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史实毋庸置疑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6067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南史实毋庸置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平南史实毋庸置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平南史实毋庸置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平南史实毋庸置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平南史实毋庸置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南史实毋庸置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南史实毋庸置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南史实毋庸置疑对收听习水新闻广播. 袁世明入蜀平南以及平播战争等后的几点思考袁玉刚昨天( 2016 年 6 月 3 日) ,习水新闻综合广播介绍了我始祖袁世明祖入蜀平南等战事。虽然节目时间很短。但对整个战况都讲得很清楚。从进军时间、进军路线、战斗场次都叙述得很清晰。主播小雪说得好,了解了袁氏的历史,就能解读古习水的发展进程。这是我袁氏一族的骄傲。细细认真的反复听了几遍,对平南战役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进步的积极作用以及祖宗创业的艰辛深深挂怀。为此,我再补充几点思考意见,与读者共勉。据增修仁怀厅志 、 赤水县志 . 大事记、 袁氏家志 、西南袁氏族谱(袁世明系)记载,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总

2、制袁世明奉命入蜀平南,随即世明与孟拱取蔡灭金,于宋端平元年腊月到达泸州休整,然后经白锦堡、磨子头开苦竹溪大路, 进捣蛮穴。 端平二年正月出师仁怀堡(今赤水、习水、仁怀)开始平南之战, 征讨唐朝坝 (今习水县同民乡) 、古磁(今习水县土城)、仁怀(今赤水县复兴场)等处的少数民族叛乱。七月平南凯奏,朝廷为永安计,命世明留镇武都城。袁军(十万人,据合江古代先贤. 袁世明记载)从夔州、渝州(今天的奉节、重庆)沿长江西上入川,进入赤水河流域,先在今天的四川省合江县九支镇的苦竹溪驻扎,大军指挥部设安居坝 (今天的合江九支镇,据合江古代先贤.袁世明记载)然后强渡赤水河进入留元坝(今天的赤水市城区),挥师鏖战

3、仁怀,攻克了县城(即今天的赤水市复兴镇) 。攻克仁怀县城(复兴)的这场战争至关重要,蛮兵作战十分骁勇,伤亡也很惨重(是赤水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 。因战斗极其惨烈,久攻不下,世明祖才奏请朝廷出兵援助。朝廷即授子英姑祖为兵马大元帅,领兵入蜀助战。 就是因为得益于首先攻克了仁怀县城,才有了后来的大军兵分两路沿赤水河而上,先后依次攻克丙滩,元厚,再拿下古滋(今天的土城。土城于1965 年才划属今天的习水管辖),进入夷乱的中心,将盘踞在今天土城一带的彝族奢氏赶出赤水、习水河流域,进入今天的古蔺境地。在随后的七星谷(在今赤水长嵌沟一带)战斗中,逃亡的奢氏残兵战斗十分凶猛,世明祖被困。子英姑祖率兵营救

4、。但由于战斗惨烈,世明祖中箭重伤,不久复发而死;子英姑祖和姑祖父,即状元李杰等也在为解救世明祖的战斗中双双战死。因此,据( 1895 年增修仁怀厅志卷二古迹赤水县档案局 1984 年复制本卷二第四页) “首里水西坝农民于田壁中挖出石碑,上刻宋故战夫人之墓,其人与墓均无考”。的实证,与我族老谱记载的,子英姑祖战故,葬水狮坝(即今天的土城附近一带,水西坝应为误记),封战夫人,是相吻合的。子英姑祖确实在战斗中为国捐躯了。但我族有些支系族谱以及民间流传的平蛮传等都有记载子英姑祖得胜回朝,封国姑,显然值得商榷,( 平蛮传或洪袁传为文学作品,不能与史实对应)。也正是有了袁军入蜀后将奢氏军团赶出了赤水、习水

5、河流域的战斗,使其逃到了今天的古蔺一带。从此袁家与奢氏就结下了世仇。几百年后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的平播战争后期,奢氏仅厚颜无耻的认为袁家在赤水河流域占领的地盘应归其所有,因此上书平播首领, 即当时的四川巡抚李化龙(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要求袁家还其领地。李化龙批示中“今该道云仁、赤地方原属蔺州,有何凭据?以河为界之谗,恐亦难凭” 。未予理睬。关于习水东皇殿的由来,昨天的主播小雪与原习水档案馆馆长袁永贵宗亲没有仔细讲明, 特作一点补充。习水东皇殿原名竹瓦寨。是平蛮战争结束后,世明祖修庙超度在战争中亡灵的殿宇。据习水简介记载,南宋端平二年(1235) ,袁世盟(时“明”与 “盟”通假,

