民币购买力下降 1100/12520。因而要稳定人民币购买力,首先要稳定物价,稳定物价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币的适当供给和充足的有效商品供给。三、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三、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

54、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即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表现为偿还债务或单方面支付,如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支付手段的职能最初是由赊购赊销引起的。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时空上产生了差异,产生了赊购赊销。在偿还赊买款项时,货币已不是流通过程的媒介,而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流通过程结束。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范围扩展到商品流通以外。1.支付手段职能的范围和特征:支付手段职能的范围和特征:范围:商品的赊买赊卖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范围 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领域工资和劳动报酬的支付特征:没有商品(劳务)与

55、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2.2.与流通手段相比的特点:与流通手段相比的特点:(1)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环节。(2)流通手段只服务于商品流通;支付手段除了服务于商品流通,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3)就媒介商品流通而言,二者都是一般的购买手段。流通手段职能是即期购买,支付手段职能是跨期购买。(4)流通手段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支付手段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存在债权债务关系。(5)商品赊销的发展,使买卖环节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一个很长的债务链条,一旦某个商品生产者出现债务危机,就会引

56、起连锁反应,严重时会引起大批企业破产。所以,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与扩展为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创造了客观条件。3.人民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人民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在我国,人民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在范围和数量上都超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职金融学教案- 21 -能,其职能绝大部分是通过国家银行的非现金结算实现的,表现为存款货币的流通。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是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现实货币。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执行两种职能的货币的总和。四、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四、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暂歇”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发挥贮藏手

57、段职能。原因原因: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货币等于贮藏社会财富;货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可随时购买商品。目的目的:贮藏财富,为购买或支付作准备;为投资积累资本;为预防不测之需或其他目的。发展:发展:形态变化: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方式变化:个人窖藏请人代管存入银行用途变化:单纯致富积累资本,提高消费作用:作用:金属货币制度下可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信用货币制度下形成部分储蓄,影响即期购买力。特点:特点:必须是现实的和足值的货币。必须退出流通流域,处于静止状态。人民币的贮藏手段职能:人民币的贮藏手段职能:人民币能够充当价值贮藏功能,但是前提是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这涉及到人民币

58、的货币发行问题。如果人民币发行过多,不仅现有的人民币不能发挥贮藏手段职能,原有的贮藏部分也会转化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从而冲击市场,对此我们是有过教训的。金属货币流通与纸币流通下货币贮藏的作用:金属货币流通与纸币流通下货币贮藏的作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量的作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能否发挥贮藏手段职能关键在于纸币能否稳定地代表一定的价值量。我国企业存款和城乡居民储蓄能否起到货币贮藏的职能作用尚存争议。五、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五、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即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必须脱掉“民族服装”

59、。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世界货币流通领域出现许多新的现象:世界货币流通领域出现许多新的现象:(1)许多国家的货币在国际间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一体金融学教案- 22 -化进程,许多国家的货币,如美元,欧元,加拿大元,日元,瑞士法郎等在国际间发挥着作为国际货币的三种效能: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财富转移的作用。(2)人民币在一定范畴内已被用作对外计价支付的工具。我国人民币有一定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已被用作对外计价支付的工具。(3)黄金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仍是国际间最后的支付手段。黄金仍然是国际间最后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

60、和社会财富的贮藏和转移形式。货币职能的总结:货币职能的总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先出现的两个基本职能,之后出现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既与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有密切的关系,又是以贮藏手段职能为前提的;世界货币职能是货币前四个职能的继续和发展。上述五大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并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 其功能和相互关系也有所变化。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制度及其演变货币制度及其演变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演变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演变1.1.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的概念:是一国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货币

