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肿瘤药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61316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0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抗肿瘤药物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常用抗肿瘤药物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常用抗肿瘤药物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常用抗肿瘤药物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常用抗肿瘤药物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抗肿瘤药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抗肿瘤药物(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环磷酰胺与异环磷酰胺的异同环磷酰胺 (CTX) 异环磷酰胺 (IFO) 相同点二者为同分异构体,属于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均为前体药物,活化过程相似, 主要经过肾脏排泄,药理作用亦基本一致。均具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毒性、脱发等不良反应半衰期4-6.5h 6h 体内过程IFO 在肝脏水解过程较CTX慢,部分 IFO 在活化前经过脱氯乙基作用形成氯乙醛、去氯乙基异环磷酰胺。IFO 不能形成去甲氮芥。等效剂量1.0g/m23.5g/m2抗瘤谱抗瘤谱广。对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均有效,对乳腺癌、睾丸肿瘤、卵巢癌等有效主要用于骨及软组织肉瘤等。对环磷酰胺已产生抗药者,改用异环磷酰胺治

2、疗仍有效不良反应1. 其代谢物(丙烯醛)对尿路有刺激,应鼓励患者多饮茶水。2. CTX可杀伤精子,但具可逆性。3. 超高剂量(120mg/kg)可引起心肌损伤及肾毒性1. 异环磷酰胺对膀胱的毒性较强,若不用尿路保护剂,18% 40% 患者可出现血尿。需在应用IFO 的 0、 4、 8h 静脉给予 IFO 20%剂量的美司钠并适当水化。2. 神经毒性,特别对应用剂量过大、肾功能不全或既往用过顺铂者。相互作用大剂量巴比妥类、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影响环磷酰胺代谢,同时应用可增加环磷酰胺的急性毒性。同时使用降糖药,可增强降血糖作用。应用剂量500-750mg/m2,每周一次,连用2 周,停 1 周;也可每

3、三周 1 次。1.2-2.0g/m2,每日 1 次,连用 5天,3 周为一周期。2、多柔比星与表柔比星的异同多柔比星 (ADM) 表柔比星 (EPI) 相同点二者为同分异构体,属于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抗瘤谱相似,疗效相等。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主要在肝脏代谢,肝功能减退者应调整剂量; 肾功能正常与否对药代动力学影响不大。三室模型清除。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较常见;均具心脏毒性,与累积剂量相关。不同点清除t1/28-25min ,t1/21.5-10h ,t1/224-48h;血浆清除率 880ml/min t1/23.1min ,t1/21.3-2.6h ,t1/220-40h;血浆

4、清除率 1440ml/min 心脏毒性严重较轻累积剂量450mg/m2900mg/m2剂量40-50mg/m2,每三周 1 次50-90 mg/m2,每三周 1 次3、氟尿嘧啶、替加氟、卡培他滨的异同氟尿嘧啶 (5-FU) 替加氟 (FT-207) 卡培他滨相同点均为氟尿嘧啶类药物, 属于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 主要作用于 S 期。在体内转化为氟尿嘧啶发挥作用,其抗瘤谱相似。不同点作用机制经酶转化为 5-氟脱氧尿嘧啶核苷酸,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 合 成 酶 而 抑 制DNA的合成。在体内转变为氟尿嘧啶而起作用。毒性 为 氟 尿 嘧 啶 的1/4 1/7,化疗指数为其 2 倍。在肝脏被羧基酯酶转化为

5、5-DFCR ,再经 肝脏和肿瘤组织的胞苷脱氨酶转化为 5-DFUR ,再在肿瘤组织内经胸苷磷酸化酶催化为 5-FU 起作用。药动学特点口服吸收不完全。t1/2 1020min,主要在肝脏代谢,最后分解为 - 氟- - 丙氨酸、氨、 尿素、CO2 , 大部由呼吸道排出。口服吸收良好。 t1/2 5h。给药 24h 内由尿 中 以 原 形 排 出23% ,由呼吸道以CO2形式排出 55% 。具 有 较 高 的 脂 溶性,可通过血脑屏障。口 服 后 经肠 粘 膜迅 速吸收。t1/2 0.5 1.0h 。代谢物大部分由尿中排出。口服后肿瘤组织内的5-FU浓度高于血液 100 倍以上。不良反应静脉炎发

