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1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79355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测试卷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6060 分)分)1.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A 刺细胞 B 触手的缠结 C 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2、鱼类的呼吸器官是 ( )A 口 B 鳃 C 肺 D 皮肤3、下列哪些特征有利于鱼类克服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 )A、身体呈梭形或流线型 B、体表覆盖着鳞片 C、体表可以分泌黏液 D、以上三项都对4、兔的消化道与人的相比较,兔有发达的 ( )A 胃 B 大肠 盲肠 小肠 5、家鸽等鸟类的双重呼吸是指每呼吸一次 ( )A 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B 在气囊里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C 在气囊

2、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D 吸气时在气囊,呼气时在肺进行气体交换6、鸟类最发达的肌肉是 ( )A、两翼上的肌肉 B、两腿上的肌肉C、翼和脚上的肌肉 D、龙骨突上的肌肉7、蚯蚓平常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层中,但下雨后,我们经常能在地面上看到蠕动的蚯蚓,这是因为土壤中缺乏 ( )A 温度 B 湿度 C 水分 D 空气8、蚯蚓刚毛的作用是 ( )A 感觉光线 B 感觉声音 C 支撑作用 D 防护作用9、家兔与家鼠比较,在牙齿上的区别是没有 ( )A 门齿 B 臼齿 C 犬齿 10、鸟类随时随地将粪便排出体外,其原因是 ( )A 直肠很短 B 肛门很大 C 没有膀胱 D 小肠很短11、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

3、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 昆虫体表有外骨骼 B 昆虫身体分节 C 昆虫有翅膀,能飞行 D 昆虫适于陆地生活12.有可能感染蛔虫病的习惯是( )1 喝白开水 2 喝生水 3 睡懒觉 4 随地大便 5 不勤洗手 6 不勤漱口A.1、2、4 B.2、4、5 C. 1、2、3、4 D.1、2、3、6 13、海马身体侧扁,全身无鳞,躯体被骨板包围,有脊柱,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有鳍,由此可知海马属于; ( )A、甲壳动物 B、软体动物 C、鱼类 D、无法判定14、当你用手将食物放入嘴里时,上臂肌肉所处的状态(如图)是 ( )A.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C

4、.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15、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刚出生的小猪吃奶 B 马戏团里的猴子打篮球C 老鼠生来会打洞 D 鸟的筑巢和育雏16、狗无论走出多远,都能顺利地返回家,狗能返家的信息来自 ( )A、沿路的风光 B、沿路的花香 C、沿路狗的气味 D、主人的呼唤17、下面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鸟筑巢 B、母鸡产卵 C、黑猩猩搬箱子取香蕉 D、蚂蚁搬运食物18.下列全为环节动物的一组是 ( )1.蚯蚓 2.蜈蚣 3.水蛭 4.沙蚕A. 1、2、3 B.1、2、4 C.1、3、4 D. 2、3、419、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5、(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D、找到配偶20、下列各项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 )A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B 帮助植物传粉C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21、飞机机翼上的防振颤装置是模仿 ( )A飞鸟的翅膀 B、蝙蝠的回声定位C、蜻蜓翅末端上的翅痣 D、鱼的鳍22、仿生技术的含义是 ( )A 模仿动物的某种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B 利用生物体内的物质,应用到科技领域 C 模仿生物的动作,研制高科技含量的科学仪器D 利用动物“生产车间” ,制造人类所需的物质23、2005 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因发现了导致胃

6、炎、胃溃疡的幽门螺旋菌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关于这种致病生物叙述不正确 A. 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C. 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很快 D.它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24、实验课上,老师将两张刚刚制好的永久装片和两张写明“球形细菌”和“酵母菌”的标签交给你,请你借助显微镜正确地将标签贴好。你的依据是 A有无遗传物质 B有无叶绿体C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有无细胞壁25、2009 年“H1N1 甲流”席卷全球,这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此病毒不起作用,“抗生素”是指 ( )A. 一种细菌或病毒 B. 植物产生的可杀死细菌的物质C. 真菌产生的可杀死细菌的物质 D. 细菌产生的可杀死真菌

7、的物质26、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 )高温灭菌 接种 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恒温培养A B C D27、食品放在冰箱中保存的时间长一些,主要是因为 ( )A 没有细菌生活的环境 B 细菌的繁殖速度很慢 C 没有真菌 D 细菌很少28、下列哪种表述不准确:一个细菌就是一个 ( )A 细胞 B 生物 C 个体 D 器官29、细菌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是因为 ( )A 利用芽孢保护 B 结构太小,受到的伤害小C 有鞭毛可以流动 D 对外界刺激反应不敏感30、下列真菌中属于单细胞个体的是 ( )A 青霉 B 曲霉 C 酵母菌 D 平菇 31. 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

8、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这是由于A 空气缺氧 B 水中缺氧 C 缺乏饵料 D 池塘缺水32. 在深海的火山口发现了古细菌,这说明 ( )A 细菌生存能力很强 B 细菌分布广泛 C 现代细菌生存能力不强 D A 和 B33.与蝌蚪相比,只有成蛙才具有的结构是( )A.鳃 B.后肢 C.尾巴 D.肺34. 在界、门、纲、目、科、属、种的七个等级中,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等级和最多的等级分别是 ( )A.界、种B.种、界 C.科、门 D 目、界35. 真菌和细菌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 ( )A水份、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B水份、适宜的温度、无机物 C水份、较高的温度、充足的食物 D水份

9、、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36. 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 隔绝空气,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B 造成缺氧环境,抑制酵母菌的发酵C 利于醋酸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 D 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37.涡虫的体形是 ( )A 左右对称、背腹扁平 B 辐射对称、左右扁平 C 左右对称、上下扁平 D 不对称、梭形38.在观察蚯蚓运动的试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 )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B.有利于蚯蚓正常呼吸 C.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 D.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39.能引起血吸虫病的动物属于下列哪一类 ( )A 腔肠动物 B 扁形动物

10、C 环节动物 D 软体动物40.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比两栖动物高等的主要特点是( )A.用肺呼吸 B.能在陆地上爬行 C.体表被毛 D.体内受精AF FEBCD二填空题(二填空题(2424 分)分)1、珊瑚虫等动物的特征是,有口无 ,这些动物称为 。2、动物先天性行为是 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3、昆虫身体一般分为 、 和腹三部分。4、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 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6、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 动

11、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7、鸟类的体表被覆 ,前肢变成 ,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 。这些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相适应的。8、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_。9、骏马奔驰,雄鹰展翅,这一个个动作都需要骨、 和 三部分的共同协调配合完成。10、假设手上此刻有 100 个细菌,细菌每 30 分钟繁殖一代,4 小时后手上的细菌数目是 。11、细菌有 状, 状和螺旋状三种不同形态12.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13 提出了保存酒和保存牛奶的高温消毒法,后人尊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14牛、马、羊都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它们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三、识图与实践活动(三、识图与实践

12、活动(2020 分)分)1左图关节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填写图中各部分结构名称。 (2)就你自己身体上的关节,试着填写两个 。(3) 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 绕着 活动,于是产生运动。2 2右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A 是 B C D E (2)F 是 ,它使细菌能够运动。 (3)该细菌的结构中没有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 ;营养方式是 ,生殖方式是 .(4) 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四实验与探究题(四实验与探究题(2020 分)分)1、通过你对鲫鱼的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鲫鱼口的前方,仔细观察,这些墨汁会顺着鲫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