61、金属、货币铸造、发行流通、准备制度等。各个国家在货币问题方面都制定了种种法令和条例。这些法令和条例反映了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的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其意图总是在于建立能够符合自己的政策目标,并能由自己操纵的货币制度。(1)(1)铸币流通铸币流通金融学教案- 23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铸币演变金属条块流通(携带不方便、分割困难) 民间铸币流通(币材价值低廉、铸造分散、流通具地方性和铸币不断贬值等) 国家铸造特点:铸币材料价值较低;铸币的铸造分散,流通具有地方性;铸币不断变质。(2)(2)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的形成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为克服货币流通混乱状况以法令或条例形式对货币流通作出种种规定并使

62、之制度化的过程。货币流通的有关法规:货币流通的有关法规:建立以中央银行为唯一发行机构的统一集中的发行体系;对货币单位作出统一规定以保证货币制度的稳定;对贵金属充当币材并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作出规定;对货币发行的准备金制度作出统一规定。2.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1)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材料的确定即规定哪一种或哪几种商品(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为币材。币材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币材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货币本位。银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 金本位制 信用货币本位制(2)(2)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实际上就是价格标准。例如英国

63、的货币单位定名为“镑”,1816年5月的金币本位法案规定,1英镑含成色11/12的黄金123.27447格令(合7.97克)。美国的货币单位定名为“元” ,根据1934年1月的法令规定,其含金量为0.888671克。中国1914年的“国币条例”中规定货币单位名称为“圆” ,每圆含纯银库平6钱4分8厘(合23.977克) 。按照国际习惯,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名称;几个国家共同采用的货币单位名称,则在前面加上国家名。如英镑、美元、日元等。中国情况特别,货币单位为元,货币名称为人民币,外国人不明白,习惯称为中国“元”。(3)(3)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即

64、规定货币的本位币、辅币及其铸造、发行和流通的程序。本位币:本位币: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足值的铸币。其特点是自由铸造自由铸造: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这个制度可以保证金属货币的名目价值和实际价值保持一致,并可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使流通中的货币与货币需求量保持一致。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本位币作为法定的基本通货,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金额多大,金融学教案- 24 -受款人不得拒绝接受。辅币:辅币:与本位币相对称的是辅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辅币用较贱的金属铸造

65、。辅币的面额较小,因此使用贱金属铸造辅币,可以节省流通费用。辅币是不足值的铸币,其实际价值虽低于名目价值,但可按固定比例与本位币自由兑换,这样,就保证了辅币可以按名目价值流通。辅币只能由国家来铸造。由于辅币的实际价值低于其名目价值,铸造辅币会得到一部分铸造收入,所以铸造权由国家垄断,其收入归国家所有。同时,因为辅币是不足值的,限制铸造也可以防止辅币排挤本位币。银行券和纸币:银行券和纸币:银行券和纸币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信用货币和货币符号。1929年到1933年西方国家经济危机后,各国的银行券都不再兑现,从而演变为不兑现的纸币。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政府根据流通手段的特性,有意

66、识铸造和发行不足值的铸币,直至发行本身几乎没有价值的纸币,并通过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纸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纸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除了铸币形式的本位币及其辅币外,还有银行券、纸币或不兑现的信用货币。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通过银行的信贷业务发放,面额比较大,金属货币时代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是由财政发行的,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其前提不是发达的信用制度,而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和统一的国内市场。不能与金属货币兑换。在当代社会经济中, 银行券和纸币已经没有区别, 一是银行券不能兑换金属货

67、币,二是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信贷程序发放。(4)(4)准备制度准备制度即规定如何建立货币发行的准备金以维持货币价值的稳定。为了稳定货币,各国货币制度都有准备制度的内容。在金本位制度下,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黄金准备的用途包括:黄金准备的用途包括: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作为扩大和收缩国内金属流通的准备金;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在目前贵金属货币停止流通的条件下,货币金属准备的第二和第三个用途已经消失,只有第一个用途依然存在,因为黄金仍是国际支付和清算的最后手段。世界各国建立了以特定自由兑换的外汇如美元、英镑、日元,还有这些货币的债权等作为准备金的制度,以便用于国际支付结算。金融学教

