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建模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较差群体小班教学的实验研究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9579225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建模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较差群体小班教学的实验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加建模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较差群体小班教学的实验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加建模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较差群体小班教学的实验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加建模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较差群体小班教学的实验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加建模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较差群体小班教学的实验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建模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较差群体小班教学的实验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建模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较差群体小班教学的实验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较差群体小班教学的实验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较差群体小班教学的实验研究摘要:摘要: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体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显突出,运动技能训练 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征。在我国众多高 校中,虽然普遍开设体育课程,但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运动技能发展并不明显。本 研究针对运动技能差的大学生群体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引入小班教学的教学方式,通过随 机分组、控制训练时间、强度、教师等方式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利用前后测成绩对比的 方式检验小班教学的实际效果,并用 SPSS 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小班 教学对于

2、运动技能较差群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笔者由此进行讨论,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运 用小班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并进而讨论了在实施小班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 的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体育教学 运动技能 小班教学 实验研究 前言前言 体育被作为教育学科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六艺” ,把“射”列入其中, 就体现了人们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 展,体育教育更加引起重视。20 世纪 70 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培养适应社会发 展和需要的人才” ,这类人才要拥有“健全的体魄,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第一次把身体素质纳入人才评价标准,

3、将体魄健全视为“三育”教育中的首要标准之一。 大大强化了体育教学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广泛地引起了公众对于体育教学的重 视,各国也先后不同程度地展开了对体育教学内容、教材和教法的探索与改革。 在我国众多高校,普遍设有体育课程,但是大部分课程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以班级 为组织单位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教学效果并不突出,学生的运动技能发展并不明显。采用小班教 学有助于改善这一问题,促进师生、生生交流,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 一、概念界定一、概念界定 在我国各高校,体育都被作为正式必修课程纳入大学生的课程计划,配备有专门的体

4、育教师和教材,安排固定的课时数和上课时间,其目标的之一就是促进大学生运动技能的 发展,从而达到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增强终身锻炼能力的目的。在体育课程的 教学中, “三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一直受到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及其改革 的高度关注,其中,基本技能作为“三基”的核心,其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更是体 育教学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1)运动技能运动技能 了解运动技能,我们应从“运动”和“技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运动”有广义和狭 义之分,广义的运动包括娱乐和比赛两种形式,其中竞技是运动的高级形式;狭义的运动 指个体通过各种肢体活动,对身心进行生物化改造的过程。所谓技能,

5、辞海 (教育 学心理学分卷)对其的注解是“运用知识和技能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 ,技能的习得需要 不断的重复和联系,使其达到熟练的程度。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技能可以分为三种 类型:动作技能,即协调身体运动的技能,智慧技能和认知技能。 关于何为运动技能,国内外专家对此持有不同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国外学者 克伦巴赫认为的“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相当精确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有 意识的注意的一种操作。国内学者”张洪潭(2000)则认为:“运动技能,不是运动技术加能力, 而是练习者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既程序化知识的操作状态” 。在本文中,笔者将运动技能定义为:运动技能是学习者通过后天

6、学习获得的,由知觉、动作和练习构成的一个完整 的三维体系,在神经网络、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共同控制下习得,并通过反复练习(即强 化)得以改进,这种技能不仅包括动作技能,还要有智慧技能和认知技能参与,认知技能 属于体外信息源,一般来自教学过程;智慧技能通常来自大脑皮质解释区,该解释区由躯 体感觉、视觉和听觉组成(图 1 所示) 。根据运动技能的复杂程度及其连续性可以将其分为 连续性运动技能和非连续性运动技能两种,其中连续性运动技能指能够持续若干分钟以上 并且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动作的具有重复或韵律性质的动作技能,包括跑步、游泳、爬 山、竞走、滑冰等,非连续性运动技能则指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并且有明确开

7、始和结束动作 标志的运动技能,包括投篮、跳跃、击打等。反馈图 1 运动技能获得模式学生运动技能技能差可以归结为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原因,本研究只考虑因后天环境 因素和个人因素造成的运动技能差,不考虑先天身心缺陷等因素。之前有研究证明,在后 天的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中,影响学生运动技能的因素具体包括学校体育设施、班级规模、 教师教学方式、学生自身性格与身体素质等。本研究将班级规模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用小 班教学与传统大班教学作对比进行实验,借以验证小班教学对于运动技能差的学生群体的 影响。 (2)小班教学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实践,体现了崭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精神。首先,小班 教学体现了对

8、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将学生视为具有巨大潜力有待发掘的个体;其次, 小班教学要求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重视班级学习氛围的塑造,体现了建构主 义的学习观。小班教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小班” ,其基本涵义是拥有较少学生数量的班 级,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小班的班额数有不同的界定,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明确 标准,因此,小班这一概念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相对性是指小班相比某一国家或 地区的常态班级其人数有所减少,动态性是指班额并不是唯一固定的数字,而是随着社会 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就目前来看,班级人数在 25 人以内即被视为小班。在这样较小规模的 班级中实施系统地教学,即为小班教学。 规模

