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货币银行学评级机构由谁来监督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94589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货币银行学评级机构由谁来监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华师大货币银行学评级机构由谁来监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华师大货币银行学评级机构由谁来监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华师大货币银行学评级机构由谁来监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货币银行学评级机构由谁来监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级机构由谁来监督?评级机构由谁来监督?在美国国会为调查“金融海啸”“元凶”究竟是谁的听证会上,最新的主角 竟然是被视为“金融市场看门人”的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 惠誉) 。在疯狂投资、漠视风险的十余年间,三大评级机构不仅没有中立、客观 地评定债券的信用度,反而在收取了高额评级费后,为“有毒债券”贴上“优质” 的标记,与华尔街一起欺诈全世界。曾几何时,美国政府和企业总是以美国的 价值观和标准衡量世界,而三大评级机构在美国经济霸权的保护下,以一种“天 赋”的优势地位对全球上至主权国家下至上市公司“评头论足”。而如今面对自己 种下的恶果,就连穆迪的高管也羞愧地承认, “我们将灵魂出

2、卖给了魔鬼”。美国 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再次受到全世界的拷问。“在银行和保险公司之后,轮到评级机构的老板们接受指责了。 ”法新社称, 在美国众议院政府改革与监督委员会 22 日举行的听证会上,议员们指责穆迪、 标准普尔和惠誉这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盲目跟随华尔街“发狂的暴徒”,未能 发现“停留在世界金融航线中的冰山”。三大评级机构则承认,为了保住市场份 额,他们曾违背职业操守。在整个金融体系里,评级机构扮演着金融市场“看门人”的角色,通过“评分” 来反映相关资产投资的风险度,他们亮出的“3A”评级被视为安全投资的黄金标 准。 纽约时报23 日说,从美国房贷市场的崩塌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大评 级机构

3、大大低估了市场资产的风险。2002 年到 2007 年间,三大评级机构将华 尔街制造出的数千种创新债券评为最适宜投资的“3A”级别,直到今年春季,各 评级机构才开始将新发行次级债的评级调低,7 月份后又大范围调低几乎全部 次级债的评级。美联社说,降低评级直接导致了全球投资者的恐慌抛售,从而 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而三大评级公司却早已赚取了大量利润。英国独立报披露说,穆迪的一些员工直到一年前还在为单纯追求利润 而对已经暴露出问题的证券给予过高评估,尤其是在 2004 年和 2005 年,为了 争夺市场份额,穆迪在金融衍生品的评估上不断帮着客户往最低的标准看齐。 英国金融时报23 日说,在“降格以

4、求”的原则下,三大评级机构的收入从 2002 年到 2007 年翻了一番,达到 60 亿美元。众议院政府改革与监督委员会主 席亨利.瓦克斯曼在听证会后表示,评级机构的丑闻是美国经济的一大败笔, “数 以百万计的投资者依据评级机构的评估作出判断,可他们却辜负了投资者的信 任,联邦监管机构忽视了监管,结果就是令我们整个金融体系陷入危机”。共和 党众议员谢斯不无失望地说:“我认为评级机构一点用处都没有,毫无品牌可言。 如果有钱投资,我不会信任它们。 ”尽管三大评级机构标榜“向投资者提供准确情报”,但其“预警”功能却屡遭 质疑。1992 年标普及穆迪给予倒闭的一家保险公司过高评级,令投资人损失惨重;1

5、996 年加州橘郡指控标普未能对该郡投资的基金风险进行恰当评估,导致 该郡扩大举债终至破产;2001 年安然与 2002 年世通等大公司出现财务欺诈丑 闻,评级机构也均未作出预警。被三大机构同样评定为“A 级”的企业,一家健 康发展而另一家却濒临倒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赚钱,我们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为了赚钱,我们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为了赚钱,我们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这是日听证会上披露的最具震 撼力的一句证词。此话出自穆迪一位经理级人士。三大评级机构的不光彩行为, 连日来不断被媒体揭露。 纽约时报转述曾在标普担任按揭评级业务总经理的 弗兰克.瑞特的话说,公司犯错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利益驱

