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楼美食版摄影教程01——器材篇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57794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0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楼美食版摄影教程01——器材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9楼美食版摄影教程01——器材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9楼美食版摄影教程01——器材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9楼美食版摄影教程01——器材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9楼美食版摄影教程01——器材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楼美食版摄影教程01——器材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楼美食版摄影教程01——器材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 楼美食版摄影教程 01器材篇前言:今天跟子喻妈妈聊起关于美食拍摄的话题,间中开玩笑说,我是在拿美食版当摄影版发贴的,因为美食的“色、香、味”,在网络面前,只有“色”才能被人直观的感受到,进而引发人潜在的对“香”与“味”的联想。从我在 19 楼发第一个帖子开始,就定下了以图片精美及图片量大为自己的主打,所幸得到了版内很多朋友的喜欢与欣赏,让我受宠若惊之余,也小有成就感。期间很多朋友咨询我关于拍摄的问题,每次回答都是针对不同的问题即兴发挥,回答的多了,也慢慢整理出一些自己的心得了,近期宅在家里,躲避酷暑。没啥机会下馆子,下好馆子,实在愧对我美食狗仔队成员的名头,遂准备就关于美食摄影的相关问题

2、,整理成帖,分享给大家,暂定写四章,分别是:器材篇、菜谱篇、实战篇、后期篇,希望能坚持且完整的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一:器材篇(由于本人并非什么专业摄影师,只是个摄影爱好者,以下讨论中,可能存在某些问题,欢迎指正)有道是公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我们美食版的众多狗仔或私家厨师厨娘们而言,要想让你的美食经历或私房菜能完美的呈现给广大美食爱好者,首先一套比较靠谱的摄影器材是必须的,数码相机的技术发展到现在,数码单反的价格已经很低廉了,而家用 DC(你可以理解为傻瓜机或卡片机)的成像质量也逐步提高,所以,我们的选择并不少,但美食的拍摄同人像、风景等拍摄领域相比,有其特殊性:A:通常在室内拍摄,光线

3、不足(无论是在你家还是在店里)B:室内空间普遍不够宽敞(万恶的中国地产业呀)C:美食类拍摄大多需要近摄(如果你顿顿吃的是满汉全席,要大场景拍摄,俺无话可说)以上四点是我认为美食类摄影比较特殊的四点,如果要非常完美的解决上述问题,则你可能需要多组更大光圈的顶级镜头、别墅式的豪宅、,个陪同的助手、食物美容师(真有这个职业的)组柔光灯、两组顶灯、反光板等等,大家别以为我夸张,我曾跟贝太厨房的一位主编聊过这方面的话题,他们就是差不多如此配置的(事实上,他们经常还要用到多位外聘的高级厨师) ,显然,对于我们这群肆虐在网络、荼毒众多网友屏幕的伪专家而言,要求有点苛刻了,那么如果在成本与效果之间达到完美的平

4、衡呢?首先,我们从问题 A 开始,光线问题是我们在面对美食拍摄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其实不仅仅经常遇到光线不足,事实上,我们还经常会遇到不同光源颜色的困扰,比如某酒店狂用红光灯做辅助照明的时候,如果你白平衡设置错误,照片就会偏色,不过好在这个只要试拍几张就能调整好,但光线不足带来的首要问题是你的光圈需要放的很大,否则无法保证安全快门(秒的快门速度通常是业余者的安全速度。 ) ,当无法在安全快门的情况下,释放快门,手抖带来的图画模糊,则无法避免。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你得练好铁手功,让你的安全快门速度放大到秒,通常就能面对很多局面的问题了,这是无成本的做法。然后如果你是单反相机的用户,则在经济

5、允许的情况下,换用大光圈且恒定的镜头吧,价格最低,但效果有保证的,通常是各家的50mm 的定焦头,特别是 F1.8 光圈的 50mm 定焦头,通常价格在 800左右,如果二手的,则 500 能搞定,但其效果肯定要远高于你们手头的旅行头或套头(我指那种跟机身捆版销售的那些 F4-5.6 的镜头)这里的效果不仅仅包括更大的光圈所带来的更快的快门速度,而是因为光学结构的差异化,而导致的成像效果更优秀。当然,如果你的经济实力高于 500-800,那我可以建议你购买50MM 的微距头,为什么呢?因为上面的“问题 C”,当拍摄美食时大多需要近摄,而常规镜头或普通的定焦头,其拍摄的有效合焦距离通常在 1.2

