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龙:孝的艰难与动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67485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祥龙:孝的艰难与动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张祥龙:孝的艰难与动人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张祥龙:孝的艰难与动人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张祥龙:孝的艰难与动人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张祥龙:孝的艰难与动人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祥龙:孝的艰难与动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祥龙:孝的艰难与动人(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祥龙:孝的艰难与动人大家知道,儒家思想中孝是德行的根本,一个人要能在社会上站得住,头一个重要的德行就是孝。如果没有孝就无所谓德。我们中国人讲德,德者得也!意思是说“德”可以让你真正得到你人生中最重要有意义的东西。这是我近两三年最主要的一个研究题目,也是近10 年萦绕我心头最关注的题目,我要从哲理上进行探讨,“孝”为什么是艰难和动人的。首先我们来说孝为什么是艰难的,这真的是一言难尽。孝在我们今天真的是非常难,历史上也不容易。我们中国是以孝治天下,从汉代立国就是如此, 2000 多年没有动摇过这个基本,只要是儒家主导的时代,从来都是以孝治天下。一个人如果不孝,连皇帝都算在内,马上为整个社会所不耻

2、。而一个人只要有孝,就可以一孝遮百丑。即使是杀人放火的强盗,只要对父母孝,社会对他也有正面的评价。一个人的父亲被不公正的杀害,如果他为父亲报仇,即使是去杀君王,也会被极大的褒奖。 一个人为了尽孝干了某些极端的事情,甚至连法律都能宽恕。我们文化变成了一种尊老怜贫,注重返本归原的,文明程度很高的文化。但是另外一面,由于要求子女在一切方面都尽孝,这些规定往往是比较硬性的,所以产生了不少的伪孝、伪善的行为,尤其是还造成了一种压抑青年人自由创新的环境。当 19 世纪下半叶和 20 世纪初,我们旧的文化面临重大挫折的时候,代表新青年的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店”, “打倒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口号。随着这

3、个潮流,我们看到封建王朝的覆灭,还看到儒家的衰落,同时跟着就是孝道文化的衰落。巴金的小说家就说中国的家庭是万恶之源,当时的革命思潮把孝当作封建的宗法残余, 这种思潮到文化大革命时达到高潮,谁要是出身不好, 会被当时政治主流意识形态要求背叛家庭,揭发自己的父母,然后投身革命队伍等等。从那时以来, 孝开始面临重大的挑战, 进入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一开始这种挑战往往来自精神方面,就是用一种普遍化的观念来改造社会,改造人生。 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少冲出所谓封建旧家庭,投身社会改良,投身革命的青年人,也看到了不少青年人科学救国,用科学来解释一切,解释家庭的产生,家庭的未来。总的倾向就是,他们都认为孝或者亲子关

4、系应该让位于或者服从于个人的或者党派的、国家的要求或利益。中国传统文化总是设法让亲子的联系或者亲缘的时间在个体意识的冲击面前还能够维持,但在西方,近代文化、近代文明和受其影响的整个人类的所谓现代化或者全球化是鼓励青年人完全割掉这条血亲的脐带,这条精神上的脐带,从父母的阴影下完全解放出来的。我们可以去读茸迅先生写过的一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使青年人成为有独立判断力的、成熟的个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就是由这样一些单个的、相互平等的、没有什么根本区别的个人按照某些或明或暗的契约组成的,而且这种倾向认为这之前的社会都是原始的,还不够发达。近代西方文化,突出个人的主体性,父母亲和

5、子女的关系只是暂时的、偶然的关系,在那之上,在中世纪,是人和神的关系;在近现代,人和法律的关系、和国家的关系、和团体的关系要高于家庭,孩子出生以后,父母亲有义务把孩子养到18 岁,18岁以后。这个契约关系终止。这样的家庭关系,尤其是孝道关系受到极大损害。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有一次讨论,孝是不是一个道德责任?就是孩子长大以后, 父母亲老了,如果需要孩子去照顾, 孩子却不去照顾,这个孩子是不是道德上没有尽自己的义务?孩子究竟有没有道德义务去养老人, 孝的根在哪里?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说法,父母养了你这么多年,深受父母之恩,父母需要你的时候却不去报这恩,这简直跟禽兽差不多了。 但是美国人的主流观点觉得这种

