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医学综合第一节骨学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79858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医学综合第一节骨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专升本医学综合第一节骨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专升本医学综合第一节骨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升本医学综合第一节骨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医学综合第一节骨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骨学 成年人的骨有 206 块,占人体重的 20%,按部位可分为躯干骨 51 块,颅骨 29 块(含听小 骨 6 块) ,上肢骨 64,下肢骨 62 块 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1、骨的形态及分类 骨按照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籽骨五种 (1)长骨 呈长管状,多分布于四肢,如上肢骨的肱骨和下肢的股骨等,骨的两端膨大称 骺,其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中部细长称骨干或骨体,体内为空腔称骨髓腔,容纳骨髓。 (2)短骨 呈正方形,分布于手腕和足的后半部,如手的腕骨和足的跗骨等 (3)扁骨 呈板状,主要分布于颅盖、胸腔和盆腔壁部,如颅的顶骨、胸部的肋骨和骨盆 的髋骨等,对其内部器官起保护作用

2、。 (4)不规则骨 形状不定,主要分布于躯干、颅底和面部,如躯干的椎骨、颅骨底的颞骨 和面部的上颌骨等。有的颅骨内含有空腔,可对发音起共鸣和减轻颅骨重量的作用 (5)籽骨 形如豆状,主要分布于手和足的肌腱内,并位于着力点处,肌腱通过它,既可 改变力的方向,又可减少摩擦。 2、骨的构造 骨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构成。 (1)骨膜 是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纤维膜,覆盖于骨的表面,坚韧,富有血管神经。骨 膜的内面含有大量的成骨细胞,对骨的营养、生长、再生具有重要的作用。长骨的骺表面 无骨膜覆盖,覆有光滑的关节软骨,形成关节面。 (2)骨质 由骨密质和骨松质形成。骨密质位于骨表面,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

3、构成,有 较强的抗压力作用,骨松质分布于长骨两端和短骨内,呈海绵状,由交错排列的骨小梁沿 压力和张力曲线排列形成。颅盖骨的骨密质形成扁骨的内板和外板,两板之间的骨松质称 为板障,内有板障静脉 (3)骨髓 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分布于骨松质内,由造血功能。黄骨髓分布于 骨髓腔内,主要为脂肪组织,无造血功能,大量失血是可转化为红骨髓进行造血。一般在 5-7 岁出现黄骨髓。 第 2 节躯干骨 1、躯干骨的组成 成人躯干骨由 24 块椎骨、1 块骶骨、1 块尾骨、12 对肋骨和 1 块胸骨组成 2、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1、一般形态 椎骨属于不规则骨,有 1 个椎体、1 个椎弓和 7

4、个突起 (1)椎骨 立方体状,位于椎骨前方,承受头颅及胸腹、上肢的重量 (2)椎弓 弧形骨板。椎弓根部上下缘由椎切迹。相邻的两椎弓根的椎切迹围成椎间孔, 通过脊神经。椎弓上发出 7 个突起(2 个上关节突,2 个下关节突,2 个横突和 1 个伸向后 方的棘突)椎体和椎弓围成锥孔,全部锥孔叠加成椎管。 2、各部椎骨的特征 (1)颈椎 横突上有横突孔,通行椎动脉、椎静脉;除第 1、第 7 颈椎外,棘突末端分叉; 椎体小;锥孔呈三角形 第 1 颈椎:无椎体、棘突,只有前弓、后弓和左右两个侧块,呈骨性环故称寰椎。前弓 后面有齿突凹 第 2 颈椎:椎体上面有齿突,又称枢椎 第 7 颈椎:棘突长,末端不分

5、叉,水平伸向后方,又称隆椎,是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 志 (2)胸椎 椎体和横突有肋凹,棘突长伸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3)腰椎 椎体肥大;棘突呈板状,矢状位水平向后3、骶骨的形态 骶骨是由 5 块骶椎融合而形成的三角形骨,底向上,尖向下,前面光滑凹 陷,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是产科测量骨盆入口大小的重要标志。有 4 对骶前孔。后面 粗糙,有 4 对骶后孔,侧面外侧有一耳状面与骶骨耳状面形成的骶髂关节。骶椎棘突融合 为骶正中嵴。正中嵴下方裂口是椎管裂孔,通骶管,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为骶角,是 椎管麻醉的体表标志 4、尾骨 由 3-4 块退化的尾椎融合形成 3、胸骨 胸骨为扁骨。分为胸骨柄、胸骨

6、体和剑突三部分。柄的上缘凹陷为颈静脉切迹,两侧有锁 切迹。外侧缘有第 1 肋切迹。柄体交界向前凸出称胸骨角。胸骨角外侧与第 2 对肋相交接 是临床计数肋的标志。胸骨体外侧缘接第 2-7 肋软骨 4、肋 肋 由前部的肋软骨和后部的肋骨构成,共 12 对 1、肋骨 呈长弓形扁骨,分前后两端,后端稍膨大称肋头,肋头后外方有一隆起称肋结节。 肋的内面下缘为一浅沟,称肋沟,此沟有肋间神经和血管经过 2、肋软骨 为连接在肋骨前端的软骨 第 3 节 颅 颅的组成和名称 颅由 23 块颅骨组成,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1、脑颅骨 脑颅由 8 块骨的组成,它们围成颅腔,容纳、保护脑,主要由居正中底部不成 对的额骨

7、、筛骨、蝶骨和枕骨以及顶部中线两侧成对的顶骨和颞骨构成。脑颅居颅的后上 方,以眶上缘和外耳门到枕外隆凸为界分为颅顶和颅底两部分。颅顶结构主要有冠状缝 (额、顶骨之间) 、矢状缝(左、右顶骨之间) 、人字缝(顶枕骨之间)以及位于额、蝶、 顶、颞四骨交汇的 H 形缝区,称为翼点,此处骨质薄,内有硬脑膜中动脉通行,翼点骨折 易损伤脑膜中动脉导致颅内血肿 2、面颅骨 由成对的鼻骨、肋骨、颧骨、下鼻甲、颚骨、上颌骨和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 及舌骨共计 15 块骨组成。面颅骨围成眶腔、鼻腔、口腔,构成颜面的基本轮廓,居颅的前 下方 3、鼻旁窦 (1)骨性鼻旁窦,共有 4 对,包括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8、(2)骨性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 额窦位于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最大,位于鼻腔 两侧的上颌窦内,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的窦口高于窦底,上颌窦炎症时,脓液不易引流, 故病情易迁延;筛窦位于筛骨内,由许多不规则的小房组成,可分为前、中、后小房,前、 中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小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 第四节 一、上肢骨的组成1 上肢带骨 :锁骨、肩胛骨2 自由上肢骨:上臂:肱骨前臂:桡骨(外侧)尺骨(外侧)手骨:腕骨(8 块) 、掌骨(5 块) 、指骨(14 块) 2、腕骨的组成和排列顺序腕骨 8 块,排列成两排,弧形排列在掌面形成腕骨沟,近侧列有桡侧向尺侧为手舟骨、 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第五节 1、下肢骨的组成下肢骨 1、下肢带骨:髋骨;2、自由下肢骨:大腿骨(股骨)髌骨小腿骨(胫骨 内侧)腓骨(外侧)足骨(跗骨 7 块、跖骨 5 块、趾骨 14 块含拇趾 2 节,其余均 3 节)2、髋骨的组成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融合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