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做学术(刘瑞奇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7796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应该怎样做学术(刘瑞奇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们应该怎样做学术(刘瑞奇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们应该怎样做学术(刘瑞奇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应该怎样做学术(刘瑞奇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应该怎样做学术用心专一用情专一 做学问,当有“孤往精神”。学术贵在专一,曰用心专一,曰用情专一。韦伯说,19 世纪以来,一切知识上的进步都是由专业人士推动的。我的补充是,那些对知识积累有所贡献的专家,多具有执著的追求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他们不是把学术当做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是赋予学术以一种与生命同价的内在的神圣性, 如黄侃说:“学问文章,当以四海为量,以千载为心,以高明远大为贵”;如熊十力说:“做学问,要像战场上拼杀一样,要义无反顾。 ”陈寅恪就是这样的典范,用余英时的话说,他“对中国文化是那样的一往情深,他 的生命已完全托付给了它,一切著述也都是为了阐发它的最深刻的涵义。怎样谈陈寅恪呢?我们

2、只需反复不断地说:文化、文化、文化。”一个好的学者,应心中有事,意中有人,眼中有泪。心中有事,即应深知人生责任所在,如王船山自题 其座右铭曰:“吾生有事” ;意中有人,即服膺在本专业登峰造极的人物,如杨时“程门立雪”,如齐白石“愿 为青藤门下走狗” ;眼中有泪,即魂牵梦绕,喜怒哀乐,惟在名山事业,如艾青诗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若为了给学术派上学术之外的用场,使学术失真变味,蜕化为追逐名利的工具、讨价还价的砝码,投机 钻营的手段,甚至如邱成桐说,“把学术搞成了权术” ;若为应付考核,晋升职称,捞取经费,甚至加官晋爵, 以及为申请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基地,进“211

3、”无不背离了学术的宗旨。在这种情形下取得的所谓的学术成果,难免粗鄙平庸、东拼西凑甚至抄袭剽窃;学人满面乞儿相,安能具备学术应有的“一切依自不依他, 高视阔步,而游乎广天博地之间”的风骨和气象?领域专一始终如一明代学者吴梦祥主张,做学问须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 年,也不见得成器。学术贵在专一,曰领域专一,抱元守一;曰持之以恒,始终如一。术业有专攻,“少则得,多则惑”;人生苦短,心无二用,须“一门深入,长期熏修”。民谚曰:干一行,爱一行;熟能生巧,水滴石 穿。做学问,打拼的是脑力,须耿耿于怀、念念不忘。一个人,毕生向学,专注,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咬住青山不

4、放松,建立并不断巩固自己专业领域的根据地,自然能够在本专业掌握话语权,取得他人无法取代 和难以超越的成就,在学术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不专心致志的学术是伪劣学术。古人云,“黄钟毁弃,瓦釜齐鸣”, “假作真时真亦假” ,目前学术界劣币驱 逐良币的现象,确也触目惊心,一如高岩所说:“众多从本质上既没有做学问的素质,更没有面壁十年、承受寂寞、将知识体系一点点向终极真理推进的伪学者充斥在中国的学术圈。”在弄虚作假、欺世盗名、投机钻营 天下滔滔者皆是的景象下,仍坚持学术操守,不慕浮名而务潜修,不慕虚荣而甘枯淡“甘受世间冷落寂寞而沛然自足” ,誓将学术进行到底的学者,已属凤毛麟角,也尤其难能可贵。 恪守学者

5、本分捍卫学术尊严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上课,谈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和金岳霖,说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 学问热爱到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得像孩子,无机心、少俗虑。朱寨说,“文革”期间,俞平伯“即使个人处于生死攸关的逆境,他对知识的崇敬追求之心也丝毫未懈”。丁肇中四十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对自己 成功秘诀的概括是: “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学术贵在专一,曰恪守学者本分,固守学术边界,捍卫和提升学术应有的地位和尊严。在古代中国,社会分工水平低,官学不分,所谓“学而优则仕”,学者与官员几乎就是一码事,都属于 “劳心”与“治人”一族。在现代西方,社会分工细致,社会多元,按照韦伯的说法

6、,社会成员分别在三个相互之间相对独立的领域各行其是、各得其所:政客贪权,谋求官场中的地位;商人爱钱,竞争市场中的地 位;学者图名,提高社会中的地位。学术界系因独立自主,方得以独成一系。但在当下,社会尚在一元和多元之间,产官学之间的界限有欠明晰,学界像官场,又像市场,学者则方 寸紊乱,“渭水钓利,桐江钓名”,有机心、多俗虑;专家之意不在学,而在乎官商之间;富贵之乐,得之心而寓之学。成功的学者似乎应该“左手生意,右手学术”;更有学者沾沾自喜,声称他能够游刃有余地使用四 套话语系统应对我们生存着的世界:学术的、官场的、商场的和江湖的。殊不知学界的阵地一旦失守,就难以追求自己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认定,其结

7、果,必然沦为权力和金钱的 俘虏、卑躬屈膝,再难以对这个世界表达独特见解,也难以拿出具有独创性的成果,学术应有的骄傲与尊严也将随之丧失殆尽。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令人欣慰的是,当下,依旧有这样的学者,他们定力十足,不媚权,不媚钱, 不媚俗,不帮忙,也不帮闲,在滚滚红尘中特立独行,“虽千万人吾往矣” ,毅然决然地摆脱鲁迅所说的“三 重奴隶”困境。他们,才是真的学者,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选自中国青年报李文)说“勤”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 ”唐代文字家韩愈说: “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8、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 ,辛勤劳动40 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 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 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出智慧。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

9、,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坚持练习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能读50 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但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读书很多,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懒惰者

10、,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惟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 ”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林家箴)选 择 诚 信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

11、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念青睐。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

12、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在你一一权衡之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横列式论述结构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结构形式,其特点是层次分明,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中心论点。三(几)个分论点要紧扣中心论点。分论点要简洁、鲜明、突出;彼此的关系是并列的。可将三个分论点锤炼成一个排比句。 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引论本论结论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