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77698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环评证:甲字第3210 号二 一二年二月成都1 总 论 1.1 规划名称 规划名称: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 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编制单位: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2 编制背景及过程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 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新型工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基于新的城市发展目标,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011 年 3 月,成都市委托中国地铁工程

2、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 通线网规划, 2020年线网规划方案由10 条线路组成,其中1、2、3、4 号线 为城市骨干线, 5、6、7、8 号线为城市辅助线, 10 号线一期连接双流机场的市 域快线, 9 号线一期是位于中心城区南部3、4 环间的市域半环线。 2012年 1 月,成都市委托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 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2012-2017) , 涉及 8条线路 12个建设项目,共计 227.8km, 其中地下线 166.4km,浅埋线 9.6km,高架线 51.2km。新建车站 163 座,新建车 辆段及停车场 11 处、主变电所 11 座。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成都地铁有 限责任公司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建设规划( 2012-2017)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我公司在接受委托后, 立即组织人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开展公众参与工作等,于2012 年 2 月编制完成本报告书初稿。 1.3 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根据成都市未来城市发展目标,结合交通需求、 线网密度、 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建 设能力,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共 10条线路(不含成灌 线、成彭线)组成,总长401.5km,其中地下线路 314.1km,高架线 57

4、.6km、浅 埋线 29.8km。共设车站 250 座,其中换乘站 43 座。车辆段及停车场20 处、主 变电所 23 处。敷设原则为中心城区主要范围内采用地下线,其余路段结合地形 和技术要求尽可能采用高架方式。 1.4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根据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成都市 2012 年 2017年轨道交通建设任务:建成1 号线(三期)、 3 号线(二期、三期)、 4 号 线(二期、三期)、 5 号线(一期、二期)、 6 号线(一期)、 7 号线(全线)、 9 号线(一期、二期)、 10 号线(一期)。本轮建设规划新增建设线路总长度 227.8km,其中地下线 16

5、7km ,浅埋线 9.6km,高架线 51.2km。新建车站 163 座, 新建车辆段及停车场11 处、主变电所 11 座。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1 号线(三期):全长 13km ,包括北延线 2.5km,按地下线 敷设;南延线 10.5 公里,其中浅埋地下线长约3.1km,高架线长约 7.4km。1 号 线为南北向骨干线,三期建成后与1 号线首期工程、南延线一期工程贯通运营, 北起于北三环,向南止于天府新城的新客运站。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3 号线(二期、三期):全长30.1km,其中二期即南延线 17.4km,高架线 6km ,进入东升老城区后采用地下线敷设11.4km;三期即北延线 12.7k

6、m,其中地下线 0.4km,高架线 12.3 公里。共新建车站 18 座,高架车站 11 座,地下车站 7 座。3 号线为东北西南向骨干线,建成后与一期贯通运营,由 东北起于新都红星村附近,终点至东升老城区。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4 号线(二期、三期):全长20km ,其中二期全长12km , 包括西延线 10km ,及东延线 2km ,全部为地下线敷设;三期全长8km ,继二期终 点万年场站继续东延至东绕城高速附近,地下线3.6km,高架线 4.4km。共新建 车站 12 座,其中高架车站2 座,地下车站 10 座。4 号线为东西方向的骨干线, 建成后与一期贯通运营,西部起于温江大学城,向东止

7、于绕城高速边缘。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 5号线 (一期、 二期) : 一期全长 39.4km, 其中地下线 31.3km, 高架线 8.1km,共设车站33 座;二期在一期的基础上继续南延9.6km,车站 6 座。5 号线为南北方向的填充线,北起北部商贸城,向南止于回龙路以北。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6 号线(一期):一期全长37.6km,其中地下线 25.8km, 高架线 5.3km,地下浅埋线 6.5km。设地下车站 22 座,高架车站 4 座,地下浅埋 车站 6 座。6 号线一期北起华侨城片区,向南止于成昆线以东。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7 号线:全长 38.6km,采用地下线的敷设方式,设地下车

8、 站 31 座。7 号线是一条环形线路。位于二、三环之间,并与多条轨道交通放射 线路相交。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9 号线(一期、二期): 一期 19.5km, 二期 9.5km, 共 29km , 全部采用地下线的敷设方式,共设地下车站16 座。9 号线是一条位于 3、4 环间 的市域快线环。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10 号线(一期):全长10.5km,采用地下线的敷设方式, 设地下车站 5 座。从红牌楼南站出发至双流国际机场。2 规划实施的环境制约因素2.1 生态敏感区 本次建设规划所涉及的生态敏感区包括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文 物古迹。 (1)三圣森林公园概况 三圣森林公园位于成都市

9、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北纬3036,东经 10408, 东与龙泉区接壤,南与双流县相邻,西连柳江办事处,北与成龙办事处毗邻。幅 员面积 16.31km2,辖 6 个行政村。 本次规划 9 号线一期以地下线形式穿越了三圣森林公园及三圣花乡旅游区,设地 下站 2 座和主变所 1 个。 (2)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 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地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部、龙泉山脉前山带, 位于成都 市龙泉驿区境内,距成都市区20km,成渝高速公路从风景区内通过。该风景名 胜区属于开发开放型风景区,以奇特的观光农业 (花、 果)景观为灵魂,以秀丽的山、 水自然景观为基调,以珍贵的人文景观为点缀,其景观类型全、形态

