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公式及数据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60802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0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公式及数据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常用公式及数据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常用公式及数据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常用公式及数据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常用公式及数据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公式及数据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公式及数据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三章常用公式及数据表第四节 冲压件模具设计常用公式一.冲裁间隙分类见表 4-1 表 4-1 冲裁间隙分类 (JB/Z 271-86)分 类 依 据类别制 件 剪 切面 质量剪切面特征t=材料厚度塌角深度a (47)%t (68)%t (810)%t 光亮带 b (3555)%t (2540)%t (1525)%t 剪裂带 E 小中大毛刺高度 h 一般小一般斜度 4 77 88 11制 件 精 度挠角 f 稍小小较大尺寸精度落料件接近凹模尺寸稍小于凹模尺寸小于凹模尺寸冲孔件接近凸模尺寸稍小于凸模尺寸小于凸模尺寸模 具 寿 命较低较高最高适 用 场 合制件剪切面质量尺寸精度要求高时采用, 模

2、具寿命较低制件剪切面质量尺寸精度要求 一般时采用,适用于继续塑变的制 件制 件 剪 切 面 质 量 尺 寸 精 度 要 求 不高时采用,以利提高模具寿命二. 冲裁间隙选取 (仅供参考 ) 见表 4-2 (见下页 ) 2 表 4-2 冲裁间隙比值 (单边间隙 ) (单位:%t)分 类 依 据类别低碳钢 08F10F1020A3 B2 3.07.0 7.010.0 10.012.5 中碳钢 45 不锈钢 1Cr18Ni9Ti 、4Cr13 可伐合金 4J29 3.58.0 8.011.0 11.015.0 高碳钢 T8A、T10A、65Mn 8.012.0 12.015.0 15.018.0 纯铝

3、 L2、L3、L4、L5 铝合金 (软态 )LF21 黄铜 (软态 )H62 紫铜 (软态 )T1、T2、T32.04.0 4,56.0 6.59.0 黄铜 (硬态 ) 铅黄铜 紫铜 (硬态 ) 3.05.0 5.58.0 8.511.0 铝合金 (硬态 )LY12 锡磷青铜、铝青铜 铍青铜3.56.0 7.010.0 11.013.0 镁合金1.52.5 硅钢2.55.0 5.09.0 (注: 1. 本表适用于厚度为10mm 以下的金属材料, 厚料间隙比值应取大些; 2. 凸 ,凹模的制造偏差和磨损均使间隙变大, 故新模具应取最小间隙; 3. 硬质合金冲模间隙比钢模大20% 左右 .) 注:

4、 冲裁间隙选取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 冲床模具的精度及刚性 . 2. 产品的断面品质尺寸精度及平整度 . 3. 模具寿命 . 4. 跳屑. 5. 被加工材料的材质硬度供应状态及厚度. 6. 废料形状 . 7. 冲子模仁材质硬度及表面加工质量. 三. 冲裁力卸 (剥)料力 推件力顶件力F冲= 1.3 * L * t * (N) (公式 4-1) F卸= K卸* F冲(N) (公式 4-2) F推= N * K推* K冲(N) (公式 4-3) F顶= K顶* F冲(N) (公式 4-4) 其中: 3 L 冲切线长度(mm) t 材料厚度(mm) 材料抗剪强度(N/mm2 )1.3 安全系数K

5、卸卸(剥)料力系数K推 推料力系数K顶 顶料力系数K卸K推K顶数值见表 4-3 表 4-3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系数料厚K卸K推K顶钢0.1 0.10.5 0.52.5 2.56.5 6.5 0.0650.075 0.0450.055 0.040.05 0.030.04 0.020.03 0.1 0.063 0.055 0.045 0.025 0.14 0.08 0.06 0.05 0.03 铝铝合金 紫铜黄铜0.0250.08 0.020.06 0.030.07 0.030.09 注:卸料力系数K卸在冲多孔大搭边和轮廓复杂时取上限值. 四. 中性层弯曲半径R = r + x * t (mm)

6、 (公式 4-5) 其中: R 中性层弯曲半径(mm) r 零件内侧半径(mm) x 中性层系数4 中性层系数见表 4-4(仅供参考 ) 表 4-4 中性层系数 x 值rt 0.1 0.2 0.25 0.3 0.4 0.5 0.8 X 0.23 0.28 0.30 0.31 0.32 0.33 0.34 rt 1.0 1.5 2.0 3.0 4.0 5.0 6.5 X 0.35 0.37 0.40 0.43 0.45 0.48 0.5 注: 弯曲件展开尺寸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弯曲成形方式 . 2. 弯曲间隙 . 3. 有无压料 . 4. 材料硬度延伸率厚度 . 5. 根据实际状况精确修正

7、. 五. 材料最小弯曲半径 ,见表 4-5 表 4-5 最小弯曲半径材料退 火 或 正 火冷 作 硬 化弯曲线位置垂直于纤维平行于纤维垂直于纤维平行于纤维0810 1520 2530 3540 4550 5560 65Mn T7 Cr18Ni9 软杜拉铝 硬杜拉铝磷铜 半硬黄铜软 黄 铜 紫铜 铝锭0.1t 0.1t 0.2t 0.3t 0.5t 0.7t 1t 1t 1t 2t 0.1t 0.1t 0.1t 0.1t 0.4t 0.5t 0.6t 0.8t 1.0t 1.3t 2t 2t 1.5t 3t 0.35t 0.35t 0.35t 0.35t 0.4t 0.5t 0.6t 0.8t

