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先高考改革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561284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定要先高考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定要先高考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定要先高考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定要先高考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定要先高考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定要先高考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定要先高考改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定要先高考改革,再课程改革吗?一定要先高考改革,再课程改革吗?福州教育学院福州教育学院 林明华林明华这几天在回答各地学员的问题时,自己也有很多感想。其中一个就是,高 考的成绩的确是许多地区学校的生命线。从老师们总提出“高考没改,敢进行课 改吗?”、“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重了过程就会弱化了结果及其应用,高考考 差了怎么办?”等问题便可见一斑。已进入课改的老师则说:你不知道,我们许 多老师都是顽固分子,说课改,骨子里就是改不过来。分数呗,有些重点中学 的老师都让每个学生手里备一套旧教材,更何况普通学校了。的确,现在许多地方无论是行政部门、学校还是社会,评价教师的标准就 是高考成绩。教育部明确规定

2、不可进行高考排名,但每年高考结束,总会有各 式各样的数据表(实质也是排名表)。在高考数据面前,考差了人人都无话可 说。这种现状确实难以改变,因为现在有人仍持课改搞好了,高考成绩也一定 好,课改与高考并不矛盾等,这后面可能就是,高考的排名还得继续。实事如此,那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怎么办?我的观点是:第一,应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是国家的整体行为 ,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是接受和不断的适应。第二,相信高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取消,而且其考试的形式可能 也不会彻底的改变。但是高考总是要改的,而且考改必须跟着课改走,大家可 以相信,改革总是往有利于课改方向,但大家也不能抱有一觉醒

3、来世界的一切 都改变的思想。同样,我们的课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实施新课程也就不 要追求一步到位。第三,新课程改革是回归学科教育的真谛。物理教育如果真达到课程标准 的三维目标,如果你真强化了过程性的教学,如果你真落实了探究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如果你把学生培养得更加聪明了,相信高考也肯定差不了,你也就不 必太在乎高考排名问题。从今年海南省的新高考来看,还真有新课程搞得好得 普通学校获得高考好成绩的案例。第四,要广泛宣传课改,使发展性评价让更多人理解和接纳,使更多的人 明白,高考招生人数就这些,总想从别人那里多抢几个名额,而让学生掉进应 试教育的深渊,那我们将失去更多,教育也会因此走进死胡同。第

4、五,还是回到现实,认真思考我们自己该干什么?我认为,还是加强学 习,领会课改的精神,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对新课程的实施水平,这 才是最实在的。要等高考改革好了,再来搞课程改革这是不现实的。某课改实验区老师问:某课改实验区老师问:现在教学言必提探究教学,好像不探究就没有改变观念,没有新课改一样 。为什么探究式教学几乎承载我们对教学改革的所有希望?廖伯琴老师答:廖伯琴老师答:在初、高中的物理课程标准中,其内容标准皆含有两部分内容:其一,科 学探究;其二,科学内容。在科学探究中强调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在科 学内容中含有对物理知识学习结果的不同水平要求。诚然,我们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了科学探究,

5、如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 提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也强调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这主要因为科学探究 式教学的确承载了不可替代的培养功能,物理课程中有些课程目标必须借助探 究式教学才能达成。例如,培养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的能力,若仅通过 黑板的传授或书本的“纸上谈兵”,这样的探究能力是很难达成的。这就像学游 泳,学生们只有下水才能学会游泳,若只学习文本的游泳方法,即使倒背如流 也无济于事。因此,我们强调用“格物究理”的精神探索自然,了解自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言教学必提探究”。在物理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还 有学习科学

6、知识的要求。通常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比较耗时,若所有教学皆采用 探究式,那么规定的教学内容便很难在规定学时内完成,而且物理课程的有些 课程目标通过传授式也可达成。所以,并不是每次课都必采用探究式教学。我 们应围绕三维课程目标,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灵活选 择教学方式。课改实验区老师问:课改实验区老师问:新课程教学课时很紧,教材内容完不成,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陈峰老师答:陈峰老师答:我们通过深入实验区的访谈、听课和座谈发现,新课程教学课时很紧,内 容教不完的主要原因有:(1)教师对课标的内容标准把握的不很到位,教师受 以往课程教学的影响,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片面追求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7、“一 竿子插到底”,由于盲目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以至于出现课时紧完不成教学 任务,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甚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教师对探究 式教学、合作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如何实施感到困惑,教学过程很费时,教 学实效性差;(3)有的教师备课停留在备教材的知识点上,大量参考多种版本 的教材,不知如何取舍,对如何对照课标选择教材内容感到很茫然,无所适从 ;(4)以教辅中的内容为教学的依据。但目前市场出现的有些教辅封面标注提 示与新课标、新教材相配套,书中习题仍是以前的旧习题,出现 “挂羊头卖狗 肉”的现象,练习的难度与课标的要求严重不符。教师却花大量时间补充增加这 些习题。(5)有些教