6、读 ming 音。有史书作“明” ,也有史书作“盟” ,现统一用“明”。笔者注)受命入播平蛮,其后时有骚扰,故在九龙山建东皇殿以镇阴乱,东皇由此得名。明正德元年(1506) ,东皇殿又称东皇场。明洪武五年(1372)属郎城里,雍正八年(1730)属土城里。 1915 年,习水建县后,东皇殿为三区区府所在地,其后又称东皇区。1951 年初,政府由温水迁至东皇,此后东皇一直为政府所在地。 1979 年底,城关镇升格为区级镇,到1992 年 7 月,以原城关镇和原东皇区的图书、白坭、太平场、羊九、天鹅等乡地域为辖区,建立东皇镇。关于节目 里提到的平播战争是贵州与四川两省争夺鱼米之乡播州之说,本人认为

7、难免有点牵强。这场战役是朝廷与叛军之间的征战,而不是地方割据势力之争。平播战役是指明万历二十八年二月十二至六月初六(1600年 3 月 26 日 7 月 16 日) , 明朝廷为了镇压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叛乱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此次战役以明军24万人马在兵分八路的情况下对阵杨应龙14 万人马,历时 114天,以播州土司杨应龙兵败自戕而告终。此次战役结束了杨氏土司对播州长达725 年的统治,耗费了川、贵、湖三省白银约 400 万两。是明朝万历年间三次大规模征战中历时最短,效果最佳的一次战役。在平播战役中,东北吴广一支自合江入。我族袁年自请统领家兵家将当讨杨先锋。袁初、袁切、袁鍪、袁年四兄弟率本

8、部兵马“与总师吴公进岩门关、战水牛塘、破海龙囤,招降擒斩多功”。一直到破海龙囤,袁军皆冲锋在前。战役结束后,明王朝在播州的土地上实行了改土归流。从此,播州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版图。李化龙在“平播疏“中道,对袁氏实行“赏格开渝”。土官降一级使用(袁氏历代忠臣,对国家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所以,袁氏世袭官直至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 1776 年)最后一个“土城千总旗”袁世明第十八世孙袁濂谢职,从此袁氏才结束土官世袭制,朝廷全面实行科举录用的流官制度。平播战役的爆发, 有源于杨应龙狂妄自大,野心勃勃的原因,也有朝廷对待播州施行高压的统治,产生民族歧视等,导致杨应龙对朝廷日益不满等各方面的因素。杨应龙在叛

9、乱之前,仍极力维持与中央政府关系。经过多次与其接触后,发现明王朝已经强干弱枝,腐败不堪了,于是就产生有反叛的野心。平播全书献俘疏记载:“应龙益横,所居饰以龙凤,僭拟至尊。令州人称己为千岁,子朝栋为后主。益选州人子女为绣女、阉人。民间有女十三岁以上皆献之,谓之呈身,须不用乃嫁之。不呈身而嫁者,罪至死。常一日而阉割三十二人,其凶残不道类如此。因此,发生平播之役的实质是杨应龙野心膨胀,反叛朝廷,与贵州和四川两省争夺鱼米之乡播州的关联不大。但朝廷和反叛方,谁控制了玉米之乡的播州,就等于掌控了大量财政收入,对于进一步控制播州,挟制云南,四川大部确实是其初衷。因此,根据相关史料及近年来诸多史学者的考辨,研

10、究。大量的史实证明,发生播州战役有朝廷的原因,也有杨应龙自身的原因。如果,只将此次战役的原因归结于某一点上,这样只会得到片面的观点。然而,不管原因如何,受害最深的还是明王朝的贫苦百姓。战争加剧了朝廷对百姓的掠夺,同时也使明王朝多年来集聚的国力元气大伤。但是,平播战役的爆发,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避免了民族的分裂。(见中国论文网 浅析平播战争发生的原因,贵龙中学张天雄 浅论万历三大征之平播战役爆发的原因) 。综上所述,南宋端平二年(1235 年) ,袁世明自江西庐陵奉旨入蜀平南后镇土安民,以及后代子世代忠良,保境安民的史实是极为充分的,毋庸置疑。后记:本文在修订过程中,先后得到袁仲斌、袁润图宗亲的校点和大力帮助,在此一并感谢。(作者系南宋平南大元帅、御前正殿雄威将军总制袁世明二十八代孙)2016年 6 月 4 日于南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