8、1.0t 1.3t 2t 3t 1.5t 3t 1t 0.5t 0.35t 1t 0.5t 0.8t 1t 1.2t 1.5t 1.7t 2t 3t 4t 2.5t 4t 3t 1.2t 0.8t 2t 1t 镁合金加热到 300400冷弯MB1 MB82t 1.5t 3t 2t 6t 5t 8t 6t 钛合金BT1 BT51.5t 3t 2t 4t 3t 5t 4t 6t 钼合金t2mm 加热到 400500冷弯2t 3t 4t 5t 5 注:表列数据用于弯曲中心角90断面质量良好的情况. 六 弯曲回弹半径及回弹角r凸= r0 / ( 1 + K r0 / t ) (公式 4-6) 回弹角的

9、数值为 = (180-0 )( r0 / r凸- 1) (公式 4-7) 式中r凸 凸模的圆角半径 , r凸为 mm; r0 工件的圆角半径 , r0 为 mm; 0 工件的弯曲角度 , 0为(); t 工件材料厚度 , t为 mm;K 简化系数 , 见表 4-6表 4-6 简化系数 k 值名称牌号状态K 名称牌号状态K 铝L4, L6 退火0.0012 磷青铜QSn65-0.1 硬0.015 冷硬0.0041 铍青铜Qbe2 软0.0064 防锈铝LF21 退火0.0021 硬0.0265 冷硬0.0054 铝青铜QA15 硬0.0047 LF12 软0.0024 碳钢08, 10, A2

10、0.0032 硬铝LY11 软0.0064 20, A3 0.005 硬0.0175 30, 35, A5 0.0068 LY12 软0.007 50 0.015 硬0.026 碳工钢T8 退火0.0076 铜T1, T2, T3 软0.0019 冷硬0.0035 硬0.0088 不锈钢1Cr18Ni9Ti 退火0.0044 黄铜H62 软0.0033 冷硬0.018 半硬0.008 弹簧钢65Mn 退火0.0076 硬0.015 冷硬0.015 H68 软0.0026 60Si2MnA 冷硬0.021 硬0.0148 七 弯曲力计算针对“ v”型弯曲 : F弯= 0.6kbtb/ (R +

11、t ) (N) (公式 4-8) 其中: b 弯曲线长度(mm) t 材料厚度(mm) 6 r 内侧半径(mm) b 材料极限强度(N/mm2) k 安全纟数 ,一般 k=1.3 八 拉深(抽引)系数m = d/D (公式 4-9) 其中: d 拉深(抽引)后工件直径(mm) D 毛坯直径(mm) 1. 无凸缘或有凸缘筒形件用压边圈拉深系数见表4-7表 4-7 无凸缘或有凸缘筒形件用压边圈拉深的拉深系数(适用 08,10 号钢 ) t/d100 r1 r/t d凸/D1.5 1.0 0.6 0.3 0.1 1 4 12 5 15 6 18 7 20 8 0.48 0.50 0.51 0.53

12、0.54 0.55 0.58 0.60 0.65 0.70 0.75 0.80 0.85 0.90 0.95 0.97 0.99 0.48 0.48 0.48 0.48 0.48 0.48 0.48 0.48 0.48 0.47 0.45 0.43 0.41 0.38 0.33 0.31 0.3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49 0.48 0.47 0.45 0.43 0.39 0.34 0.32 0.31 0.51 0.51 0.51 0.51 0.51 0.50 0.49 0.48 0.46 0.45 0.42 0.39 0.35 0.33

13、0.32 0.54 0.54 0.54 0.53 0.52 0.51 0.49 0.47 0.45 0.41 0.37 0.34 0.33 0.53 0.53 0.53 0.53 0.53 0.52 0.51 0.49 0.47 0.45 0.41 0.37 0.35 0.33 0.55 0.55 0.55 0.54 0.53 0.51 0.49 0.46 0.43 0.38 0.36 0.34 0.55 0.55 0.54 0.53 0.52 0.50 0.48 0.45 0.42 0.38 0.36 0.33 0.58 0.58 0.56 0.54 0.52 0.50 0.48 0.44

14、0.39 0.37 0.34 0.58 0.57 0.55 0.53 0.51 0.49 0.47 0.43 0.38 0.36 0.34 0.60 0.58 0.56 0.54 0.52 0.49 0.45 0.40 0.38 0.35 以后各次 拉深m2 m3m4 m50.73 0.76 0.78 0.80 0.75 0.78 0.80 0.82 0.75 0.78 0.80 0.82 0.76 0.79 0.81 0.84 0.76 0.79 0.81 0.83 0.78 0.80 0.82 0.85 0.78 0.80 0.82 0.84 0.79 0.81 0.83 0.85 0.7

15、9 0.81 0.83 0.85 0.80 0.82 0.84 0.86 注 : 1) 随材料塑性高低,表中数值应酌情增减. 2) 线上方为直筒件(d凸=d1 ). 3) 随 d凸/D 数值增大 , r/t 值可相应减小, 满足 2r1h1, 保证筒部有直壁. 4) 查用时 , 可用插入法 , 也可用偏大值. 7 5)多次拉深首次形成凸缘时,为考虑多拉入材料,m1 增大 0.02. 2. 带凸缘筒形件第一次拉深系见表4-8 表 4-8 带凸缘筒形件第一次拉深时的拉深系数m1凸缘相对直径 d凸/d1毛坯相对厚度t /D1000.060.2 0.20.5 0.51.0 1.01.5 1.5 1.1 1.11.3 1.31.5 1.51.8 1.82.0 2.02.2 2.22.5 2.52.8 2.83.00.59 0.55 0.52 0.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