8、师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性不强,教学内容的 安排缺乏一条主线,缺乏对所安排的各部分教学内容教育功能的深入思考,导 致课堂出现低效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把新课标与旧大纲进行认真 的对比研究,摒弃惯性思维,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深入 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重视教辅教材的选择。通过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理解启 发式、讨论式教学的内涵,理解自主学习与指导学习、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本质,在实践中深入研究并认识各种学习方式的优点和 局限性,克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庸俗化和形式化的倾向,努力实现多种 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优化选择,使教学方式

9、的转变真正服务于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的真正发展。新疆伊犁物理一班李玉琴问:新疆伊犁物理一班李玉琴问:实行课改后,教学资源不够怎么办?罗基鸣老师的答:罗基鸣老师的答:李老师的问题是很多新进入实验的老师都会关心的问题,而所指的“教学资 源”应该是课程资源中的“条件性资源”范畴。在这里,我想如果反问一句:“教 学资源”在什么情况下算是够了?你该如何回答?是人力?财力?还是设备?设 施?场地?环境?媒介?等等。诚然,对于条件性资源而言,基本的安全和必须的场地、物质和设备,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前提。新课程实施以后,课堂的容 量比以前大了,信息的来源渠道比以前广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多了,学生自主 学习和操作的时间

10、多了,这些确实给条件性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事情总 是要面对现实,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争取添置和改善我们相对落后的条件性资源 ,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等条件改善了才来实施,就是再过五年、十年,资源 仍然是不够,干等是没有出路的。只要积极主动地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有利因素 ,自己动手、动脑开发和利用资源,才是解决资源不足的最好途径。学号为学号为 65270102956527010295 的学员问:的学员问:如何解决学生学习物理时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问题?林明华老师答:林明华老师答: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很难回答、且长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正如我常给高三学生所说的:听懂的,看会的,都还不是你自己的,

11、只有 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折腾一番而掌握的东西,才真正是自己的。学生反映的“一听就会,一做就错”,实质上就是对问题的一知半解。是没 有澄清物理概念,没有理解物理规律,不具备物理能力的本质表现。因此,我 认为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上述的几点,然后就是很抓双基教学。要指导学生如 何听课,要引导学生模仿老师说、写、画,要学会按物理学的习惯表述问题, 学会用物理的术语,规范解题的格式等。我们常听家长说,我的孩子有多聪明,就是考试太粗心了。高考改卷时, 评卷的老师也说,嗨,实在可惜,考生的笔误丢分太多。其实,这里何止是粗 心、笔误?基础不扎实、习惯没养成才是问题的结症。因此,只有在平时的教 学中,落实好每节

12、课的教学目标,确保每节课有高的效率,并真正照顾到基础 薄弱的学生,您所提的问题才能较好的解决。不知您是否同意我的上述观点?学员何应德问:学员何应德问:新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进行新旧课课程对比吗?高忠明老师答:高忠明老师答:在前面的问题答复中我已经说过新教师欠缺的是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的 了解,新教师的优势是具有开拓精神、与学生的交流热情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等 。新旧课程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完全割裂的,新课程是对旧课程的扬弃。由 于新教师都是在旧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他们体验更多的是旧课程,而且是 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的;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也只局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对实 际教学的体验。可以说他们对新旧课程的理解都比较肤浅,而新旧课程的差异 只有在具体的教学中才能真正感悟,况且,新课程要求教学不只是一桶水和一 碗水的关系,而要求教师要有长流水。只有高瞻才能远瞩,只有积累才有喷发 。加之,旧课程(教材、大纲)是编写者多年来不断改进的结果,对知识目标 维度的处理上是精雕细琢的,因此新教师就有必要理解并善于吸收旧课程的精 髓。何况新课程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调查就不能发 言。可见,新教师在教学中对新旧课课程进行对比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比较才 能发现新旧课程的优缺点,才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