68、案- 25 -可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3.3.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的演变从 16 世纪至今,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各个历史阶段商品经济相适应,先后出现过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三种金融货币制度,最后过渡到当今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1)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概念:概念: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金属货币制度。类型类型:银两本位制(中国)与银币本位制(欧洲)。银两本位银两本位是以白银重量“两”为价格标准,实行银块流通。银币本位银币本位则是国家规定白银为货币金属,并要求铸成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银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成和自由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银币或白银;银

69、币和白银可自由输出或输入,以保证外汇市场的稳定。崩溃原因崩溃原因:世界白银价格剧烈波动,币值不稳定;银币体重价低不适合用于巨额支付;白银质地易于磨损。(2)(2)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概念概念: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制度。类型类型: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最初采用的是平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国家不规定金银币的兑换比率,由市场自发调节决定。这种制度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但由于金银比价不断变化,从而使不同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也不断发生变化,造成交易紊乱。双本位制双本位

70、制:即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金银之间的比价,金银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的本位制。这种制度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但是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价值规律,要使金银比率真实反映市场价值的情况,就应使法律规定的比率与市场比率保持一致,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做到,就出现了“劣币逐良币”现象。劣币驱逐良币:劣币驱逐良币: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格雷欣法则) ,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在金银复本位下, 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 但实际上,

71、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历史上这种情况多次出现。实践证明,金银复本位制度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跛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即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时期的一种货币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金铸币和银铸币都规定为本位币并有固定兑换比率,但国家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金融学教案- 26 -银币不允许自由铸造,这就决定了银币在现实流通中无法起到本币的作用而仅仅充当辅币角色。(3)(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概念:概念: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类型类型: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72、:金币本位制是国家规定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铸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英国是最早(1816年)实行金币本位制度的国家。金币本位制的主要特点主要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从而保证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从而保证世界市场的统一和汇率的相对稳定。金币本位制度的瓦解金币本位制度的瓦解: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金币本位制度稳定因素受到破坏。世界黄金存量的分配极不平衡,纸币的大量发行,限制黄金的自由输送。一战后,许多国家放弃了金币本位制,在资本主义相对

73、稳定时期(19241928年) ,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荷兰等,在无法恢复金币本位制的基础下,改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度。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生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是国内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的制度。金块本位制虽然没有金币流通,不允许金币自由铸造和流通,但在名义上仍然为金本位制,允许黄金自由输出入或外汇交易,并对货币规定有含金量。在金块本位制的条件下,银行券是流通界的主要通货,一般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金币, 只能有限度地兑换金块。 从而限制了黄金每次兑换的起点额度。金块本位制度实行的条件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拥有大量用来

74、平衡国际收支的黄金储备。一旦国际收支失衡,这种虚弱的制度就难以维持下去。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后英法等国被迫停止金块本位制。当时的德、意、奥等国,不仅无力恢复金币本位制,也无力实行金块本位制,只好改行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没有金币流通,也不允许银行券等货币符号汇兑金块,而是用银行券等货币符号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在国外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并不铸造金铸币,也不允许公民自由铸造金铸币。流通界没有金币流通,只有银行券在流通,规定有含金量,银行券可以兑换外汇,其外汇可以在挂钩国家兑换黄金。金本位制的解体:金本位制的解体:在19

75、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除了个别国家以外,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放弃了金本位制度,改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金融学教案- 27 -(4)(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概念概念:以纸币为本位币,且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特点:特点:(a)信用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并由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b)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数量的限制;(c)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量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d)货币流通由政府调节,并构成对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若国家投放的货

