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最佳治疗和药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73640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冒的最佳治疗和药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感冒的最佳治疗和药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感冒的最佳治疗和药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感冒的最佳治疗和药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感冒的最佳治疗和药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冒的最佳治疗和药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冒的最佳治疗和药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寒感冒一: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发生较多。其症状为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治疗上西药、中药皆可,亦可采用食疗。预防措施为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甚则头痛,身痛、咽喉发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复方感冒灵,感冒清,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本型

2、多见于冬季。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其起因通常因劳累,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 1.后脑强痛即头后部疼痛,连带颈部转动不灵活。2.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3.流清涕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舌无苔或薄白苔,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需要发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加盖厚被、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1 传统方剂;桂枝汤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用量桂枝 (去

3、皮 )、芍药、生姜、大枣(切)各 9g,甘草 (炙)6g 。桂枝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或病后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用法上五味, (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4、。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现代用法:水煎服,温服取微汗)。方义本方证为风寒伤人肌表,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所致。治疗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为主。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

5、药,调和诸药。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加减化裁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禁忌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均当忌服,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附注附方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桂枝(去皮)6g,芍药 6g,生姜(切)9g,甘草(炙)6g,大枣(劈) 3 枚,葛根12g。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功用:

6、解肌发表,升津舒经。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桂枝汤 证兼项背强而不舒者。出处:伤寒论附方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组成:桂枝(去皮)9g,芍药 9g,生姜(切)9g,甘草(炙)6g,大枣(劈) 3 枚,厚朴(炙去皮) 6g, 杏仁(去皮尖)6g。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 证者;或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出处:伤寒论附方 桂枝加桂汤组成:桂枝 (去皮 )15g,芍药 9g,生姜 (切)9g ,甘草 (炙)6g ,大枣 (擘 )3 枚。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7、一升。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主治:心阳虚弱,寒水凌心之奔豚。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因发汗过多而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起卧不安,有发作性者。出处:伤寒论附方 桂枝加芍药汤组成:桂枝(去皮)9g,芍药 18g,生姜(切) 9g,甘草(炙) 6g,大枣(劈) 3 枚。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土虚木乘之腹痛。出处:伤寒论3化裁方之间的鉴别上述四方皆为桂枝汤类方,其证之病机以营卫不和或气血阴阳失调为共性,故用桂枝汤和营卫、调阴阳。前二方主治证以外感风寒表虚为基本病机,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

8、去濡养之恶风汗出、项背强而不舒,故用桂枝汤加葛根以解肌发表,升津舒经;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治风寒表虚证兼见肺失肃降之喘逆,故加厚朴、杏仁降气平喘。后二方因药量之变化,已由治表之剂变为治里之方,其中桂枝加桂汤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耗损心阳,心阳不能下蛰于肾,肾中寒水之气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病,故加桂二两以加强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的作用;桂枝加芍药汤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邪陷太阴、土虚木乘之腹痛,故用桂枝汤通阳温脾,倍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2 麻黄汤:用量麻黄 (去节 )9g,桂枝 (去皮 )6g ,杏仁 (去皮尖 )6g,甘草 (炙)3g。麻黄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

9、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方义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

10、的反映。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配伍特点一为麻

11、、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运用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加减化裁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禁忌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 疮家 ” 、“ 淋家 ” 、“ 衄家 ” 、“ 亡血家 ” ,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 尺中迟 ” 、误下而见 “ 身重心悸 ” 等,虽

12、有表寒证,亦皆禁用。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正如柯琴指出:“ 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伤寒来苏集 。3 验方偏方:1:五神汤:生姜10 克,红茶 6 克,紫苏叶10 克,荆芥10 克,文火箭20 分钟后,加红糖30 克融化即可,每天喝2 次,。功效:发散风寒,祛凤止痛。主治:风寒感冒,畏寒身痛。2:鲜葱白5 根,淡豆豉10 克,生姜3 片,水煎服,适用于风寒表症。3:紫苏叶10 克,葱白10 根,生姜3 片,水煎,加红糖少许,分2 次热服,治风寒感冒。4;大葱白,生姜,红

