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7352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徽派建筑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徽派建筑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徽派建筑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徽派建筑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徽派建筑论文徽州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姓名:陈玉杰学号:21106081007 班级:11 建筑学徽州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解析徽州传统建筑犹如一幅绵亘着宗族生息繁衍的水墨画,画中是洁白的粉墙、 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简洁明快 的黑白灰 与“五岳朝天”并称的“四水归堂”是徽州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徽 州传统建筑多是以天井采光、 通风及与外界沟通。 外墙很少开窗, 因此总给人一 种幽暗凄迷的感觉。 徽州传统建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 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 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

2、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州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山水环抱,山明水秀,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山水意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受传统风水“水 为财源”观念的影响,寄命于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视村落的“水口”,建构了一些 独具特色的水口园林。 徽式宅第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合形式,体现了徽州人“聚 族而居”的特点。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 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 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 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 黑瓦白墙, 色泽典

3、雅大方。 装饰方面, 清砖门罩、 石雕漏窗、 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 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 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 祠一般均 规模宏大, 富丽堂皇。 而散缀各地的各式牌坊, 则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 成部分。 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 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 独特艺术风格。 徽州传统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 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 故民间俗称为 “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 (明代) 或圆形 (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 料也颇粗大,上部

4、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 (明代为丁头拱 )、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 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 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 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 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 岗岩裁割成石条、 石板筑就, 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 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州传统建筑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间式,一般为三开间、 内天井,民间俗称为 “一颗印”。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 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可 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局。 徽州留给后人的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产, 实为一巨大宝藏。它有太多的智慧、 启示、经验、鉴戒,值得我们去发掘、提炼、思考、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