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第十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579332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 第十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物理 第十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物理 第十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物理 第十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 第十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 第十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心 用心 专心1第第 三三 节节 探究探究 物质的比热容物质的比热容预习提示预习提示1. 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一样吗?2. 什么是比热容?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 比热容的国际单位是什么?怎么读?4. 水的比热容是多少?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5. 举例说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会查比热容表。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的精神。 养成实事求是、新生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2、探究比热容的概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提出问题猜想讨论反驳实验检验 得出结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 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中,石棉台,酒精灯,热得快,蒸发皿,沙子,水,煤油, 天平,温度计,秒表,烧杯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1. 新课引入新课引入 师: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 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说明: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甲):在岸上散步凉爽,因为

3、沙石温度低。 生(乙):划船到海中更凉爽,因为水温较低。 生(丙):一样凉爽,因为气温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板书课题:三、比热容) (说明: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爱心 用心 专心22.2. 进行新课进行新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 生(齐):半壶水容易烧开。 师: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 生(齐):一壶水烧开需要时间长。 师(继续提出问题):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 想一下。 (说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

4、生的发散思维。 ) 生(甲):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生(乙):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生(丙):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多少都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 得出结论。 )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结论。 师(继续提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 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说明: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以求思维的多样性。 ) 生(甲):吸收热量不相同,夏天到海边洗澡时,会感觉沙子烫脚,而

5、海水却比较凉;水吸收 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本领大。 生(乙):吸收热量相同,因为它们受同样的太阳光照射。 师(总结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怎样比较 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请同学们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并设计方案。 (说明:教师要加入学生的探究设计环节,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 教师让学生进行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并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生(甲):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 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生(乙):用相

6、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 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说明:高效率的交流,使学生从别人的方案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 教师将实验设计中相同或相似方案的学生重新分组。 (说明:重新分组后,学生有了归属感、荣誉感。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形成 合作、竞争的学习气氛。 )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应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先提出来讨论,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设置问题:1.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或水和煤油) 2.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 3.怎样确定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学生思考、讨论,并逐一回答。 师:请做完实验的同学将

7、数据填到黑板上的表格中。学生进行实验,填表:表 1 质量相同、加 热时间相同时: 表 1 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时 水沙子(煤油) 升高的温度/ 表 2 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水煤油(沙子) 升高的温度/ (说明:取得学生大量的数据,便于总结结论。 ) 师:请同学们从这些数据中,总结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结论。 (说明:此环节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在争辩中得到提高。 )爱心 用心 专心3师:怎样表示各种物质在这种性质的差异呢?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板书:比热容概念) 师: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请同学们了解“几种物质的比

8、热容” (屏幕投影)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水4.2103铝0.88103 酒精2.4103干泥土0.84103 煤油2.1103铁、钢0.46103 冰2.1103铜0.39103 蓖麻油1.8103水银0.14103 沙石0.92103铅0.13103 师生共同分析:从表中我们了解到,水的比热容最大,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最强。水的比热容是 沙石的 4.5 倍,因此,白天在同样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小得多。这是沿海气温温差较 小的原因。夜晚,水和沙石同样放热,水温比沙石温度高,因此,晚上在岸上散步更凉爽。 (说明:学生终于明白小胖子(乙)的想法是正确的,真正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9、 生活的认知态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的这一属性? 2在自然现象中,有哪些现象可用水的这一属性解释? (说明: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后回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体现物理是有用的。 ) 生(甲):冬天暖气用水做“热源” ,因水储藏的热多。 生(乙):司机师傅用水做“冷却剂”冷却汽车发动机。 生(丙):夏天到海滨去避暑。因海滨比内陆凉爽。 (说明:同学们的讨论热情非常高涨,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与他人交 流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 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精彩举例加以鼓励。 师:请同学

10、们完成下列巩固练习。 (出示反馈练习) 1.为比较不同物质的_能力,引入了比热。水的比热是_。 2.判断:一桶水的比热比一杯水的大。 ( ) 3.铝的比热是 0.88l03J(kg)-1,这说明 1kg 的铝_。 师:请同学们思考,2kg 铝温度从 30加热到 100,怎样计算铝块吸收的热量?(屏幕显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做出解答。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热量计算公式:Q=cmt 出示反馈练习二: 1.质量为 2kg 的水,温度升高 5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质量为 5kg 的热水,从 100降到 8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计算并作答。 (说明:强化练习,加深对热量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运

11、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 力。 ) 师: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1.为什么沿海气温不像内陆气温变化显著? 2.热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哪些? 3.同学们作为 21 世纪的建设者,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提出你对热污染问题的解决设想。 (说明: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目的是唤起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开创意识)3 3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生:讨论之后做知识小结。 师: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比热容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 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爱心 用心 专心44 4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回去后,写一篇关于“热污染”的

12、调查报告。 2.完成课本上P30 13 5 5当堂检测当堂检测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_时_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它的单位 是_,读作_. 2.水的 比热容是_,读_,它的物理意义是_. 3.水的比热容是 4.2X103J/(Kg0C),冰的比热容是 2.1X103J/(Kg0C),则 1Kg 水与 2Kg 冰的比热容 之比是_ 4.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B.密度大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温度高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D.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 质的一种特性 5.很多机器在工作时温度升高,往往用水来冷却,用水冷却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的比热容大; B、水放出的热量多; C、水的密度较大,善于传热; D、自然界的水资源丰富易获得;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比热容 1概念 2. 单位: J/(KgK) J/(Kg0C) 3. 应用 二、热量公式:Q=cm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