76、币超过货币需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e)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存款也是通货。随着银行转帐结算制度的发展,存款通货的量越来越大,现钞流通量越来越小。货币信用领域出现的新现象:货币信用领域出现的新现象:(a)货币的实际流通量对商品平均价格的决定作用;(b)银行放款的投放量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c)国家对银行信用的调节成为控制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当代金融可以发挥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结构平衡、稳定物价、提高效益的功能,其前提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建立,而如何实现上述功能,则是金融研究的中心课题。因此,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理解当代金融。以上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类型发展的图示为: 银银两两

77、本本位位银银本本位位制制银银币币本本位位金金币币本本位位金金属属货货币币制制度度 金金本本位位制制 金金块块本本位位货货币币制制度度的的类类型型金金汇汇兑兑本本位位平平行行本本位位复复本本位位制制 双双本本位位跛跛行行本本位位不不兑兑现现纸纸币币制制度度二、我国的货币制度二、我国的货币制度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符号。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中国人民银行自 1948 年 12 月 1日成立以来,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形成了包括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常用简写为 RMB(Ren Min Bi) ;

78、人民币货币符号金融学教案- 28 -为“ ”(先写大写字母“Y”,再在竖划上加上两横) ,读音为“yun”。人民币按照材料的自然属性划分,有金属币(亦称硬币)和纸币(亦称钞票) 。五套人民币五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1948 年 12 月 1 日1953 年 12 月陆续发行;第二套人民币:1955 年 3 月 1 日1962 年 4 月 20 日陆续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962 年 4 月 20 日1974 年 1 月 5 日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1987 年 4 月 27 日1998 年 9 月 22 日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999 年 9 月 28 日。除 1、2、5 分三种硬币外

79、,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流通的人民币是第四套人民币和第五套人民币, 以第五套为主, 两套人民币同时等值流通;流通的纸币:1、2、5 角,1、2、5、10、20、50、100 元;硬币有 1 角、5 角和 1 元。1.1.人民币是信用货币人民币是信用货币我国人民币是信用货币的性质,主要表现为:(1)人民币产生的经济基础和信用关系。(2)人民币产生的程序和信用关系。(3)人民币的运动过程和信用关系。2.2.我国货币制度的内容我国货币制度的内容(1)(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没有法定含金量,也不能自由兑换黄金。人民币的

80、单位为“元” ,元是本位币即主币。辅币的名称为“角”和“分” 。人民币的票券、铸币种类由国务院决定。(2)(2)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国家规定了人民币限额出入国境的制度,金银和外汇不得在国内商品市场计价结算和流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外汇,在国家统一规定下的国内外汇市场可买卖外汇。一篮子货币一篮子货币指作为设定汇率参考的一个外币组合,某一外币在组合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该外币在本国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为基准,是由多种货币分

81、别按一定的比重所构成的一组货币。(3)(3)人民币的发行权力集中于中央人民币的发行权力集中于中央人民币发行权掌握在国家手里,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具体掌管货币发行工作。中国人民银行是货币发行的唯一机关,并集中管理货币发行基金。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由国务院批准的额度内,组织年度的货币发行和货币回笼。(4)(4)人民币的发行保证人民币的发行保证人民币的发行是根据商品生产的发展和流通的扩大对货币的需要而发行的,这种发行有商品物资作基础。人民币的发行还有大量的信用保证,包括政府债券、商业票金融学教案- 29 -据等。国家的黄金、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发行的一种保证。(5)(5)人民币实行有管理

82、的货币制度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货币制度有管理的货币制度形式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和逐步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计划这只有形的手来灵活有效地引导、组织货币运行。对内是国家宏观调节和管理下的体制,包括货币发行、货币流通、外汇价格等都不是自发的而是有管理的;对外则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6)(6)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货币按能否兑换的不同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不可兑换货币不可兑换货币:指在实行严格的汇兑限制下,不允许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对外支付和转移。经常项目可兑换经常项目可兑换:指对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不实行汇兑限制。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即可

