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无形资产评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69355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8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法无形资产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成本法无形资产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成本法无形资产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成本法无形资产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成本法无形资产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法无形资产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法无形资产评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无形资产评估成本法: 该法是计算替代或重建某类无形资产所需的成本。适用于那些能被替代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计算 ,也可估算因无形资产使生产成本下降,原材料消耗减少或价格降低,浪费减少和更有效利用设备等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从而评估出这部分无形资产的价值。但由于受某种无形资产能否获得替代技术或开发替代技术的能力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无形资产的经济收益很难确定,使得此法在应用上受到限制。百度( http:/ )一、成本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一)无形资产成本特性1.无形资产成本包括研制或取得、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2.无形资产的成本特性(1)不完整性与购建无形资产相对

2、应的各项费用是否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是以费用支出资本化为条件的。我国现行财务制度一般把科研费用从当期生产经营费用中列支,企业账簿上反映的无形资产成本就是不完整的,大量的账外无形资产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事实。即使是按国家规定进行费用支出资本化的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一般也是不完整的。因为知识资产的创立具有特殊性,有大量的前期费用,如培训、 基础开发或相关试验等往往不计入该知识资产的成本,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补偿。(2)弱对应性知识资产的创建经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艺生产开发等漫长过程,成果的出现带有较大的随机性、 偶然性和关联性。有时有这类情形发生:在一系列的研究失败之后偶尔出现一些成果, 由其承担

3、所有的研究费用显然不够合理。而在大量的先行研究(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成果的积累之上,往往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知识资产,然而,继起的这些研究成果是否应该以及如何承担先行研究的费用也很难明断。因而,开发无形资产的费用一一对应估算是比较困难的。(3)虚拟性【象征】既然无形资产的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弱对应性的特点, 因而无形资产的成本往往是相对的。特别是一些无形资产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外在形式的含义,这种无形资产的成本只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商标, 其成本核算的是商标设计费、登记注册费、广告费等。而商标的内涵是标示商品内在质量信誉。这种无形资产实际上包括了该商品使用的特种技术、配方和多年的经验积累,而商标

4、形式本身所费的成本只具有象征性或称虚拟性。(二)成本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1.采用成本法评估无形资产,其基本公式为:无形资产评估值=无形资产重置成本 (1-贬值率)2.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或称重置完全成本)估算(1)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估算其方法主要有两种:核算法。核算法的基本计算公式为: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成本+期间费用 +合理利润期间费用是指创建无形资产过程中分摊到该项无形资产的费用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倍加系数法。对于投入智力较多的技术型无形资产,考虑到科研劳动的复杂性和风险,可以估算无形资产重置成本:(2)外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估算外购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包括购买价和

5、购置费用两部分一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市价类比法。在无形资产交易市场选择类似的参照物,再根据功能和技术先进性、适用性对其进行调整,从而确定其现行购买价格。购置费用可根据现行标准和实际情况核定。、物价指数法。它是以无形资产的账面历史成本为依据,用物价指数进行调整,进而估算其重置成本。计算公式表示为:从无形资产价值构成来看,主要有两类费用,一类是物质消耗费用,一类是人工消耗费用,前者与生产资料物价指数相关度较高,后者与生活资料物价指数相关度较高,可按两类费用的大致比例按结构分别适用生产资料物价指数与生活资料物价指数估算。例7-1:某企业 2004外购一项无形资产账面值80万元, 2006年进行

6、评估,试按物价指数法估算其重置完全成本。分析: 经鉴定, 该无形资产系运用现代先进的实验仪器经反复试验研制而成,物化劳动耗费的比重较大,可适用生产资料物价指数。根据资料, 此项无形资产购置时物价指数和评估时物价指数分别为120%和150%,故该项无形资产的重置完全成本为:答疑编号 11470703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80 150%/120%=100 (万元)3.无形资产贬值率的估算(1)无形资产贬值率的确定,可以采用专家鉴定法和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进行。专家鉴定法。是指邀请有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被评估无形资产的先进性、适用性做出判断,从而确定其成新率的方法。(3)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原理

7、同第二章成本法中的使用年限法)是由评估人员通过对无形资产剩余经济寿命的预测和判断,从而确定其成新率的方法。计算公式表示为:已使用年限比较容易确定,就是名义使用年限。剩余使用年限应由评估人员根据无形资产的特征,分析判断获得。 分析判断方法在本章第二节中已有详述,这里不再赘叙。二、专利资产和专有技术的成本法评估(二)成本法1.外购专利的重置成本容易确定2.自创的专利的成本组成包括(1)研制成本【依据是关于企业研发费用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直接成本。包括材料费、工资费、专用设备、资料费、咨询鉴定、培训、协作、差旅及其他。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非专用设备折旧费、应分摊的公共费用及能源费用等。(2)交

8、易成本含义:发生在交易过程中的费用支出。包括:技术服务费、交易过程中的差旅费及管理费、手续费、税金。(3)专利费含义:为申请和维护专利权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专利代理费、申请费;实质性审查请求费;维护费、证书费、年费等。【注意】由于评估的目的不同,其成本构成内涵也不一样,评估时应该视不同情况考虑以上成本的全部或者一部分。3.成本法例题【例 7-3】某实业有限公司因为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佳,亏损严重,将要被同行的利达有限公司兼并, 现在需要对这个事业有限公司资产进行评估,这个公司有一项专利是属于实用新型, 两年前自行研制并获得专利证书,对这个要兼并的企业专利进行鉴定,分析过程如下:(1)确定评估对