6、 米以上,其中有一些远摄镜头更是超过 1.5 米以上(我手上有个收藏版的美能达双 X,100-200mm 的镜头,有效合焦距离更是达到1.9 米) ,所以,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你靠近食物拍摄的时候,更本无法有效对焦,所以有了微距头之后,一切就变的简单多了,通常微距镜头的合焦距离是以厘米计算的,而且微距镜头在表现食物质感上,更有优势。当然,其价格要高于定焦镜头,通常 50MM 的微距镜头在3000 元以内,二手价格在 2000 元左右,注意,千万别考虑用100MM 或以上的微距镜头拍摄食物,我不相信你能在大门口找到合适的位置来拍你客厅餐桌上的食品。这张图片是月亮晶晶的,她用的是尼康的 60 微

7、60mm 的微距比较少见,貌似只有尼康有原厂这个头,可以看出,尼康的锐度是非常高的 这张是以前拍的,用的是 50 微,由于没有 50 的定焦头,所以用这张替代一下吧 sony 在用美能达的经典镜头的时候,无论在锐度还是饱和度,都非常优秀 好了,用上 50mm 的定焦头或微距头后,你会发现,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用的单反未必是全副机身,APS-C 的机身需要将你的镜头焦距X1.5 进行计算,则 50mm 的镜头,其实在实际拍摄中,是处于 75mm的焦距范围内,于是,“问题 B”出现了,由于客厅或饭店的个人空间有限,很多时候,你想拍摄餐桌的全景的时候,你根本施展不开,最后你拍摄的姿势会很不“优雅”。那怎

8、么办呢?好吧,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允许你能继续“优雅”下去,那么结合上面几个问题,你需要选择一个带有广角到中等焦距的变焦镜头,并且是恒定光圈及带有微距功能的,但通常这样的镜头在佳能来说就是所谓的红圈头、在尼康来说就是所谓的金圈头,在 SONY 来说,就是所谓的 ZA 头(蔡司)或 G 头(美能达),这些镜头都不便宜,最便宜的也得在 6000 以上(美能达因为全是二手货,所以这个价格能找到),普遍是在 8000-12000 之间,如果你可以,好吧,通常能用得起这些镜头的人,估计也都不用看我这边帖子的唠叨了,那么还有次一级的选择吗?有的,用副厂头吧,也许成像质量(特别是边缘锐度及颜色饱和度)不如以上的

9、原厂头,但重在价格便宜,比如,我近期帖子中,主要都是用腾龙的 A16 镜头拍摄的,18-50MM 的变焦、恒定 F2.8 的光圈,自带微距功能(确切的说是近摄功能)质量也不差对吧,价格在 3000 元左右,二手的话2500 左右吧,当然,其最新的升级版,B005,同样的技术参数下,增加了镜头光学防抖,价格贵了 500 块,对铁手功没心的朋友可以选用。更正一下,之前记忆有点错乱,兔宝宝的镜头是 17-35 的尼康金广角顶级牛头 貌似当初还是我帮忙提供参考意见的,呵呵 这张照片就是用腾龙的 A16 拍摄的,其性价比是非常高的 成像质量非常高,颜色的饱和度稍差,后期稍微处理一下就可以了 那么除了镜头

10、,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增加我们出片成功率的呢?答案首先是三脚架,稳定的拍摄基座,能让你在无恒定大光圈的情况下,用稳定换取慢快门情况下出片的锐度,当然,在情况不允许的时候,杯子、碗(倒扣)等等,你能在身边能马上找到,且能提供稳定支点的道具都可以替代使用。另外,快门线也是一种低成本(淘宝山寨版20 元搞定,别笑,这小东西简直超值)输出的东西,我在参加 4 队第一次聚会的时候,同时带了三脚架跟快门线,最后在很弱的光线下,得出了第一个受大家错爱的帖子。讨论完单反机后,现在来讨论一下消费级 DC 了,在 3,4 个月前,跟我所有人一样,都对消费级 DC 有偏见,但因为我当时出差北京,原定 1 天的行程被拉长