83、称该国货币实现了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即资本的流入、流出取消汇兑限制。完全自由兑换货币是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均可兑换。三、我国港澳台货币制度三、我国港澳台货币制度1.1.香港的货币制度香港的货币制度(1)(1)港币的发行制度港币的发行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港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港币的发行权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港币的发行须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为港币发行的指定银行。发钞银行只有在交存足够美元并获取负债证明书以后,才能发行等值的港币。(2)(2)港币的货币单位港币的货币单位香港货币单位为“元”,简称港元,用符号“HKD”表示。其

84、纸币有:1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等面额;硬币有:5分、10分、20分、50分及1元、2元和5元等面额。1元为100分。(3)(3)港币的汇率制度港币的汇率制度港元实行与美元联系的汇率制度。这一制度要求发钞银行按1:7.8的固定汇率,向外汇基金提交100%的美元作为发钞准备。其他商业银行也须以同样方式向发钞银行换取港币钞票。而超出这个范围以外的港元汇率则由市场供求决定。所以,1:7.8的汇率水平规定了发钞准备的水平,同时,也为市场汇率的变动提供了坐标。而保证市场汇率不会过多地偏离这个水平,就成为香港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4)(4)港币的可兑换性港币的可兑换性香港特别行政区不

85、实行外汇管制,港币可以自由兑换,外汇、黄金、证券、期货市场完全放开。2.2.澳门的货币制度澳门的货币制度金融学教案- 30 -(1)(1)澳币的发行制度澳币的发行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澳元为澳门的法定货币。澳元的发行权属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国银行、大西洋银行为澳元发行的指定银行。发行澳元必须有100的等值黄金、 外汇资产作准备金, 缴纳给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 (后更名为澳门金融管理局) ,作为发行澳元的担保和外汇储备。(2)(2)澳币的货币单位澳币的货币单位澳门货币单位为“澳门元”,简称澳元,用符号“MOP”表示。1澳门元等于100分。现在澳门流通的货币是1999年发行

86、的,纸币面额有5元、1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6种,硬币有1角、2角、5角、1元、5元和10元6种。(3)(3)澳币的汇率制度澳币的汇率制度澳元实施的是与港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103澳元兑换100港元。由于香港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这样,澳元实质上也就与美元建立了间接的联系汇率制。3.3.台湾的货币制度台湾的货币制度(1)(1)台湾银行券台湾银行券(1899年6月29日-1945年8月)(2)(2)旧台币旧台币(1946年5月20日- 1949年6月15日)(3)(3)新台币新台币(1949年6月15日-)1949年6月15日,台湾决定实施币制改革:第一,新台币的发行

87、机关为台湾银行;第二,实行与美元联系的汇率制度;第三,新台币以黄金、白银、外汇及可以换取外汇的物资作十足准备。1961年7月1日,台湾“中央银行”复业,收回了台湾银行的货币发行权,但仍然委托台湾银行发行新台币。台湾流通的硬币有5角、1元、5元、10元4种,纸币有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4种。总结总结:我国采用的是一国四币一国四币:人民币是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港元是香港地区的法定货币;澳门元是澳门地区的法定货币;新台币是台湾地区的法定货币;各种货币各限于本地区流通,人民币与港元、澳门元之间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决定的汇价进行兑换,澳门元与港元直接挂钩,新台币主要与美元挂钩。四、国际货币

88、制度四、国际货币制度1.1.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概念概念: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内容:内容: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作用作用: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手段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并保持对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以及保证国际收支的失衡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2.2.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1)(1)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融学教案- 31 -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1880 年1914 年),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金铸币本位制的基础之上。其主要特点是: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并

89、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各国货币都规定含金量,其汇率由铸币平价决定;国际收支差额可通过“物价铸币调节机制”而得到自动调节。国际金币本位制的崩溃国际金币本位制的崩溃: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体现的货币黄金分配的不平衡,由于世界黄金供应不稳定,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金币本位制的自动调节存在严重缺陷等原因,这种缺乏弹性的金币本位制终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崩溃并再也无法恢复起来。(2)(2)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无力恢复典型的金币本位制,只好以金汇兑本位制取而代之。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与某一实行金币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

