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99417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合肥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合肥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合肥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合肥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市合肥市 20132013 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 钟 满 分 :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第 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 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 示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

2、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第I卷(阅读题 共66分)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 题。文化保守主义是在应对西方文化挑战的过程中,主张以传统主流文化的价值作为现代化中介 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并以传统文化为栽体引进外来文明,来实现民族生命稳定与持续过程中的文 明汇合的一种思潮。而现代中国儒学式微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华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精神。中 国现在不仅要增强“国力” ,更要回归“国性” ,因为“国性”才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根本标志。文化 保守主义的崛起,起到了制衡全球化所带来的价值世俗化的消极影响的作用。世俗自由主义使中 国

3、人权意识觉醒,有其重要的意义。但在西方,自由主义在 20世纪下半期开始走向俚俗化,鼓吹绝 对放任与自由,抛弃了古典文明教化精神,也引发了从自由放任主义向“动物化”退化的严重文化危 机。当代中国人特别缺乏对低俗文化的免疫力,不能不使人们反思自“五四”以来的激烈的反传统 主义的消极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原有的士大夫与中产阶级的精致性。新世纪之交,由于旧的文明价值被人为地铲除,在中国人的自由启蒙价值中,本来就缺少抵制 低俗化的精神资源,而主要来自美国的外来思想,又缺少了对文明德性的关切。正因为如此,如何 从传统儒家精致文化中获得制衡世俗文化冲击的资源,避免整个民族在过度世俗化过程中,

4、走向动 物化与低俗化,就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中国传统的礼文化恰恰可以转化为平衡现代中国人所追 求的自由价值的文明要件。经过创造性转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具有平衡世俗自由主义的绝对自我中心价值观的作用,具 有克服无根化与人生意义感缺乏的后现代病的作用。儒家最关键的东西是发掘人的内在资源,并使之充满人的身心,以此为基础光大,从而形成一 种人格力量,以之立足于世界,并与恶势力抗争。更具体地说,仁就是内在的精神资源,它就是把人 性中的善外化到世界上去,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精神自我实现的自得之乐。这使人脱离了低级状 态,脱离了动物性。在这个意义上,儒家学说就因其制衡动物化与人性异化的功能,而具有了强烈 的

5、现代性。论语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可以形 象地表达儒家这样一种,人格力量:一个内心充满仁的精神的人,足以对环境无所忧惧。必须指出的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复兴面临许多障碍与困境。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儒家的资源 已经几乎丧失殆尽。几代中国人已经不再接触儒家经典,人们并不了解孔子的思想,在理性层次 上,谁也说不清传统文化是什么 ,儒家有什么精华的东西值得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情感上倾向 于回归,理性上谁都说不清要回归什么,这是当下国人精神世界的困惑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回归文化保守主义,国人的心态因素先于理性认识因素。因此,传统文化的复兴任重而道远。(

6、选自萧功秦当代中国六大社会思潮析论,有删改) l与“文化保守主义”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化保守主义提出以传统主流文化价值为 代化中介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B.文化保守主义可以有效地制衡当前全球化过程中价值世俗化的不良影响。C.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必.能使国人构建原有的士大夫和中产阶级的精致性。D文化保守义在中国的复兴面临儒家传统文化资源接近完全丧失的现实。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论述了 文化保守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及在现代中国儒学式微的背景下抵制自由主义影 响所起的重要作用。B第二段.从旧的文明价值的消亡与外来思想的冲击两个

7、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具有后现代病的作用。C第 三 段 强 调 把“仁”,作为人的内在精神资源,引用论语中相关句子只是证明儒家思想所具有强烈现代性。D第四段在前文论述文彳匕保守主义的内涵价值等基础上,强调了当下国人回归文化保守主义在 茇里性认识上的茫然。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自“五四”以来,激烈的反传统主义因抛弃古典文明教化精神产生消极影响,致使当下国人丧 失对低俗文化的免疫力。B.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具有平衡世俗自由主义的绝对自我中心价值观的作用,并能克服 无根化与人生意义感缺乏。C.“仁”具有由内而外的影响力,能够把人性中的善外化到世界上去

8、,从而获得精神自我实现的 快乐,并让人脱离低俗。D.人们对儒家思想中何为精华这一问题还远未达成共识,只要国人对孔子的思想有全面的了 解,“回归”就可实现。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_7 题。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沈复余自粤东归来,有吴云客偕毛忆香、王星灿邀余游西山小静室,余适腕底无闲,嘱其先往。吴 曰:“子能出城,明午当在山前水踏桥之来鹤庵相候。 ”余诺之。越日,余独步出阊门,至山前,过水踏桥,循田塍而西。见一庵南向,门带清流,剥琢问之。应 曰:“客何来?”余告之。笑曰:“此得云也,客不见匾额乎?来鹤已过矣!”余曰:“自桥至此,未见 有庵。”其人回指曰:“客不见土墙中森森多竹者,即是也。