6、生率高;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较轻手足综合征应用剂量400-600 mg/m2400-600 mg/m2,连用 5 日,21 日重复850-1000 mg/m2,每日 2次,连用 14 天停 7 天。4、临床常用含替加氟药物替加氟(FT-207) 替加氟 /尿嘧啶(UFD) 替吉奥(S-1)相同点为含替加氟不同制剂。在体内逐渐转变为氟尿嘧啶,干扰并阻断DNA 、RNA及蛋白质合成。不同点药理作用在体内转变为氟尿嘧啶而其作用。 毒性为氟尿嘧啶的1/4 1/7 , 化疗指数为其 2倍。尿嘧啶可阻断替加氟的降解,特异性地提高肿瘤组织中氟尿嘧啶及其活性代谢物的浓度。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奥替拉西钾按10

7、.41 组成的复方制剂。替加氟在体内缓慢转变为氟尿嘧啶发挥抗肿瘤作用;而吉美嘧啶是二氢嘧啶脱氢酶的可逆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能力强于尿嘧啶 180 倍,延长有效药物浓度的保持时间;奥替拉西钾可减少 5-FU 对消化道粘膜的损害,抑制 5-FU 的磷酸化,降低胃肠道毒性。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良好。 t1/2 5h。给药 24h 内由尿中以原形排出23% ,由呼吸道以 CO2形式排出 55% 。替加氟 / 尿嘧啶以 1:4配比时,肿瘤和血中氟尿嘧啶浓度的比值( TB)最大。投药后 4h,肿瘤中氟尿嘧啶的浓度最高, TB比值为 23,远比其他正常组织如脾、肺、脑、肌肉、骨髓、肝、胸腺、肾高。适应证主要用于

8、胃癌、肠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亦可用于乳腺癌、肝癌等。主要用于胃癌、肠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亦可用于乳腺癌、 鼻癌、肺癌和肝癌。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也可用于头颈部肿瘤、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用法用量口服,1 日 34 次,每次 0.2 0.4g,总量 2040g 为 1 疗程。静脉滴注,一日1g,连用 5 日,每 21日重复。口服,1 日 34 次,每次 324486mg ,总量64.8 97.2g 为 1 疗程。口服 80mg/m2/ 天,分 2次,于早饭后和晚饭后各服 1 次,连服 14 天,停药 7 天。不良反应骨髓抑制、 胃肠道反应。其他有乏力、头痛、眩晕、运动失调、色

9、素沉着、粘膜炎等。消化道反应较替加氟略重。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与替加氟相当,但其消化道反 应较替 加氟 明显 减轻。注意事项1、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2、餐后服用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3、有肝肾功能障碍的病人使用时应慎重,酌情减量。停用替吉奥后至少间隔7 天以上,再给予其他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或抗真菌药 - 氟胞嘧啶。5、阿糖胞苷与吉西他滨的异同阿糖胞苷 (Ara-C) 吉西他滨( GEM )相同点均为胞嘧啶核苷衍生物;由脱氧胞嘧啶激酶活化,主要代谢物在细胞内参入 DNA ,发挥抗肿瘤作用;由胞嘧啶核苷脱氨酶代谢。不同点作用机制GEM 还能抑制核苷酸还原酶, 导致细胞内脱氧核苷三磷酸酯减少

10、;能抑制脱氧胞嘧啶脱氨酶,减少细胞内代谢物降解,具有自我增效作用。适应证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对多数实体瘤无效。主要用于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对卵巢癌、 乳腺癌、膀胱癌、肝癌、淋巴瘤等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常见骨髓抑制为其剂量限制性毒性,多为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常见,表现为皮疹、瘙痒、发热等,对症治疗可改善,不影响 GEM 的应用。应用方法可静脉、皮下、肌内或鞘内注射。静脉注射应用剂量1-2mg/kg ,每日 1 次,连用 10-14 天800-1250 mg/m2,每周一次,连用2周停 1 周为一周期6、 卡培他滨与吉西他滨的异同卡培他滨吉西他滨相同点均

11、属于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不同点剂型片剂,具有组织靶向性注射剂作用机制在 肝脏被羧基酯酶转化为5-DFCR ,再经 肝脏和肿瘤组织的胞苷脱氨酶转化为5-DFUR ,再在 肿瘤组织内经 胸 苷 磷 酸 化 酶 催 化 为5-FU 起作用由脱氧胞嘧啶激酶 活化;由胞嘧啶核苷脱氨酶 代谢;可抑制 核苷酸还原酶 ,导致细胞内脱氧核苷三磷酸酯减少;能抑制 脱氧胞嘧啶脱氨酶,减少细胞内代谢物的降解,具有自我增效适应证主要用于晚期乳腺癌、大肠癌,可作为蒽环类、紫杉类治疗失败后乳腺癌解救治疗主要用于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另对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淋巴瘤等有效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中性粒细胞