6、逻辑是错误的。错在哪?什么情况下是需要报恩的?他说只有当我遇到麻烦时,我请求你帮助,而你帮助了我; 下一次当你遇到了麻烦的时候, 你请求我帮助,我就有道德上的义务去回报你。但是亲子关系不满足这个条件,因为孩子是完全被动出生的, 并没有要求父母亲把他养大, 更没有要求你把他生出来。 所以孩子如果不养父母也没有什么错,因为父母亲给他施的恩是在他没有要求的情况下施的恩,孩子沒有义务去回报, 你觉得对不对?孝本身应该不应该?这是一个问题,所以孝的艰难不光是经济问题,还是个哲学问题。哪种时间形态和社会形态更可取呢,我不做什么判断,我只想说孝道在现代性潮流中的命运不会太太好。比如说,我们周围常常看到鲁迅先

7、生说的那种觉醒了的父母,或者叫觉醒了的年轻人。实际上,他们感到人情淡薄, 我对父母没有多少真的孝心, 估计我的子女将来对我也不怎么样, 那我还要子女干嘛, 还受这份罪干嘛?干脆就不要孩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不会大批地出现像鲁迅先生期待的那种尽义务的、利他的、 牺牲自己而让子女完全解放的父母。为什么?在我看来所谓觉醒的前提就是把个人意识和个人价值放在优先的地位,这个前提和克己利他的要求是矛盾的。我们下面从孝的含义说起,孝的很基本的含义,就是说后代要善待老一辈。当然具体的含义很丰富,比如让他高兴,尊敬他,让老人感到特别的自在,生活充满了乐趣,这才叫真正的孝。除了这层关系之外,孝还意味着一个

8、代继关系,一个内在时间关系,也就是说前一代和后一代之间的关系, 这个后一代是广义的, 包括子一代、孙一代、重孙一代等等,有时间的关系,它包含一种支持、护理、照顾等。多年来,我想通过我的研究来回答一个问题,孝“到底是中国儒家以前讲的人天然具有的本能,还是说后天培养出来的倾向?我们的时代面临着失去孝道,但是,如果说“孝”是人的本能,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悲观, 因为我们面对的非孝文化, 像西方文化是一个特别的例外,而其他的文化区这两个极端之间,比如伊斯兰文化、日本文化、印第安文化、澳洲土人文化等等。但是这两种极端的文化倾向就涉及到特别根本的问题,就是“孝”的未来命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

9、的命运,也涉及到人类未来的命运。现在我们整个世界潮流就是西方新文化的潮流,“孝”越来越面临很多的威胁,不光是文化上,还有技术上。不管是克隆技术也好,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生殖方式出现,家庭都可以不需要了, 夫妻都可以不要了,随便一个细胞都可以培养出精子,女人完全可以不要男人也能生孩子了,这个家庭就不需要了。在黑客帝国这样的科幻电影中,人都是在管子中成批生产出来的,这虽然是幻想,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想一想这个情况真的实现了,到那时候,孩子们碰到一块儿都互相不再问对方父母是干什么的,而是问对方是什么工厂几号车间出来的,是在哪一区,哪个管子上,按照什么程序养育大的。到那时候,人类社会是进步了还

10、是退步了?这种完全对象化的、生产化的人, 还是不是真实意义上的人?家庭没有了,这个孝的关系自然就不存在了。按照西方人类学的调查,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所有的动物,包括像黑猩猩、大猩猩都没有“孝”的行为。大家知道,美国有个科学家叫珍妮古道尔,连续几十年观察研究记录黑猩猩的生活, 古道尔等人多年观察的黑猩猩的典范母亲弗洛(又译为“芙洛”) ,曾身为群中雌黑猩猩的老大,养育了数个子女,当她变老后,那些后来很成功的子女法宾、费冈、菲菲并没有来照顾她。最后她死于一条河边,无“猩”理睬。黑猩猩没有绝经期,这是与人类的又一个区别,所以弗洛至死还在尽母亲之责。 弗洛死后三周, 她最后还在抚养的未成年儿子弗林特也

11、死了。弗洛的子女们就生活在同一个群中,他们也曾很依恋她,帮她对付其他的黑猩猩, 女儿菲菲也曾对于弟弟很有兴趣,弗洛死后菲菲也曾试图帮助弟弟弗林特, 可见黑猩猩中是有某种亲属认同的,但它们都没有来实质性地帮助年老的母亲。为什么这样?在弗洛最需要成年子女照顾的时候,它们不在那里。这并不说明它的子女们不好,而是因为它们还根本不知道这是好的、应该的。黑猩猩的意识还达不到“子女应该照顾年老母亲”的程度,因为它们的内时间感受能力没有那么深长。但在人那里却出现了明确的孝行,而且进化论学者们也可以为这孝行找到增强进化适应力的根据, 比如老年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于群体的生存有帮助,特别是在出现异常状况时, 比如旱灾

