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物理《教学要求》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562162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版物理《教学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2013版物理《教学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2013版物理《教学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2013版物理《教学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2013版物理《教学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版物理《教学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版物理《教学要求》(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配合(配合 2011 版版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和和 2012 版人教版版人教版物理物理教材)教材)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 (2013.9 版)版)1本书结构本书结构知识点知识点 各章节要求各章节要求目标要求目标要求 方法方法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 习题习题 检测题检测题 终结性检测终结性检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要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要 求求(02)第二章第二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知识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知识 点点(03)第三章第三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进度以及对人教版初中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进度以及对人教版初中物理物理教材各章节具体教材

2、各章节具体 教学要教学要 求求(13)第四章第四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对物理概念的规范要青岛市初中物理对物理概念的规范要 求求(25)第五章第五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对科学方法的要青岛市初中物理对科学方法的要 求求(43)第六章第六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对教学模式的要青岛市初中物理对教学模式的要 求求(52)第一节:教学模式及其作用(52) 第二节:青岛市初中物理“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教学模式” (53) 第三节: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次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 (54) 第四节:整、分、合、补、测各个环节操作模式举例(60) 第五节:分环节第二子层次“各小循环操作模式”举例 2(63) 第六节:青岛市初中

3、物理课型以及“问题答疑课” (72)第七章第七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对学生探究要素的要青岛市初中物理对学生探究要素的要 求求(74)第八章第八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对习题编制的要青岛市初中物理对习题编制的要 求求(75)第九章第九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对检测题编制的要青岛市初中物理对检测题编制的要 求求(85)第十章第十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终结性检测题题青岛市初中物理终结性检测题题 样样(86)前前 言言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目的是使教师清楚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教什 么,教到什么程度。 课程标准编写体例的优越性,可以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解 读,从而灵活地制定教学要求。但如果每个老师自己根据课程

4、标准进行教学,就会造 成教学随意性大,教学要求不统一。这样,就为实际的课堂教学及其评价带来极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青岛地区的特点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实践,制定出适合青岛 地区物理教学情况的具体的、统一的教学要求,使之成为青岛市物理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 行动准则和青岛市物理学科教学及其评价的标准。这就是多年来我们编写青岛市初中物 理教学手册的目的。在 2011 年新版课程标准发布之后,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进行了 认真学习,并根据 2012 年新版人教版物理教材,对原有的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手册 进行了修订,从而形成这本新版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手册 ,为在新版课标和新版教材下 的青岛市初中物理教

5、学提供统一要求和教学工具。第一章第一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要求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要求一、初中物理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中的目标要求 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在课程标准附录 2 中用一些行为动词表示出来。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部分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与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可以 称作“知识技能点” 。有四种知识技能点,其中“基础知识点”三种:了解、认识、理解, “基本技能点”一种:独立操作。另外,在基础知识点中,还有分别比上述的三种要求较 低的

6、要求:初步了解、初步认识、初步理解。2过程与方法目标:3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 基础,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在整个教学全过程中。在课程标准中有许 多必须进行的“探究活动点”,它们是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每 一个探究活动点,在课程标准中用“经历”来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课程标准中, 特别提出了一些这样的“情感点”,这些点是我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重点内容。 这些情感点在外在的形式上也是一种探究活动,这种探究不同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经历”的

7、 探究,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这样一种活动,让学生在对社会、生活、物理问题 上做出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出来。情感点在要 求上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认同、第二层次内化。 二、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要求二、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要求 上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过于模糊与交叉,不易掌握和具体操作。通过对课程标 准理解,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根据上述三维目标的精神,将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 分为如下 9 类: 1记忆类:需要记忆的内容,包括概念、规律、公式、重要常数等(详见第四章内 容) 。 2举例类:许多知识点要求能列举有关实例。 3问答类(解释、说明):能

8、用有关知识点解释、说明有关现象。 4计算类:要求能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的知识点。 5人文类:能记住有些人物和事件(科学家及其贡献) 。 6作图类:需要动手作图的知识点。 7实验、探究类:会做某些测量性、验证性、组装性实验;对有的概念会进行建构 实验、有些规律会进行探究实验。总之,要以实验为手段,去进行亲身“经历”。 8图像类:用图像形式描述物理现象、过程、实质。 9情感类:感受科学精神、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进行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 课外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二章 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点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点上述 9 类“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要求” ,在课程标准和人教版物理

9、教 材中,可以表现为如下一些具体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课程结束时 应完成的具体教学内容,也是进行平日、期中、期末训练和检测及中考命题的主要内容。 (下面将第一类和第二类合并,并把需要记忆的常数单独列出): 一、举例、记忆类的知识点一、举例、记忆类的知识点 注:注:在后面“问答” 、 “计算”要求中出现的知识点,在此处不重复出现;这些知识点 中,有的只需要知道意思,有的只需要记忆,有的只需要举例,有的既需要记忆又需要举 例;要求必须记忆的内容详见本手册第四章。 第一章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 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其换算,匀速直线运动

10、,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时间和长度 的单位、单位换算、误差概念、用测多次取平均值方法减小误差。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比较 的情况;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4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的概念、单位()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三种物态、物态变化;熔化,熔化吸热;凝固,凝固放热;常见的晶体、非晶 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熔点、凝固点;汽化,汽化吸热,汽化 的方式,沸腾,沸腾的过程,沸点,蒸发;液化,液化放热,液化的两种方法;升华,升 华吸热;凝华,凝华放热;雾、露、霜的成因。 第四章光现象:光源、光线,

1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入射 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反射面、入射点、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定律(3 条) ;光路可逆;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物体的原因;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折射光线、折射角。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凸透镜、凹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照 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u=2f、2fuf、u2f、u=2f、2fuf、u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2f 倒立等大实像2f u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L2省力费距离钳子、起子 费力杠杆L1L2省距离费力钓鱼杆、理发剪等臂杠杆L1=L2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不费距离天平、翘翘

12、板2滑轮: (1)概念: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小轮,它可以绕着轴转动。 (2)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分类实质优点缺点应用举例定滑轮等臂杠杆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旗杆上的滑轮动滑轮L1=2L2的杠杆省一半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拉到二楼(3)滑轮组: 滑轮组省力规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股(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力的几分之一。公式:F = 。G n特点:滑轮组虽然省力,但是费了距离。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和重物升高距离 h 的关系为:s= nh。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4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使用机械时所做的所有的功(总功)中,有一部

13、分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 功。还有一部分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2)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关系式:W总=W有+W额。 5机械效率:用字母表示。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2)定义式:= 。W有 W总(3)机械效率总小于 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内能内能 1 固、液、气态分子特性及外在特征:分子特性外在特性 物态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有无一定形状有无一定体积固态很小很大有有液态较大较大无有气态很大很小无无2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37(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

14、斥力。 3热运动: (1)概念: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4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发生的范围:固体、液体、气体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5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 能。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3)对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它的内能越大;反之,当它的温 度降低时,它的内能会减少。 6热传递: (1)概念: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

15、温物体温度降低。这 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2)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 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3)热量:用字母 Q 表示。 定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单位:J。 7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一过 程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改变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这一过程是 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8比热容:用字母 c 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2)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或:单 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