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全新笔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63365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3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全新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康复医学全新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康复医学全新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康复医学全新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康复医学全新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全新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全新笔记(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复医学全新笔记康复 (rehabilitation) :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康复的范畴: 各种措施包括医疗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等,共同构成全面康复。康复医学: 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以促进功能恢复为目的的医学分支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或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康复的对象: 残疾人。是

2、由于损伤以及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和先天障碍者。(答案二):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各类残疾者、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年老体弱者种人群。康复医学的核心:功能障碍的康复观。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功能障碍又分为:器官水平的病损(impairment ) 、个体水平的残损(disability ) 、社会水平的残障( handicap). 功能个层次:器官、个体、社会康复医学的特点:1、功能取向2、跨科干预(采用协作组式工作方法)3、社会性强康复医学的组成: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评定: 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

3、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康复治疗: 根据康复评定所明确的障碍部位和程度,从而规划、设计康复治疗方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重建或代偿其功能。康复的常见治疗方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文体治疗、中国传统治疗、社会服务等。康复的目标: 改善身心、社会、职业功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残疾的影响,恢复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重返社会。中医运动康复特点:以松为体,通为用。疏通经络、保养气血;分清肢体功能障碍的区域属于经络;在经络的整体循环中,把我个体特征中医康复观 :整体观、辩证观、功能观中医康复核心理念:自我康复能力(生命力)为本功能为用关节活动度() :关节运动时所

4、通过的运动弧,检测是评定运动系统功能状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关节运动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故关节活动度也分为主动和被动活动度。主动关节活动度:是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节运动时所经过的运动弧。被动关节活动度:是指由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经过的运动弧。关节活动异常(活动度减少和活动度过度)原因:、关节本身的疾病:关节内骨折、软骨损伤、关节内游离体、关节积血或积液、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先天性畸形均可引起疼痛、肌肉痉挛或软组织粘连,导致关节活动度减少。、关节外的疾病: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腱、韧带等)损伤及粘连、瘢痕挛缩、骨折、肌肉痉挛、严重的肢体循环障碍、周围神经损伤、痉挛期(明显)均

5、引起关节活动度下降,中枢神经损伤早期引起关节活动度过度。关节活动度测量:肩关节屈曲0 180伸展0 50内收0 外展0 180内旋0 70外旋0 90水平屈曲0 135 水平伸展0 30 髋关节屈0 125 伸0 15 内收0 45 外展0 45 内旋0 45 外选0 45 肘部关节屈曲0150伸展010 旋前090旋后090测量关节活动度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动作演示、关节起始位一般即解剖位、选择正确的体位和合适的工具、先测量主动ROM 后测被动 ROM 、注意与对侧对比,同一病人由专人测量肌肉的分类: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中和肌肌收缩的类型:、等长收缩一种静态的收缩,收缩时关节不活动,肌肉

6、长度不变、张力增加,又称静力性收缩。、等张收缩一种动态的收缩,收缩时关节活动,肌肉缩短,但张力保持相对恒定,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变短,又称为向心性缩短,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被拉长,又称为离心性延伸,如下蹲时的股四头肌收缩等。、等速收缩又称恒定速度收缩,指利用专门设备,根据运动过程的肌力大小变化,相应调节外加阻力,使整个关节运动依预订速度运动。Lovett 分级法:0 级无肌肉收缩零1 级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微弱2 级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关节全范围的运动。差3 级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尚可4 级能抗重力及一

7、定抗阻力运动。良好5 级能抗重力和抗充分阻力运动,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正常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增高(痉挛、强直)、肌张力低下见于脊髓损伤早起脊髓休克阶段、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早期,周围神经损伤、肌张力紊乱影响人体平衡能力的主要因素:重心高低、支撑面大小、稳定角、摩擦力平衡功能: 静态平衡、动态平衡静态平衡为一级平衡,自动态平衡为二级平衡、他动动态平衡为三级平衡步行周期: 支撑相(站立相) 、摆动相(迈步相)临床常见异常步态:、减痛步态髋关节疼痛(短促步)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屈曲,足趾着地行走)、偏瘫步态:属于肌痉挛步态,患足下垂内翻,下肢外旋或内旋,膝不能屈曲,表现为摆动腿向前迈步时患腿常

8、经外侧回旋向前,故又称回旋步或划圈步;上肢常出现屈曲内收,停止摆动。、剪刀步态、短腿步态、共济失调性步态:蹒跚步态,步行摇晃不稳,不能走直线,而呈曲线或者形前进,状如醉汉,又称酩酊步。、无力步态、帕金森步态:慌张步态,帕金森病或基底节病变时,步态短而快,并出现阵发性加速,不能随意停止或转向,上肢摆动缩小或停止,称慌张步态或前冲步态,常见患者跌倒。持续性被动活动():是利用机械或电动活动装置,使患者能进行早期、持续性、无疼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肌力训练的基本原理和原则:1、力学条件前负荷、后负荷。超负荷原则、抗阻训练方法。2、解剖学条件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中的弹性成分的量和弹力3、生理学条件肌肉的