90、货币保持一定的固定比价,并将本国的黄金外汇储备移存挂钩国家的中央银行, 通过市场买卖维持固定比价。 国内流通的货币是银行券,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金币或金块,只能兑换成能换成黄金的外国货币。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崩溃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崩溃:金汇兑本位制由于没有金币流通,银行券兑换受到限制,以及本币对英镑、美元、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的高度依赖性,因此是不稳定的国际货币制度,它只是为适应世界对黄金需求增加所导致黄金供应不足的状况而暂时存在的,当 1929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时,其崩溃也就不可避免了。(3)(3)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本位制)1944 年 7 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 44

91、 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建立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取消外汇管制,会员国在增强货币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消

92、除了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状况。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汇率,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促进了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克服了国际金本位制下储备资产不足的弊端。国际储备可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金融学教案- 32 -而不断增加,满足了国际结算对支付手段的需要和各国政府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巩固了美国的国际金融霸主地位。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大大增强了美国的国际金融实力,使美国获得了美元“铸币税”的巨大利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美元的信用保证与国际储备资产不断增长的矛盾,即“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 。汇率制度

93、过于刚性,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国际收支调节的责任不对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十分有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1960 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已超过其黄金储备额,美元信用基础发生动摇,第一次美元危机。1971 年美国首次出现了经常帐户与商品贸易的巨额赤字,黄金储备继续下降。1971 年 8 月 15 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 ,终止每盎司黄金 35 美元的官方兑换关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解体。1971 年 12 月美元对黄金贬值 7.89%。1973 年 2 月 12 日,美国宣布美元再次对黄金贬值 10%。1973 年 3 月, 剩余维持固定汇率的国家也放弃了努力, 令

94、其货币自由浮动。 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4)(4)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管理浮动汇率)1976 年国际货币基金 “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 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并达成了牙买加协议 。同年 4 月,国际货币基金理事会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第二次修正案,从而形成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新格局。牙买加体系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欧元、日元、特别提款权等与美元共同发挥储备货币的作用。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调节。除了汇率机制以外,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也发挥着重大作用。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浮动汇率合法化。会员国

95、可以自由选择任何汇率制度。黄金非货币化。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基金组织以优惠条件向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援助,以解决它们国际收支的困难。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特里芬难题” ,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金融学教案- 33 -了促进作用。以主要货币汇率变动为主的多种汇率体系安排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多变的状况。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行,各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缓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条件下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失灵的困难。牙买加体系存在的问题:牙买加体系存在的问题:“特里芬难题”依然存在,

96、国际储备增长具有盲目性容易形成全球国际储备泡沫化,加剧通货膨胀。浮动汇率制加剧了外汇市场的动荡,汇率风险加大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并引发投机资本大规模地盲目流动,破坏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缺乏效率和对称性,调节责任实际上落在逆差国和非储备货币发行国头上。IMF 受美国等少数国家的操纵,不能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贷款资金不足且不合理,作用十分有限。3.3.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国际货币制度改革(1)(1)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恢复国际金本位制。认为黄金是最理想的国际货币,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恢复美元本位制。认为美元在国际支付和国际储备中依然占有绝对优势,推行美

97、元本位的基础仍然存在。多种货币本位制。认为目前多元化的货币本位是世界趋于多中心、多极化形势的必然产物,不必进行改革。世界统一货币本位制。即建立世界性中央银行,发行世界统一的货币。(2)(2)国际汇率制度的改革国际汇率制度的改革汇率制度改革必须在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之间进行选择。而目前实行完全的固定汇率和完全的浮动汇率都是不可能的。汇率目标区机制包含了浮动汇率的灵活性和固定汇率的稳定性两大优点,迎合了国际社会对于稳定汇率、缩小汇率波动幅度的普遍愿望,因而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国际汇率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还是在条件成熟时恢复某种形式固定汇率制。4.4.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概念概念:一