9、”余乃返,至墙下。小门深闭,门隙窥之,短 篱曲径,绿竹猗猗,寂不闻人语声,叩之,亦无应者。一人过,曰:“墙穴有石,敲门具也。”余试连击, 果有小沙弥出应。余即循径入,过小石桥,向西一折,始见山门,悬黑漆额,粉书“来鹤”二字,后有长 跋,不暇细观。入门经韦陀殿,上下光洁,纤尘不染,知为好静室。忽见左廊又一小沙弥奉壶出,余 大声呼问,即闻室内星灿笑曰:“何如?我谓三白决不失信也!”旋见云客出迎,曰:“候君早膳,何来之迟?”一僧继其后,向余稽首,问知为竹逸和尚。入其室,仅小屋三椽,额曰“桂轩” ,庭中双桂盛开。 星灿、忆香群起嚷曰:“来迟罚三杯! ”席上荤素精洁,酒则黄白俱备。余问曰:“公等游几处矣

10、?”云客 曰:“昨来已晚,今晨仅到得云、河亭耳。”欢饮良久。饭毕,仍自得云、河亭共游八九处,至华山而止。 各有佳处,不能尽述。华山之顶有莲花峰,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 茗一瓯。即乘山舆,径回来鹤。桂轩之东,另有临洁小阁,已杯盘罗列。竹逸寡言静坐而好客善饮。始则折桂催花,继则每人 一令,二鼓始罢。余曰:“今夜月色甚佳,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 此良夜也?”竹逸曰:“放鹤亭可登也。”云客曰:“星灿抱得琴来,未闻绝调,到彼一弹何如?”乃偕往。 但见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星灿弹梅花三弄,飘飘欲仙。忆香亦兴发,袖出铁笛,呜呜 而吹之。云客曰

11、:“今夜石湖看月者,谁能如吾辈之乐哉?”盖吾苏八月十八日石湖行春桥下,有看串 月胜会,游船排挤,彻夜笙歌,名虽看月,实则挟伎哄饮而已。未几,月落霜寒,兴阑归卧。(有删节) 注释沈复,字三白,江苏苏州人。剥啄,象声词,敲门声,此处意为“敲门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 项 是( )(3 分)A.余适腕底无闲适:恰逢 B.门带清流带:环绕C.袖出铁笛袖:衣袖 D.兴阑归卧阑:残尽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循田塍而西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 何来之迟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C叩之,亦无应 者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D实则挟伎哄饮而已 位卑则足羞6.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作者应友人之约去来鹤庵相聚,因路途不熟,误以得云庵为来鹤庵,在得云庵居者的指点下,最终得以与友人欢聚。B.来鹤庵墙内多竹,环境清幽,深闭的小门须用墙穴中的石头敲击方能使院内的人听见,此小门 门额上粉书“来鹤 ” 。C.竹逸和尚居处雅洁,其好客善饮,沉静少言,又与众人赏月听曲,可见其不拘泥于佛门的清规 戒律,颇有生活情趣。D.众人同登放鹤亭,长空映月,丛林披霜,万籁倶寂。星灿弹琴,忆香吹笛,这与作者家乡苏州的 串月胜会其乐迥异。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O分)(1) 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茗

13、一瓯。译文:_(2) 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髙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译文: _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 题。宿彭蠡馆罗隐 孤馆少行旅,解鞍增别愁。远山矜薄暮,高柳怯清秋。病里见时态,醉中思旧游。所怀今已矣,何必恨东流。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4分)答: _9.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情感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4分)答: _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1) _, (2) _。(3) _, (4) _。(5) _, (6) _。(杜甫 秋兴八首 (其一

14、 ) )乙:( 1) _,功在不舍。(荀子 劝学 )(2)诏书切峻,_。(李密 陈情表 )(3) _,守拙归园田。(陶渊明 归园田居 其一)(4)间关莺语花底滑,_。(白居易 琵章行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 (周敦颐 爱莲说 )(6)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辛弃疾 水龙吟 )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一14 题。城唐弢当我随着日者拾级而登的时候,我们正好赶上城头的黄昏。落日照大旗,风过处红绸飞舞,格格作响。刚才我还震惊于这城墙的高,现在又不能不为垣基的深厚而咋舌了。四马并行,环着城 头疾驰,可以无虞于颠仆和下坠,但要留心的是这剥落了的砖石,年久失修,乱草掩盖住窟窿,一

15、脚 踩上去便会深深地陷下的。小树在城砖的隙缝里生长,在风里摇曳。风,这城头上的风可真大,日 者的衣襟狂飞起来,他正拱着腰在找寻什么。“是这儿了。这儿!”他说。在他胸前乱草堆里有块大石,他指着上面一个磨蚀了的依稀可认的字迹。“但使龙城飞将在,”日者摇着头叹息,“汉故将军李广的碑。 ”听见李广两个字使人神往。我又回过头去看这座城,古旧然而雄伟,绵延不断的向西奔驰,把 平原和山岗连接起来,把天空和地面连接起来,暮色苍茫,北方的原野荒了,城,也愈显得衰老。“这叫做数!”日者接下去说,“当年望气的王朔替他推算,原是他命里不该封侯,纵然才气无双, 却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这儿是他长驱匈奴,也是他老来失意,终于引刀自刎的地方。 ” 日者说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