6、使了行为”。瑞特在 2005 年从标普离职,他说,其实早在 2001 年标普就拥有了一套更新且详尽的 按揭贷款评审模式,却没有将其运用到随后的 250 万宗贷款案例中,因为“这种 新模式不能为标普增加利润”。日听证会上公布的标普内部的电子邮件记录 显示,一次,瑞特被要求对某个抵押债券进行评级,他请总裁提供详细资料, 但总裁的回复却是:“任何对贷款信息的要求都是不合理的。提供信用预测是你 的责任,你应该找到某种方法来完成它。 ”瑞特说:“这是我职业生涯里收到的最 令人震惊的备忘录。 ”加拿大环球邮报披露了 2007 年 4 月标普高级分析师穆 尼与同事的一次网络聊天记录。穆尼的同事萨哈说:“这桩

7、交易太离谱了。 ”穆尼 说:“我知道,咱们的评级忽略了一半的风险。 ”萨哈说:“那我们就不该对它进 行评级。 ”穆尼回复说:“我们对什么都可以评级,哪怕它是一头母牛。 ”国际先 驱论坛报的报道称,评级机构的工作人员早就知道为这些金融衍生品“涂脂抹 粉”会出事,一位标准普尔的雇员 2006 年曾对同事说:“希望这座纸牌搭成的大 厦倾倒时,我们已经赚够钱退休回家了。 ”表面上看,银行、企业似乎是评级机构的“衣食父母”,但实际上,却是后 者掌握着前者的命运。有这样一个例子。德国再保险业巨头汉诺威再保险公司 本不是穆迪的客户。有一天,该公司收到穆迪寄来的商业信函,信中说,穆迪 愿意为该公司提供免费的评

8、级服务,并希望未来能为其提供收费服务。当时汉 诺威已经是其他两家评级公司的客户,便拒绝了穆迪。但穆迪还是开始为汉诺 威评级,并连续两年给出了很低的级别,予以公布。汉诺威仍坚持不予付费。 2003 年,在其他评级公司都认为其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穆迪突然把汉诺威 的债券级别降至垃圾一级,结果引起抛售潮,几小时内就损失了近两亿美元。 汉诺威最终不得不向穆迪投降。美国商业周刊23 日题为“找出信贷市场最弱一环”的文章质疑说,标准 普尔综合指数中被评为最有价值的 181 家企业和机构,实际背负着 3880 亿美元 的债务,这样的信誉指标究竟从何而来?让我们看看三大评级机构的收入构成 吧。向客户收取年费

9、以及对每项评级收费是评级机构的主要收入。也就是说, 他们一边从受评级的上市公司那里收取费用,一边又要向投资者提供有关上市公司的情况。而一些投资银行为了拿到好的评级,往往“货比三家”,挑选能给 自己最高评级的机构。2001 年以前,评级机构为企业评级所得到的收入占其收 入的绝大部分,但随着近年来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膨胀,为房贷相关的抵押贷款 证券评级的收入大大超过了主业收入。去年 8 月,标准普尔对外发言人克里斯 阿特金斯在时代杂志上撰文称,他们为次级债评级的收费是为公司 债券评级收费的 3 倍,价值 10 亿美元的次级债可以给评级公司带来 120 万美 元的收入。从 2002 年至今,与次级债相关的证券已发行了万多亿美元,初步 估算,这给三大评级机构带来了亿美元的收入。在利益驱动下,评级机构 不再客观。以往,美国非金融企业发行的证券能得到最高的“A”级的比例很 小,但近年来几乎 90%的次级债被评为这一等级。思考:思考: 评级机构在金融风暴中的表现给我们什么启示?评级机构在金融风暴中的表现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国评级机构我国评级机构 存在这样的问题吗存在这样的问题吗? 怎样解决潜在的问题呢?怎样解决潜在的问题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