9、兴奋性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肌力训练的类型:、等张性训练向心性与离心性收缩开放链和闭合链收缩、等长性训练、等速性训练肌力训练方法的选择原则:1、被动运动2、主动辅助运动3、主动运动4、抵抗运动肌力训练常用方法:1、渐增抵抗训练2、短暂等长训练3、短暂最大负荷训练4、等速训练Brunnstron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P134 脑卒中康复治疗:、急性期的康复治疗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作准备预防并发症: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肩痛和肩手综合征预防关节的挛缩变形按摩被动运动体位治疗、恢复期的康复治疗软瘫期利用各种方法恢复或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运

10、动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改善期促进选择性主动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的恢复,同时控制肌肉痉挛。脑卒中康复治疗原则:、主动参与病人及其家属、各部门协作临床科室与康复科医生、治疗师、护士持之以恒急性期:发病1 个月内恢复期:发病后2 年内后遗症期: 2 年以后脊髓损伤SCI: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 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的障碍。 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一般所指的脊髓损伤,为外伤性脊髓损伤。SCI 的康复评定: 1、损伤水平平面截瘫(胸腰髓损伤)四肢瘫(颈髓损伤)2、损伤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运动损伤平面确定:肌力为级的关键肌确定运动平面,该平面以上的关

11、键肌肌力必须正常sci感觉平面确定:5 肘前窝的外侧面6 拇指7 中指8 小指1 肘前窝的尺侧面10 第十肋间 (脐水平 ) 1 足跟外侧2 腘窝中点3 坐骨结节45 肛门周围 (作为一个平面) Sci 运动评分:C5 屈肘肌 (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C6 伸腕肌 (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C7 伸肘肌 (肱三头肌 ) C8 中指屈指肌 (指深屈肌 ) T1 小指外展肌 (小指外展肌 ) 康复医学2008 级针灸推拿一班(仅供内部传阅)6 SCI 损伤程度评判标准(ASIA) 分级标准A完全性损害。骶段无任何感觉和运动功能。B不完全性损害。 神经平面以下 (包括骶段) 存在感觉功能, 但无运动功

12、能。C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于 3 级。D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级。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完全损伤: 无骶段保留 -肛门和会阴部无感觉、无运动脊髓休克评定:球(海绵体) -肝门反射和肝门反射式判断脊髓休克是否借宿的指征之一,反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的再出现表示脊髓休克已经结束。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骨折致残原因:肿胀软组织损伤早期康复治疗:制动、止血、防肿、镇痛以控制创伤性炎症反应、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临床上常采取的方法是实施“PRICE 常规”,即:1) 护患区免受进一步损伤;2)

13、2) “R”休息( rest) :局部制动、固定以利于局部休息,避免刺激损伤区 及牵拉未愈合牢固的组织;3) 3) “I”冰敷( ice) :在损伤24 小时或48 小时内,局部冰敷、冰水浸泡或冰按摩 1215 分钟,有镇痛、防止出血和渗出的作用;4)4) “C”加压( compression) :早期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以减少局部出血 及水肿;5)5) “E”抬高( elevation) :抬高患部以利于局部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减轻水肿。颈椎病分型:1、颈型椎间盘早期退变经常 “落枕” ,颈肩部酸痛反复发作2、神经根型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上

14、肢放射痛,伴手指麻木、无力,肢冷等症状;颈肩部疼痛、僵硬,颈椎活动受限;突然牵拉患肢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3、椎动脉型椎间盘退变、上颈椎错位、钩椎关节侧方、椎体后外缘骨质增生,挤压椎动脉,导致供血不足or 基底动脉痉挛。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猝倒、精神萎靡、失眠、嗜睡、旋颈试验阳性康复医学2008 级针灸推拿一班(仅供内部传阅)7 4、脊髓型椎间盘退变、向后滑脱的椎体、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压迫脊髓。踩棉花感5、交感神经型椎前肌群痉挛,炎症介质。6、混合型以上各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以上各型表现的混合。康复医学笔记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一、康复概念: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

15、和减轻残疾的影响,以使残疾者从反社会。内涵: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服务方式:康复机构上门康复服务社区康复、二、康复医学概念: 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方法。对象、范围: (疾病损伤导致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各类残疾者各种慢性病患者年老体弱者康复医学的主要病种:截肢,关节炎,手外伤,颈、肩、腰腿痛,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骨科、神经科疾病。康复医学的组成:康复医学理论基础:解剖、运动、生理、病理、生物力学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基础,始于评定,止于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 物理疗法 (PT)作业疗法

16、(DT )言语疗法 (ST)心理疗法文体疗法( RT)中国传统疗法康复工程 (RE)康复护理 (RN)社会服务 (SW) 临床康复三、康复医学的原则:功能训练、整体康复、重返社会。四、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特点团队协作。五康复流程:急性康复期(12 周)慢性阶段康复治疗(数周至数月)回归家庭或社会六、残疾问题概念: 残疾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或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残障,是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导致障碍的原因: 疾病营养不良遗传因素意外事故物理、 化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残疾分类:( ICIDH ) :病损、残疾、残障。病损是指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残疾是指个体水平上的残疾。(活动受限)残障是社会水平上的残疾。(参与受限)康复医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