12、、血小板减少常见用法用量850-1000mg/m2,bid ,服用14 日停 7 日为一周期1000mg/m2,静脉滴注 30-60min,每周 1 次,连用 2 周停 1 周为一周期7、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的异同顺铂( DDP )卡铂(CBP) 奥沙利铂 (L-OHP) 相同点均为铂类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相似;避光应用不同点溶媒0.9%氯化钠5% 葡萄糖5% 葡萄糖抗瘤谱广泛较窄,与顺铂有不完全交叉耐药对大肠癌、 卵巢癌疗效较好,与顺铂间无交叉耐药性消化道反应重(急性、迟发性)较小较小肾毒性大需水化利尿较小不需水化很小骨髓抑制较卡铂略轻重较轻神经毒性较小小重;遇冷加重应用剂量60-80 m

13、g/m2300-400 mg/m2或根据 AUC 、Cr 85-130 mg/m28、 依托泊苷与替尼泊苷的异同依托泊苷( VP-16)替尼泊苷 (VM-26) 相同点作用机制相同 (主要作用于 DNA 拓扑异构酶, 导致双链或单链破坏, 使细胞不能通过 S 期,停于晚 S期或早G2期);存在交叉耐药;适应证相似不同点作用强度较后者弱为前者的 5-10 倍蛋白结合率74%-90% 99% 清除二室模型, t1/21.4h ,t1/25.7h 三室模型, t1/256min,t1/24.45h ,t1/220.3h 代谢途径主要由尿中排泄大部由胆汁中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盐结合形式排出溶媒0.9%氯

14、化钠为溶媒;在5% 葡萄糖液中不稳定, 可形成微细沉淀5% 葡萄糖或 0.9%氯化钠血脑屏障很少可通过应用剂量60-100 mg/m250-100mg/日9、 紫杉醇与多西他赛的异同紫杉醇( PTX )多西他赛 (TXT) 相同点作用机制相同(促进小管聚合成稳定的微管并抑制解聚);主要经肝脏代谢;适应证相似;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二者间具有不完全交叉耐药,不同点作用强度较后者弱细胞内浓度高, 且潴留时间长,对过度表达 P-糖蛋白的许多肿瘤细胞株有活性过敏反应与液体潴留过 敏 反 应 常 见 于 用 药 后 最 初10min 内,与剂量无关。在用药前 12h、6h 分别口服 地塞米松 10-

15、20mg,滴注前 30min 口服或肌内注射 苯海拉明50mg 及静脉注射 H2受体拮抗剂 西咪替丁300mg或雷尼替丁 50mg 可以预防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少见;累积剂量400mg/m2易发生液体潴留综合征。用药前 1天开始口服 地塞米松 ,每次 8mg ,1 日 2 次,连用 3-5天,可预防过敏及液体潴留综合征应用剂量50-80 mg/m2,每周1 次,连用2-3 周,休 1 周;135-175 mg/m2,每 3 周重复60-75 mg/m2,每 3 周重复10、 长春新碱与长春瑞滨的异同长春新碱 (VCR) 长春瑞滨 (NVB) 相同点均属于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 三室模型清除; 主要

16、经胆道随粪便排出;不良反应相似不同点作用机制除作用于微管蛋白外, 还可干扰蛋白质代谢及抑制 RNA多聚酶的活力,并抑制细胞膜类脂质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细胞膜的转运,对 M期及 S期均有作用主要与微管蛋白结合,使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形成障碍消除t1/22-6min,t1/22.27h ,t1/285h t1/22-6min,t1/21.9h ,t1/240h 适应证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NSCLC 、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等神经毒性较后者重轻,但个别患者可有肠麻痹应用剂量1.4mg/m2,每 1-3 周 1 次25-30mg/m2,每周 1 次,连用 2 周,休 1 周为一疗程11、 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的异同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相同点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用于 NSCLC的二线治疗。主要经肝脏代谢,随粪便排出体外。可致皮疹、腹泻、偶致间质性肺病等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气短、咳嗽、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加重,应中断治疗,及时查明原因。若证实有间质性肺病,应停止用药。与肝药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