98、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实行协调与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最终实现统一的货币体系。发展阶段:发展阶段:萌芽阶段(1960-1968 年)。英镑区、法郎区和黄金集团启动阶段(1969-1998 年)。联合浮动欧洲货币体系高级阶段(1999 年-)。单一货币、欧洲中央银行金融学教案- 34 -(1)(1)欧洲货币一体化欧洲货币一体化欧共体早期的货币一体化欧共体早期的货币一体化(1958-1979)(1958-1979):1958 年 1 月 1 日罗马条约生效,欧共体成立。1969 年 12 月维尔纳报告通过,提出了建设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目标和分三阶段实现货币同意的计划。1973 年

99、创立欧洲货币机制,6 国实现联合浮动汇率。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1979-1989)(1979-1989):1979 年 3 月欧洲货币体系成立,先后有 12 个欧洲国家加入该体系。该体系核心内容是实行一种可调整的内部固定汇率制。该体系主要措施主要措施:创立欧洲货币单位(ECU)。建立稳定的汇率机制,确定成员国货币的双边中心汇率及对埃居的中心汇率和波动幅度限制。设立欧洲货币基金, 集中成员国 20的黄金外汇储备及等值的本国货币作为共同基金,用作调节国际收支差额和稳定汇率。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实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实现(1989-1998)(1989-1998):1

100、989 年 4 月 德洛尔报告 获准实施, 计划分三个阶段实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1990 年 7 月 1 日欧洲经货联盟第一阶段正式启动。1991 年 12 月达成马约 ,确立建设欧盟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表。1994 年 1 月 1 日成立欧洲货币局,取代成员国央行行长委员会,全面负责监督货币统一进程。1995 年 12 月通过马德里决议 ,正式定名欧元及其启动日期。1998 年 5 月, 确认 11 国为欧盟首批成员国,正式任命欧洲央行行长及其他官员。欧洲中央银行建立与欧元正式流通欧洲中央银行建立与欧元正式流通(1998-)(1998-):1998年6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并投入运作, 接

101、管了成员国的货币管理权,负责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1999 年 1 月 1 日起,欧元成为欧元区非现金交易货币,即以支票、信用卡、电子钱包、股票和债券等方式流通。成员国货币与欧元的汇率被最终锁定下来。2002 年 1 月 1 日起,欧元现金正式投入流通领域,与成员国的货币同时流通。2002 年 7 月 1 日起,成员国的货币全部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 11 国的唯一货币。至 2009 年 1 月 1 日,欧元区成员国增至 16 个。欧洲中央银行的体系结构:欧洲中央银行的体系结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采取欧洲中央银行与成员国中央银行并存的双层结构,具有独立性与全面性的特点。欧洲央行体系实施统一

102、的货币政策,其决策依据是欧元区的整体利益,具有高度金融学教案- 35 -的独立性。欧洲央行体系必须充分了解各成员国金融市场的内在特点及相互区别,考虑其对货币政策的不同反映。欧洲央行体系必须深入了解各成员国既有的货币政策及其目标,以尽可能保持各国政策的连续性。欧洲央行体系必须与未加入欧元区的其他欧盟国家加强协调,以避免双边汇率波动损害欧洲内部市场。(2)2)其他地区货币一体化的发展其他地区货币一体化的发展中东地区的货币一体化中东地区的货币一体化:以丰富的石油资源为物质基础,设立了海湾国家银行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1977 年)。拉美地区的货币一体化拉美地区的货币一体化:成立了中美洲经济一体化银行、加勒比共同体、加勒比开发银行、安第斯储备基金组织等机构。东南亚地区的货币一体化东南亚地区的货币一体化: 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 东盟各国加强了货币金融合作,加快了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和货币一体化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