9、较大班级教学通常是无反馈教学和单向反馈教学(见图 2) ,无反馈教学一般是老 师一味的教,学生一味的接受,没有互动;单向反馈比无反馈情况好些,老师在教的过程 中只是单纯的纠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进,却不管学生受教效果如何,相比规模较大 的班级,小班教学老师、学生互动,更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习需求, 因材施教,体现了对于学生地位的关注;学生人数减少,有利于教学空间环境和时间条件 的改善;提高了生均教学资源标准,有利于形成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参 与,增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态度与学习主动 性,提高学习效果。1、 无反馈教学模式信息

10、输入 (感觉过程)信息判断 反应选择 反应程序 (中枢神经系统过程)信息输出 (动作反应过程)教师教师教学生学生学2、单向反馈教学模式3、双向反馈教学模式 图 2 传统大班和小班教育三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2、实验设计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的方式,用小班教学和传统的大班教学作对比,对运动技能较差 的大学生群体进行运动技能训练,利用实验结果数据分析不同班级规模的教学效果,验证 小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有效性。丰富小班教学和大学生运动技能培养的相关理 论,为提高全体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寻求更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也为其他学科 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实验假设:相比传统的大班教学方式,

11、小班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有助 于运动技能差群体的发展。 实验对象:笔者所在高校 80 名运动技能较差学生,男女生各 40 人。运动技能较差学 生是指在大学生体能测试中成绩较差的学生,体能测试的项目包括女生八百米计时跑(男 生一千米计时跑) 、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和肺活量体重指数。 实验过程:实验设计为准实验,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实验,包括随机分配的两个 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遵循随机分配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模式: R O X O1R O O2 其中,R 指随机分配,O 指前后测成绩,X 指实验处理。在该实验中,X 指小班教学。实验分组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把 80 名大学生分成

12、同质的两组,使组间差异降到最低, 由于小班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区别在于学生人数的不同,两组只是保持内部成员性质相同, 不要求人数相等。具体分组情况为:把 80 名学生按性别分成两组,实验组 20 人,包括 10 名女生,10 名男生;对照组包括 60 人,30 名男生和 30 名女生。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处理:在本次实验中,自变量指班级规模,即小班教学与传统的大 班教学,因变量指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 无关因素的控制:在训练过程中,为排除与实验无关的因素干扰,每次训练的项目、 时长和强度均保持一致,在相同的训练场地进行,训练时间为每周三次,持续进行四周后 进行体能测试。同时,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由同

13、一位教师对所有学生进行分别训练, 测试人员是不同于训练教师的教师担任,由这一位教师对所有同学的体能进行测试。 实验结束后,把两次测验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男女生的成绩进行分别对比, 排除性别因素的干扰。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教师教师教学生学生学教师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实验结束后,笔者利用 SPSS 软件对 80 名大学生的两次体能测试成绩进行分析。首先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从整体数据上观察两个小组的学生第二次体能测试成绩是否存在差 异,分析结果如表 1:男生女生一千米握力体 重指数立定跳 远肺活量 体重指 数八百米握力体 重指数立定跳 远肺活量 体重指 数实验组348 722.3868408 5

14、21,7251对照组353 702.1067418 531,7250表表 1 1 第二次体能测试平均成绩第二次体能测试平均成绩通过表 1 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二次体能测试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实验组的 平均成绩均好于对照组,在四个项目中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是我们不能据此判断两组 数据是否存在差异,即使存在差异,简单的描述性统计也无法得出其差异程度。 80 名大学生的第二次测验成绩与他们的前测成绩是否存在差异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 第一次体能测试的平均成绩,见表 2:男生女生一千米握力体重 指数立定跳远肺活量体 重指数八百米握力体重 指数立定跳远肺活量体 重指数405682.08654385

15、01,6848表表 2 第一次体能测试平均成绩第一次体能测试平均成绩对比表 1 和表 2,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为期四周的体能训练,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 组,男女生的体能测试成绩均有所提高,但是我们无法从这些数据中看出体能训练与男女 生体能测试成绩的相关程度,简单的描述性分析只能为我们提供最表层的信息,深层次的 相关关系需要用相关性分析和统计回归的方式进行探讨。 由于样本数量较少,为保证统计结果的科学性,在描述性统计回归结束之后,笔者对 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检验值大于 0.05,方差齐性,证明两 组数据是来自于同一总体,可以进行方差检验。随后,对数据进行方差检验和相关性分

16、析, 分析结果显示,P0.05,拒绝零假设,两组数据存在显著相关,即两组大学生的测试成绩 存在显著差异。 确定两者的相关关系之后,笔者将教学方式(小班教学=0,大班教学=1)作为自变量 对两组数据进行一元统计回归,结果显示体能测试成绩与教学方式存在线性相关,小班教 学比大班教学更能促进学生体能测试成绩的提高。 4、讨论讨论 小班教学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兴教学方式,其出现既体现了公众对于提高教 育质量的深切期待,也彰显了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但是对于小班教学的效 果,目前仍存在争议,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小班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进行探讨,笔 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参照前人研究成果,运用实验法对 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检验和丰富理论,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切实提高运动技能差群 体的运动技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该实验的设计基本遵循准实验的设计模式,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进行教育实验,对自 变量进行处理,控制无关变量,将实验对象的身高、体重等变量作为恒定变量处理,严格遵守实验的真实性、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