12、时记得哪里有水,饥荒时知道哪种植物可食,瘟疫时知道哪种草药可疗。但是,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老年如何从无用变为有用, 特别是人猿共祖如何知道这种有用,却是这种解释无法说明的。情况似乎倒是:造成孝行与造成这“有用”的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没有深长的时间意识,老年人就不会比中年人更有知识和经验的优势在(今天这个技术横行的时代里,老年人又变得无用了。 )关键在于,在人这里,不管是能人、直立人、古智人(含尼安德塔人) ,还是现代智人,在某一时代、某一阶段出现了足够深长的时间意识,致使他或她能够记得或想到: 母亲和父亲对于自己曾有大恩,应该在他们年老时回报。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在某个时刻感到不安和愧疚。能够

13、有这种孝意识的人, 一定是能进行跨物理空间和物理时间而想象和思考的人,能积累知识和经验,能够在各个层次上合作,也就是到老也能够被后代认为是有用的人。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回流呢?我今天没有时间展开这个话题,但我们现在明了, 孝的出现跟我们人类的本性是有一定的关系。黑猩猩跟我们的基因只差1%,我们以前认为会制造工具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差别, 但是我们现在发现黑猩猩会制造工具,它把一个木杆修整了以后去钓白蚁;我们以前认为人会语言,而动物不会,后来发现黑猩猩可以被训练得能够使用符号语言,可以用键盘能跟人类进行有趣的交流, 也就是说语言也不是人类专利;以前我们认为只有人有自我意识,后来发现黑猩猩

14、也有,在黑猩猩面前放一个镜子,前两天它以为是其他的黑猩猩,很快它就发现这就是它自己了,它的行为方式马上就发生改变,它开始整理自己的褶皱,观察自己,所以黑猩猩也有自我意识。但是我们发现,动物里没有“孝”的行动。这确实是我们人的一种特点,会开始养老。孝的出现而非保持,并不能由不少人类学家给出的“老人保存和传递有用知识”这样的理由来解释,因为孝的出现与能够保存有用知识是一个过程, 使得孝出现的时间意识也会使得保存知识可能。所以,能够对孝做实用主义的考虑已经预设了孝。对于人之外的其他动物,包括我们的表兄黑猩猩,孝是无用的,徒然浪费可用来维持己身和抚养后代的精力与能量,于该种群的。生存不利。这拐点很可能

15、出现于人类子女去养育自己的子女之时。这个与他她被养育同构的养育经验, 这个被重复又被更新的情境, 在延长了的人类内时间意识中,忽然唤起、兴发出了一种本能回忆,过去父母的养育与当下为人父母的去养育,交织了起来,感通了起来。当下对子女的本能深爱,与以前父母对自己的本能深爱,在本能记忆中沟通了,反转出现了,苍老无助的父母让他她不安了,甚至恐惧了。于是,孝心出现了。他她不顾当时生存的理性考虑,不加因果解释说明地干起了赡养无用老者的事情,他她的子女与他她的父母的生存地位开始沟通,尽管说不上等同。起头处,他她不会知道年老父母的“用处” ,或偶尔知道了也影响不了日常的行为模式。老人越来越衰老,走向死亡,也没

16、有灾荒来显示老人的智慧,因为在有孝之前,人活不过多老, 也积累不了多少能超出中年人的智慧。但凭着内时间意识中过去与当下的交织,越来越多的“过去”被保持在潜时间域中, 只要有恰巧应时的激发, 那跨代际的记忆反转就可能涌现。此为人的意识本能的时间实现,与功利后果的考虑无关。“养儿方知父母恩”,说的就是构成孝意识的时机触机。孝心的出现,表明人的时间意识已经达到相当的深度与长度,能够做宏大尺度的内翻转。而且,由于孝迫使当前子女身荷未来(自己子女)和过去(自己父母)的双养重负,导致更大的生存压力,人类变得更柔弱、 更不易成熟和死亡, 于是其内时间意识就被逼得还要更加延长和深化,新的工具和生态位就更是生存的渴望和创造了。基于这种推想, 4 万年前在现代智人身上发生的“大跃进” ,或许是人类实现孝的最晚时刻; 从此以后,许许多多新的发明创造精巧的新工具如骨器、复合工具、鱼钩、网、弓箭,及高明的艺术,如洞穴壁画、雕塑、仪式,乃至我们所说的这种语言,等以及它们体现的身心特征就奠定了现代人类的生存基底。“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 论语 1.2)这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