13、糖各适量,煮水喝,热饮发汗,(盖被),发汗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畏寒,流清涕,等。5;桑叶 6 克,白菊花10 克,竹叶 10 克,淡豆豉10 克,薄荷6 克(后),水煎服,散风清热,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筋瘤类似于西医的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筋脉团块。外科正宗中这样描述:“ 筋瘤者,竖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 本病轻者采取药物效果明显,重者需要采用手术等方法治疗。笔者用山楂配当归治疗筋瘤,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处方 1:山楂 15 克,当归10 克,鸡血藤10 克,郁金10 克,伸筋草10 克,益母草10 克,甘草 3 克。水煎服,每日1 剂,饭后温服。1 周为 1 疗程,

14、连用46 周。处方 2:山楂 30 克,当归30 克,红花 15 克,乌梢蛇20 克,加入酒精500 毫升中浸泡1 周,取液涂搽患病部位,每剂用1 周。加减:中气不足者加黄芪20 克,党参15 克;寒湿凝筋者加麻黄5 克,干姜10 克;瘀滞不通者加丹参10 克,血通10 克;伴有疮疡者加黄柏10克,薏仁30 克。典型病例任某,女, 33 岁, 2009 年 11 月 10 日初诊。3 年前,患者因怀孕久坐导致双下肢瘀肿,自以为是久坐导致,没诊疗。孩子出生后半年,双下肢逐渐出现条索状青筋,遇气候变化是加重,伴有乏力,双下肢酸软,遂来就诊。刻诊:体虚,双下肢小腿内侧出现蚯蚓样青筋,站立时明显,伴有

15、纳差,气短乏力,脘腹坠胀,动则气促,舌淡苔薄白,脉细数。西医诊断: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诊断:筋瘤。辨证:中气不足,脉络不通。处方:山楂15 克,当归10 克,鸡血藤10 克,郁金10 克,伸筋草10 克,益母草6 克,黄芪20 克,党参 15 克,木香10 克,甘草3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饭后温服。山楂 30 克,当归30 克,红花15 克,乌梢蛇20 克,加入酒精500 毫升中浸泡1 周,取液涂搽患病部位,每剂用1 周。嘱其穿弹力袜,少坐立,停止喂奶。服用 7 剂后,患者双下肢青筋减轻,食纳增加,前后加减治疗3 周,诸症悉除,临床痊愈。嘱其常用弹力袜保护,随访2 年,未见复发。按:本例患

16、者因妊娠食纳减少,久坐劳伤,中气不足,脾气不舒,气血瘀滞,筋脉瘀阻,壅滞于下,但发现过迟,形成筋瘤。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等功效,山楂具有健脾通瘀等功能,配伍用于中气不足的筋瘤患者,疗效理想。日用本草中对山楂有“ 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记载。滇南本草本草蒙筌食鉴本草记载其具有“ 化血块,气块” 功能。加上辨证加减,共奏良效。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梅松政四川省古蔺县观文镇梅松政诊所医案留影 静脉曲张刘某某女 65 岁。下肢静脉曲张两年,西医要求手术,病人害怕,故求治中医。查双下肢腿肚上,静脉弯弯曲曲,发紫,鼓起入蚯蚓。平时腿胀酸困,不能长时间步行。现时头痛,脉弦滑,舌红苔白。饮食二便基本正常。中医辨证:筋瘤。西医诊断中度静脉曲张。处方:生黄芪 150g 当归 30g 枸杞 30g 菟丝子 30g 丹参 30g 怀牛膝 15g 赤芍 25g 昆布 25g 海藻 25g 僵蚕 12g 地龙 10g 生甘草 15g 忍冬藤 30g 丹皮 12g 栀子 12g 川芎 30g 七付水煎服日三次。一周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