10、美,供人们 休闲度假、观光游览和仿古览胜等。本次规划9 号线一期工程以地下线形式从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十陵景区边缘 穿过,设地下车站1 座。 (3)沙河二、五水厂饮用水源地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的通 知川办函 201026 号划定沙河二、五水厂饮用水源地。 规划 5 号线一期工程以地下线形式从二级水源保护区穿越。 (4)文物古迹 成都市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75 处,其中,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 有 36 处,列入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有80 处,列入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有 59 处。规划线路方案均不在上述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内,距离较近的有望江楼

11、古 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羊宫、 二仙庵、李劼人故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2 规划实施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2.1 规划实施的有利因素 1、节约环境资源 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在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方面较地面交通优势明显,而且有 利于成都市土地资源的整合与改造,缓解成都市内土地利用紧张状况,提高成都 市外围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 2、减少大气环境污染 轨道交通采用电力能源, 实现大气污染物的零排放, 由于替代了部分地面汽车交 通,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因而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负荷。 3、规划用地的控制 本规划在制订过程中已经同成都市土地规划部门充分沟通协商,在新一轮的城市 土地规划修编

12、中将结合城市发展对近期建设工程用地进行调整和控制,以保证规 划的顺利实施。 2.2.2 规划实施的环境制约因素 1、影响沿线地区噪声和振动环境 轨道交通在施工期和运行期会产生噪声和振动污染,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居民会 产生一定影响,通过采取隔声、减振等防治措施,可以减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影响沿线生态敏感区 轨道交通规划中 9号线 1一期工程穿越三圣森林公园及三圣花乡旅游区和龙泉花 果山风景名胜区的十陵景区,5 号线一期工程穿越沙河2、5 水厂水源保护地的 二级保护区, 工程对森林公园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植被的破坏上。工程对风景区的 影响主要集中于景观影响。 工程对水源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间

13、,运营期间 生产生活废水将排入城市污水厂,规划线路对水源地的影响很小。 工程对文物古 迹的影响为振动影响。 3、居民动拆迁将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动迁居民和拆迁房屋,由此,会对居民心理状态、 就 业安置以及生活方面造成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3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1 规划相容性与协调性分析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及线网规划贯彻了上层位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与同层位的成都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补充修编(2008-2020)总 体协调。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各类相关规划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和

14、协调性。3.2 规划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3.2.1振动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1、振动影响 轨道交通振动是由于列车运行时轮轨之间的相互撞击而产生的,然后经轨枕、道 床后向线路两侧扩散传播, 振动波是由横波、 纵波、表面波等构成的复杂波动现 象。根据国内建成轨道交通的实验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环境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包括车辆条件、轮轨条件、轨道结构、隧道结构、隧道埋深、地质条件、地面建 筑物类型、距离等。通过对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既有地铁 振动影响的现场测试统计, 地铁地下线和地面线振动影响范围较大,一般在线路 两侧 60m 范围;而高架线路由于通过桥梁桥墩传播振动至地面,再由地面向四

15、 周扩散,其振动影响范围较小,一般线路两侧20m 即可满足标准要求。 2、振动防治措施 (1)轨道减振器和 Lord 扣件工艺先进、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能较好适应高 架环境,易于铺设、且不增加轨道结构高度,在减振要求低于8dB 地段采用。 (2)弹性短轨枕整体道床具有较好的性价比优势,且具有施工工艺成熟、精度 容易控制、养护维修较方便和减振效果相对较好等特点。在国内外地铁均成功铺 设,运营使用情况良好,便于养护维修管理,在减振要求低于12dB 时采用。 (3)浮置板轨道由于施工和维修困难,只在减振要求在12dB 以上的特殊地段 (如学校、音乐厅、剧院、实验室等)选用。 由此可见,轨道交通振动

16、环境影响已可以通过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得到控制,使工 程后沿线振动环境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3.2.2 声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1、声环境影响 根据轨道噪声预测结果, 高架线路产生的噪声影响比地面线路产生的噪声影响范 围大得多,尤其是夜间噪声影响更为显著; 地下线路的噪声影响仅局限于地面风 亭和冷却塔噪声。 在无声屏障情况下, 高架线路噪声在 4 类区昼间达标距离为3570m,在采取声 屏障后,其达标距离锐减,可在距离轨道15m 处满足 4 类区标准昼间,在距离 线路 6080m 能满足 4 类区夜间标准要求,在城市区域难以实现,因此建议工 程高架段全线需预留声屏障条件。 若考虑临路第一排有建筑物遮挡,则轨道噪声在第一排建筑物后迅速衰减。第一 排建筑物越高,遮挡作用越明显,在12 层建筑物后就基本能够满足2 类区标准 要求。因此,建议将规划区临路第一排建筑规划为高层商业建筑。 在地下段, 风亭和冷却塔作为地下车站的附属配套设施,是主要的噪声源。 风亭 和冷却塔一般置于轨道交通车站的两端。类比分析可知,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