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609396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香乐二中:侯生峰香乐二中:侯生峰语文学科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学科,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在教育战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 “传道、授业、解惑”一直指导着千百年来的为人师者。新课程理念给我们教育前线的老师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即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必须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 自主学习的含义及意义自主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

2、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成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破除传统观念,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敢于放手,多给时间让他们去安排,多给机会让他们去把握,多给权利让他们去选择,多给问题让他们去解决,多给是非让他们去明辨,多给疑难让他们去探讨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诸多学科中,语文教学面广量大,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它不仅要突出工具性要素: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更要突出人文性要素:情思、审美、伦理、历史文化的教育。而这

3、些必须在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中才能完成,即通过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悟,产生学好语文的内驱力,产生情感的爆发力,从而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从学生自主学习抓起,是十分必要的。二、教师必须转变的观念变“教师为本“转而“以学生为本“,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课堂上必须留足学生活动的时间;变“师道尊严“转而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中学在教中悟,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不将个人感悟强加给学生;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而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将活动落实到位;变传统的“聚焦式“的教学转

4、而为“立体型辐射型“的教学,课堂上注意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让学生生命的活力在涌动;变“知识传授“为目的转而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不将分数看作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三、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想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独闯书山学海,教师切不可在学习上包办一切。如一味地讲解,抄写,答疑;会养成他们的依赖性,泯灭他们独立思维、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带领学生接触新事物,放手让学生实践,多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会更加有利于语文的自主学习。2、 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

5、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在指导七年级下册“诵读欣赏”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阶段性的作业。即让学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筹备举办“配乐朗诵会” 。教师作为组织者,帮助学生确定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的学习服务。通过实践,学生对朗诵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在课外阅读中也加大了诗歌的阅读欣赏,陶冶了情操。而我也做到了放开扶持的双手,解开禁铟的枷锁,还给学生尝试的时间,让他们在自由天地中学习成长。这样

6、,学生的情感丰富了,视野开阔了,如果长期坚持,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并且善于品味文学。3、 给学生一个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语文新课标要求:“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这是写作教学全新理念的呈现。自主写作是对传统的被动写作的否定,它强调写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是成长发展的记录。我在指导写作训练时,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写作。先让学生有话可讲,不用命题限制学生的表达;再对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予以尊重,尽可能提供表达和交流的情景。以下是一次有关“亲情”的作文训练中学生的习作片断:“幼时的我喜爱嗅着青草,泥土的馨香,躲在外

7、公花园一隅。外公整日扣着外婆亲自编的大草帽在园中或蹲或立,伴着咔咔的剪刀声,舞摆着双臂仿佛螃蟹摆动着钳子,杂乱的草叶便乱飞着跳到我的发梢、鼻尖、肩膀上。外公便转过身,眯缝着眼睛呵呵笑着拍掉我身上的杂草。我便大叫着跑掉边回头瞅瞅笑着佯装要吞掉我的外公,忽然又返跑扑进外公宽阔的怀抱。难忘那时整日疯疯癫癫的快乐和外公慈爱的微笑。 ”从此片断中可以看到自由写作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作品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真挚的情感。4、给学生一些指导,让他们自己去归纳学习方法。(1) 、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

8、主动探求者。可见,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掌握知识,远比教师提问,学生找答案,机械记忆知识好。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如果我们只注重把每一篇课文当中出现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那么即使学生能在某次考试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他也仅仅是一个只会把各个知识点归纳及运用的“技术操作能手” ,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没有提高,语文新课程的目的并没有实现。所以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笔者要求学生在新课预习时将思考的问题写在书边上或小纸片上,以供上课时小组讨论,并通过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与

9、主动性大大增强,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2) 、指导学生自己突破疑难。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上疑难,认识模糊,学生不能回答或回答很不全面时,教师应首先重申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引导学生开拓思路;或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或循循善诱,耐心倾听学生意见,帮助他们找出认识上的误区,排除障碍,做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3) 、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学法。“学贵有方” ,可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学法,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笔者在讲授一课时,有学生对最后一课的环境描写提出了质疑,我马上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大家还在哪些课文中欣赏过景物描写?”学生们很快答出如散步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然后引导大家一起回忆两篇文章中景物描写对交代记叙要素、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作用,并进而理解环境描写与主题的关系。总之,中学语文只有讲“讲堂”变为“学堂” ,构建学习的主体,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使语文教学成为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语文课程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