11、成了一周,而在未带单反的情况下,我只好临时买了台 DC 使用,结果效果很喜人,很多朋友都看不出来是用卡片机拍的。其实在买这台机器前,我反复研究了好几个小时,才最后确定的,要想用 DC 拍出不下于单反的效果,你选择的 DC,要保证以下几点:1:自带大光圈2:有微距功能3:带防抖(甚至说是强化防抖)而我选用的这台机器(具体型号为免有广告嫌疑就不放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评分提问,我后台收到后,逐一回复)的广告口号就是专业级的防抖,专业级的 G 级镜头(G 镜头是当年美能达的招牌,代表其最好的镜头系列,后来美能达被 SONY 收购后,就被 SONY 继承了),这台机器在普通情况下,就跟常见的普通 DC

12、没什么区别,但在弱光线或晚上的时候,它的多次曝光后再次合成出片,的确效果惊人,而类似性能的(专业级镜头+大光圈+防抖)DC 几乎各个品牌都有,松下、SONY、三星、佳能等等,你非常好选择,而且通常价格在 2000 元左右,虽然比普通的价格稍微贵一点,但肯定物有所值的。那么除了单反跟消费级 DC 外,我们是否还有第三种选择呢?特别是美食版以 MM 居多,单反的笨重(版内有位 MM 钟爱大单反,觉得不够大,不够重就不带劲,这个因为是个案吧。)但又爱美,DC 的效果比较难以控制的时候,会很纠结吧。那么去看看旁轴 DC(或部分采用旁轴结构的 DC)跟微单吧,旁轴 DC 的使用者在我们四队里,有莉莎姐跟

13、 sherly 两位,其效果不赖的,旁轴机的体积跟效果介于单反跟 DC 之间。但使用的难度要比两者都高一点,所以大家需要多练习,价格普遍在 3000-4000 之间,本人对旁轴研究不深就不多说了,而微单(微型单反)是最近 2 年新出来的事物,既 DC 体积的机身,但是可以更换镜头(当然,镜头体积要比普通单反的镜头体积要小),最初是富士跟松下以及奥林巴斯等厂商的实验性产物,现在 SONY 在主打,普天盖机的广告,你们很容易找到的,通常机身+镜头的价格在 5000 元左右如果预算充足的 MM们,别犹豫了,上这个吧,又时尚,又漂亮,效果又好,俺也很心动的。这张是莉莎姐的佳能旁轴型 DC 拍摄的,可以

14、看的出来出片质量非常好 也许只有旁轴型 DC 才能拍出这种素雅清新的照片吧,我非常钟爱这种风格的照片 这张就是我用卡片机拍摄的,你们能说这种照片效果不够好吗?呵呵 事实上,现在的消费级 DC 的素质是越来越高了,对于我们网络用美食摄影,这种卡片 DC 足够了关于镜头的讨论就此结束了,我们知道了你的预算是 500-800 可以用50mm 定焦头,你的预算是 2000-3000,可以用 50mm 微距头,你的预算是 3000 以上,选择各家的牛头吧。至于机身,兄弟姐妹们,机身真的不关键,半幅(ASP-C)跟全副的确差异很大,但如果你在用全副机身了,也不用考虑我这个帖子了(最便宜 16000 以上,

15、光机身,没事干烧这东西,又不钻研技术的话,纯显摆,是要被人 BS 的),至于门派之争(通常指尼康、佳能、SONY 等各家用户对自己所用机器的吹捧与对对方的贬低。)简单的讲,尼康锐度高于佳能、佳能色彩饱和度强、SONY 有钱上 ZA头或 G 头,则两则兼容掉(成本呀。),其他的没什么好说的了,个人感觉都不是今天我们美食版需要去关心的,好了,那么既然大家大都是半幅机身,那么 200 万,300 万的像素区别大吗?我们又不是搞专业印刷,要出大幅图像(事实上,600 万像素的图片,足够能印刷海报级的图片了)而五菱镜跟五面镜的区别的讨论更是有点无聊了,有那个时间还不如直接上全副了。最后补充一点,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无论你用的是单反还是 DC,请都别使用“机身自带的闪光灯”,那是美食类拍摄的毒药,相信我,没错的。恩,不知不觉,码了 N 多字了,超过我平常无聊帖子的字数了,来个老生常谈吧,其实无论设备如何,拍片的感觉跟你设备的使用技术,是影响出片最重要的因素,我有位朋友,用手机拍的片子也经常让我惊艳的。这三张是子瑜妈妈的作品,菜美,片子也美,但她用的镜头其实是很不合适美食类摄影的 18-200mm 的驴头 首先子瑜妈妈的经验丰富,机器镜头使用技巧的基础非常之扎实,才能出这种好片子吧 所以,再好的设备,能不能出好的片子,其实还是要看人的,呵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