9、象,这个专利确实是公司自己研制的有专利证书,(2)技术功能鉴定这个专利证所代表的专利技术不错,该专利技术还未应用于生产当中,技术有改完善,该产品的售价成本参数难以得到,从技术的试验结果看,将会为未来带来好的效果。(3)评估法的选择鉴于该专利技术新做的鉴定结论,应用成本法能反映该项专利资产的价值,因为收益法、市场法都不能使,所以选用成本法。(4)各项评估参数的估算。具体资料如下:材料费用45 000元工资费用10 000元专用设备费6 000元资料费1 000元咨询鉴定费5 000元培训费2 500元差旅费3 100元管理费分摊2 000元非专用设备折旧费分摊9 600元专利费用及其他3 600

10、元合计87 800元根据专利技术开发的过程分析,各类消耗仍按过去实际发生定额计算,对其价格可按现行价格计处。根据考察、分析和测算,近两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指数分别为5%和8%。因生活资料物价指数资料难以获得,该专利技术开发中工资费用所占份额很少,因此, 可以将全部成本按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调整,即可估算出重置完全成本。答疑编号 114707040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重置完全成本=87 800 (1+5%) (1+8%)=99 565(元)其次,确定该项专利技术的贬值率该项实用新型的专利技术,法律保护期限为10年,尽管还有 8年保护期限,但根据专家鉴定分析和预测,该项专利技术的剩余使用期限仅为

11、6年,由此可以计算贬值率为:贬值率 =(8-6)/8 100%=25% (5)计算评估值,做出结论。评估值 =99 565 ( 1-25%)=74 673.75(元)最后,确定该项专利技术的评估值为74 674 元。三、版权(计算机软件)的成本法评估2.成本法(1)现在用的最普遍的方法是成本法。(2)基本公式:评估价值=重置全价 -贬值(7-17)(3)成本法评估计算机软件价值的基本模型有开发成本要素, 开发过程成本或语句行数三种成本评估模型,但是国内评估中采用将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的参数成本法模型。(4)参数成本法模型适用对象对于系统软件、大型专业应用软件或者刚开发完成还没有进入市场的计算机软

12、件产品,以及不存在交易市场的自用计算机软件。基本公式和原理:P= C1+C2(7-18)P 计算机软件成本评估值C1 计算机软件开发成本C2 计算机软件维护成本参数的 C1确定计算机软件开发成本C1由计算机软件工作量M 和单位工作量成本W,所决定,其公式为:C1=M W(7-19)C1 计算机软件开发成本;M 工作量,单位人.月;W 单位工作量成本计算机软件工作量M 为在现时以及现有条件下,重新开发此计算机软件所需要的工作量,为一般水平下的计算机软件劳动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成本W 为待估软件开发公司实际投入的成本除以该计算机软件实际工作量,体现的是该软件公司开发该计算机软件的实际生产能力。)百度

13、( http:/ )(二)无形资产评估的新方法复合成本法从以上对无形资产成本特性的叙述中不难看出,用传统的成本法去评估一项无形资产是有缺陷的, 它的问题就在于用无形资产的部分成本替代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因此, 无形资产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为此,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笔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复合成本法。所谓复合成本法就是在评估一项无形资产时不仅考虑其历史成本或重置成本,还要考虑稀缺性及其效用的大小。用公式表示为: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效用系数 / 稀缺系数)劳动量通过上面的公式可知,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三个因素即效用性、稀缺度和劳动量共同决定的。百度( http:/ / 稀缺系数)劳动量通过上面

14、的公式可知,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三个因素即效用性、稀缺度和劳动量共同决定的。下面谈谈如何确定这三个变量。(1)劳动量。因为无形资产具有存在唯一性,所以理论上应当取最先研制成功的具有相同功效的一批无形资产中包含的最小劳动量。未获得成功的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劳动量只能计入各种费用当中,而不能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在研发成功的无形资产中,也只有包含最小劳动量(暂未考虑效用性和稀缺性)的无形资产交易才最容易成功,价值易得到认可。不过这个最小劳动量确定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实务 中应当尽评估师所能,搜集相似成本资料,筛选对比后选出最小劳动量。如果实在难以找到相关成本资料,也可以用历史成本或传统成本法求得的重置成本来

15、替代,因为用来评估的无形资产通常都是超额(额外)利润较显著的,劳动量在无形资产价值中的影响并不显著。(2)效用及效用系数。无形资产的效用可以划分为生产资料效用和生活资料效用。生产资料效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为测量标准,这可以根据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一些经济指标来计算,如效用系数=预计产量 / 现行产量(或预计销售额/ 现行销售额,预计售价 /现行售价)。因生活资料在资产评估行业中应用较少,故在此不做讨论。效用对劳动量起着约定作用。效用系数通常用0,0.1 ,0.2 ,,1, 1.1 ,1.2 , 表示,系数越大表明效用越大。 无形资产效用系数的确定可参考专家和专有技术人员的建议按其作用的大小确定,如专家认为使用一项无形资产可提高产量100 倍,则可将效用系数定为100. (3)稀缺度及稀缺系数。稀缺度指的是无形资产的稀缺状况以及市场上无形资产的供求关系,通常用稀缺系数表示,稀缺系数存在于0.01 至 1 的范围之内。理论上稀缺系数存在 0 的值,但是当其为0 时,实际意义不大,因此这里规定最小值为0.01 ,而 1 则代表着供求平衡时的稀缺系数。系数越小表明越稀缺,反之则相反。对于稀缺系数的确定,在实务中可以依据该项无形资产在同类无形资产市场中所占的比例确定。如果该项无形资产开创了一类无形资产的新纪元,也就是产生了从无到有的变化,那么可将其系数定为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